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忠臣生平简介?李忠臣历史评价?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李忠臣生平简介?李忠臣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李忠臣生平简介?李忠臣历史评价?

李忠臣

李忠臣,本姓董,名秦。祖籍幽州蓟县(治今北京),出生在平卢(今辽宁朝阳)。他没有显赫的出身,祖父、父亲均为下级军官。受家庭的影响,董秦从少年时代就投身军戎,并以勇猛善斗而闻名军中。他历事范阳节度使薛楚玉、张守珪、安禄山,积军功逐次提拔为折冲郎将、将军同正、平卢军先锋使等职。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统辖范阳、平卢、河东三道节度使的安禄山反叛,率领蕃汉15万大军向唐朝廷发起进攻。史思明率领的平卢军是叛军的主力之一,但董秦这次没有随军南下,而是被留在了平卢,与安禄山委任的平卢节度使吕知诲一起,看护后院。安禄山的反叛,也引起了平卢军一些将士的反对,董秦便与兵马使刘客奴等密谋,杀掉了吕知诲,归顺朝廷。唐朝廷任命刘客奴为平卢节度使,董秦为平卢兵马使。平卢军遂在安史的后院同叛军展开了战斗,他们攻长杨,战独山,袭榆关,下北平; 擒杀叛将申子贡、荣先钦、周钊; 又先后击败叛军骁将李归仁、李咸、白秀岩等; 在这些战斗中,董秦的功劳居多。平卢军在敌后的战斗虽然给叛军以一定的打击,但由于唐政府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溃败,东都陷落,潼关失守,皇帝西逃,敌后斗争得不到正面战场的有力配合。平卢军孤军奋战,给养匮乏,形势日益严峻。

至德二年(757)正月,新任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派董秦率领步卒3000人到沧州(今属河北)一带去筹集资粮。当时陆路交通被叛军阻断,所以不得不从海上通行。他们从雍奴(今天津武清西北)出发,乘坐用芦苇做成的筏子渡海,经过同惊涛骇浪的博斗,终于在沧州境内安全着陆。叛军将领石帝庭、乌承洽前来阻击,被董秦率兵击败。接着,他们相继攻下了鲁城(今河北青县东)、河间(今属河北)、景城(今河北沧州西)等县,获得大批粮物,然后再从海路把这些粮物运回营地,暂时解决了平卢军的军资问题。董秦从这次南渡后,便一直转战于河南各地,参加了唐政府军正面战场上的平叛战斗。他先后与田神功、杨惠元等联兵作战,屡建功勋。肃宗频频下诏慰谕,任命他为德州刺史。

乾元二年(759)三月,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在相州围攻安庆绪失败后,董秦率兵进入荥阳(即郑州,今属河南)。叛军将领敬?袭击官军船只,被董秦击败,获米200余船。董秦因功被任命为濮州刺史、缘河守捉使,镇杏园渡。同年九月,叛军首领史思明进攻汴州(今河南开封),董秦和汴州刺史许叔冀一道战败投降。史思明得到董秦后大喜,他抚摩着董秦的脊背感慨地说: “过去我只有左手,今天得到公,是添了右手。”于是一方面对他厚加赏赐,无微不至; 另方面又把他的妻子儿女接来作为人质。董秦不为史思明的厚遇和威胁所动,几天后的一个夜晚,他乘史思明不备,率领旧部500人突破叛军营地,逃归唐营。唐军统帅李光弼向朝廷报告此事,肃宗皇帝赞叹之余,下诏褒勉董秦,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同正,赐实封200户。又将他召至京师,赐姓李氏,名忠臣。“李忠臣”就这样诞生了。

宝应元年(762)七月,李忠臣被唐朝廷任命为淮西节度使,统辖蔡(今河南汝南)、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等11州,节度使驻镇蔡州。

