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王鼎生平简介?王鼎历史评价?
Posted 刑部
篇首语: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王鼎生平简介?王鼎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王鼎生平简介?王鼎历史评价?
王鼎
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北京城发生一奇事,朝野震惊。
这奇事来得相当突然,这一天,文武百官上朝,继续讨议东南战争。在东南沿海地区,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朝廷派出军机大臣穆彰阿领兵御敌。穆彰阿督师不力,屡战屡败。前线的失利使整个京城笼罩在一层不祥的气氛中。
在讨议中,道光神情沮丧,他认定,清朝败局已定,割地赔款已不可避免。
道光的意见在群臣中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就在这时,从群臣中快步闪出一人,高呼: “不可!”一个枯瘦苍老的身影立在大殿中央。
一声断喝,众官皆惊。
道光见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心中不悦,低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宠臣大学士王鼎,强压怒火问: “不和又能怎样?”王鼎连忙跪倒,他请求两点: 一、杀穆彰阿以谢国人; 二、重新起用林则徐,整军再战。林则徐是穆彰阿前任,在任职东南期间曾领导虎门销烟,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后来,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战争伊始,道光盲目自大,认为驱逐一小小英夷不费吹灰之力。后来,战争实际的进程却令他大失所望,英军不仅没有被击溃,反而连连得手,逐步向北京方向进犯。这下,道光由原来的傲慢轻敌一改为妥协消沉。他认为战争失败已是回天无力,于是便把满腔的恼怒发泄在林则徐身上——如果不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哪来的鸦片战争?哪来的清廷颜面丧尽?道光将林则徐革职,充军发配到新疆去了。
其实,群臣都明白,虎门销烟完全是正义之举,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即使没有虎门销烟它也会找到其他借口。道光罢黜林则徐不是因为别的,其实就是掩饰他的无能,推卸战争责任。
现在战况更形恶化,很多人自然想到了重新起用林则徐。然而,有前面的背景,谁又敢正面提出奏议呢?
今天王鼎提出此议,群臣为之震动。
王鼎不是不了解事件的经过,但他还是犯颜上谏了。果不其然,王鼎的话正中道光痛处,道光斥责王鼎“纯系一派胡言”,令他退下。王鼎跪下磕头,再谏: “此前林则徐经略东南颇有建树,洋人不敢窥视,国内也为之震肃,如重新起用他——”声音凄切沉痛。
王鼎如此倔强,实在是清代开国200年来所罕见,群臣都为他捏了把汗。
道光说: “王鼎忤逆我的意旨,所论实在荒谬之极。然而我念他年老,不预追究也就是了,王鼎可退下。”
王鼎跪着不起,银白的胡须微微颤动: “皇上如不起用林则徐,国家堪忧,臣也不愿独活世上!”
这下道光实在压不住了,他拍案而起: “大胆王鼎,你敢威胁我?”
王鼎不再说什么,他忽地站起,一头向身边的雕龙柱撞去……
在群臣的惊叫声中,王鼎倒下去,鲜血洒在龙庭上……
二
王鼎,字定九,号省厓,陕西蒲城人。
王鼎出生于一普通的农夫之家,家境贫寒。但少年的王鼎就顽强刚毅,他学习勤勉用功,还经常卖文补贴家用,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
