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余端礼生平简介?余端礼历史评价?

Posted 宋朝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余端礼生平简介?余端礼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余端礼生平简介?余端礼历史评价?

余端礼

余端礼,字处恭,衢州龙游(今属浙江)人。进士及第后,先在湖州乌程做知县。那时民间的赋税丁绢钱按人丁(宋时19或20岁到59岁的男了称为丁男)征收,一律是三个丁征收一匹细绢; 不缴纳绢的则按当时绢的价钱折合成钱币,一匹细绢一千钱,后来又增值到五千钱。由于赋税的日益加重,弊端丛生,弄得民不聊生。余端礼便把此事逐级上报,又亲自到中书省请求灵活处理,结果乌程县每年免掉了六万缗的丁绢钱。

宋孝宗即位后,怀有恢复大宋江山的志向,召见了余端礼,询问治国之计。余端礼说: “战胜敌人的方法有两条,一是有声势,一是有实力。敌人软弱的应该先用声势后用实力,使敌人恐惧; 敌人强大的应先用实力后用声势,好等候进攻的时机。汉武帝趁匈奴陷入困境之时,亲自巡查边境,威震北方,漠南没有敢称王的,就是被汉武帝的声势所压服,这就是所谓先用声势后用实力的例子。越国图谋灭亡吴国时却与此不同,越国对外结盟(包括与吴国),建立友好关系,在国内则整治军队,做好军事准备。越国训练的军队越精,实力越强,而献给盟国包括吴国的礼物越重,送礼的次数也越多,用此办法通过一次决战就成就霸业,这就是所谓先用实力后用声势呀。现在宋朝与汉朝的情况不同,而与越国相似。但愿我国能暗中训练军队,修整武备,细密谋划,认真观察金国的变化,审察时机,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这样就可以把握住时机了。”余端礼又说: “古时可以把握的时机有四种: 一种是敌人出现空隙的时机,一种是敌人内部空虚的时机,一种是敌人内部发生变乱的时机,一种是敌人困乏的时机。趁着敌人国内出现灾祸而进行攻击,比如汉朝时匈奴被三个国家围困,汉宣帝趁此而挥兵进攻匈奴,这就是把握住了敌人出现空隙的时机。至于趁着敌人外部发生灾祸而进行攻击的例子也不少见。比如吴王夫差忙于黄池之战,国内空虚,越国军队趁机攻入吴国,这就是把握住了敌人内部空虚的时机。敌国不守道义,趁着它四分五裂时进攻,比如三国时东吴内部发生变乱,晋朝趁机进攻东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这就是趁敌变乱的时机而行事。敌人已势穷财尽走投无路,便在它后面紧迫不舍,比如汉高祖刘邦追击项羽,迫使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自杀,这就是趁着敌人困乏的时机而行事。时机未来时,不可以抢先,否则就会打败仗; 时机已到时,不可以落后,否则就会错过杀敌的机会。按照时机行事就会战无不胜。据此防守边境就会稳如泰山,据此与敌人决战就会势如破竹,为所欲为,无不如意。”

孝宗听了大喜,说: “爱卿可说得上是精通事体啊! ”此后,余端礼被荐为监察御史,又升为大理少卿,转任太常少卿。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余端礼还是一位颇知礼节的人物。一次,宋孝宗下诏令礼官们讨论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的祈谷旧事。余端礼说: “祈谷制,先在圜丘合祭天地,前期在太庙内供奉息神,这与冬至日在南郊祭天的仪式一样,这是我们大宋朝的旧例。至于仁宗明道年间祈谷和祭祀上帝的制度,则因皇宫火灾之后,仁宗父亲的陵寝刚刚落成,所以在太安殿恭谢天地,这只不过是一时为了送灾而做的祭祀罢了。现在皇上想祈祷丰年亲自耕田,就必须在圜丘上合祭天地,前期必须在苑廷的景灵宫、太庙供奉食物,宴享天地鬼神。如果想按明道年间的祭礼制度行事,在宫廷内执行之则是万万不可的。”皇上便下诏让太常、礼部集中商议。中书中有人建议可以在合宜的道德、行为、道理或名分下举行祈谷于上帝的典礼。余端礼说: “礼,固然有可以在合乎道义的时候进行的,但至于行礼的大的原则就不可以改变了。古人在郊野祭祀天地之后才能耕种田地,因为这种典礼是在南郊举行的,所以称之为‘郊’(又称郊祭、郊祀),就象在明堂里进行祭拜活动为明堂一样。象明道年间这种送灾的典礼活动移在宫廷里进行,那么将来也可以把应在明堂里进行的祭祀活动移到坛壝中进行吗?如果从端礼开始失掉大的礼节,那么端礼就是一死也不敢奉诏。”皇上便就此作罢了。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宋孝宗禅位给太子赵惇,自己退居重华宫当了太上皇。赵惇即位后改年号为绍熙,是为光宗,他尊孝宗为寿皇。余端礼对光宗说: “天子的孝道与平民的孝道不同。现在陛下对寿皇尽孝,应当像古时舜对尧那样,按其方法行事就可以了; 应当像武王对文王那样,继承文王的遗志,承续文王的事业就可以了。大凡寿皇睿智的谋略、圣明的训导、仁和的政治和良好的教化,所有曾施行于天下的,您愿意与二三个大臣朝夕讲求并尽力付诸施行,就是尽到侍奉寿皇的孝道了。”光宗觉得很有道理,随后授予他集英殿修撰的官职,拜官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绍熙四年(1193), 四川军政统帅吴挺死后, 余端礼对枢密使赵汝愚说: “吴氏世代掌管蜀兵,现在如果还让吴家继续世袭此职,必将成为后世的祸患。”赵汝愚同意余端礼的看法。二人便联合上奏宋光宗,光宗犹疑不决。余端礼说; “汝愚上奏请求,既是为蜀地谋划,也是为东南地区谋划。如果任命的大将不是合适的人选,四川就难以守住,没有蜀地也就没有东南地区了。现在军中请求任命合适的元帅而迟迟不答复,人们就会产生疑心、叛心。”光宗没有听余端礼的话。后来吴挺之子吴曦果然在四川叛宋投金,应了余端礼的预言。

