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元载生平简介?元载历史评价?

Posted 宰相

篇首语: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元载生平简介?元载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元载生平简介?元载历史评价?

元载


唐代宗李豫时期(763—779),宦官鱼朝恩不但握有朝廷军事大权,担任着天下观军容使,而且还兼管着最高学府国子监。有一次,他将百官召至国子监,以讲解《周易》为名,含沙射影地将矛头对准了在座的朝官元载和王缙。面对鱼朝恩的发难,王缙气愤难忍,满脸怒色; 元载却怡然如初,面带笑容。这一怒一笑,使鱼朝恩看在眼中,记在心头。事后他对人说: “王缙遭到污辱后面有怒色,这是人之常情; 元载遭到污辱后却满脸堆笑,此人之心实不可测!”


元载,字公辅,凤翔岐山(今属陕西)人。本姓景,其父原名景升。当时曹王明妃元氏在扶风有一片赐田,景升管理着赐田上的租谷事宜,得到明妃元氏的赏识,遂随明妃改姓元氏。元载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寒微之家,他自幼丧父,家道十分艰难。元载聪明敏给,刻苦好学,能写出非常出色的文章,但几次乡试却都名落孙山,使他得以步入官场的不是科举正途,而是他所精通的道家学说。道家学说与李唐皇族有着特殊的关系,天宝初年,唐玄宗极力推崇道教,并下诏搜求精于《庄子》、《老子》、《文子》、《列子》四学的学者。元载就以道学入试,并被擢以高第,由此进入政界。
元载入仕之初任新平县尉,玄宗朝累官至大理司直。在肃宗朝,他升迁极快,曾担任过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度支使和诸道转运使等要职。但元载并不满足,在皇权旁落、权臣当政的特殊时期,他还千方百计结交专权用事的宦官李辅国。李辅国之妻也姓元,元载利用与之同姓的关系,投靠了李辅国,因此两人来往频繁,关系非同一般。宝应元年(762),京兆尹一职空缺,李辅国准备让元载担任这一肥缺。但此时的元载两眼盯的是宰相的高位,根本没将京兆尹之职放在心上。他一再辞谢李辅国的引荐和美意,李辅国也清楚元载的心思。在李辅国的活动下,第二天,朝廷就任命元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让他继续担任度支使和诸道转运使等职。
元载入朝为相不到10天光景,唐肃宗就因病去世,新君唐代宗即位。
元载不仅崇道, 而且信佛。唐代宗即位之初, 忽视人事,好事神仙,但他并不十分重视佛教。元载与当时的其他宰相王缙、杜鸿渐,三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广建佛寺,大肆宣扬佛教的学说。元载为代宗讲解因果报应,认为国家的祸福治乱,均非人力所及,都是由佛家所说的因果关系决定的。他劝说引导代宗崇佛祈福。在元载等人的影响下,唐代宗对佛教深信不疑,他在宫中养着僧徒百余人,诵经念佛作道场。这伙为皇帝祈福禳灾的佛家子弟供给丰厚,地位特殊。遇有吐蕃、回纥入侵事件,代宗就令众僧讲《护国仁王经》。当敌人抢掠一番归去后,代宗却以为众僧讲经有效,退敌有功,他厚赏僧徒,却置浴血奋战的广大将士于不顾。代宗还命令在五台山建造金阁寺,寺庙所用之瓦竟是用铜铸成,并涂有黄金,一庙之费动辄钜亿。在元载的影响下,上自皇帝,下至臣民,兴起一股佞佛的邪风。由于举国上下都奉事佛教而废弃人事,因此朝政日益腐败紊乱,而元载却在这种混乱中不断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李辅国在代宗即位后地位更加炫赫,他不时地在唐代宗面前称誉元载,元载自己也承风顺旨。不久,他又被擢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参入撰修国史,赐爵许昌县子。此时的元载,身兼数职,大权在握。他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认为自己兼任的度支使、转运使等职事,不仅事务繁多苛碎,而且极难处理,弄得不好容易遭到物议。为此,他将度支使、转运使所掌管的钱谷之事委之于好友刘晏,自己则集中精力控制住宰相大权,并参与朝中的一些重大政治斗争。