乾隆五十八年(1793),王鼎中举,到北京参加会试。这时,会试的主考官是大学士王杰。王杰在阅卷中发现王鼎书法迥劲有力、文笔又颇有气势,非常赏识,派人把王鼎叫到他的府邸,很有结交招揽的意思。对一个考生来说,能得到主考大人的垂青,不啻是齐天大福,而且,有清一代门生义故相结交,这在官场已是极为普便的现象,朝廷对此也是听之任之,王鼎同王杰结交也算不上什么过错。然而,王鼎还是婉言谢绝了,他不愿因为攀附权贵败坏自己的名节。王鼎这一举动令王杰肃然起敬,他拉住王鼎的手,预言此后他必成宰辅之才。
几天后,王杰写了一篇文章,文中盛赞范高洁的为人,其实是以此激励王鼎希望他以后能成大器。他派人将文章给王鼎送去,然而,送信之人很快返回,说王鼎已离京回家去了。王杰惊愕之余,对王鼎又加几分赞赏。
王鼎为避免嫌疑没有等会试结果出来就离京了,这次会试未能取中。嘉庆元年(1796),王鼎再参加会试,这次他中进士,被授以翰林院庶吉士。这时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王鼎刚满30岁,从此开始了他下半生的官宦生涯。
王鼎入仕不久,他的母亲病逝,王鼎按定制回老家服丧。六年以后,他回到京师,从这时起,王鼎可谓是平步青云,到嘉庆二十一年(1816),他已官至刑部左侍郎,王鼎能迅速升迁,原因有三: 一、正直高洁的品性,虽然官场黑暗,但王鼎还是以他的正直坚毅赢得了上上下下的普遍赞誉。二是通过考试选拔。现代的读者一般忽略古代选官中的考试制度,其实这是不对的,古代选官任官也自有他的一套组织系统。八年(1803),王鼎大考中二等,由散馆编修升任詹事府右赞善。十八年(1813),王鼎再参加大考,这次同样因成绩优异,由詹事府詹事升为内阁学士,兼带礼部侍郎之职。当然了,王鼎能平步青云,最终还是因为得到了嘉庆的赏识。有一次,嘉庆特别召见他,当着群臣的面说: “我以前不知道你,也没有人向我保荐,但在大考中,我通过你的答卷了解了你的学问; 在平时,我从你处理政务,入廷奏对中了解了你的品行。你是忠直之士,也是我朝少有的人才呀。”皇帝一番话,对王鼎宠幸之情溢于言表。对他仕途的升迁,自然也是大开了方便之门。
嘉庆年间,清朝早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代,潜伏的各种危机开始显露出来。对于这种形势嘉庆是有认识的,他在国内推行了一场整肃吏治、改良社会的运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王鼎以他卓越的才德为嘉庆所器重,成为嘉庆改革期间所依重的重臣。
三
究其一生,王鼎任职于刑部、吏部的时间居多,这也是和嘉庆整肃吏制的初衷相吻合的。
嘉庆二十二年(1817),王鼎在吏部任右侍郎,他参与处理山西藩司习振翎案,可谓出手惊人。
这年四月,有谏官弹劾习振翎任用不法书吏费钧管理藩司,要求给以治罪。嘉庆派王鼎和刑部右侍郎成格前往山西查处此案。王鼎到山西后,为他见到的事实感到震惊。习振翎已是年近七旬,耳聋眼花,行动迟缓。王鼎不解——清政府就是靠这些老朽之臣支撑吗?据查,习振翎接见属员,必须由家丁搀扶,他的指令也是由家丁所发,谒见巡抚,他也得带上家丁,由家丁偷记下巡抚的意旨,以备后来询问。习振翎其实早已不能担任藩司之职。
根据王鼎的意见,习振翎被革职。作为习振翎的上司,巡抚衡龄因不能极早察觉上报,也被革去职务。
二十三年(1818),嘉庆命王鼎兼管顺天府尹事务。嘉庆透露他的想法说: “我原来打算授你督抚之职,今天命你管顺天府,其实也和督抚没什么两样。而且,你留在京师,我有事也可以随时询问,外省有事,也可差你查办,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用心,精忠务事。”王鼎深为感动。
三月间,京畿一带大旱,粮食价格飞速上涨,民心为之浮动。有不法奸商趁机囤集居奇,国计民生更形紧张。针对这一状况,有人提出严厉镇压奸商,以恐怖政策解决经济困境。嘉庆征询王鼎的意见,王鼎反对武力镇压,他要求由朝廷调拨仓麦1万石,设立机构低价售粮,这样物价就会平稳下来,不法奸商也不能再牟取暴利。王鼎的建议被采纳,果然成效显著,王鼎以经济措施解决经济问题,眼光之新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
