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揆生平简介?李揆历史评价?

Posted 唐朝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李揆生平简介?李揆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李揆生平简介?李揆历史评价?

李揆

宰相位尊权重,俸禄优厚,即使是不置产业的清廉之相,也有足够的资财使其家庭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也有例外,曾历事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老臣李揆,在晚年却过了十五六年捉襟见肘、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这在封建时代是不多见的。

李揆(71l—784),字端卿,出自以诗书文章传世的名门大族,其先人多以学问得进,又多任文学之职。李揆之祖李玄道官至文学馆学士,其父李成裕做过秘书监。生于这种家庭的李揆,不仅天赋极高,而且自幼好学,能写出令时人嗟叹的妙文。在开元末年进士科的考试中,他一举及第,从此步入官场,被补为陈留县尉。在职期间,他曾献文赋于朝,引起人们的注目。后来他又应诏入朝,参加在中书省举行的关于文章优劣的考试,又因此被擢拜为右拾遗。不久又调任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还被委以专门掌管皇族子弟表疏的事权和知制诰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随玄宗入蜀,又以文学资望被拜为中书舍人。李揆继承父祖之业,从入仕之日起直至扈从玄宗入蜀,所任多是文学之职。

在他担任礼部侍郎、负责科举选士之前,科举之制弊端很多。当时的考试,追求形式,死记硬背,取士多有不实,一些被录取的迂陋之徒当众竟连一句话都讲不出来。在李揆主持这项工作后,改变了以往的传统作法。他首先将《五经》、《切韻》、诸史等典籍摆在堂中的大案之上,然后令考生根据自己所学与特长,选取某种经籍,尽意发挥自己的见解。他这种务取真才实学的考核方法很快被人奏明肃宗,引起朝野的普遍赞扬。他主持的考试还未结束,肃宗就诏拜他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并赐爵姑臧县伯。

李揆不仅以文章雄冠当时,而且还长于言辞,善于奏对,其长相也一表人材,风度不凡。肃宗曾当着他的面感叹地说:“卿之门第、人物、文章,在当今的士人中都堪称第一!”此话传出后,人们都称李揆为“三绝”。

唐肃宗的张皇后也是一位不甘寂寞、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曾与宦官李辅国相互勾结,横行不法,干预朝政,其权势日盛一日。乾元二年(759),一部分朝官为取悦于张皇后,就上奏朝廷请为皇后加以“翊圣”的尊号。拿不定主意的肃宗就征询李揆的意见,李揆说: “往古之后妃,只有在死后才有谥号,没听说后妃在世之时就加尊号的旧例。只有本朝唐中宗时期,朝政日非,韦后擅权之时,才给韦后加过‘翊圣’的尊号。”他指出,如果听从朝臣所请为张皇后加尊号,就会重蹈中宗时韦后之乱的覆辙。肃宗听后先惊而后悟,张皇后加尊号一事遂被搁置。

乾元时期,肃宗与张皇后所生之子李佋还很小的时候,张皇后就企图立李佋为太子。当时,肃宗与吴氏所生之子李俶,已长大成人,并立有功劳,已由广平王改封为成王,他在兄弟中排行长子。究竟立谁为太子,肃宗一时拿不定主意。在一次奏对中,他对李揆说: “成王李俶不仅位居长兄,而且于国有功,我欲立他为太子,你的意见如何?”李揆听后立表赞同,他再拜而贺,说: “陛下如此安排是国家的大福,天下之大幸!”肃宗由此下定了决心,于乾元元年(758)四月,立李俶为太子。李揆也由此更加受到肃宗的宠信。

当时,由于战争的影响,京师长安盗贼充斥,社会秩序极端混乱,甚至出现了在通衢大道上公开杀人、然后抛尸阴沟的恶性案件。李辅国乘机上奏肃宗,请挑选500名护卫皇帝的羽林骑士担任京师的巡逻。本来此责由南牙所属的金吾所负,李辅国此请,意在用羽林骑士取代金吾,是一种不祥之兆。李揆熟知历史教训,清楚李辅国的用心,他上疏肃宗,请朝廷严加防范。肃宗闻奏后下诏罢斥了李辅国的奏请。

