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昭德生平简介?李昭德历史评价?

Posted 陛下

篇首语:人要心强,树要皮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李昭德生平简介?李昭德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李昭德生平简介?李昭德历史评价?

李昭德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在通往龙门的官道上,一伙人鲜衣怒马,喧嚣而至,人们四散惊走。原来是酷吏来俊臣等人来此游玩,不久,游兴已尽,来俊臣突发奇想让大家和他一起做一个游戏。他命人取来石条,上面写上朝中大臣的名字,大家一起推,哪一块先倒了,就先罗织谁的罪名,以此取乐。最后,只有写着李昭德名字的石头没被击倒,来俊臣大怒,狠狠地将石头踏倒在地,踩在李昭德名字上,目光中透出凶狠怨毒的神情。

李昭德,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父亲李乾佑,在太宗李世民执政初年为殿中侍御史。李乾佑性格直率,办事干脆,有一次,鄃县(今山东平原)知县裴仁轨私自调遣门卫去干活,耽误了城门的开启。太宗闻听如此儿戏,心中大怒,下令要斩裴仁轨,李乾佑不顾太宗盛怒抗言直谏,说:“法令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一个人说了算的私有财产。裴仁轨虽然触犯了法律,但按刑律,不该死罪。如果陛下杀了他,便破坏了法律人人平等的准则,这样天下之人便无可以遵守的原则了。臣忝掌刑司监督,不敢奉旨。”太宗沉思片刻,点头称是,免了裴仁轨的死罪。李乾佑至孝,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亲手搭了一间茅庐,素衣简食,为母守丧,并从远方背来土,将坟头堆高。太宗李世民派特使至墓前悼念,表彰他的孝义。后历任长安(今陕西西安)令、治书御史、御史大夫,做事严厉果敢,雷厉风行,不讲情面,也得罪了朝中如褚遂良等大臣,被外调出京任邢州(今河北邢台)、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刺史。李昭德酷似乃父,性格耿直,为人严厉,又在他父亲之上。

李昭德以明经科出身, 累官至御史中丞。永昌元年(689),触犯刑律贬为振州陵水(今广州陵水)县尉,不久召回。文昌台,即尚书省,打算增设夏官侍郎三人,李昭德、娄师德、侯知一三人当选。迁凤阁侍郎。武则天营建神都(洛阳)时,文昌台的设计建造都是由李昭德一手筹划的,定鼎门、上东门等的修葺,也经他之手而焕然一新,崭新的标志、栏干,雄伟而不失华丽。当初,隋王朝重建洛阳时,没有外城,内城也仅有一道短墙而已。李昭德开始修筑外城,并加高了内城的城墙高度,形成了洛阳坚固的防御系统。都城有洛水经过,在立德坊的西南角上,过去有两座桥沟通洛水两岸,一座名叫中桥,一座名叫利涉桥。高宗上元(674—676)年间,司农卿韦机曾督工将中桥移到安众坊的左街,正对着长夏门,民众进出通过十分便利。利涉桥于是废弃,省维修等费用万计。但这座桥到武则天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每当夏秋两季,洛水暴涨,每每将桥冲毁,需耗费维修。李昭德看到这种情况,分析了桥损破的原因,命人用尖锐的石头垒起来,代替原先的石柱子,这样水流过来被分成若干支流,冲击力也不如以前迅猛了,从此桥很少损坏。李昭德精明强干的名声也随之传扬出去了。长寿元年(692)拜相,以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周建立时,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封武承嗣为魏王。当时唐朝宗室,被武则天诛杀流放几乎殆尽,余下的人等幽禁看管甚严。对李旦赐姓武,表面上仿佛亲昵的样子,暗中却限制其行动,实行监守。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职任左相,炙手可热,便想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太子。凤阁舍人张嘉福投其所好,暗中唆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武则天,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朝中大臣反对者很多,武则天迟疑未决,召王庆之问道: “皇嗣是我儿,为什么罢黜他?”王庆之回答说: “古人云‘神灵不接受不是同类的祭祀,人民不祭祀不是自己家族的祖先’现在是谁的天下,怎么能让姓李的当皇嗣!”武则天安慰他几句,让他回去,王庆之伏在地上痛哭流涕,誓死坚持,不肯离去。武则天叹了一口气,交给他一张盖印的通行文书,嘱咐他说: “你想见我的时候,把它拿给守门人,门吏便不阻拦了。”武承嗣因未能如愿,屡次让王庆之进宫晋见,武则天久而久之便觉得不耐烦了,就令李昭德出面阻止王庆之,并赐一杖。李昭德持杖出来,正逢王庆之,便将其带到光政门外,大声对文武官员说: “这个毛贼欲罢黜我们的皇嗣,而封武承嗣当太子。”下令左右捶击,乱棍打死,而他的请愿团也烟消云散了。李昭德遂奏报武则天说: “天皇高宗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建立帝国,自然要传之子孙,成为千秋大业,侄子岂能当继承人! 自古以来,还不曾听说侄子当天子,而给姑妈兴建太庙的! 而且,陛下接受天皇的托付,如果把帝位传给武承嗣,则天皇再也享受不到祭祀的香火。”武则天认为有理,加之左右大臣的劝谏,武则天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武则天对李昭德的刚毅,嫉恶如仇,办事干练很欣赏,从此,对他更为信任,多次与他商讨军机大事。有一回议完国政,李昭德趁机向武则天报告说: “魏王武承嗣权势太重”。武则天说: “他是我的侄儿,所以特加重任。”李昭德说: “姑侄虽亲,毕竟不及父子。儿子还有杀父篡位的,何况侄儿?而今,武承嗣是陛下之侄,又是亲王,又是宰相,权力跟君主一样,我恐怕陛下的帝位,不见得会长久坐下去!”武则天瞿然惊叹道: “我从没想到这里。”遂亲下手谕,罢武承嗣相职。李昭德在维护皇嗣、扼制武承嗣野心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为以后李唐复国清除了障碍,打下了基础。