安史之乱中,唐朝为加强防御,在临战地区设置了大量的节度、观察、都防御、都团练等使(统称为藩镇或方镇)。安史之乱结束后,全国各地已是藩镇林立,唐朝廷直接控制的州县所剩无几。面对安史之乱后非常衰弱的朝廷,这些藩镇大都有离心倾向,有的公开割据,建立独立王国; 有的消极对抗,不服从朝廷的指挥。作为一个拥有十几州的强藩大帅,与当时那些割据自立的藩镇相比,李忠臣确如其名,表现出对唐朝廷的无比忠诚。永泰元年(765),吐蕃军队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进犯长安,京师戒严,代宗下令各地藩镇速来勤王,但诸镇都迟迟不予理睬。朝廷使者到达淮西,当时李忠臣正在同将士击球,听说朝廷有难,立即结束比赛,下令整师出发救驾。监军和众将官劝阻说: “军队出发,须要选择吉日。”李忠臣挥臂大呼说: “难道父母遇到寇难,要等到好日子以后才去解救吗?”随即率军出发。以后,凡是朝廷有事向藩镇征兵,李忠臣必定是最先一个到达。建中元年(780),在一次延英奏事时,德宗皇帝看见李忠臣的耳朵长得特别大,就说: “你的耳朵长得这么大,真正是贵人相。”李忠臣却回答道: “臣听说驴的耳朵特别大,而龙的耳朵非常小。臣的耳朵虽大,只不过是驴耳罢了。”引得德宗开怀大笑。李忠臣就是靠着这些“忠诚”,从而得到了代宗和后来的德宗皇帝的宠信,不断地加官晋爵,赏赐财物。大历三年(768),他以淮西节度使的本官兼任尚书右仆射; 十一年(776),兼任司空、同平章事,位至宰相。不过,此时他所担任的宰相,同其他许多藩镇节帅一样,只是一个虚挂相名的“使相”。

李忠臣在表面上对唐朝廷表现得无比忠诚的同时,暗地里却也同当时的许多藩镇一样,积极扩充个人势力,建立家族统治。他以各种借口发展军队,使淮西军成为当时藩镇中首屈一指的强大武装力量。淮西镇后来李希烈的称帝,吴氏的割据统治,都是以这支武装力量为军事基础的。为了使这支军队效忠于自己,他任用他的妹婿、外甥、族子等为军将,企图建立血缘家族统治。他在辖内强取豪夺,横征暴敛,又纵容兵士四处剽劫,以致当时人把淮西称作“蛮貊之域”。他之所以对朝廷的召唤表现得那么积极,率兵去防秋,去平叛,除了对唐朝廷的忠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乘机掳掠一番或从朝廷那里得到一些赏赐。大历二年(767)正月,朝廷出兵讨伐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李忠臣以收华州(今陕西华县)为名,率兵大肆掳掠,从潼关至赤水二百里之间,百姓的财物、牲畜被抢劫一空。十年(775),陕州(今河南陕县)发生军乱,军人抢掠仓库财物不能禁止,代宗命李宗臣前往制止。李忠臣到陕州后,用酸枣树围成一个圆圈,命令陕州军人匿名将抢掠的财物投掷到里面去。一天下来,获得上万缗的钱物,然后把这些钱物赏给自己的随从。尤其是在大历十一年讨伐汴宋镇的战争中,他的扩张野心充分暴露无遗。大历十一年(776)五月,汴宋镇节帅田神玉死,都虞侯李灵曜想效法河北藩镇,割据自立。代宗征集各镇兵马进行讨伐,李忠臣也率淮西兵积极出征。他和河阳三城使马燧连兵攻克汴宋镇的治所汴州。马燧不入汴城,率军回府; 李忠臣则率大军进驻汴州,据为己有,并把节度使治所从蔡州迁到了汴州。这同当时河朔三镇及淄青等镇借平叛之机而夺取他镇领地的行为丝毫没有两样。汴州是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唐朝从江淮地区向长安运送物资,汴州是必经之地,所以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李忠臣把汴州据为己有,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唐朝廷的经济命脉。

