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吴琠生平简介?吴琠历史评价?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究竟什么是真理?——不可驳倒的谬误便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吴琠生平简介?吴琠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吴琠生平简介?吴琠历史评价?

吴琠

清军入关后逐渐建立了全国性政权,它是以保护满州贵族的特权为中心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中有才能的人也进行笼络。顺治二年(1645)七月,浙江总督张存仁建议清政府开科取士,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并在同年举行乡试。第二年三月顺治帝在北京会试天下举人,四月又举行殿试,使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走上仕途。吴琠便是经科举踏入仕途的汉族知识分子之一。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吴琠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良田万顷,深宅大院,明末在沁州显赫一时。明亡后,略有衰败之象,这一大家庭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吴琠身上。吴琠从小聪明好学,颇受其父看重,正找机会入仕时,恰逢顺治帝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就更加勤奋。顺治十六年(1659)吴琠考取进士,皇帝授官为河南确山县知县。得令后,举家庆贺,择日赴任。吴琠一路颠簸,到确山县后看到的却是明末受战乱搔扰的破败景象: 颓墙残垣,街市萧条,旧地荒芜,而且人口也是非常稀少,一片支离破碎的景象。但年轻的吴琠,心存报国之宏图,决心精心治理。他先把当地居民召集起来,亲自讲述自己的计划,安抚百姓,一时间,新官到任时百姓的惶惑之情顿消。不久,下令招徕外地的贫民,给以优惠条件让他们在确山县开垦田地,繁荣确山经济。几年时间,确山县已渐趋安定。吴琠在办公之余,喜好走街串巷,体察民情。一日中午,赤日炎炎,大街小巷的树荫下坐满了乘凉的男女老少。吴琠就在其中穿梭,问这问那。忽然有一个壮年男子开口道:“大人,离咱们县城十多里的卧虎山上,常有盗贼,盗贼的头目叫什么戴腾宇。这几天城里又有几家有钱的店铺被打劫了。”吴琠听后闷闷不乐地回到县衙,心想: “百姓的难事就是我的难事,应尽快捉拿归案。”他先派几个人在全城散布消息,讲本县要送大批财宝进京,现在正放在县衙的钱庄里。吴琠又让人马悄悄潜伏好,在钱庄周围密切注意着盗贼的行踪。不久,一个无月之夜,伸手不见五指,戴腾宇率领贼众果然到了钱庄,他们翻过院墙,见只有几个巡逻的老兵,心下暗喜。正找机会下手,忽然间院内灯火齐明,吴琠已站在了院门口,兵士们一涌而上,没等戴腾宇反应过来已被绑的结结实实了。

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在云南叛乱,清军出兵讨伐,恰巧经过吴琠所辖的确山县。皇帝下令沿路修起官道,运送粮草和军饷。因为吴琠平时体贴民心,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又以身作则,为正清廉,所以这次修治官道运送粮饷得到百姓的拥护,且他又严明军纪法规,办事果断迅速,不多久大功告成。第二年因为他政绩显赫,才能不凡,升为吏部主事,不久又升官为郎中。此后,又屡屡升迁,历任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卿、通政司右参议、右通政、大仆寺卿等。在这近20几年的仕途上,充分显示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学识和吴琠正明严谨的形象。

