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柏葰生平简介?柏葰历史评价?
Posted 军机处
篇首语: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柏葰生平简介?柏葰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柏葰生平简介?柏葰历史评价?
柏葰
中国封建社会里,当朝宰相因科场舞弊而被斩首是极其罕见的。咸丰年间,柏葰因为官耿直,得罪了皇帝宠臣肃顺等人,结果以因家人求情撤换试卷罪而被杀了头。
一
柏葰,原名松葰,字静涛,巴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他在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入翰苑,选庶吉士,授予编修。不久,循例升迁为内阁学士兼正红旗汉军副都统。
道光十八年(1838)充文渊阁直阁士。旋外仕任为盛京( 今沈阳)工部侍郎,又调刑部侍郎,兼奉天( 今沈阳)府尹。回到京师后进入中枢,先后任刑部、吏部、户部侍郎。期间,接手编纂《大清一统志》。
道光二十五年(1845),柏葰任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总管皇室事务。凡宫内的典礼、仓储、财务、工程、警卫、刑狱皆归他统管。内务府大臣均由满族王、公充任,柏葰作为蒙人充任内务府大臣并不多见。
道光二十六年(1846),去江南典乡试,他不仅监督了乡试,还考察了吏治。返京后上了奏疏。江南漕运大户短欠不交,对小户却加倍征集; 城乡劣绅因为富有资财,竟然挟制官吏。上疏中还提到了许多官场弊端。这类奏折时有上报,柏葰的奏疏为道光帝谕批查处,并又派他去山东查勘。
柏葰风尘仆仆,又出京到了山东,同仓场侍郎陈孚恩一起盘查山东的藩库。柏葰处事认真,不徇私情。回京后弹劾山东布政使王笃滥用幕僚,贪赃受贿; 地方官则纵容盗贼,失于查处。事出布政使以下,巡抚不能辞其责。奏折上去,巡抚崇恩以下十几名大小官吏受到了不同处分。柏葰先后办了几件大案,道光帝把他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成为朝中最大的“谏官”,专司查劾官吏。不法官僚无不惧他三分。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帝旻宁死,四子奕即位,是为咸丰皇帝。柏葰以旧臣升任兵部尚书授内大臣。不久又调为吏部尚书,管理三库,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受到咸丰帝信任。
咸丰三年(1853),盛京刑部侍郎书元奏参协领塔芬布、佐领恩合父子狼狈为奸,擅调兵勇保护自家私宅,致百姓恐惶不安,甚至要引起民变。咸丰帝诏示柏葰同侍郎善焘去盛京调查。
柏葰回京,在咸丰临朝的时候,照实回禀: 塔芬布作为一名满人协领,私用军机,犯了清律,其罪不小。盛京将军奕兴,在御前公然袒护塔芬布,反诬柏葰,当廷争辩。咸丰帝以柏葰所查属实,革去奕兴官职,处置了塔芬布。
几年之中,一批高级官吏在柏葰弹劾下,罢官的罢官,处分的处分,结怨很多。终于也有人奏报,柏葰在镶白旗蒙古都统任谏选承袭有误,违犯清制。柏葰被免去内务府大臣职务,降为左副都御史。由正职降成了副职。
咸丰五年(1855),柏葰升热河都统,在境内搜捕山匪。柏葰办事认真,到任后经过调查,又向皇上写了奏疏,说: “热河一省将官懒惰,不思进取,辜负圣恩,广大士兵疲惫,不堪用兵; 州、县等地方官不懂吏治,只知敛钱,导致商民不满而罢市。”在谕批之后,柏葰查办了用兵不力和不称职的地方文、武官员。柏葰被召回北京,任户部尚书,兼正黄旗汉军都统,官复原职。
二
咸丰六年(1856),咸丰帝诏令柏葰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进入了军机处。同时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这是他第二次兼任这个职务。
第二年又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委派去顺天府典乡试的科举考试。以后八年(1858),又拜文渊阁大学士,这是柏葰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
同柏葰一起在军机处的有载垣、端华等人。他们为宗室,但无才干,恃权势压人,与肃顺勾结,在朝中弄权,人称“肃党”。许多人惧“肃党”势力大,或者投靠他们门下,或者处身事外,敬而远之。柏葰一向以处世正直,不畏权势著称。在军机处每议大事,柏葰与载垣、肃顺等总是意见相左,柏葰多坚持己见,不肯相让。载垣、肃顺等人把柏葰看作异己,认为他在军机处妨碍了弄权。
