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唐休璟生平简介?唐休璟历史评价?

Posted 都督

篇首语: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唐休璟生平简介?唐休璟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唐休璟生平简介?唐休璟历史评价?

唐休璟

出将入相,本是古时极风光的仕途理想,而一将功成万骨枯, 宦海又多狡诈凶险, 能圆此好梦者不多。长安三年(703),右金吾、右武威二卫大将军唐休璟,一身战尘和血痕登上相位,此时其已届76岁高龄。

唐休璟,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陕西咸阳西南)人。他的祖上多为能征惯战的武将,曾祖父唐规是后周骠骑大将军,以骁勇著称。他的祖父唐宗,官拜朔方郡丞(治今陕西横山西),隋大业十三年(617),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起兵反隋,唐宗据城不让,被杀。休璟早年丧父,在当时崇文轻武、学而优则仕的风气下,一开始走的是从文之路。两位有名望的宿儒成了他的老师,马嘉连向他传授《周易》辩证朴素的思想,贾公彦则给他讲述《礼》的内涵和传统。不久,休璟勤奋学习,通过了明经科考试,当上了吴王府的典签,掌管王府中的文书,做了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不知道他是否曾回忆起祖辈的辉煌业绩,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开始怀疑起来?但命运此时确实给了他一个机会——调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户曹参军。因为他在吴王府中表现一般,在人们眼中他只是一个平庸的书吏。

显示他才能的时机终于到了。调露元年(679),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博、奉职二部拥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起事反唐,二十四州首领响应,与奚、契丹攻城掠地,骚扰边庭。朝廷派萧嗣业等统兵出击,被突厥击败,死伤不可胜数。高宗大怒,又派裴行俭为行军大都督,同丰州都督程道务等前去征讨,大获全胜。唐休璟作为程道务的部将,率军在独护山打了一个大胜仗,战果丰硕,归来论功行赏,被破格提拔为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司马,主管当地军政。唐休璟此时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沙场之上,而非案牍之间。

唐休璟从此驰骋疆场,屡建功勋。高宗永淳年(682)间,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攻蔚州(今山西灵丘)、丰州,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消息传到京师,朝廷打算放弃丰州,让军民退到灵州(今宁夏灵武北)、夏州(今陕西大理河以北)。这时武则天正在逐步夺取李唐的政权,朝中斗争异常激烈,根本顾不上过问边疆战事,而四边如突厥、吐蕃、契丹也乘机攻城掠地,抢夺财帛,唐朝边域动荡不安。休璟以军事家独特的视角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 “丰州地势险要,借黄河天堑可遏制敌人进攻之路。从秦、汉以来,这里就被中央政府所重视,设置郡县,此地土地又肥沃,特别适合农牧生产。因为隋末战乱,才使外患重重,朝廷无力坚守,百姓们退到宁州(今甘肃宁县)、庆州(今甘肃庆阳),使灵、夏成为边界。直到贞观年间(627—649),招集军民来此驻扎,西北一隅,方才太平安宁。今天如果放弃丰州,那么黄河边的大片土地又将为敌人侵占,威胁灵州、夏州,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而言也将会很不利的。”丰州因此而保全。

垂拱年间(685—688),升为安西副都护。永昌元年(689)吐蕃攻破焉耆(今属新疆),武则天派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出征,七月兵至寅识迦河,仓促迎战,加之水土不服,大败。休璟收拾其残兵败将,顶住了吐蕃的进攻,因此升为灵州都督。休璟很有战略眼光和远见,认为必须收复龟兹、碎叶等四镇,才能确保西域与大唐的要道畅通,边境的安宁,而四镇与吐蕃远,易于攻取。武则天采纳了他的这个提议。长寿元年(692),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军,收复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这对维护边境的和平和祖国领土的统一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圣历年间(697—699),授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

休璟的成功在于他智勇双全,不但能冲锋陷阵,而且有锐利的眼光和敏捷的思维,这也得力于他早年那一段刻苦的读书生活。久视元年(700)秋,吐蕃大将麴莽布支率领数万军兵攻打凉州(今甘肃武威)进入了洪源谷。唐休璟亲率兵马数千驻扎在山崖之上,手下见吐蕃旗甲鲜明,队伍整齐,而自己人又少,颇为担心。唐休璟笑着对麾下的将士说: “吐蕃内讧才息,宰相钦陵与吐蕃赞普(国王)不合,被赞普所杀。他的弟弟赞婆归降了我大唐。麴莽布支这次领兵前来挑衅,想是向我们示威,并且他的部下大多是贵族子弟,骑术虽精湛,却不熟悉战术,没有战斗经验。看我怎么打跨他们!”说罢便披甲身先士卒,冲入敌阵。这样六战六胜,杀敌人将领二员,杀敌2500人。次年,休璟奉召入朝,吐蕃也派人向朝廷请和,在宴席间,吐蕃使者不时回头细看休璟,武则天觉得很奇怪,就问使者,使者回答道: “洪源谷一战,这位将军勇猛无比,杀死我们很多士卒,所以我想看看他有什么不同常人之处。”武则天听后惊叹不已,任命休璟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休璟便由此步步高升。