李忠臣贪财好色,部下文武将吏妻女略有姿色者,都被他以各种手段奸污,下属都对他恨之入骨。他任用妹夫张惠光及惠光子为大将,惠光父子仗势横行霸道,欺压兵士,军人不堪忍受。大历十四年(779)三月,大将李希烈利用将士的愤怒情绪,发动兵变,杀死张惠光父子,驱逐李忠臣。李忠臣单骑狼狈逃奔长安,由于他平日对朝廷的忠诚,代宗皇帝收留了他,并继续让他担任司空、同平章事的职务。这样,李忠臣从一个虚挂相名的“使相”,变成了常驻京师“奉朝请”的名副其实的真宰相。因祸而得福,他的名字也就被《新唐书》列入了《宰相表》。

李忠臣本是一介武夫,目不识丁,宰相并非其所任。他在担任宰相四年多的时间里,做了两件反响较大的事。第一件事是,德宗当太子时的老师张涉恃恩用事,接受贿赂。事情败露后,德宗要对其绳之以法。这时李忠臣奏道: “陛下贵为天子,而先生以乏财抵法,以愚臣观之,非先生之过也。”言外之意,这是德宗的过错。德宗居然采纳了李忠臣的意见,给张涉减刑,放归田里; 第二件事是,前湖南观察使辛京杲因忿怒杖杀部曲,御史劾奏辛京杲杀人应当偿命,德宗从其奏。李忠臣又出来用反语向德宗奏道: “京杲该死久矣。”德宗问其故,李忠臣便说辛京杲的伯叔某某在某处为朝廷战死,兄弟某某在某处为朝廷战死,而当时辛京杲从行,唯独不死,所以说他早就该死了。德宗听了这段话,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便下令不再处死辛京杲,只是罢免了他观察使的职务,改授王傅官而已。在李忠臣看来,接受一些贿赂,杖杀一个部曲,都是区区小事,根本用不着法律的制裁。他所以极力为他们开脱,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开脱。

李忠臣虽然官居宰相,位极人臣,但他并没有领略到做宰相的快乐。“奉朝请”繁缛的礼仪,森严的等级,使他受到极大的束缚,失去了往日做节度使时驰骋疆场、打马击球的自在和做土皇帝的威严,所以经常闷闷不乐。他盼望朝廷再派他到地方上去做节度使,德宗却偏偏不予任命,于是难免对朝廷产生不满情绪。建中二年(781)正月,魏博、成德、淄青和山南东道等藩镇连兵叛乱,德宗抽调卢龙、淮西、朔方等藩镇兵会同神策军平叛。不料战争愈演愈烈,卢龙、淮西等镇也由平叛转而叛乱。特别是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凭借李忠臣任节度使时为其打下的兵强马壮的基础,向唐发动了一系列的猛烈进攻,从建中四年(783)正月起,先后陷汝州,据邓州,拔汴州(汴州在大历十一年李忠臣入朝后,曾被朝廷收回,至是李希烈又攻取)。建中四年八月,李希烈率淮西军三万围攻襄城(今属河南),德宗派神策将刘德信等救援无功。九月,又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救援。十月,泾师路过长安,因朝廷赏薄而发生哗变。德宗被乱军逐出长安,只率领少数家属和100多名宦官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文武百官大都落入叛军之手,李忠臣也在其中。乱兵拥立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帅,朱泚便网罗一些对唐朝廷不满的大臣与唐朝廷作对。他知道李忠臣从失去兵权后,一直郁郁不乐,就请他出来,任为皇城使。朱泚阴谋称帝,召集李忠臣、源休、姚令言、段秀实等前来议事。姚令言、源休、李忠臣本是朱泚死党,都赞成其称帝。段秀实勃然大怒,骂道: “狂贼,我恨不得斩你万段,岂能从你反叛! ”顺手夺过源休手中的象笏,向朱泚头上砸去。朱泚脑袋被砸破,血流满面,与段秀实展开了搏斗。源休等一时惊呆,不知所措。李忠臣赶上前去帮助朱泚,朱泚乘机逃脱,段秀实被众人杀死。两天以后,朱泚在源休、姚令言、李忠臣等人的拥戴下入宣政殿,称大秦皇帝,李忠臣被任命为司空兼侍中,堂堂大唐宰相,就这样做了大秦的臣子。朱泚率兵围攻奉天,命李忠臣为京城留守,李忠臣为其尽诚尽职。但朱泚称帝不得人心,随着德宗兴元罪己诏令的发布,叛镇除了李忠臣的旧部淮西李希烈和朱泚之弟卢龙朱滔及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外,其余魏博、成德、淄青等镇纷纷从叛镇转而归顺。在他们的配合下,兴元元年(784)五月,李晟率神策军收复了长安,大秦皇朝覆灭。李忠臣自知罪责难逃,在神策军进入长安之前,就躲进了长安城南30里的樊川别墅,但很快就被神策军抓获。六月七日,与其子一并被斩于长安城下,时年69岁。因一心效忠唐室而发迹、著名的“忠臣”,最后却变成了叛臣、逆臣,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相关参考