御史孟传金上疏咸丰帝,弹劾柏葰主持咸丰八年(1858)戊午科科举考试的时候有舞弊行为。咸丰帝命载垣等查处,发现有问题的试卷50多份。咸丰帝大怒,载垣等又在旁说坏话,于是下诏解除柏葰本兼各职,令载垣等人共同审理。
载垣、端华、肃顺十分得意,会审柏葰及其家人,发现了柏葰家人靳祥向柏葰说情,才录取了罗鸿绎情节。在严刑之下,靳祥死在狱中。
肃顺将靳祥的口供录下,上奏咸丰帝,进言应该严惩。咸丰帝向来颇为倚重柏葰,不想过份治罪。但载垣、肃顺等人说,科场考试为选举人才的大典,严禁舞弊,一向定有严格律例,自来典试大臣不敢以身试法。柏葰身为大臣,且系科甲出身,却答应家人请求,撤换试卷,决非小事,定当严惩。
柏葰自己虽认为罪犯律条, 必受处理, 可能被发配充军,叫他儿子准备行李。但在军机大臣们挟持下,咸丰帝特召部院大臣,当面宣诏: “柏葰以一品大员,辜恩蔑法,至于如是,所供各节,情虽可原,法蒙宽宥。”朱笔亲批,着即斩首。咸丰帝念及柏葰功劳,龙颜凄惨,握笔的手不住颤动,不禁垂泪。
科场之风气诚然要整顿,但因科举考试而杀当朝宰相,自古没有。因而旨意一下,朝廷诸臣,无不震恐,竟而有人失仪。惟有肃顺幸灾乐祸,出宫的时候得意洋洋地说: “今天杀人了! 今天杀人了!”许多正直朝臣对肃顺及其同党更加不满。
三
“盖棺论定”是一句古话,柏葰伏法已经“盖棺”。但在几年后,同治帝即位后,又对柏葰的处理重新审议。
原来,在咸丰帝病危时,遗诏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他们以穆宗年幼,擅权朝政,为所欲为,导致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将他们一并革职,肃顺、载垣等均被处死。
御史任兆坚上疏,请圣上重审柏葰一案,提出应为其平反昭雪。
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将奏折批交礼、刑两部详议、复核,查实上报。军机处接报之后对此案进行了重议。认为御史任兆坚所说柏葰无罪,应予平凡昭雪是不对的,因为柏葰确实有考试舞弊的事实,他听信家人靳祥之言撤换试卷, “罪无可辞”。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以平日与柏葰存有私仇,加重刑罚,处以斩决也是事实。当年咸丰帝谕旨中有“不禁垂泪”一句,可见斩处柏葰是非先帝本意的。
诏谕: 认为柏葰无罪,“实有不能”,但念柏葰受恩道光、咸丰两朝,在军机处也多年,平日勤慎,虽然自己受到处斩之刑,但仍当推行皇考法外之仁。
诏下之后,任柏葰的儿子锺濂为四品卿衔,为候选员外郎,遇缺即补。在新入军机的大臣们关照下,锺濂当上了盛京兵部侍郎。
相关参考
你真的了解清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事情还得从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说起,这一年是农历戊午年,顺天府要举行乡试。咸丰帝特派柏葰为主考官,主持本次的顺天乡试。柏葰是何许人也?他在当时可是
历史上影响很大的作弊事件有:唐代的礼部侍郎钱徽作弊案、明代的唐伯虎作弊案、清代的一品大员柏葰作弊案等。隋唐时期,是我国国力鼎盛时期,也正是那个时期,国家推行了科举制度,在选官过程中,需要进行科考。于是
裕禄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三日,天气异常郁闷,令人心烦,京津形势危急,八国联军向中国百姓、清朝官军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中国百姓及清军奋起还击。这天,在天津西北的杨村清军给八国联军以有力回击,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
明珠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又作纳兰氏、纳腊氏、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康熙前期著名的权臣,曾位至大学士。明珠的祖上亦非泛泛之辈。明初,
桂良一闽浙总督瓜尔佳·玉德是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五十年(1785)得一子,取名桂良,字燕山。桂良从小好学上进,玉德甚为喜爱。嘉庆十三年(1808)桂良由贡生捐纳为礼部主事,第三年又捐升员外郎。挤身仕途后
瑞麟19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作为清廷重臣的瑞麟,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又为清廷效力抵抗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一瑞麟,字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