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代·城市发展

Posted 周长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宋代·城市发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宋代·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

两宋时期,人口在1万至10万之间的城市,有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例如建隆元年 (960) 淮南东路的宿州城 (今安徽宿县) 一场大火烧毁民舍1万余区,受灾人口有好几万。像广南东路北部的连州 (今广东连县),城内居民 “其口万计”。南宋嘉定年间,镇江 (今属江苏) 城厢居民56800人。

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不少。如北宋西京洛阳、北京大名、长江岸边的江宁 (南宋叫建康)、湘江之畔的潭州,沿海的福州、广州等城市,其人口都在10万以上或者更多。至于苏州、成都、泉州,其居民数量都先后达到40万50万的水平线上。北宋东京开封、南宋临安杭州,人口高峰都超过100万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东京开封,有3层城墙。最内层是环护皇宫的皇城,周长2300公尺。中层叫子城、内城,周长9200公尺。外层叫罗城,周长22436公尺。由于人口大增,北宋晚年准备再建一层外城,周长36800公尺。只是风云突变,未成。但是城外有大量居民居住,这是客观存在。著名的 《清明上河图》 就是描绘东京东水门外直达虹桥的热闹街景。

在当时西方人的眼里,一二万人的城市就已经很大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上百万人口的超级都市临安,他惊诧不已说这个“堪为世界城市之冠” 的 “天城”,简直是“令人心旷神怡熏熏欲醉” 的天堂。

相关参考

宋朝历史 宋代铜矿开采冶炼技术的发展

  (一)人陆容《菽园杂记》中所引《龙泉县志》的作者及时代明代人陆容的《菽园杂记》中有五条材料引自《龙泉县志》一书,这五条材料分别叙述了采银、采铜、青瓷、韶粉(铅粉)、香蕈等生产过程及生长的情况。长期

初中历史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和南宋,合称两宋。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

初中历史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和南宋,合称两宋。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

宋朝 宋代·杂技与魔术

杂技与魔术杂技与魔术,宋代统称为杂耍。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瓦子勾栏里以及露天广场上常有演出。宋代的杂技,在传统的竿伎、绳伎、冲伎、箭伎、刀棍、翻筋斗、打硬底(硬气功劈

宋朝 宋代·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民间流行的音乐,称为“清乐”。商潮腾涌的宋代城市,为清乐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当时流行于市井的通俗音乐,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类:一是小唱。艺人们手执拍板,唱一些慢曲、曲破。其艺术特点是重起轻杀,

宋朝 宋代·坊墙倒塌

坊墙倒塌唐代以前的城市,层层封闭。整个城市用高大的城墙封闭。城内有若干个居民区——坊,数量极少的商业区——市。每个坊与市又都各自用坊墙封闭起来。早上坊门打开,晚上坊门关闭,商业市场也只在白天营业。坊与

宋朝历史 宋代官吏便服

宋代官吏便服――宋代官吏的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便服等。便服主要是一种圆领宽袖或窄袖的衫袍,一般男子及官员都可穿着。隋唐时期的幞头,发展到宋代,已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上自皇帝,下至百官,除祭祀、隆重

宋朝 宋代·庙会

庙会宋代城市中许多宗教庙宇常常举行斋会或者其他集会,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徒与看客。每年六月廿四日,北宋东京城里神保观庆祝二郎神的生日,热闹非常。先一天,祀庙大殿前露天戏台上就扎了乐棚,教坊(国家艺术团)

宋朝 宋代·游行宣传

游行宣传宋代商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商人们在经营的权谋与手段上,有继承也有发展。尤其是商业宣传方面,颇有一些创新之举。山东济南城,有一家制作缝纫针的作坊,老板姓刘,他采用了传单式的商业广告进行促销,宣

宋朝 宋代·小市镇的勃兴

小市镇的勃兴唐代中期以后,小集市逐渐增多。然而,只有到了宋代,在商品大潮腾涌不已的背景下,集市与小镇才能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在宋代之前,镇的设置,主要出于军事上政治上的需要。宋代的镇,有的虽然是承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