唐朝 李昭德生平简介?李昭德历史评价?

李昭德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在通往龙门的官道上,一伙人鲜衣怒马,喧嚣而至,人们四散惊走。原来是酷吏来俊臣等人来此游玩,不久,游兴已尽,来俊臣突发奇想让大家和他一起做一个游戏。他命人取来石条,上面

李忠臣 大唐哪位将领被史家推崇为“唐代韩信”

被后世史家提及韩信比肩的忠臣如此,活该被斩!大唐中后期藩镇割据仍然十分严重,作为出生在幽州蓟县的李忠臣来讲,掌控军队话语权的,从来就不只是皇帝老儿。李忠臣在《新唐书》中是明确被立为叛臣的人物,事实上,

李忠臣 大唐哪位将领被史家推崇为“唐代韩信”

被后世史家提及韩信比肩的忠臣如此,活该被斩!大唐中后期藩镇割据仍然十分严重,作为出生在幽州蓟县的李忠臣来讲,掌控军队话语权的,从来就不只是皇帝老儿。李忠臣在《新唐书》中是明确被立为叛臣的人物,事实上,

刘备的托孤忠臣李严真实身份大揭密

李严以办事干练闻名,所以在各方势力里面,李严都是受到其中的,但是最后投降刘备,因出色的能力被刘备委以重任。历史上李严最后被贬为平民,是发生什么事让这个蜀汉二把手最后被贬?还有李严和诸葛亮同年去世,李严

刘备的托孤忠臣李严真实身份大揭密

李严以办事干练闻名,所以在各方势力里面,李严都是受到其中的,但是最后投降刘备,因出色的能力被刘备委以重任。历史上李严最后被贬为平民,是发生什么事让这个蜀汉二把手最后被贬?还有李严和诸葛亮同年去世,李严

历史人物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是忠臣吗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李纲画像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

历史人物 唐朝人物李希烈简介

唐朝人物中文名:李希烈国籍:中国出生地:辽西逝世日期:786年职业:淮西节度使主要成就:从李忠臣浮海战河北有劳所处时代:唐代结局:被部将陈仙奇毒死(历史lishixinzhi.com)李希烈人物李希烈

唐朝 李揆生平简介?李揆历史评价?

李揆宰相位尊权重,俸禄优厚,即使是不置产业的清廉之相,也有足够的资财使其家庭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也有例外,曾历事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老臣李揆,在晚年却过了十五六年捉襟见肘、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

李绩是谁?他是一个忠臣吗?

   英国贞武公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改名为李勣,去掉世字,也有一种写法写成李绩,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

历史人物 武艺高强不失为唐明皇的忠臣宠臣

  【武艺高强的一级太监】>  原名冯元一,今广东高州人,是名臣之后,因为牵连到谋反案件被阉入宫。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从此易姓为高。二十四岁那年,他认识了唐玄宗李隆基,从此便与李隆基挂了钩。玄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