唐代宗虽然曾先后受制于专权的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但当宦官对他构成威胁时,他也能借用其他力量铲除他们。元载曾两次参加过对宦官的斗争,并且均取得了成功。在唐代宗利用程元振除掉李辅国的斗争中,元载割断原来与李辅国的私情,参入了谋画活动。李辅国被杀后,元载取得了原来由李辅国担任的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之职。
后来专断朝政的鱼朝恩原本就与元载不和,认为元载为人深不可测。当时的鱼朝恩势倾朝野,骄横异常,甚至连唐代宗也不放在眼里,所以元载也无可奈何。鱼朝恩有一养子任内给使,曾与同事发生纠纷,回家后向鱼朝恩诉苦。鱼朝恩就带其养子入见代宗,请求代宗赐给紫衣以提高养子的身份。不等代宗应允,一个内监就将紫衣递给了鱼朝恩的养子,造成了既成事实。代宗满心不高兴,但也只好强作笑颜。元载观察出代宗的复杂心情,乘机请求代宗除掉鱼朝恩,得到代宗的许诺。元载在得到代宗的支持后,制订了惩治鱼朝恩的方案,收买了鱼朝恩的心腹将领。大历五年(770)清明节,唐代宗于禁中设宴款待亲贵,元载按计划坐镇中书省。宴席后代宗特将鱼朝恩留下,元载指挥卫士逮捕了鱼朝恩。唐代宗当场历数了鱼朝恩的罪状,鱼朝恩死到临头仍不服输,还大声进行狡辩,最后被元载派人勒死。元载由此更得到代宗的宠信。
鱼朝恩伏法以后,度支使第五琦受到牵连,元载又兼任了度支使。此时的元载,志得意满,自以为立有除恶之大功,身兼文武才略,不仅当时的朝臣都不放在眼里,就是前贤哲人他也评头品足。于是,唐代宗大历五年后,又出现了元载专权的局面。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加强自己的势力,元载常常抛开朝廷法度,私自引用官吏。但元载做贼心虚,担心遭到有关部门的非难与驳斥,所以在大历六年(771)七月,元载奏请代宗批准,以后凡是由皇帝别敕委任的六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吏部、兵部无须再进行覆核考查。元载利用皇帝的权威,为自己结党纳贿开了方便之门,逐渐掌握并控制了朝廷的用人大权。
此后的元载,在专权舞弊的同时,又担心百官上书揭露其隐私。他以朝廷各部门的奏事不仅繁多复杂,而且所奏多是谗毁之言为由,奏请代宗同意,对朝廷官员的上书言事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 以后百官在上书议论朝政之前,必须先取得本部门长官的同意,长官还须就其所言向宰相汇报,由宰相决定其可否,宰相批准后,官员才得以上书皇帝。元载变更先朝的言事制度,压制言官的举措,虽然遭到一些正直大臣的抵制和反对,但因他大权在握,所以他仍然一意孤行。
元载除了用以上诸手段取宠保位以外,还在同朝宰相的人选上费尽心思。大历四年(769)冬,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杜鸿渐病逝,元载经过对比,推荐裴冕入朝为相。元载荐举裴冕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因为元载担任新平尉时,裴冕待他不薄;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因为此时的裴冕已至垂暮之年,在政治上已不可能有所作为,不至于出现与元载对掌大权、甚至抗衡的局面。
元载依恃旁学和权术取得并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以后,干了许多有违朝廷法纪的坏事。