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吴琠又升为左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是当时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中执掌院务的官员之一,主要负责对京城内外官吏的监察和弹劾。康熙曾说: “自皇子诸王以及内外大臣官员,有贪赃枉法,并相互攀比,相互倾轧的事,一定要揭发,务必大破情面。”吴琠赴任后,就根据他几十年仕途经验所发现的弊端,实事求是的上奏,请求皇上下令给督抚和巡方等官员,奏疏中说: “要保证皇帝谕令的权威性,督抚在谕令下达之日起,立即不准见客,新任官员刚一到任,守令不能拜见。上级官员的检举揭发,不过是根据道府的举报以及小官的见闻罢了,不论喜欢还是讨厌,诋毁还是赞誉,都真假难辩,督抚没有机会知道这些。结果想消灭纳火耗行为,却越厉害起来; 禁止拉党结派,可结派的人却更多了。现在请求皇帝命令直省、督抚等亲自下访各级官吏,详查揭发的是否属实。有人说督抚、巡方压榨困扰当地百姓。督抚如果清廉而有才能必能谢绝送往的礼物,推掉暗地里的贿赂。如果他们本来就心术不正,即使一板正经的坐在城里,到夜里送东西的人也会接踵而至,免不了受贿。难道只有巡方才压榨困扰百姓吗?”皇帝阅后大喜,心想: “此臣正直忠诚,可嘉可嘉!”不久吴琠又发现各地官吏都私建府宅,置买田园,私蓄优人壮丁,腐化日盛。接着又上书一篇: “巡抚及巡道、守道无一旅的兵马,而提督、镇等即有兵权又各自建造豪华的别墅,有人不敢过问。如巡抚马雄镇,道臣阵启奏,都是心怀忠诚正义的官吏,可遇到这样的情况都说没法禁止。如果让他们都统领兵马,怎么能至于束手无策呢?老臣建议现在非常适宜恢复旧制,使巡抚、巡道、守道仍然各自掌握兵马,然后取消提督,增加总兵,把一个镇分为几个镇,都听从督抚的辖制,就没有尾巴大掉不过来的忧患了。”上疏之后,却没得到皇帝的赞誉。原因很简单,吴琠所指出的腐败现象从皇帝到诸王,一直到各省官吏,都难以说清,而且他所提出的建议在皇帝看来是分散中央集权的行为,尽管是吴琠直言,可终于搁浅,没得皇帝的重视。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吴琠调任兵部右侍郎,开始掌管兵部事务。十月,皇帝派他入驻湖北,担任巡抚。当时湖北刚刚裁减过兵员,在裁员中,一些狡黠奸诈的小人趁机诬陷好人,把自己的仇人说成是叛党,株连了很多人,致使局面很难收拾,人心不稳,各级官吏也忧心忡忡。吴琠到任后,了解了这些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先派人调查属实,把那些奸佞小人绳之以法,使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百姓这才安定下来。尤其是谇励所属的郡县,大都是清官,为人忠厚正直,自然对那些贪官污吏严惩不贷。那一年,陕西大旱,颗粒不收,饥荒严重,百姓们饿死的很多。也有很多人涌入与之相邻的湖北。湖北土地肥沃,称为鱼米之乡,但大量陕西饥民的涌入给湖北的各郡县带来了很大负担,而且时常出现死亡和偷窃之事。这时,吴琠果断下令开仓赈米,让分管粮食的官吏认真处理,救活了几万人。康熙三十一年,皇帝在得到陕西的上疏后,考虑到陕西西安经常发生雨水不调的事,而襄阳又靠近西安,所以下令把湖北的漕米10万担贮藏在荆州,以备赈济时使用。几天后,又下令用兵船把在荆州的漕米运往襄阳。吴琠接到命令后对运粮路线发生疑议,就找到粮道王道熙商讨,说: “兵船都停泊在长江上,先下行到汉口,然后再溯流而上,经泽口后再上行,才抵达襄阳,全程总共有2000余里。而如果让运漕米的船依次返回后,沿夏水顺道而行运到襄阳,才只有700余里。按后一种路线可节省人力物力,你看如何?可否奏请皇帝。”粮道王道熙连连称是: “大人讲的极是,极是!”立即上奏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八月,吴琠以心情不好为由请求离任,得到批准。临行这天,有许多官吏拿着礼物相送,都被他一一拒绝。由于他在湖北办过许多好事,百姓们沿路为之送行,有的人也递上地方特产,可他也委婉回绝,并对下人们讲: “这不是我所要的,我所要的是国泰民安。”