二十三年(1819),刑部内部发生一案。十一月,原刑部书吏刘锦江状告主事余继生勾结外省官员,营私舞弊罪,作为刑部侍郎,王鼎负责查处此事。在调查中王鼎发现,刘锦江其实是一直率忠厚之人,人缘也相当好,他被割去职务,都是因为他曾揭露余继生等贪赃枉法,受到打击报复。王鼎对刘锦江刮目相看,令他协同办理此案。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余继生被革去职务,充军发配到边疆,通过余继生消弥处分的四川剑州牧吕北麟等一并革职。刘锦江协助办案有功,重新到刑部任职。
1820年,道光帝继位,官员腐败违法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仅1820年一年,王鼎就查处了三件大案,而且都是官员违法案。
五月,山东巡抚钱臻参奏知县蒋因培大闹公堂案,道光命王鼎前去查处。原来,山东省兖州曾有州县官员调补一事,蒋因培怀疑知府有营私舞弊情形,上书钱臻要求查处这事,钱臻和兖州府一向关系很好,也清楚蒋因培怀疑有误,于是斥责蒋因培,将他的上书驳回。蒋因培不明就里,跑到巡抚大堂大吵大闹,指责钱臻等人结党营私,声言继续上诉。就在王鼎到达山东前,蒋因培又私下刊刻诗文,辱骂钱臻等人,向山东各官府广泛传播,造成很坏的影响,王鼎对蒋因培为官为人之品性颇为赏识,但蒋因培将事态搞得如此严重,王鼎想保护他已不可能,只好奏请道光从轻发落。钱臻处理蒋因培一案失之草率,而且年老多病,处事平庸,王鼎建议革去其职务。道光接受了王鼎的建议。
山东案件刚刚查处完毕,王鼎立即奉旨赶赴河南,处理郑州知府孙杰贪污案。孙杰任知府期间,伪造材料贪污钱粮,罪证俱在,王鼎将他逮至刑部治罪。揭发孙杰的是前任郑州知府阮文焘,王鼎上书推荐他,道光命阮文焘到京候用。
九月,王鼎再赴直隶,查处两知县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案。这两案并没有什么关联,但案情极其相似。一案是永年知县冯钰假借名目收取钱财,有监生揭发此事,冯钰将监生收入大牢,结果将其严刑拷打至死; 一案是完县知县黄观借修路派差为名,加额征收钱财以自肥。黄观所为引起民愤,黄观当场将县民击毙。王鼎对冯钰、黄观二人所为深感愤怒,他将二人革职,充军发配边疆。
道光年间,吏治腐败甚于嘉庆时。道光皇帝也和他的父亲一样,对王鼎多方倚重,试图靠一批忠诚正直之士整肃吏治,振刷政治。
在王鼎接连处理四大案后,道光升任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和刑部有联系,都属司法系统,但也有区别,都察院更侧重于对于不法官员的监督、处理。道光任命王鼎担任此职,主要就是考虑到了上一年王鼎查处四案时的出色政绩。
王鼎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在道光二年(1822)的正月,二月,即赴审理一起争讼案。在这之前,江西巡抚眫弼上书弹劾守备徐国富勒索钱财,徐国富接到反诉,揭露眫弼接受盐商贿赂,由这引起争讼,王鼎到达江西后,先是提审徐国富,在审讯中,他找到了另一条重要线索,星子县有一青山盐店,为牟取暴利,向各衙门行贿。当时,徐国富任南康营都司,青山盐店也给他送来钱财,但徐国富拒收,并将钱财送往巡抚衙门,要求立案查处。瑞弼接到奏报,大惊,他也曾收受盐店贿赂,如果案子查下去,他自己罪责难逃,于是,他赶紧派人去青山盐店,通知贿赂事发,要盐店赶快收敛不法作为,接着,眫弼再派人找来知县邵自本,同他串通好,就说这笔钱是由邵自本所交,企图以此瞒天过海。
王鼎感到了案情的复杂,他再提审邵自本等人。邵自本供认不讳,这样案情才查清了。