勾结和引用奸邪小人是元载为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元载本来依附于权幸李辅国,当李辅国被杀以后,为了取悦于皇帝,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又在皇帝身边寻找自己的代言人。他先以重金潜结宫中的宦官董秀和主管文书的主书卓英倩,让他们暗中传递宫中和代宗的各种消息,获取朝廷的机密。这样以来,代宗有什么想法和举措,元载经常提前知悉。所以元载在代宗面前的应对和奏事,总能说到皇帝的心坎上,代宗对他更加深信不疑。元载利用董秀、卓英倩,同样,卓英倩等也打着元载的旗号多行不法。就连卓英倩的弟弟卓英璘也依仗着元载的势力,称霸地方,武断乡曲。仅在其老家金州,通过卓英璘的关系取得官位的人就有100余名,他在民间聚集无赖恶少,并随时准备发动叛乱。对这样一伙为害一方的凶恶势力,州县长官均因慑于元载的淫威而不敢绳之以法。直到元载败亡以后,这群恶少才被擒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元载得势以后,麋集于他周围的是一群贪纵不法的无耻之徒。与元载同朝担任宰相的王缙,曲意事奉元载。他不仅招财纳贿肆意聚敛,而且象元载一样,崇信佛教,两人一起劝导影响代宗佞佛教,重沙门,祸乱朝政。后来元载因罪被诛,在受到牵连而被杀被贬的数十人中,多数是一些轻狂的势力小人。
为保住自己专权的政治地位,排除异己、打击贤良是元载从政的又一个重要特点。肃宗末年,李辅国曾向肃宗请求担任宰相一职,因此,李辅国遭到萧华等一批正直朝臣的抵制。宝应元年(762),李辅国就引用元载为相,排斥了萧华。不久,担任了宰相的元载又根据权幸李辅国的意旨,上书诬告萧华,将萧华由礼部尚书贬为峡州司马,逐出了朝廷。既为李辅国,也为自己清除了一个政敌。
元载及其家族的横行引起朝臣和地方官的不满。代宗永泰元年(765),华原县令顾繇上书朝廷,揭发了元载之子元伯和依仗父势招权纳贿的不法行为,不久顾繇就被罢官为民,流放到锦州。
大历元年(766),当元载为防止百官上书揭发其隐私,肆意变更行之已久的官员上书言事制度时,当即遭到名士、刑部尚书颜真卿的驳斥,指出,元载的目的在于遮掩皇帝的耳目,使上意不下逮,下情不上达,以便操纵朝政,以售其奸。元载对此既恨又怕,寻机上奏代宗,诬告颜真卿犯有诽谤朝廷的罪行。不久,颜真卿也被逐出京师,贬为峡州别驾。
代宗大历五年(770),鱼朝恩被除之后,元载越发不可一世,他大言不惭地讲自己文武兼备,超迈古今将相。他揽权擅政,推行着一条更加露骨的附我者进、逆我者退的用人路线。当时的吏部侍郎杨绾,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拔工作,他忠于职守,奉公守法,考选工作公平允当。他正直无私,清廉俭约,当他后来担任宰相时,朝野吏民奔走相告,朝中的权臣闻之气焰为之收敛。因为他出任了宰相,大将郭子仪马上将宴席上的乐队减去了五分之四; 昔日骑从众多的京兆尹韩干也立即将随从减至十骑; 府第规模宏大奢侈的中丞崔宽,听说杨绾拜相的消息后,也急命毁掉过侈的建筑,撤去奢华的饰物。杨绾就是这样一位使奸邪敛迹、吏民称颂的朝廷重臣,他主持正道,我行我素,从不卑事元载。与杨绾截然相反的是岭南节度使徐浩,这个家伙贪婪而奸诈。他利用在职期间搜括的大量珍宝奇货贿赂元载,以求得元载的庇护和引用。于是,元载将杨绾调到毫无实权的国子监担任祭酒,以徐浩代替杨绾做了吏部侍郎,控制了考核和选拔官吏的大权。
元载还严密地注视着唐代宗身边的近臣,凡受到代宗宠信的大臣,元载总要千方百计地进行排斥。李泌在玄宗时就担任过太子供奉官,他既是肃宗、代宗朝的重要大臣,又是两代皇帝的密友,他常居禁中,参入许多机密大事。元载对此忌恨异常,他亲自指示其党羽爪牙,攻击诽谤李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唐代宗虽然屡屡为李泌辩护,但仍为李泌的安危担忧。恰在这时,江西观察使魏少游上书朝廷,请求派任参佐赴江西。唐代宗趁此机会委任李泌为江西判官,让他离开朝廷这块是非之地,代宗还专门诏命魏少游好好对待李泌。临行前,代宗对李泌说: “元载不容你,我现在将你按排到魏少游处保护起来。等我下定决心除去元载以后,一定通报你,到时你再束装入朝。”元载的权势大到连皇帝也得暂时让他三分的程度。
元载专权徇私,放纵子弟,引起朝野的普遍不满。原来曾担任过殿中侍御史、后被免职的李少良激于义愤,上书代宗揭发了元载的罪恶。代宗闻奏特留李少良于禁中,准备相机追纠元载之罪责。但此事被元载侦知,他反诬李少良洩露禁中秘语,将李少良及与之有往来的另外二人逮捕移送京兆府。在元载的授意下,李少良等人被一顿乱棍活活打死。此后,人们对元载一伙只能道路以目,再也无人敢议论元载的是非了。
