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戴衢亨生平简介?戴衢亨历史评价?
Posted 清朝
篇首语:树怕烂根,人怕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戴衢亨生平简介?戴衢亨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戴衢亨生平简介?戴衢亨历史评价?
戴衢亨
一
江西西南部与广东接壤处有个大庾岭,岭北麓有个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里有个戴家,男当家的叫戴第元,乾隆二十二年(1757)第二甲第十七名进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官至太仆寺的长官——寺卿。戴第元有两个儿子,长子戴心亨,乾隆四十年第二甲第二名进士; 次子即戴衢亨。戴衢亨为人谨重,好学上进,拜享誉海内的文字学家、考据学家段玉裁为师,深受其影响,赋诗作文,字体笔法,无不竭力模仿,几可乱真。乾隆三十六年,17岁的戴衢亨乡试中举。乾隆四十一年,高宗巡幸天津,召试举人,戴衢亨才思敏捷,文笔也好,被高宗看中,钦定为一等,授内阁中书。内阁中书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官位为从七品。
第二年,戴衢亨升任军机章京。军机章京是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属官,掌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分满汉两班,俗称“小军机”,职权颇重。
乾隆四十三年(即戴衢亨出任军机章京的第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三年一科的殿试于北京太和殿举行。戴衢亨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五十五位状元。此科进士共157人,后来大名鼎鼎的学问大家章学诚名列第二甲第五十一名。
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凡是国家大事,皇帝言行,皆笔录于簿,以备将来编纂《实录》之用,遇上乡试,则出任考官。戴衢亨出任翰林院修撰的第二年,遇上乡试,遂出任湖北乡试的正考官。回京后,承办《热河志》。乾隆四十六年,《热河志》告竣,再入军机处为章京。
从乾隆四十六年以修撰身份入军机处为章京,直到乾隆五十八年,整整12年,他的官职未升。早在中状元前一年,他便是军机章京; 中状元后三年,又入军机处干老行当,且一干便是12年。乾隆五十八年,才擢为右中允。右中允是皇太子东宫右春坊的属官,供翰林官员升转之用。五十九年,迁翰林院侍读学士,掌校典籍,官衔四品。
戴衢亨之所以官运不佳,是因和珅从中作梗。
和珅,满洲正红旗人,开始在銮仪卫当差,是个给高宗抬轿子的脚色。一个特殊的机遇,使他飞黄腾达。
高宗的父皇世宗有个妃子,长得十分娇艳。高宗为皇子时,一次从这个妃子身边走过,见她正在梳头,遂恶作剧般地从她身后猛地抱住她的头,用手捂住她的眼。妃子一时惊慌,梳子向后打去,正中他的额头,留下一道伤痕。次日,他入宫朝见母后,母后问他额上的伤是怎么一回事,他支吾了半天,才说是那个妃子打的,母后大怒,疑心妃子调情,他想坦白是自己恶作剧,又没有这个胆量。待他出来,那个妃子已悬梁自尽了。他十分悲痛,用手指在妃子脖上按了个红印,默默地说: “是我害了你,魂若有灵,20年后再来相会。”到乾隆中叶,高宗去圆明园游玩,发现一个銮仪卫的差役极像那个妃子,再看他脖子,上面竟有一个红痣,很像个手指印。高宗信佛,笃信生死轮回,遂断定此人便是那个妃子转世,倍加宠爱。这个差役,便是和珅。
和珅从一个差役升为宫中总管,青云直上,很快便出任军机大臣,成为乾隆后期最有权势的大臣。
和珅忌恨戴衢亨的学识,怨恨他不党附于己,仇视他崇奉段玉裁,遂对他屡加贬抑。戴衢亨因此而迟迟不得升迁。
二
乾隆六十年,高宗年84岁,他即位时曾对天起誓,在位60年便禅位于子,不敢超过圣祖君临天下的年数。这年,他决定禅位于第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元年(1796),举行禅位典礼,颙琰即皇帝位,是为仁宗。高宗虽做太上皇去了,但并未放弃权力,他以“训政”的名义职掌帝国最高权力。
