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历史上张昭为何一直当不上东吴丞相?

Posted 丞相 张昭 东吴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吴历史上张昭为何一直当不上东吴丞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吴历史上张昭为何一直当不上东吴丞相?

张昭加入孙吴集团的初衷应该是,以江东为汉室藩屏、保土护民,而非助孙权称霸。所以投降曹操,孙氏消亡,但有助于国家统一,对天下有大功。在一定程度上,张昭的士人心态和曹操首席谋臣荀彧一样,都打算曲线救国。但是,荀彧是真正地忠于汉室正统,张昭就不那么光明正大了,明知曹操是汉贼,在关键时刻一再妥协投降,更像是畏惧强权。周瑜和鲁肃出身江北地方豪强,武人气质较重,不受士大夫名节观念束缚,欲助孙权成就霸业。

赤壁大战后,张昭已经边缘化了,退出孙权的核心决策层。二十多年后孙权登基时,依然对张昭当年的投降主张耿耿于怀,对后者说“如果听从你的主张,我早就乞食于曹氏了”。曹魏和蜀汉都曾有丞相之职,但出现于特殊时期。比如曹操罢废三公、自任丞相,以丞相霸府架空天子和朝廷百官,为改朝换代做准备。诸葛亮以顾命大臣担任丞相,实际上代替孱弱的刘禅处理朝政。

孙吴的丞相是常设官职,基本上继承自西汉,丞相为百官之首、掌握大权,但职责是辅佐皇帝。221年,孙权称吴王,张昭作为孙吴文臣元老,德望、品行都堪称楷模,是众望所归的丞相人选,但孙权偏偏选了名不见经传的孙邵。大名士孔融曾称孙邵为“廊庙才也”,也就是能力可做朝中大官,但他怎能与张昭相比?孙邵似乎是一个过渡性人物。

225年孙邵病死,孙吴百官再次推举张昭为相,这次孙权选择了江东大族顾氏的顾雍。孙权不用张昭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丞相责任繁重,不应劳驾张昭,这明显是借口,另一个原因张昭性格刚正严厉,易起冲突,这倒是实情。

除了当年张昭妥协投降,孙权选顾雍更有深层原因。孙吴据有江东已经三十年,淮泗集团的大多数谋臣武将都已去世,后辈人才不足,孙权必须依靠江东本土大族治理国家。此时陆逊是上大将军,驻扎于军事重镇武昌,掌握重兵,陆逊正是当年孙策围攻导致死亡近半的陆氏的族人,他地位如此之高,是孙吴江东化的象征,加上顾雍为丞相,江东大族代表担任文武最高官职,表明孙吴政权与江东大族融合加深,达到和谐一致的高峰。

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地位进一步下降,基本上赋闲在家,仅偶尔参与朝政讨论。

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当不上丞相?

帝王死的时候,因为继位者年幼,往往会让一些信得过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这个继位者,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

三国时期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当不上丞相?

...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照也就成了唯一。和平时期,这托孤大臣或者是因为皇帝长大嫌他们碍手碍脚而被废黜,或者...

历史人物 张昭是东吴重臣功不可没,孙权为什么不任命他做丞相

对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昭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孙权能够安定江东,并且制定朝仪,张昭功不可没。孙权曾两次提出要设立丞相,论资历无人比的上张昭,也有不少官员推荐张昭

东吴四将三国史上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三国史上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又称东吴四英将,是指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此四人都是三国里赫赫有名帅才,都担任过东吴的都督,掌握着东吴的军事大权,也都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东吴

三国史上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简介:三国史上东吴四英将是哪些人?  东吴四将又称东吴四英将,是指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此四人都是三国里赫赫有名帅才,都担任过东吴的都督,掌握着东吴的军事大权,也都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东

但为何始终不肯拜他为丞相 孙权十分敬重张昭

公元200年,孙策终于平定了江东,为东吴立国奠定了基业,却不幸遭遇刺客重创。临终前,他把弟弟孙权托付给长史张昭辅佐。张昭不负重托,果然扶持孙氏政权实现平稳过渡。起初,孙权拟设丞相一职,大家以为非张昭莫

但为何始终不肯拜他为丞相 孙权十分敬重张昭

公元200年,孙策终于平定了江东,为东吴立国奠定了基业,却不幸遭遇刺客重创。临终前,他把弟弟孙权托付给长史张昭辅佐。张昭不负重托,果然扶持孙氏政权实现平稳过渡。起初,孙权拟设丞相一职,大家以为非张昭莫属,...

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见魏蜀交战有什么反应

孙权据报孔明出兵两次,曹真损兵折将。群臣力劝兴师伐魏,以图中原。张昭建议孙权,先就皇帝位,然后兴兵。于是改年号为黄龙元年,谥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孙登为太子,大封群臣。刘禅获悉,询问孔

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见魏蜀交战有什么反应

  据报孔明出兵两次,曹真损兵折将。群臣力劝兴师伐魏,以图中原。张昭建议,先就皇帝位,然后兴兵。于是改年号为黄龙元年,谥父坚为武烈皇帝,兄策为长沙桓王。立孙登为太子,大封群臣。刘禅获悉,询问孔明意见。

张昭辅佐孙权成就帝业,为什么一生做不了丞相

张昭是东吴老臣,跟随孙策建立了东吴基业,孙策非常优待张昭,把军政大事都交于他处理。直至孙策遇刺,临终时将孙权托付于张昭,在这种内忧外患,人心不稳之时,是张昭率先统领百官拥立孙权并辅佐他,并辅佐孙权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