唐朝 来济生平简介?来济历史评价?

Posted 皇后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失败,但不能忘掉教训;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记历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来济生平简介?来济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来济生平简介?来济历史评价?

来济

来济,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父亲来护儿,是隋朝左翊卫大将军。隋炀帝三征高丽,来护儿皆为水军总管。在第三次征讨高丽的战争中,来护儿率水军于大业十年(614)七月在平壤附近击败高丽军队,迫使高丽国遣使讲和。就是这位虎将,于大业五年(609)得一贵子,来护儿喜上眉梢,为之取名来济。

来济出生后过了几年的舒适日子,将近十岁时,正遇上隋末大乱,家遭不幸,使尚年幼的他便饱尝人间悲苦。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个无道的皇帝。自他当政后,便大兴土木,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经济凋蔽,百姓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很快,全国各地,不堪忍受压迫的人民纷纷揭杆而起,恰如干柴烈火,四处燃烧。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眼见中原一带已无处立身,便命修治丹阳宫(在今南京),准备迁据江左,以求苟延残喘。然而,当时从驾的卫士多是关中人,思乡甚重,纷纷逃跑。这时,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与直阁裴虔通见大势不妙,便共谋利用卫士们的怨恨情绪发动兵变,他们推举隋朝著名大将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兵变后,用巾带勒死了隋炀帝,同时杀掉了一批不从叛逆的文臣武将。来护儿一家自然未能幸免,只有来济因当时年幼而得逃脱厄运。此后的多年中,来济辗转流离,居无定所,在亲戚们的抚养下长大。来济虽然幼逢大难,但心志高远。他学习努力,尤其专心致志于文章写作,几年的功夫,学业便大有长进,而且看问题准确敏锐,口才好,善于议论,晓畅时务。在李渊建唐后不久,来济便以优异的成绩擢进士第,后与李义府俱以文笔著名于朝,并称“来、李”,到贞观年间,来济已官至通事舍人。

由于来济经历多难而又对时务了解掌握的全面、准确,因此,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上往往颇为圆满,很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尤其在如何处理被废太子承乾的问题上,来济的建议更使太宗感到满意。当时,太宗左右为难,只好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而大臣们对这种事关皇族内部的大事也都不敢轻易表态,深怕处置不当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因而没人敢出来回答。沉默了一会儿后,来济建议道: “陛下上不失为慈父的形象,对下使太子可以活命得尽天年,便是最好的办法。”太宗听后,稍作权衡,认为这不失为一个良策,于是便将承乾废为庶人。此后不久,来济就被授以考功员外郎。

贞观十八年(645),初置太子司议郎一职,对这一职务,太宗要求选拔德才兼备者任之。经过一番考查后,来济又被任命担当此任,兼崇贤馆学士。稍后,升至中书舍人,并与令狐德棻等共同负责撰写晋书。

永徽二年(651),来济被授以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四年(653),同中书门下三品。五年(654),加银青光禄大夫,并因修国史有功被封为南阳县男。六年(655),升至中书令,同时兼任吏部尚书。

来济年轻时有四个好友: 高智周、郝处俊、孙处约及石仲览。石仲览是宣城(今安徽宣城)的大户人家,很有财富,也有器量胆识,平时待来济他们非常好。一次,来济约高、郝、孙三人一同来宣城石仲览家作客,石仲览盛宴款待。朋友们聚到一起,酒助人兴,无所不谈,最后,话题逐渐转向个人今后的志向上。郝处俊首先说: “我以后想做宰相。”来济和高智周表示有同感。孙处约生性严谨,没有太高的要求,听了他们的话后说: “宰相或许不敢奢望,我想做个通事舍人也就可以了。”多年以后,来济于永徽六年升为中书令并兼任吏部尚书。这时,恰遇孙处约以瀛州(今河北河间)书佐的职务调入京城。来济见是老友调来,便想起了当年一起言志时的情景,于是便在批文上批了“如志”二字。这样,孙处约在来济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顺利地做了通事舍人。到后来,来济的这几位朋友都位至公辅。