仁宗即位,戴衢亨的命运有了转机。
仁宗即位第二年,戴衢亨以侍读学士的身份出任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关于这次任命,《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卷六《戴吴二公》有个不同的传说:
乾隆末年,戴衢亨和吴熊光同为军机章京。一天夜里,两人一同值班。忽有某省一道十万火急的折子送入宫中。高宗披衣阅罢,宣召军机大臣。内监奏称军机大臣未到,只有两个值班的军机章京在直庐(有如今办公室)待命。高宗问过两人姓名,宣两人入见,把折子给他们看过,口授机宜,命他们根据旨意拟旨。两人出宫,回到直庐,很快拟好进呈,极合旨意。这时,军机大臣们到了,高宗把戴、吴二人撰拟的圣旨给他们看,问他们是否妥当,都说甚妥。高宗盛夸二人才干,命他们二人每天随军机大臣上朝。当时,和珅擅权,恐他们两人分割他的权力,便奏曰: “他俩乃军机处得力干将,臣等所撰拟的圣旨都出自他俩之手。今仍责成他俩在直庐承办,与面承谕旨无异。若让他俩随军机大臣上朝,他俩的官位卑下,似不合枢廷体制。”高宗道: “汝等不过计较官职之高低罢了,这对朕来说有什么难的?汝等且出去,马上有谕旨下达。”和珅不敢再说什么了。未几,硃谕下,戴衢亨、吴熊光赏戴三品顶戴,随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但据《清史稿·戴衢亨传》和《清史列传·大臣传·戴衢亨》等记载,戴衢亨出任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是在嘉庆二年,非乾隆末。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嘉庆二年,高宗御幸热河(今河北承德),夜宣军机大臣,但军机大臣们不在,遂召军机章京。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吴熊光时为军机章京,入对称旨,高宗欲擢为军机大臣。和珅称吴熊光是个五品官,不宜任军机大臣,推荐侍读学士戴衢亨,说他是四品官,在军机处干过多年章京,用吴熊光不如用戴衢亨。高宗诏二人同加三品卿衔,随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戴衢亨曾受和珅压抑,这次,和珅为了贬抑吴熊光而推荐了戴衢亨。因为戴衢亨为人比较谨慎,而吴熊光有些外露,和珅觉得戴衢亨比吴熊光易驾驭。不曾想,二人一同出任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戴衢亨从此官位不断升迁。
嘉庆三年正月,擢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七月,调任户部右侍郎,掌理钱法堂(户部铸币机关宝泉局和工部铸币机关宝源局)事务。
嘉庆四年正月,年88岁的高宗驾崩,仁宗开始亲政。
这年三月,仁宗特赐戴衢亨紫禁城骑马。
嘉庆五年正月,升任户部左侍郎,仍管理钱法堂事务,不久,充武英殿总裁官。二月,充经筵讲官,为仁宗讲论经史。六年九月,宝泉局发生了一起事: 炉头李照将上年六月驳回另铸的钱,私自收存,夹在新铸的钱中,运到局里蒙混交收。戴衢亨负责钱法堂事务,宝泉局出了这等事,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遂上疏自责,请求处分。仁宗下诏,说戴衢亨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不能时常到局,他的罪过不大,赦免不纠。
嘉庆七年七月,仁宗擢戴衢亨为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府尹。九月,又奉命兼管户部三库事务。十二月,川、陕、楚一带的农民起义被官兵镇压,戴衢亨自用兵以来,竭诚尽力,加官太子少保,授予云骑尉世职。八年四月,续修《四库全书》,命戴衢亨与礼部尚书纪昀负责其事。六月,调任工部尚书。九年六月,因失察吏部文选清吏司官员姚承裕等勾结顺天府书吏盗用顺天府印,兼管顺天府尹一职被褫夺。七月,仁宗御门办事,戴衢亨迟到,被罚俸六个月。户部尚泉局监收铜,缺斤少两; 戴衢亨管理钱法堂事务时,曾收受一些铜,被降二级留用。十年正月,调户部尚书。二月,会典馆进呈的《会典》,将世宗的庙号写错格式,戴衢亨兼任会典馆副总裁,应负一定责任,被革职留任。十二年正月,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十三年三月,奉命与协办大学士长麟视察黄河修治工程。戴衢亨的叔父、南河(即黄河)总督戴均元罹病在大庾老家休养,仁宗命戴衢亨顺便回家探视。视察完黄河工程,又奉命去扬州,检查两淮盐务和财政开支等情况。六月还京。十四年正月,晋官太子少师。