长安二年(702)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与西突厥其他部落挑起纷争,兴兵相互攻击,通往安西(即安西四镇辖区)的道路因兵戈相争被切断。武则天下诏令休璟和当朝宰相商议事态发展和对策。休璟深知为将帅者,必须知己知彼,因此他特别留意边疆地形。在戎马倥偬之中,常亲自去察看情况,因而,从东边的碣石(今河北昌黎西北)到西边的四镇,绵延万里,其中山川地貌,关隘要害,他都熟记在心,了如指掌,这也是他常打胜仗的另一重要原因。没用多久,休璟便提出了作战及接应方案,请武则天派人施行,何处需多少兵,何处设置什么,清楚明了。未及送出,边疆的奏报来了,和休璟预料的丝毫不差。武则天叹息道: “恨用卿晚!”拜相,官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掌管处理全国事务,重在军务和边防。唐休璟干得也很出色,武则天对魏元忠、李峤等宰相说: “休璟很熟悉边疆的防卫,这点你们不及他的十分之一。”

唐休璟对宫廷之中的斗争观察也很细致。当时他转为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边境不宁,契丹又入侵,他又官复夏官尚书、兼检校幽州(今北京)、营州都督兼安东都护。临行前,他去向太子辞行,对李显说: “张易之兄弟深蒙武后宠幸,常常留在宫中饮酒玩乐,有失为臣子的礼仪道德,请太子小心提防。”中宗李显即位后,唐休璟拜相,封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酒泉郡公。还朝后,中宗对他说: “卿昔日直言相告,朕至今不忘。早先要召卿回来共商大计,只是因为距离遥远,北面还有强敌虎视,威胁国家。”中宗情切殷殷,足见边事紧急,还得依靠休璟才行。不久,授尚书右仆射。这年秋天多雨水,泛滥成灾,休璟两次上疏,请求中宗免官责罚。中宗李显亲笔劝慰他: “天灾又怎能怪你。”升为中书令,充京师留守,加检校吏部尚书,赐实封300户,累封宋国公,显赫之极。然而休璟在打仗上有一套本领,在治理国家上却毫无建树,政绩平平。

景龙三年(708),辞官在家,他的岁数虽然不小了,却依然壮心未已,常常想起沙场兵戈相争的情景。休璟耐不住寂寞,还想要复出。当时中宗纵情享乐,尚官贺娄氏很受中宗宠爱,许多人走她的门子想弄个一官半职。休璟就让他的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养女为妻,以求自己复出,这年休璟已年过80,此举受到时论的讥讽。贺娄氏果然本领非凡,老迈的休璟又一次拜相,然而已全无以往的威严和辉煌。

景云元年(710),拜特进,为朔方行军大总管,防备突厥的进攻,停其旧封,另赐实封100户。景云二年(711),休璟上表,请求辞官以养天年,睿宗同意了他的要求,给一品全禄。

延和元年(712)七月,去世,时年86岁。赠荆州大都督,谥曰: 忠。

唐休璟由一介文士而成为统兵百万的大将军,出将入相,为安定大唐边疆起了不小的作用。他生活的这一时期,也正是唐代兵势军威从高峰而走下坡路的时期,唐休璟虽有大将之才,也挽不回全局的颓势。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休璟简介

唐休璟唐休璟(627—712年),名璇,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人(今陜西兴平东南),唐朝名将。唐休璟的曾祖父唐规,在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安邑)县公;祖父唐宗,在隋朝大业末年出

历史人物 唐朝名将唐休璟,一生为唐朝建功立业威震番邦

唐休璟,名璇,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人,盛唐十大名将。唐休璟早年以明经擢第,历任营州户曹、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卫尉卿、凉州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职,后在洪源谷大败吐蕃,升任二卫大将军

唐朝着名宰相唐休璟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休璟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名将。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在军事方面,那么唐休璟成就有哪些呢?唐休璟成就主要体现在镇守边关的功绩上。公元679年突厥的阿史那泥熟匐叛变唐朝,勾结奚族、契丹进犯唐,营州都督周道务指派

唐朝 张仁愿生平简介?张仁愿历史评价?

张仁愿初唐宰相文武兼备的不多,当时人们一致公认的有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和张仁愿。张仁愿,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原名仁亶,因为和睿宗李旦之名读音相似,遂避讳改为仁愿。张仁愿年轻时习文练武,两相兼

历史人物 唐朝金城公主李奴奴简介,历史上真实的金城公主结局如何

人物生平长于皇宫圣历元年(698年),李奴奴出生于王李守礼府邸,后被唐中宗李显收养。虽是宗室女出身,李奴奴却自幼与其他公主一同成长于皇宫中。和亲背景久视元年(700年),唐休Z率唐军击败吐蕃军。长安二

唐朝 杨炎生平简介?杨炎历史评价?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

唐朝 魏征生平简介?魏征历史评价?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唐朝 刘晏生平简介?刘晏历史评价?

刘晏唐朝政府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就处于极度窘迫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刘晏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肩负起理财的大任,他夙兴夜寐,辛勤工作,为大唐帝国经济的恢复与振兴,殚精竭虑,成为唐代后期一

唐朝 李靖生平简介?李靖历史评价?

李靖在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中,李靖沉厚恭谨,才兼文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家。他追随李渊、李世民父子,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东征西讨,屡立大功,并因此而出将入相,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尚书右仆

唐朝 刘仁轨生平简介?刘仁轨历史评价?

刘仁轨一刘仁轨(601—685),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刘仁轨出生时,家境比较贫寒,但却聪明、谦恭、好学,深得族人、家人的喜爱。刘仁轨的童年时代,正是隋朝封建统治腐败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