经过几年经营,元载羽翼已丰,他自以为权重势大,谁也奈何不了他。他公开断绝了昔日的道义之交,进出他府门的是清一色的爪牙和党羽。在家中,元载惧怕婆娘,听从妇言,纵子胡作非为; 在朝廷,元载将许多公务完全交给主书卓英倩、李待荣等一伙小人。他们串通一气,把持朝廷的用人大权,排挤忠良,引用贪鄙,为所欲为,不知禁忌。有时甚至连皇帝老子也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元载和王缙上书代宗,建议在河中(今山西永济)兴建中都,并精选5万士卒前往屯守,以中都作为防御边患的北方重镇。元载狂妄地认为代宗不会反对他的意见,因此,不等皇帝同意,他就擅自派人前往河中,一边准备构筑宫殿,一边为自己建造私第。元载这种目无君父、自作主张的行径使代宗大为不满,在代宗的干预下兴建中都之事被迫停止。
元载当政以后,随心所欲、一意孤行的事还很多。在唐代,出于多种原因,官吏大多乐意在京师任职。但元载担心众多的官员在京师对个人独断专权不利,于是,他想方设法要将在京百官赶到地方。大历十二年(777),元载重新制定了官吏的俸禄制度,总的原则是外官待遇优厚,京官俸禄微薄。此规定实行以后,京官生计艰难,不能自给,不少官员靠向外官借贷混日子。元载一意胡行引起百官不满,造成吏治的更大混乱。
元载不仅对朝政指手划脚,而且对边疆防务也以行家里手的姿态大讲特讲,代宗听完他的宏论后也将信将疑、举棋不定。而检校左仆射田神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 兴师料敌,老将所难; 元载所论是书生之言,纸上谈兵。
元载通过去贤进不肖,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致使唐代宗时期一度出现了元载专权擅政的混乱局面。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它为历代贤达所重。元载以旁道权术为本,无视修身和齐家的极端重要性。从政则专权妄为,搞得朝政日非一日; 在家则放纵妻子,仗势胡行。无论是在朝还是在家,聚敛财货、搜括百姓是元氏家族的疯狂追求。
宝应元年(762),担任租庸使的元载认为,江淮地区虽然也受到安史叛军的骚扰,但与中原相比受害较轻,因此,百姓之家尚有部分资产,于是,元载迫令江淮百姓追交自安史之乱以来所欠下的八年租调,在民间造成极大混乱。元载命令地方官挑选民间的豪富恶霸威迫百姓,他们根本不问百姓家里财产多少或有无,发现谁家储有粟帛,就指挥恶徒将谁家包围,少则夺其资财之一半,多则夺其十之八九。这种公开的抢劫活动被称之为“白著”。当地流传的《白著歌》说: “上元官吏务剥削,江淮之人多白著”。对这种明火执仗的抢劫,百姓稍有疑义,就会遭到严刑拷打。谁家有十斛谷米,谁家就要遭殃。在这伙暴徒的洗劫下,江淮地区的人民只有相聚山泽,举起造反的旗帜。当时的民众不但饱尝了安史之乱的战争之苦,还要受到元载的疯狂掠夺。
在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之家,多有诗书传家、忠厚继业的传统和追求。但元载之家族却不如此,其家中既无贤妻,亦无孝子。元载之妻王氏是开元时期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女儿,她骄悍暴戾,不讲妇德,连元载也拿她没有办法。在元载及其悍妻的影响和放纵下,他们的儿子伯和、仲武、季能等,虽然都是朝廷命官,但他们不顾国家纲纪大法,是一伙与盗贼无疑的恶少。他们依仗元载的权势,公开贿赂公行,勾结奔竞轻浮之徒,搜括民脂民膏。
元载及其家人,通过明抢豪夺积累起巨量财富。在京师,他家有南北两处上等府第,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华丽,是其他朝臣所不敢比拟的。在京师的近郊,还专门建有供平日游玩的亭台楼阁。
元载也象其他官僚地主一样,拚命地掠夺土地,仅在京师城北,他就控制着数十所庄园,那里土地肥美,成片成片的土地连在一起,庄园中成群的奴仆多是一些恣为不法的恶徒。他们也仗着主子的势力,欺压民众,侈僭无度。
元载家储有大量的粟帛珍宝,胡椒竟达800多石。
元载及其家人还过着荒淫无度的奢侈生活,家中养有成群的美女,精异的乐队,这两样东西连皇宫也自叹不如。元载的不肖儿辈,更是争相贮养妓妾,他们经常男女混杂,演出一幕幕不堪入目的下流游戏。每当这种时候,元载的亲族不分男女老少都来围观凑热闹,他们置人伦和廉耻于不顾,个个笑逐颜开,面无一丝儿惭愧之色。
元载及其妻子的肆意妄为,不仅引起京师吏民的反感,也引起唐代宗的不满。但元载一家却不顾社会舆论的褒贬,仍然我行我素,一步步走向了坟墓。