来济为官,能秉守善道,以国家大义为重,从不循私枉法,附炎趋势。他的这些品性在永徽末年的皇后废立之争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就连被来济极力反对的武则天也不能不在表面上赞扬他的忠心。

永徽五年(654),高宗召集大臣商讨废立皇后之事,想法一提出,就遭到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的反对。而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等人则想借机邀功,争当高宗和武氏的心腹,对高宗的提议大力支持。在这朝臣分化、前景难测的关头,来济出于对国家社稷的关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上表高宗,极陈利害,反对废王立武。表中说: “自古为君王的立后,是为了继承宗庙,为天下之母,因此,应选择出身于礼仪名家、幽娴美貌而品行贤淑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百姓的期望,符合神祇的意愿。故……成帝放纵自己的欲望,以侍婢为皇后,致使皇统中道衰微。其祸如此,请陛下详察。”由于来济表中措辞激烈,加上各位老臣的拼死反对,高宗的目的暂时受挫。但高宗并未就此罢休,在其后的一次早朝上,高宗为显示对武氏的特别恩宠,竟独出心裁地突然宣布封武氏为“宸妃”。根据唐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并无“宸妃”名号。来济认为这样做有违祖制,便不顾高宗的不悦,与韩瑗一起当场谏阻说: “后妃原有常设的名号,现在特别另立妃号,是不可取的。”对于来济的反对,高宗很恼火,他只好充耳不闻,来济也只有做罢。时隔不久,高宗在李义府、许敬宗等的帮助下,争取到一批朝臣的支持,于这年冬宣布废掉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拥立武氏为后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成了高宗、武后的心腹,官位一升再升; 而褚遂良等反对废立的老臣则一贬再贬。来济由于当初持反对态度,现在心中颇感不安。这时,登上后位的武则天对来济虽是恨之入骨,但工于心计的她并不想立即报复,因此,她装作豁达大度的样子,虚情假意地对高宗说来济忠心耿耿,现在怕因先前之事心中不安,请高宗对他进行赏赐以示安慰,免生他心。高宗随后将武后的话告诉了来济和韩瑗,其本意是想告诉他们武后并不计较前嫌,让他们放心。但来济和韩瑗了解武氏的为人,知道她这是表面文章,心里并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听了高宗的话,心中更加忧惧不安。

显庆初年(656),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由于他的忠诚和才干,虽然前番反对过废立皇后,但高宗对他还是比较信任,来济也仍能尽职尽责,对当时的一些问题,也还敢于直陈己见。而高宗虽是唐朝一个较平庸的皇帝,但平时也愿就一些问题征询臣下们的看法。一次,高宗忽然问起治理天下应注意哪些问题,来济答道: “从前齐桓公有次外出巡视,见到一个老人,便命侍从给他吃的,而老人却说: ‘请给天下所有人吃的东西。’齐桓公又命侍从给老人衣服穿。老人又说:‘请给天下所有人衣服穿。’齐桓公为难地对老人说: ‘我府库里的东西有限,怎么能给天下所有的人吃的和穿的呢?’老人回答说: ‘春天不要让人们耽误农时,人们就有吃的; 夏天不要耽误蚕农们的工作,人们就会有穿的。’由此看来,减少徭役,这是治理国家所应注意的最根本的问题。”当时,正值岁末,而山东一带(指今黄河下游地区)征发的役丁已达数万人,并又议论取庸来偿雇,致使人心动荡,多有怨声。来济的话,即暗中指的这件事情。高宗听后,心中若有所悟,因此在唐其后的一些举措中就比较注意减轻人民的徭役负担。