不久,长寿元年(692)李昭德拜相,以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承嗣希望落空又被罢了相,起先不知何由,及探问武则天左右,方知是李昭德进的言,大怒,恨李昭德入骨。便也在武则天面前说李昭德的坏话,武则天不耐烦地对武承嗣道: “我任用李昭德,晚上才睡得着觉,他代替我操劳,你不必多说了!”武承嗣讨了个没趣,闷闷而回。

李昭德入秉政权,裁抑酷吏,不遗余力,又对吏民妄言祥瑞者,予以驳斥禁止。武则天喜欢吉祥瑞兆,上至大臣,下至百姓,纷纷进献瑞兆以谋进取。有人呈献一块白石头,上面有红色的纹路,人问奇异之处在哪里?那人答道: “此石具有赤心,与他石不同,故此上呈。”李昭德发怒,说: “只有这块石头赤心,难道其他石头都叛变谋反吗?”左右忍不住失笑。襄州(今湖北襄阳)人胡庆,用红漆在乌龟腹部写上字: “天子万万年”。然后带到宫门呈献,李昭德取龟过来,用刀一刮,漆就掉了,李昭德奏请交付法庭处理。武则天劝道: “小民无知,没有恶意,可饶他去罢。”下令释放胡庆。

当时,酷刑官吏肆意横行,文武官员震恐惊惧,连走路声音大一点都不敢,只有李昭德在金銮殿上,不断揭发他们的欺诈,并予以无情的打击。侯思止本是一目不识丁的无赖,因告密而官至侍御史,横行不法。当时,酷吏来俊臣抛弃故妻,强娶世族太原(今属山西)王庆诜的女儿,侯思止也奏请娶赵郡(今河北赵县等地)李自挹的女儿,武则天让大臣们讨论商量。李昭德看别人噤口不言,抚掌对诸位宰相说: “太可笑了! ”诸宰相问其故,李昭德说: “过去来俊臣抢娶王氏女,已是大辱国体。今天这个奴才又要求娶李自挹的女儿,不是更辱国体吗!”来、侯二人自此衔恨于李昭德。不久,武则天下诏严禁民间私藏锦,侯思止违禁私藏,被李昭德知道了,杖死侯思止于朝堂之上,远近吏民闻知,无不拍手称快。另一个酷吏王弘义,阴险毒辣,以告密起家,官至右台殿中侍御史。早先他曾向邻居要瓜吃,邻居不给,他就向上报告说,田里发现有许多白兔,县官命人捕捉,人踩马踏,瓜田一片狼藉。李昭德讥讽地称之为“白兔御史”。王弘义以杀人为乐,将丽景门叫做“例竟门”,意思是说,进了此门,都不可能活着出来。一天,有人告发胜州(治今内蒙古榆林)都督王安仁谋反,武则天派王弘义前去审讯,王安仁不服,王弘义从枷上割下他的头并杀了他的儿子,砍下头颅,装在匣中带回京城。路经汾州(治今山西隰县)时,司马毛头设宴款待,饭未吃完,就叱令毛头退下堂去,斩首。王弘义将这些人头挑在枪尖上,回到洛阳,路人见了,无不震惊。监察御史严善思,上疏劝谏,并查出其所有告密事件,多是虚假诬告。来俊臣与王弘义便又合伙诬陷严善思,将他发配骤州(治今越南荣市)。李昭德多方营救,武则天才又召回严善思,任命为浑仪监丞。