元载的种种恶行虽然引起朝野公愤,但由于他权势炙手可热,除少数正直无私之臣敢于同他进行斗争外,多数人还不敢公开与之对抗。于是就有人借用诗歌和隐语等方式,讥讽他,诅咒他。有一次,一位书生拜见身为宰相的元载,并献诗一首云: “城南路长无宿处,荻花纷纷如柳絮。海燕衔泥欲作巢,空屋无人却飞去。”当时的元载利令智昏,连这样一首警告他不久即将亡身破家的普通诗句也搞不明白。
大历八年(773)七月,在长安东市,晋州的一个男子郇谟以麻捆扎着头发,手持竹筐和苇席,当街大哭。人们惊问他为何如此打扮,为何哭于东市?他讲自己准备了30个字要献给当朝皇帝代宗,这些字如果与事实有出入,自己宁肯一死,用随身所带的竹筐、苇席裹尸,抛到荒郊。后来京兆府上奏朝廷,代宗亲自召见了郇谟。他所献的30个字,每一个字指一件事,其中多半是讥刺元载的。
书生企图以诗晓喻元载,让他停止作恶; 郇谟以献字的形式议论朝政之得失,希望说服代宗除去大奸大恶元载。
唐代宗对元载专权乱政、排斥忠良、引用奸邪的所作所为早有觉察,十分不满。但代宗觉得元载任职多年,在铲除鱼朝恩的斗争中也立有功劳,因此,他不想采取不教而诛的手段,希望能保全君臣之分。他利用元载单独进见的机会,对元载晓以大义,规劝他改恶从善。但此时的元载已不想改弦更张,他沿着为非作歹的路继续滑了下去。
大历十二年(777),宽容了几年的唐代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下定清除元载的决心。为了保密,代宗首先与自己的舅舅、左金吾大将军吴凑进行了谋划。恰在此时,有人上书告发元载、王缙图谋不轨的罪状。当年三月,代宗诏命逮捕元载及王缙,并派人分别捕获了元载的亲信党羽和几个儿子。接着代宗命令吏部尚书刘晏审理此案。刘晏认为元载为政多年,党羽布满天下,此案是一桩非同小可的大案,自己不敢专断,他奏请与其他朝官一起审理。于是,代宗又命御史大夫李涵、右散骑常侍萧昕、兵部侍郎袁傪、礼部侍郎常兖、谏议大夫杜亚等参入此案的审查。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元载、王缙只得认输服罪,代宗下诏赐元载自尽于永年县。临死前,元载对监视的士卒说: “我希望尽快死去。”士卒却对元载讲: “你死前还要受些污辱,请相公勿怪。”他们脱下又脏又臭的袜子塞到元载的嘴里,然后才杀死了他。元载风光张扬一世,最后就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树倒猢狲散。元载被处死以后,其妻子和党羽或被诛、或被逐,他经营多年的班底倾刻之间土崩瓦解。其长子伯和,在此之前被贬到扬州为兵曹参军。元载获罪以后,伯和与其两个弟弟仲武、季能,元载之妻王氏统统得到赐死的待遇。元载之女真一,自幼出家为尼姑,元载事发后沦为宫廷奴婢,多少年以后她才知道父亲被诛的消息。元载之妻、子几乎被斩尽杀绝,对元氏家族的这种可悲下场,人们并不感到惋惜。元载的亲信党徒,如董秀、卓英倩之流也都被处以极刑。
元载之祸不仅累及妻子儿女,也辱及祖宗之枯骨。代宗专门派宦官赶到元载家族的祖坟所在地万年县黄台乡,毁掉元载祖父及父母的坟墓,劈坏棺柩,抛掉其父祖先人的神主。还将元载在大宁里、安仁里的两处宏大的住宅没收充公,改建成百司的办公和居住用房,其被抄没的500两钟乳,也被分赐给朝廷有关官员。
元载专横贪婪一生,到头来只落了个身死家破、辱及祖宗的可悲下场。