第二年(657),来济又兼任太子詹事。

经过一番争斗后,武则天坐上了后位。不过,她心里很清楚,原先那些阻止自己为后的人仍在控制着朝廷,自己随时都有被他们颠覆的可能,而且现在的她已把眼光盯上了封建社会权力的顶峰——皇帝的宝座。因此,在她站稳脚跟后,便撕下了原先那副假惺惺的面孔,开始对当初反对自己的人进行大清洗。她先是将褚遂良远远地贬出京城,而后又于显庆二年(657),指使许敬宗等人诬告来济与韩瑗同褚遂良“图谋不轨”案有牵联,使之同时遭贬。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并永远不许回京。过了一段时间后,武后不放心,又将他迁往边远的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不久,长孙无忌、韩瑗、柳奭等先后被迫害致死,来济因地处偏远而得幸免。

来济的任所庭州,是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那里民情多变,形势复杂,尤其是当地的突厥部落,历史上就曾多次内侵,为中国一大边患。当初唐高祖李渊起兵攻取长安时,因怕突厥趁火打劫,不得不忍辱对其称臣。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国力逐渐强盛,为了稳定边疆局势,李世民部署军队,与突厥打了几次大仗,突厥部落元气大伤而逐渐衰落,但其残部,在其后的多年中,仍时常骚扰内地边关。龙朔二年(662),突厥一部再度入寇庭州。此时,尚是戴罪之身的来济,虽无辜遭贬,但仍忠心国事,面对入侵的贼寇,他不计个人的恩怨,积极带领军队,奋力拒敌。阵前,来济抱着一死报国的决心对部下们说: “我曾触犯国家的刑律,承蒙皇恩,赦免一死,今当以自己的生命来履行自己保卫国家的职责。”言毕,来济不等披上甲胄,便挥剑冲向敌阵。在斩杀数名贼寇后,来济被敌兵团团围住,最终因寡不敌众,加之身上没有甲胄防护,而死于贼兵的乱枪之中。他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以身塞责”的誓言,终年53岁。来济死后,高宗感念其忠贞,追赠他为楚州刺史,并赐一灵车将其棺椁运回。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来济简介 来济的父亲 来济子女

来济出生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是隋朝大将来护儿之子,唐朝名臣。他进士出身,担任过中书舍人、太子宾客、中书令、庭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吏部尚书等职,封爵南阳县侯。来济的子女后人都有谁呢?来济简介

历史人物 来济简介 来济的父亲 来济子女

来济出生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是隋朝大将来护儿之子,唐朝名臣。他进士出身,担任过中书舍人、太子宾客、中书令、庭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吏部尚书等职,封爵南阳县侯。来济的子女后人都有谁呢?来济简介

历史人物 来济的故事 如何评价来济

来济著有文集三十卷,曾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兼修国史等,后因反对废除王皇后而被武则天记恨。公元662年,西突厥来犯,他竭力而战最终阵亡,时年53岁,后被追赠楚州刺史。来济的故事>当初,来济和高智周、

历史人物 来济是什么人

来济生于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祖籍南阳新野,东汉名将来歙十九世孙。高祖来成,北魏新野县侯,后降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父亲来护儿,隋朝名将,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王尽美的后人来济祭奠爷爷 亲述革命先烈背后的一段往事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8月24日讯(记者孙杰)8月24日上午,王尽美烈士的孙子王明华、孙女王爱华来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在陵园副主任邹德真、刘慧和部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烈士墓区,向王尽美烈士墓、邓恩铭

唐朝 杨炎生平简介?杨炎历史评价?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

唐朝 魏征生平简介?魏征历史评价?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唐朝 刘晏生平简介?刘晏历史评价?

刘晏唐朝政府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就处于极度窘迫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刘晏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肩负起理财的大任,他夙兴夜寐,辛勤工作,为大唐帝国经济的恢复与振兴,殚精竭虑,成为唐代后期一

唐朝 李靖生平简介?李靖历史评价?

李靖在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中,李靖沉厚恭谨,才兼文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家。他追随李渊、李世民父子,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东征西讨,屡立大功,并因此而出将入相,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尚书右仆

唐朝 刘仁轨生平简介?刘仁轨历史评价?

刘仁轨一刘仁轨(601—685),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刘仁轨出生时,家境比较贫寒,但却聪明、谦恭、好学,深得族人、家人的喜爱。刘仁轨的童年时代,正是隋朝封建统治腐败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