李昭德由此弹劾王弘义,武则天下令将他流放到琼州(今海南琼山)。王弘义行至中途,诈称奉敕追还,返回走到汉水北岸,被李昭德知道了,忙命侍御史胡元礼去核实。一去查出真相,把王弘义乱棍打死。李昭德这一系列举动,来俊臣恨不得立刻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怨,却又一时不能如愿,便暗中活动与不满李昭德的诸武一起在武则天面前奏疏,说李昭德专横跋扈,居心叵测。武则天听得多了,渐渐对李昭德也动了疑心。

长寿三年(694)三月,东突厥搔扰边境。武则天派和尚薛怀义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李昭德为长史,率领契苾明、曹仁师、沙吒忠义等18位将军攻击东突厥。大军出发没多久,突厥军已撤退,薛怀义便又领兵返回。沿途与李昭德议事,屡发生争执,还京师后,薛怀义也奏称李昭德专权,薛怀义是武则天的情夫,不由武则天不信。而李昭德这时依然故我,做事过于盛气凌人,对大臣们往往苛刻严厉,因此得罪的人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怨恨。延载元年(694),前任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愔,上疏武则天,猛烈怦击李昭德,说: “陛下在天授(690—691)以前,日理万机,都出于自己的判断。可是,自长寿(692—693)以后,全部委任李昭德,命他参与高层决策,作最后裁定。而李昭德却刚愎自用,不听下面的呼声,无视同僚百官,待人刻薄严酷,只顾树立自己的威严,使天下人有口不敢言。而且陛下已经批示‘可’,但李昭德却偏另生枝节,来展示他的才能,炫耀他的权力。根据古人美誉归功于君王、罪过自己承担的大义,不应如此。”又说: “蚂蚁的小小巢穴,能使堤岸崩裂; 针尖轻轻一戳,能使气球干瘪,而大权旁落,收回不易。”京师禁卫军头目、长上果毅邓注,也写了《石论》数千言,描绘李昭德专断独行的情状,凤阁舍人逄弘敏拿来呈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因此开始对李昭德反感厌恶,对宰相姚璹说道: “李昭德身为内史,荷此殊荣,倘真如他们所奏的那样,实在是有负于国家了。”这年的九月二十一日,武则天终于下令将李昭德贬为南宾(今广西灵山)县尉。不久,又宣布李昭德死刑,减刑一等,改判流放。杜景俭等人替李昭德辩解说情,武则天不听。次年,即证圣元年(695),内史豆卢钦望,同平章事韦巨源,凤阁侍郎杜景俭、苏味道,鸾台侍郎陆元方,以附和李昭德,结党营私,不能对皇上忠心辅佐的罪名,贬到各地任刺史。又过了很久,武则天又召回李昭德,任命他当监察御史。