自嘉庆二年以来,戴衢亨官运甚佳,从一名侍读学士升为尚书,官衔至太子少师,成为颇有权势的大臣。但戴衢亨在这些年中,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他只不过是平流进取而已。
三
嘉庆十四年六月,戴衢亨遇上了他入仕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 给事中花杰上疏,弹劾他五大罪状:
第一,长芦(今河北沧县)盐商拖欠的款项极多,而戴衢亨的儿女亲家、盐商查有圻积欠最多,他攀援戴家,是觉得有利可图,对戴衢亨多有馈赠,戴衢亨曲加庇护。
关于这一条,花杰说他通过户部员外郎刘承澍查看了《盐法志》及户部档案,得知长芦盐商积欠甚多而查有圻尤多之事; 查有圻馈赠一事,花杰提供的证据是: 戴衢亨盖房,查有圻给了一批木料,还借给他几案等物。
第二,户部的奏折都是戴衢亨一人作主,他人不得参与。
第三,本年殿试,戴衢亨为“读卷大臣”,徇私舞弊,将歙县(今属安徽)人洪莹列为第一甲第一名。南昌(今属江西)人黄中模的策文和书法俱佳,仅列第二甲第九名; 宜黄(今属江西)人黄旭行书、楷书相间,竟列第二甲第四十二名①。
关于这一条,花杰说他曾托同乡周际钊到戴衢亨家查阅过“门簿”②,查问过看门人,得知洪莹多次登门。
第四,言官冒渎圣躬,戴衢亨赞为直言; 涉及户部事务,他就骂作多事。
关于这条,花杰提供了一个证据: 嘉庆十一年,御史吴荣光宴客,他和戴衢亨之侄戴嘉谷同席。宴饮间众人谈起吴荣光上疏劝谏仁宗暂缓巡幸天津那道折子,戴嘉谷说他叔父对吴荣光此折极为钦佩。
第五,本年内考选四名大臣入值南书房,侍从皇上写字绘画,戴衢亨与大臣英和勾结,把英和的同年周系英、英和的门生席煜、戴衢亨和英和的门生姚元之选入。
这五条罪状都属重大犯罪,特别是第三、第四条,是杀无赦的。
戴衢亨上疏分辩,仁宗命员查办,实情与花杰所言大有出入:
长芦盐商积欠,已命户部审查,交新任盐政办理。戴衢亨与查有圻确系儿女亲家,两家乃世交,查有圻也是书香门第,二家联姻,不存在攀援问题,两家往来馈送,乃人之常情。行贿之说,查无实证。另查户部最近的上疏,戴衢亨驳斥了将盐提价三文,二文入官,一文入商的建议。这项建议对包括查有圻在内的盐商是极为不利的。所此,戴衢亨在盐的销售上没有偏向盐商。
户部的奏折,是戴衢亨与户部官员商定后,命官员在圆明园起草的。之所以不在户部起草而跑到圆明园去起草,据查是为保密,戴衢亨担心在户部起草泄密。
殿试卷,“读卷大臣”选出前10名进呈仁宗裁决,洪莹被置于第一甲第一名,是仁宗钦定的,“读卷大臣”进呈的名单中,洪莹并非第一,黄中模的卷子,只能列为二甲,把他列为第二甲第九名,是极公允的。黄旭的卷子,最后四行字不能工整如前,但无一笔行书。这两份卷子,不是戴衢亨先阅的,且阅卷的“读卷大臣”共14人,评定名次要看14人的评卷结果,戴衢亨一人起不了多大作用。为了慎重起见,仁宗下诏,按照花杰的提议,对洪莹进行复试。命满族的军机章京将洪莹带到宫中的上书房,遣皇子两人监视,令洪莹默写他殿试时的答卷,仁宗亲自将他默写的卷子与原卷对照,发现文义小有差异,语句略有不同。此时,去殿试已有两月之久。
传讯戴嘉谷,他说当时众人都称颂吴荣光谏言仁宗暂缓巡幸天津有胆量,他也附合说了几句,但未曾说戴衢亨也赞赏吴荣光敢言。大学士庆桂又奉仁宗之命传讯那天在吴荣光家吃酒的朱涂,朱涂称不记得戴嘉谷说过戴衢亨赞佩吴荣光。
考选入值南书房官员,英和会同戴衢亨、瑚图理保举12名,仁宗圈定8名,命从中选4名。其中,周系英、王以衔原本是讲官,仁宗极为赏识; 席煜、姚元之的试卷也极佳,4人纯属择优录取。
花杰弹劾戴衢亨的五大罪行皆不能成立。
仁宗大为光火,将查办的详细经过以诏谕的形式颁布,责斥花杰捕风捉影,陷戴衢亨于无辜,为戴衢亨洗冤。
花杰低头认罪,承认自己捕风捉影,捏造罪名。
吏部提出对此案的处理意见: 花杰降三级调用; 户部员外郎刘承澍泄漏户部机密,革职开除。