四月,王鼎离开江西回北京,就在途中又遇一案。有河南陈留县训导朱成勋进京状告知县赵锦堂承办赈灾,克扣赈灾钱款案。道光传旨,命王鼎转道河南,查处这一案件后再行回京,王鼎遵旨赴河南。这一案件的查处没怎么费周折,五月,王鼎将查处结果上报道光,他奏称: 自嘉庆二十四年(1820)以来,黄河决口,大水淹没了陈留县。赵锦堂作为知县承办赈灾,但他从来没有实地勘查过,仅凭着各地地保的口头汇报处理事务。赵锦堂为政推诿误事,应褫职发配边疆。道光采纳了王鼎的处理意见。
六月,王鼎去直隶查案。这一案件直接事关都察院。在此之前直隶高邑县令范澍到北京状告赵州牧李景梅有泄漏政府机密事,引起道光注意。按清朝法律规定,对官员考成成绩属政府机密,不能外泄,但范澍指出,李景梅曾将考成册向手下出示,以此收拢人心。王鼎到高邑后发现,李景梅处事粗心,确实曾将考成成绩泄漏,但查不出是有意营私。而以前李景梅曾处理过范澍,范澍进京告状,其实是为报复,泄私愤,于是,王鼎以诬告罪将范澍革职,发配到新疆; 李景梅因泄漏机密下部严议。
同月,河南巡抚姚祖同报销钱粮,以少报多事发,王鼎负责查处,将姚祖同革职拿办。道光以河南巡抚一职缺,令王鼎兼任。
五年(1825),王鼎再查处两件积案。一是清德县民妇徐倪氏和蔡氏发生口角,徐倪氏将蔡氏谋杀,却诬称蔡氏为自缢而死,这一案被报到县衙,三年一直悬着,不能定案。另一案是闽浙臬司王惟询同巡抚黄呜杰意见不合,自觉在闽浙已无法度日,自杀身亡。这一件案也是悬了很长时间。王鼎处理了这两起积案,很得民心。
五年(1825)五月, 道光命王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从1817年处理习振翎案以来,王鼎共接受案件数十起,且多为大案要案,颇受朝野上下好评。20年后,王鼎去世,他的朋友也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冯桂芬特写《东阁大学士文恪公墓志铭》,其中总结这段历史说: “在户部十年,综核出入,吏莫能欺”,“管刑部最久,总揽巨细,阅常牍必竟多所平反”,“先后历九省,谳狱三十余,多得其所。有所弹劾,虽大吏无少瞻徇”,确是道尽个中真实。
王鼎被调离他所居职的吏部、刑部、都察院等,到军机处去参理国家大政了。对王鼎来说,这当然不是坏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处理军国大政同样是身手不凡,堪称佼佼者,然而,王鼎的离去对司法部门,对道光朝整肃吏治的行动来说,是否算得上是一种损失呢?道光没有考虑。王鼎虽然对刑名案件颇有眷顾,但他还是遵旨,到军机处上任去了。
四
道光六年(1826),王鼎同意民间所请,允许开采宛平等五处银矿,受到降爵二级的处分。这是王鼎第二次受处分了。第一次是发生在嘉庆二十三年(1819),当时王鼎审理兵部大印被盗案。因案件积久未破,受降爵三级的处分。刚刚走马上任即遭这挫折,王鼎心中沮丧。然而时隔不久,王鼎六十大寿,道光并没有因王鼎的错误而怠慢他,亲自写来“宣勤受祉”额匾和“福”、“寿”等字祝贺,王鼎非常感动。
王鼎入值军机处时,正是新疆张格尔匪徒叛乱的时候。七月间,清军在西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一举收复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城,给张格尔叛乱分子以沉重打击。回疆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道光大喜,特谕嘉奖有功大臣。王鼎作为军机大臣日夜勤勉,筹划有方,加太子太保衔。这以后,清军再接再励,乘胜追歼叛军,七年(1827)十二月,在喀尔铁盖山俘获叛军头子张格尔,叛乱被彻底镇压。王鼎因筹划战事有力,再受嘉奖,他的画像被挂到紫光阁,道光还亲自题辞:“国之大臣,先乎品行。命赞枢机,谦谨申敬,职司度支,精勤报称。靖共乃心,以襄庶政。”这并非溢美之词,王鼎在平定回疆叛乱的过程中,主持对前线的后勤供应,呕心沥血,确实功不可没。
