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匡源生平简介?匡源历史评价?
Posted 清朝
篇首语: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匡源生平简介?匡源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匡源生平简介?匡源历史评价?
匡源
匡源,字鹤泉,山东胶州人。几度寒窗苦读,初在山东乡试中举。进京会试又得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从翰林院出来,几经升迁授为吏部侍郎。清自雍正十年(1732)设军机处,由朝中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中选拔人员充当军机大臣,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各地方官员公布指示。一般有五六位军机大臣,满、汉各半。匡源作为汉人的军机大臣当值。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在承德立行宫,后宫嫔妃全部在承德,军机大臣中只有文祥一人留在北京,其余全随咸丰帝在承德处理军国大事。
这时朝中明显分为两派。一派以恭亲王奕訢为首,大部分在北京; 一派以协办大学士、内务府大臣肃顺为首,跟随咸丰帝在承德。肃顺虽然不是军机大臣,但是军机处领班大臣载垣与奕訢不和,极力反对奕訢,谋人支持,依靠肃顺; 郑亲王端华是肃顺的胞兄。匡源虽在军机大臣位上,也要仰肃顺的鼻息,不然难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皇帝病情日重。八月二十一日,召见惠亲王绵愉和军机大臣们,谕立载淳为皇太子,又授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弼皇太子。这时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拟亲写谕旨,手已不能握笔,遂口授由杜翰代笔。
匡源卷入其中,已不能自拔,但心中知道这顾命大臣中没有恭亲王奕訢,不是一件好事。
咸丰帝又召见皇后和载淳的生母懿贵妃,分别给予“御赏”和“同道堂”两方玉印。不久,便驾崩了。八位顾命大臣连忙议政。载垣说: 国不可一日无君,赶紧拿个主意。众人议论纷纭,匡源说: “世祖皇帝驾崩,圣祖皇帝8岁,是先成事,后颁遗诏,再下一天在太和殿即位,颁诏改元。”肃顺却不同意。杜翰提出皇太子先继位,回京以后再举行登极大典,这符合了肃顺的想法。大行皇帝小殓一天,幼主载淳即位,尊皇后与懿贵妃同为皇太后。
两宫皇太后与顾命大臣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已达到水火不相交融、不是鱼死便是网破的地步。由承德回京后,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发动了政变,下旨: “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严办”; “匡源等人退出军机,应得之咎,派恭亲王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分别轻重,按律处理”。匡源被解去军机大臣职务,回家待罪。
新的军机处建立后,商讨如何处置逆臣,分别轻重,划分三类: 肃顺罪大恶极是一等,予以斩首; 载垣、端华是二等,予以赐死; 其余5人是三等。三等里面,又划分两类,一类发配新疆; 匡源、杜翰、焦祐瀛3人只是革职免去发配,这也是政变后安定人心的一种做法。
匡源被革职,没有什么财产,回到了山东老家。
山东省城济南清代建有许多从事教育的书院。如至道书院、泺源书院、景贤书院、尚志书院等。泺源书院的地址是在原都指挥使署,雍正十一年(1733)改建为书院,著名学者沈起元、桑调元、何绍基等先后在这个书院主讲。著名学者周永年等也曾就学于这个书院。
匡源正途出身,有文名,虽被从军机大臣任上革职,山东家乡还是厚待他的,聘他在泺源书院授课。这在“顾命八大臣”当中是下场最好的一人。
泺源书院在济南西门里,嘉庆、道光年间都曾重修,环境很好。
新蕉才种已成窝,叶叶窗前自戛摩,
惟有竹梧高出屋,清风引来四面多。
这是书院的写照。
匡源移居泺源书院,讲经授史,获得许多学子赞赏。月明风清时,常在书院旁的泉水畔回顾一生,有如梦境。
在泺源书院,匡源渡过了他的残生。
相关参考
匡源作为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一,他在辛酉政变后被罢官,罢官后回乡讲学,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匡源在朝为官时,没少和慈禧叫板,能保全一命也算不易。匡源>作为顾命大臣的匡源和肃顺一起,向慈
17日,咸丰皇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八大臣控制了政局。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
1861年9月30日,早已回到京城的慈禧太后命令睿亲王仁寿、醇亲王奕寰率领京师卫队前往密云逮捕「”顾命八大臣”核心要员肃顺,将其与载垣、端华等一起关在宗人府。与此同时,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
裕禄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三日,天气异常郁闷,令人心烦,京津形势危急,八国联军向中国百姓、清朝官军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中国百姓及清军奋起还击。这天,在天津西北的杨村清军给八国联军以有力回击,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