起草奏疏本应在户部,戴衢亨却命到圆明园去起草; 若是为了保密,在户部把起草人隔离起来,也就行了。仁宗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戴衢亨应负一定责任。吏部建议将他降二级调用。仁宗觉得这样处罚过重,诏命降一级留任。
这场惊动朝野上下的花杰弹劾戴衢亨案就这样结束了。
四
嘉庆十四年九月,即戴衢亨遭弹劾后三年,高宗诞辰98周年,仁宗加恩诸臣,诏令赦免嘉庆十年《会典》写错世宗庙号、戴衢亨革职留任的处分。十月,戴衢亨进献诗册,仁宗嘉其词意文雅,赏大卷八丝缎二端及荷包、笔墨砚纸。
这年十二月,户部书吏王书常伪造印文,冒领三库银两。案发后,仁宗以戴衢亨身为户部尚书失察属下,交吏部议处。吏部提议降一级调用,仁宗诏令从宽,改为降二级留任。
嘉庆十五年正月,仁宗诏授戴衢亨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掌翰林院事。仁宗赐诗曰:
知遇先皇早,欣看器晚成。
予申三锡命,汝矢一心诚。
凤阁随双彦,鳌头冠众英。
荷天作霖雨,江右操台衡。
十二月,戴衢亨负责的《平定三省邪匪方略》完稿,仁宗诏令赦免他失察书吏冒领三库银两降二级留任的处分,并赏加一级。
嘉庆十六年三月,扈从仁宗幸五台山,闰三月,罹病。仁宗命他先回京调治,旋即令懋勤殿首领太监带御医诊视。戴衢亨病入膏肓,到四月去世,终年57岁。仁宗下诏: “大学士戴衢亨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品行兼优,忠诚勤恳。”诏令追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赏给《陀罗经》被,令荣郡王绵億带领侍卫10员,前往祭奠,仁宗于四月初七亲临灵堂赐奠,拨库银1500两助丧。任职以来一切处分,全部赦免,赐谥“文端”。
注释
① 殿试卷只能用楷书书写,不得使用其他字体。
② 登记来客的簿册,似今日之“来客登记簿”。
相关参考
...北京大兴考生邵自昌更好一些,有人则认为江西大余考生戴衢亨更强一些,最后还是主考官给拍了板:邵自昌第一,戴衢亨第二。前十名的卷子呈上去之后,乾隆简单看了看,表示同意,然后就让礼部尚书程景伊拆封填榜。如果...
裕禄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三日,天气异常郁闷,令人心烦,京津形势危急,八国联军向中国百姓、清朝官军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中国百姓及清军奋起还击。这天,在天津西北的杨村清军给八国联军以有力回击,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
明珠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又作纳兰氏、纳腊氏、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康熙前期著名的权臣,曾位至大学士。明珠的祖上亦非泛泛之辈。明初,
桂良一闽浙总督瓜尔佳·玉德是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五十年(1785)得一子,取名桂良,字燕山。桂良从小好学上进,玉德甚为喜爱。嘉庆十三年(1808)桂良由贡生捐纳为礼部主事,第三年又捐升员外郎。挤身仕途后
瑞麟19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作为清廷重臣的瑞麟,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又为清廷效力抵抗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一瑞麟,字澄泉
荣禄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族,清末满洲正白旗人。他祖父是帮办大臣,父亲是甘肃凉州镇总兵。荣禄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从承袭骑都尉开始,而后便是工部员外郎、神机营翼长、副都统、左翼总兵、正蓝旗护军统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