八年(1828)三月,王鼎赴天津查询盐务事宜。时至道光年间,清政府内部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就是一批关心国事民瘼且有真才实学的大臣显宦的崛起,王鼎、林则徐、陶澍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给晚清的社会政治带来了一线生机。而以王鼎这次为开端的盐务改革就是他们显赫的政绩。在古代,盐业是国家重大的经济支柱之一,历朝都对盐务相当重视。这时的盐业依然采取“纲盐制”,即由政府指定的大商人垄断食盐运销,其他人不能染指。由此生出了诸多弊端。其大弊之一就是商人不能完纳盐税,集历年所欠,已高达近千万两,不仅影响到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使本来已紧张的盐业更是危机重重。针对这种情况,王鼎提出减缓盐业纳税,商人可适当提高食盐价格,但必须保证当年的税额按时完纳; 以前所欠旧税在新税交清后逐步偿还,而且,根据当时银贵钱贱这一特点,王鼎奏请减税180万两。王鼎这份奏折数字翔实,论证严密,是当时少见的奇文。
王鼎的建议被道光采纳,而且受到道光的嘉许。接着,王鼎再去长芦、江淮等盐业重地,继续清理、解决盐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赴各地查询盐务的过程中,王鼎敏锐地看到了盐政体制的弊端以及这种体制下蕴含的危机。他上书建议取消两江盐政,权归两江总督。这一建议的结果是盐务大权落在了经世派又一名臣陶澍手中,从而引发了多少年盐政体制的兴革更新。《清史稿》在谈到清末盐政改革时说: “准纲自此渐振,鼎之力也。”确非溢美之词。
在军机处,王鼎还几次奉职兼领其他职务。道光十一年(1831),王鼎任直隶总督,十二年(1832),再管理刑部,到十八年(1838),王鼎正式拜任东阁大学士之职。道光在诏书中盛赞他“承旨精详,匡襄是赖”,“矢公矢慎,赞襄攸赖”之功,即使在军机重臣中,这也是难得的殊遇。
王鼎身居枢机,对以前掌握刑案依然是多所留恋。他以显赫身份再处理两案:
一是海阳县令张北祥案。王鼎处理这一案件是在前往江淮整理盐务的途中。这时,御史梁萼涵上书弹劾山东海阳县令张兆祥纵家奴行凶,道光命王鼎顺便查处。王鼎查处了张兆祥委托家奴管理词讼之罪,后来却发现,张兆祥罪行还不止一项。他借用店铺银两却从不归还,以给老母过生日为名大肆聚敛,其实是敲诈勒索。王鼎建议将张兆祥革职发配边疆。
二是景陵纵火案。景陵是清代诸帝的墓地,由辅国公景纶负责护理。十八年(1838),景陵失火,大火烧毁建筑多处,道光震怒。五月,景纶报称抓获纵火犯孙三,道光命王鼎审理此事。经过多方查询,王鼎认定这其实是一冤案。景纶守护先帝陵墓失职,怕罪及自身,抓一孙三让他顶罪,在严刑拷打下,孙三只好招供。王鼎将此案审理清楚,道光大喜,命给王鼎晋爵。
十七年(1837),王鼎七十大寿,道光再写额匾祝贺。这次额匾上写的是“靖共笃祜”四字,还有一副对联,上书“纶扉协赞承恩近,烟阁图勋受福多”。君臣敦睦之情清晰可见。
二十一年(1841),鸦片战争爆发已接近一年,清王朝以至整个古代中国社会正经历自古未有的大变动。但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这同以前的边疆叛乱没有什么两样,清政府能平定回疆,同样能镇压这些远道而来的西洋侵略者,清政府内部还是处于那种平缓、安祥的气氛中。对于鸦片战争的看法,王鼎也没有什么新的见解,他不会想到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的历史性灾难,更不会想到同他个人生死有什么大的联系。这年夏天,黄河在祥符(今河南开封)一带决口,道光任命王鼎为河道总督、经理治河事宜。
王鼎就任时,林则徐正在扬州。王鼎和林则徐同属经世派,向来素相亲厚。对林则徐严禁鸦片进口、坚决抗英的主张,王鼎是支持的,但随着战况的发展,林则徐被割职,发戍新疆,王鼎心中焦虑,但却无能为力。现在他出任河道总督,立刻想到了林则徐也是一个治河能手,何不以治河为由留下他,让他立功“赎罪”呢?