相关参考

唐代贪官元载简介 元载与八百石胡椒的故事

  唐朝中期有一宰相,皇帝知道他大贪巨贪,原本是想让他善终的,可当皇帝听到“八百担胡椒”五个字的时候,却立刻下令问斩贪官,赐其家人死罪,甚至还将他祖辈挖坟鞭尸。  这个宰相就是

历史人物 唐朝大贪官元载死前说了什么

唐朝大贪官元载死前说了什么?一句话道尽了千百年来的人性!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话叫:“唐之元载,宋之蔡京,明之严嵩,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唐代元载、宋代蔡京、明

为何说元载是唐朝第一贪官?元载是何许人也

我们来看看元载嬗变的灰色人生轨迹,以及触目惊心的腐败“成就”。元载十四年执政期间,官场上流行着一条潜规则,想当官找元载。岭南军区司令徐浩想做京官,便用了无数的金银珍宝贿赂元载,元载来者不拒,很快这位徐

清朝 徐元文生平简介?徐元文历史评价?

徐元文徐元文,字公肃,江南崑山人。元文生性深沉,聪敏好学,与兄弟徐乾学、徐秉义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人称为“三徐”。顺治十六年(1659),徐元文中了进士,而且名列榜首,不仅徐家眉笑颜开,就连顺治帝

历史人物 元载的妻子是谁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宰相元载与妻子王韫秀的故事让我们动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古代中难得的盛世了,其中除了很多著名的政治人物,还有其他的诗人等,如白居易,李

唐朝 李岘生平简介?李岘历史评价?

李岘在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曾出现过安禄山、杨国忠、李辅国、元载等乱臣、幸臣和权臣,他们的权势,炙手可热,当时不少朝臣趋之若鹜,奉之唯恐不及。在某个时期,虽然有的朝臣敢于同三奸中的某人进行较量,但能

中国历史 《大贪官元载》的历史故事

大贪官元载元载是凤翔人氏,他母亲带着他改嫁给元景升,从此他就姓了元。元载酷爱学习,通晓各种知识,尤其喜欢道家。他家里很穷,每次参加考试都是走路去的,考了好几次都没能考中。唐玄宗信道教,下诏征求精通道教

历史人物 元载的元载的生平简介_元载的事迹

本名:元载字号:字公辅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凤翔岐山主要作品:《元载集》主要成就:铲除权宦,独揽朝政官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爵位:许昌县子谥号:荒→成纵元载的人物介绍  元载出身寒微,因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是好是坏

元载是大理寺评事,在唐朝时期算是一个从八品官,不过元载的能耐可不止这么一点,他最后还坐上了丞相之位。很多小伙伴还不太清楚《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元载到底是好是坏,其元载本性并不坏,但他却做了很多不可饶恕的

唐朝 萧嵩生平简介?萧嵩历史评价?

萧嵩萧嵩,其先祖居于江南,系南朝梁朝之皇族。梁朝灭亡后遂徙入长安。萧嵩身体魁梧,丰伟俊美,胡须飘洒,仪表堂堂。娶会稽贺晦之女为妻,与宰相之子、吴郡的陆象先是连襟。陆象先出之于名门,当时已入仕为洛阳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