德宗建中四年(783),时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的李揆又遭到另一奸臣卢杞的排斥。当时朝廷正在选拔使者远使吐蕃,卢杞乘机推荐已经73岁的李揆为入蕃会盟使。李揆担心死于道路之中,不能完成君命,就以老病为由辞不受命,德宗也深表同情。德宗对卢杞说: “李揆的年纪也实在老了些!”但卢杞却说: “出使远夷,必须熟习朝廷故事,此次使命非李揆莫属。”就这样,李揆被迫踏上了西去的路途。到吐蕃后,吐蕃酋长问他说: “听说李揆是唐朝第一名人,你就是李揆吧?”李揆担心说了实话被强留在吐蕃,于是就撒谎说: “那个李揆怎么会远使绝域干这份苦差事呢?”事情象李揆自己预料的差不多,他完成使命返朝时,走到凤州(今陕西凤县)就去世了。

李揆于肃宗乾元二年(759)为相,虽然博学辨敏,颇识大体,但因为他追求名利,所以遭到人们的非议,损害了他原来的好名声。他入相以后疾贤妒能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他的同胞哥哥李皆甚有能名,但李揆不为之引进,使李皆长期滞于下位。吕諲本来与李揆同时称相,吕諲虽然门第资望不及李揆,但他的从政才能却不亚于李揆,所以两人产生矛盾。后来吕諲罢相出朝后,担任了荆南节度使并把荆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名声大振。这又引起李揆的不安,他担心有朝一日吕諲复朝入相,于是秘密派人到荆州搜罗吕諲的过失。此事被吕諲发现了,他立即秘密上表,一面自陈,一面揭露李揆之罪。肃宗见奏不悦,于上元二年(761)罢免了李揆的宰相之职,贬为袁州(今江西宜春)长史。他被贬出朝廷不到三天,他的哥哥李皆就被升为司门员外郎。李揆企图压制别人,自己却首先遭了殃。

在李揆担任宰相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苗晋卿曾多次向李揆推荐元载,李揆抱着陈腐的门第观念,认为元载出身寒微,不予任用。他曾极端刻薄地对苗晋卿讲: “现在许多龙章凤姿之士尚未被任用,那些麞头鼠目之子还梦想作官。”元载听到此事后,心中愤愤不平。后来,元载入朝担任了宰相并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他以李揆身体欠佳为借口,奏请皇帝让李揆到江淮地区养病休息,就这样李揆被赶出了京师。在江淮的十六年,是李揆一生最为艰难的时期。他无官无俸,贫困潦倒,百余口大家族的衣食全靠别人施舍。他寄人篱下,为州郡官吏所厌恶,饱尝了人间的悲凉。十六年间,他带领家人几次迁居,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足迹遍于十几个州郡。直到大历十二年(777)元载因罪被诛后,李揆才得以重见天日,被拜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不久,又被征调入朝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李揆的仕宦生涯刚刚出现一线转机,又遭到卢杞的排斥,再加上他年迈多病,所以在兴元元年(784)四月就去世了,终年74岁。他死后,朝廷一方面给资治理丧事,一方面下诏追赠他为司空。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揆简介 李揆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揆,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是一个风姿优

历史人物 李揆简介 李揆是哪个朝代的人历史名人

  李揆,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是一个风姿优

历史人物 李揆是谁

   李揆,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

历史人物 李揆怎么读

李揆[lǐkuí],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是

历史人物 李揆怎么读

李揆[lǐkuí],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是

李揆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揆,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

唐朝 杨炎生平简介?杨炎历史评价?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

唐朝 魏征生平简介?魏征历史评价?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唐朝 刘晏生平简介?刘晏历史评价?

刘晏唐朝政府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就处于极度窘迫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刘晏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肩负起理财的大任,他夙兴夜寐,辛勤工作,为大唐帝国经济的恢复与振兴,殚精竭虑,成为唐代后期一

唐朝 李靖生平简介?李靖历史评价?

李靖在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中,李靖沉厚恭谨,才兼文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家。他追随李渊、李世民父子,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东征西讨,屡立大功,并因此而出将入相,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尚书右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