万岁通天二年(697),司仆少卿来俊臣抢夺朝臣妻女,横行霸道,诸武与他有旧情,任他所为,无人敢置一言。李昭德素来恨来俊臣,两人互相厌恶至极,这回李昭德抓住了把柄,便罗列来俊臣罪恶,打算痛奏一本。奏章还未送上,已为来俊臣察觉,便联合曾在金銮殿武则天面前被李昭德训斥大丢面子的秋官侍郎皇甫文备,共同诬陷李昭德密谋叛乱,武则天立即逮捕了李昭德,关入了监狱。来俊臣此时更加肆无忌惮,打算将庐陵王、太平公主,以及武承嗣以下诸武王公,一并罗织入谋反案中,全都除去,好让他独揽朝纲。诸武和太平公主、庐陵王等大为惊恐,便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来俊臣,反告来俊臣,揭露其罪状,武则天也将来俊臣打入了牢狱之中。这年六月三日,武则天下令将李昭德、来俊臣,一同绑赴刑场斩首。这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当时没有人不为李昭德的冤死而痛惜,而为来俊臣的伏法感到大快人心。来俊臣受诛,他的仇家剖心割肉,顷刻即尽,地上只留下一滩血泥。人们在路上相互庆贺说: “从今以后,我们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了。”

李昭德死后,神龙二年(706)中宗下诏,加赠他左御史大夫。建中三年(781),又加赠司空,为他平反昭雪,对他的功绩予以表彰和高度评价。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昭德简历 李昭德的后人

李昭德出身陇西李氏,早年以明经入仕,担任过御史中丞、夏官侍郎、拜相、内史等职,担任宰相期间打击酷吏,力保李唐皇室的继承之位。李昭德简历>李昭德(?-697年4月27日),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

历史人物 唐德宗李适皇后、唐顺宗的母亲昭德皇后简介

唐朝人物国籍:唐朝民族:汉族逝世日期:786年12月6日职业:唐德宗李适的淑妃,唐顺宗的母亲姓氏:王夫君:唐德宗李适儿子:唐顺宗李诵谥号:昭德皇后封号:淑妃父亲:王遇母亲:郕国夫人郑氏陵墓:靖陵,后徙

唐德宗昭德皇后简介 昭德皇后有何历史事迹?

  唐朝时期,有一位只当了半天皇后就死了的皇后,在她死后的一百年里,唐朝竟然没有一个皇帝在生前立后,堪称奇之又奇了!  这位倒霉皇后就是唐德宗李适所立的昭德皇后王氏。王氏出身官宦世家,才貌双全的她在李

历史人物 李昭德是怎么死的 李昭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昭德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名门陇西李氏丹阳房,与初唐名将李靖同一支。他担任宰相,打击酷吏,但最终遭酷吏诬陷,被武则天斩首。李昭德>李昭德是怎么死的>武则天执政时期,施行酷吏政治。李昭德倚恃皇帝

金世宗完颜雍与乌林答氏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出生时间不详,去世的时间是786年的时候,他是唐德宗的皇后,生了个孩子名为李诵,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尽管她的名号是皇后,可是也只在皇后这个位置上做了三天的时间,去世之后

唐朝 唐德宗李适皇后·王氏

王氏唐德宗李适皇后□□档案:姓名:王氏生卒年:?~786年籍贯:不详婚配:唐德宗李适封号:皇后谥号:昭德王氏,唐德宗李适的皇后。王氏是秘书监王遇的女儿,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处事不惊。李适的父亲李豫

金世宗完颜雍与乌林答氏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出生时间不详,去世的时间是786年的时候,他是唐德宗的皇后,生了个孩子名为李诵,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尽管她的名号是皇后,可是也只在皇后这个位置上做了三天的时间,去世之后才被...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对领导的情感教育

对领导的情感教育当武则天把欲立武承嗣的决定透露给宰相们时,李昭德不干了。李昭德是忠实的保李派,王庆之后来总是去骚扰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命人惩治王庆之,让人把王庆之活活打死的人就是李昭德相国。他听到武

金世宗完颜雍与乌林答氏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介绍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出生时间不详,去世的时间是786年的时候,他是唐德宗的皇后,生了个孩子名为李诵,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尽管她的名号是皇后,可是也只在皇后这个位置上做了三天的时间,去世之后

金世宗完颜雍与乌林答氏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介绍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出生时间不详,去世的时间是786年的时候,他是唐德宗的皇后,生了个孩子名为李诵,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尽管她的名号是皇后,可是也只在皇后这个位置上做了三天的时间,去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