绍熙五年(1194)六月,寿皇驾崩。因皇后李氏经常在光宗面前搬弄是非,使光宗与太上皇积怨很深,便称病不出,既不主持生身之父的丧礼,也不处理朝政,一时间臣民深感不安。端礼对宰相留正说: “现在宜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后来,太皇太后听取了众大臣的劝告,决定由皇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尊光宗为太上皇,自己垂帘听政。赵扩恐怕落个不孝的罪名而流泪躲避,余端礼上奏说: “太上皇有病,不能操持丧事,现在国家危急万分,太皇太后并不是只为陛下一人计划,而是为太上皇帝计划,为国家计划。现在陛下坚持退让,不思国家之大计,是守匹夫之小节而丢掉天子大的孝道啊!”赵扩忙收住眼泪,没有办法,只得侧着身子在御座之上坐了半座,余端礼和赵汝愚再次叩头奏请,赵扩才在御座上坐正,登基为宋宁宗。

同年七月,余端礼因劝进有功被宋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庆元元年(1195)二月,赵汝愚被罢相。四月余端礼拜右丞相。开始时,余端礼与赵汝愚同心协力,主持朝政大事,赵汝愚曾经说: “士人对谁能担任丞相一职意见很不一致,我认为余处恭(端礼)能任丞相之位。”赵汝愚被罢相后又连遭放逐,朝廷军政大权渐渐被外戚韩侂胄所掌握,余端礼就转而成了道学派在朝廷的代言人,处处替道学派说话。

后来,太府丞吕祖俭因为上书攻击韩侂胄被流放到南方,余端礼解救不成,道学派便开始责备余端礼无能。余端礼只得向宋宁宗说: “现在任命从官和中书的事我竟然不知道,看来朝纲已经紊乱,祸根已经滋生,我请求卸职归田。”宋宁宗不允,庆元二年(1196)正月又晋升他为左丞相。

官职虽然升了,但余端礼照旧一丁点儿实权也没有,他更加抑郁不得志,又连续上书称病求退。庆元二年四月,余端礼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提举洞霄宫。不久出判潭州(今湖南长沙),又改判庆元(今浙江宁波),后复判潭州。

嘉泰元年(1201),余端礼死,谥号“忠肃”。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严宝礼生平故事简介,严宝礼历史评价,严宝礼怎么死的?

严宝礼,1900年1月2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二)出生于江苏吴江。幼年随嗣父严公辅(字佐治,在江海关任文书)至上海就学。1916年秋,进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前身)读书。1920年时,同

历史上的果郡王历史上真实的果郡王允礼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果郡王】历史上真实的果郡王允礼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上真实的果郡王允礼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果郡王允礼,(1697-1738),原名胤礼,雍正帝胤即位后,为避名讳,改为允礼。果郡王允

历史人物 王安石弟弟王安礼生平简介 王安礼匿名谤书的故事

  王安礼是北宋政治家和诗人,是著名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弟弟,与王安国、王二人合称“临川三王”。  北宋嘉六年,王安礼高中进士,最开始进入河东路唐介门下为幕僚。在西夏军队进攻北宋边境的时候,阻止

王安石弟弟王安礼生平简介 王安礼匿名谤书的故事

  王安礼是北宋政治家和诗人,是著名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弟弟,与王安国、王雱二人合称“临川三王”。  北宋嘉祐六年,王安礼高中进士,最开始进入河东路唐介门下为幕僚。在西夏

历史人物 十二叔晁端礼简介

宋朝人物本名:晁端礼字号:次膺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出生时间:1046去世时间:1113主要作品:词集《闲适集》晁端礼人物生平(历史lishixinzhi.com)神宗熙宁六年

允礼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生平

允礼怎么死的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生平  在《后宫甄传》中果郡王的结局,是被毒酒毒死。皇帝对甄起疑,并想赐十七毒酒,皇帝让甄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亲自送毒酒给十七,甄本来把毒酒留给了自己,十七偷偷换回来了,所以

历史人物 晁端礼的人物生平 晁端礼的人物作品

晁端礼(1046~1113),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北宋词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人物生平>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

宋朝 梁适生平简介?梁适历史评价?

梁适一梁适,字仲贤,真宗咸平三年(1000)出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梁灏,雍熙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年42岁暴病卒。梁灏死的时候,梁适还小,他的哥哥梁固恩荫获出身。梁

宋朝 文彦博生平简介?文彦博历史评价?

文彦博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小儿正在击球戏耍,你踢一脚,我踢一脚,玩得开心极了。忽然球掉进了树洞里,树洞太深了,孩子们的小手怎么也够不着底。正焦急间,只见一个男孩提了桶水来倒入洞中,大家一齐帮忙,树洞灌满

宋朝 杜衍生平简介?杜衍历史评价?

杜衍在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多年中,真宗、仁宗之世为北宋王朝的鼎盛时期。而仁宗在位的四十年间,所任二十多位宰臣中,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被称之为“宋之贤相”。杜衍与张知白齐名,史称其“劲正清约,靳惜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