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代·万安天下第一桥

Posted 桥墩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宋代·万安天下第一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宋代·万安天下第一桥

万安天下第一桥

与隋代赵州桥齐名的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泉州北20里洛阳江的入海口上。原来那里有座万安渡,因风浪大,交通困难,往来行人多有伤亡,渡船也常被浪掀翻沉没。宋仁宗时期蔡襄知泉州,募款建桥。从皇祐五年 (1053) 四月到嘉祐四年(1059) 十二月,历时近七年才建成。桥长3千6百尺,宽1丈5尺,有孔47个,桥上两边有扶栏,非常雄伟壮观。

在建桥技术上,洛阳桥有许多创造和特点。桥墩是用条石垒砌的,一排横石,一排纵石,条石轻便,排列简单,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两块墩石之间,有-形石料作锁,上置生铁以联排石,使桥墩坚固。桥基石为船形,“中间阔,两头锐,锐故不与潮斗,阔故能胜铺架也”。为了铺架桥面的方便,墩的上边有两石条左右排出,桥面随之加宽。为了防止海潮巨浪的袭击,“烧蛎壳为灰”,填于桥基诸条石之间,使之 “无纤毫罅隙”。桥成之后,又利用水生物牡蛎的硬壳来联结和加固桥墩。牡蛎繁殖以后,“岁久延蔓相粘,基益胶固矣”。另外,桥梁用的石条是放在木排或船上,利用海潮的涨落将石梁架在两墩之间,免去了笨重的体力劳动。

桥上曾刻蔡襄写的 “万安天下第一桥”,以纪念这一伟大工程的落成。洛阳桥建成后,一时争相仿效,南宋初年,泉州安海又建了一座巨大的安平石桥,长5华里,桥头刻有 “天下无桥长此桥” 的字样,规模之大超过洛阳桥,实为当时全国第一桥。

相关参考

宋朝 宋代·虹桥

虹桥宋代在木桥建筑上创造虹桥作为垒梁拱,达到中国古代木桥构造的最高水平。虹桥没有桥柱,又称“无脚桥”。在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已经有人设计出虹桥图纸,宋政府由于工费浩大而不愿付诸施行。宋仁宗明道

宋朝 宋代·宾至如归

宾至如归由于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两宋时期城镇、城乡之间人口频频地往回流动。于是大量的官办驿馆与私营客店应运而起。北宋东京州桥以东,沿着汴河向东南方向走去,一直到东水门内外,布满了客店。南方来的官

宋朝 宋代·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是幽州蓟县人,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立了大功。宋朝建立后,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建隆元年(960)劝说太祖兵机贵速,出师平定李筠之乱,指出这

宋朝 宋代·大师欧阳修

大师欧阳修欧阳修是庐陵人,幼贫而好学,曾以荻杆画地练字,读书辄能成诵。天圣八年中进士,殿试第一,任西京推官。开始与尹洙交往,为古文议论当世之事,成为师友;与梅尧臣交往,为歌诗相唱和,时以文章名冠天下。

宋朝 宋代·队舞

队舞集体舞蹈风行,是宋代舞蹈艺术的新气象。北宋末,十一月百官到皇宫祝寿,就有200多人的小儿队舞与400多人的女童队舞等大型舞蹈表演。地方州县的官方集会,也常常有队舞演出,甚至排列“天下太平”字型,以

宋朝 宋代·《宣和画谱》

《宣和画谱》两宋的绘画艺术有很大发展。宋初即设翰林图画院,罗致天下画士,视其才艺,授以待诏、祗候、艺学、画学生、供奉等职,画院中聚集了许多名家,而院外画家也是人才辈出。宋徽宗时期,纂《宣和画谱》,共着

宋朝 宋代·前三苏

前三苏前三苏是指苏易简及其孙苏舜元、苏舜钦。苏氏公孙是绵州盐泉人。苏易简字太简,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第一,通判升州。太平兴国八年知制诰,屡知贡举。雍熙三年(986)迁翰林学士,后任同知京朝官考

宋朝 宋代·州学县学

州学县学北宋出现了三次兴学热潮。第一次在仁宗时期,由于科举取士,滥而空疏,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精贡举”、“兴学校”。于是大多数州一级政府兴办了官学,并创建了少数县学。第二次在神宗时期,第三次在徽宗时期,

宋朝 宋代·史弥远专政

史弥远专政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任宰相执政,号称“更化”。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秦桧的王爵和赠谥。当“嘉定和约”签订后,史弥远权位稳固,开始了长达26年之久的专政。史弥远利用褒崇名节,召回被

宋朝 宋代·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吉州庐陵人,宝祐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围攻鄂州,董宋臣主张迁都以避蒙军,文天祥上书请斩董宋臣,提出抗蒙的建议。后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时,起草制诰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