王鼎的建议被道光采纳,于是两人并肩出现在治河现场。
这时的治河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开封城被大水围困,黄水拍打着城垣,几有塌陷之危。而且,原治河官员或心灰意冷,或束手无策,意见分歧颇大,治河工程多受牵制。针对这种情况,王鼎先将河道官员等革职,以警戒那些不负责任的官员,然后,他和林则徐将衙署迁往工地,就地办公。在他二人的带动下,军民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搏斗,到二十二年(1842)3月间,工程即将完竣。
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王鼎分外高兴,不仅堵住了水患,老友林则徐也可藉此免却远戍之苦了,他满怀希望地上奏“林则徐竟办河工深资得力”请为林则徐赎罪。
时隔不久,圣旨下达,当时王鼎正为合拢而设宴庆祝,林则徐居于首位。谕旨传来,一行人连忙迎接。
这份圣旨颇有蹊跷,上注: “于合拢日开读。”王鼎似乎感到了什么。
第二天,王鼎打开圣旨,大吃一惊: “林则徐于合拢后,著仍往伊犁。”
王鼎会是什么感慨呢? 从记载下来的史料看,他是悲愤的、失望的,但更重要的还是下面一点: 林则徐还是要发戍了,临走时,王鼎到黄河边上相送。两人依依不舍,林则徐还赠王鼎诗一首,其中说: “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上方。”什么意思呢?是否王鼎已向林则徐透露了以死谏争的意思,林则徐委婉相劝呢?
林则徐走了,河工工程也顺利完成。王鼎完成这项工程用钱仅600万,费用之省前所未有。而且,工程历时一年即告完竣,速度之快,也堪称绝无仅有。
王鼎完成治河工程回北京时,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消息接连传来,朝廷上下一片困惑和悲观之色。
对于这种形势,王鼎心急如焚,考虑再三,于是便形成了诛杀穆彰阿,重新起用林则徐的建议。二十二年(1842)四月的一天,王鼎带着他的建议上朝了,这样便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王鼎以死苦谏,他这一去再也没能回来。然而,遗憾的是,王鼎的死也并没有能改变道光的初衷,林则徐没有被起用,穆彰阿也没有被诛杀,《南京条约》签订了,半殖民地的恶运降临在中国头上。
王鼎一生清操厉雪,死后没有钱财安葬,好在道光不计王鼎的忤逆,赐银1500两,这样王鼎才得以安葬。
得知王鼎死谏的消息,远在边疆的林则徐悲痛万分。他写下“哭故相王文恪公”,其中有“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好不凄凉。这是在哭王鼎,也是写给这个时代的挽歌吧。
相关参考
我来说说这话题家乡名人真不少~~~~~~~~~~~~清代军机大臣王鼎杨虎城将军家乡在号称八百里秦川的东北部,那里是渭北黄土高原,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勤劳、勇敢、知慧,他们一代
道宗耶律洪基皇后萧观音大康元年(1075),辽道宗耶律洪基听信奸臣耶律乙辛的谗言制造了一起大冤案。由于这个事件极富悲剧色彩,又被当时官任翰林学士的王鼎比较详细地记载于《焚椒录》一书之中,流传至今,因而
裕禄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三日,天气异常郁闷,令人心烦,京津形势危急,八国联军向中国百姓、清朝官军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中国百姓及清军奋起还击。这天,在天津西北的杨村清军给八国联军以有力回击,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
明珠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又作纳兰氏、纳腊氏、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康熙前期著名的权臣,曾位至大学士。明珠的祖上亦非泛泛之辈。明初,
桂良一闽浙总督瓜尔佳·玉德是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五十年(1785)得一子,取名桂良,字燕山。桂良从小好学上进,玉德甚为喜爱。嘉庆十三年(1808)桂良由贡生捐纳为礼部主事,第三年又捐升员外郎。挤身仕途后
瑞麟19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作为清廷重臣的瑞麟,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又为清廷效力抵抗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一瑞麟,字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