康熙三十一年四月,湖广总督缺员,皇帝看到吴琠有守备的才能,就又起用他为湖广总督。到任后一年多,就奉皇帝之旨意开始裁减湖广的军队人数。他经过几天的细心筹划,然后颁布实行办法,把各部的人数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由于划分得很合理,没有人不服贴的。康熙三十四年五月,湖广辖下的武冈州发生了叛乱。吴琠得到情报后立即亲自领兵前往。原来,武冈州地方,有些百姓生活不很富裕,加上地方官吏压榨的厉害,所以经人一挑拨,立即成事。吴琠到后,先安抚百姓,然后派兵捕捉为首的人,并依法处置了他。此后,当地百姓才认清吴琠的为人,对他非常拥护。平定骚乱后,吴琠向皇帝上书罢免了武冈州知州的职务。以前,每有皇帝派去的官吏,都不敢做出违背当地少数民族的习俗的事情,尤其他们中的小官吏,每拜见州县的官吏都以当地习俗为准,州县官吏不敢稍有改变。吴琠到后,不纳贿赂,清廉为官,得到了当地百姓和小官吏的敬重,所以他整顿拜见长官的礼节,按清政府的规定行事,结果没有任何违抗的。经过几年的治理,湖广各地安定团结,经济发展,一派生机盎然景象。但吴琠发现,湖广这个知识分子分布甚广的省份,乡试名额却异常少,很不利于选拔人才,所以上书皇帝奏请增加湖广乡试的名额。不久皇帝下令增加湖广的乡试名额并且酌情增加了其他各省的乡试名额,从而看出皇帝对他这一建议的重视。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吴琠又升为左都御史。接任后,他却对这个都察院的要职失去了兴趣。因为他在任左副都御史时曾本着孝忠皇上的诚心,弹劾了许多北京内外的官吏,可并没给他带来好处。有时也使皇帝及一些权贵们不高兴,所以得罪了很多人。经历了这些事后,虽然已接任左都御史但还是告诫自己: “过去贤人有这样的话: ‘司风纪者,当养人廉耻,不专以弹劾为能。’我错误的掌管都察事务,所以要使部属们都正确,必须自己先正确。这不正可以看出某种风气的出现能破坏法律政体吗?”第二年,吴琠担任会试总裁。这年五月,皇帝北征噶尔丹部凯旋回京,大臣要员都在京外迎接,皇帝看到众臣非常激动,心想: “我出征在外,是他们保社稷啊!”回朝后,想到迎驾时的各位大臣,左都御史吴琠和河道总督张鹏翮,由于为官清廉,而得到了皇帝的特别褒扬。第二天,又在朝中对众臣讲: “吴琠为官,不论是他的属官还是非他的属官,以及所有因罚被革职的人,都认为他是清官好官,百姓也没有不感到佩服的。”接着经过皇帝的考察,颁布诏书,令吴琠作刑部尚书,让张鹏翮为左都御史。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吴琠升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任刑部尚书。吴琠是朝中老臣,对朝里的掌故非常熟悉; 对中外的奏章也知道如何写才合适,一看便知,清清楚楚。如果有过去的事例需要引用作为证据,就是时间很长,也不会忘记。并且每次上奏都是竭尽忠诚之心,皇帝常常表扬他。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荐举官员,这些官员又都清正廉洁而又有才能。康熙三十九年,是全国会试的年份。吴琠因为得了右臂偏枯症,不能办理刑部事务,休息在京。皇帝考虑到他曾任过会试总裁,所以这次又特别下令他为总裁官。吴琠也毫不推辞,带病负责全国的会试,而且会试秩序井然,没发生舞弊现象。六月,康熙帝亲书“风度端凝”的匾额赐给他,以示对老臣的嘉奖。得病后,吴琠不能处理更多事务,对一老成耿直之臣来说,心里更加内疚,决定辞官,不再占着官位不做事了。康熙四十一年(1702)春天,他请大学士伊桑阿代替他奏疏皇帝,并对伊桑阿说: “务必请求皇帝应允。”结果,当伊桑阿向皇帝提出后,皇帝却说: “吴琠为人诚实,怎能听任他辞官呢?”接着,皇帝又把自己临摩的米芾千字文赐给吴琠,并在后题字说: “吴琠为人宽厚平和,自己为官清廉,开始担任封疆大将时,军民受到的恩惠很多,至今仍对他歌颂不绝。朝中的大事,吴琠也能当面驳斥,共相协商,力求得出正确的方案,朕非常器重,所以写在这里以纪念吴琠做出的成绩。”同年冬,吴琠因病去世。

在那样腐败日盛的时候,吴琠虽身在豪华的官邸,但生活俭朴,一身正气,不像当时的其它官员一样蓄养妾媵,对其子弟也非常严厉,不时授以做人之道。他一生正直,体谅民情,常常对去外地赴任的官员讲: “不论到什么地方,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会不同,然而百姓爱惜生命,渴望富足的心情是一样的。能体会到这一点,自己就是好官了。”所以他死后,有众多大臣上书皇帝,赞扬吴琠。皇帝也念及吴琠的政绩,赐给谥号“文端”,还派要员前行祭祀。并且在看完翰林院上奏的吴琠的祭文后,说: “大学士吴琠好处很多,应多说一些。”命他们改写,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克己奉公,一身正气。根据宪纲办事,成绩斐然。一生谨慎,心地宽容。”可见,朝廷上下对吴琠是充分肯定的。

相关参考

清朝 裕禄生平简介?裕禄历史评价?

裕禄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三日,天气异常郁闷,令人心烦,京津形势危急,八国联军向中国百姓、清朝官军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中国百姓及清军奋起还击。这天,在天津西北的杨村清军给八国联军以有力回击,

清朝 松筠生平简介?松筠历史评价?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清朝 阿桂生平简介?阿桂历史评价?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清朝 刚毅生平简介?刚毅历史评价?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清朝 文祥生平简介?文祥历史评价?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

清朝 明珠生平简介?明珠历史评价?

明珠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又作纳兰氏、纳腊氏、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康熙前期著名的权臣,曾位至大学士。明珠的祖上亦非泛泛之辈。明初,

清朝 桂良生平简介?桂良历史评价?

桂良一闽浙总督瓜尔佳·玉德是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五十年(1785)得一子,取名桂良,字燕山。桂良从小好学上进,玉德甚为喜爱。嘉庆十三年(1808)桂良由贡生捐纳为礼部主事,第三年又捐升员外郎。挤身仕途后

清朝 瑞麟生平简介?瑞麟历史评价?

瑞麟19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作为清廷重臣的瑞麟,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又为清廷效力抵抗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一瑞麟,字澄泉

清朝 荣禄生平简介?荣禄历史评价?

荣禄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族,清末满洲正白旗人。他祖父是帮办大臣,父亲是甘肃凉州镇总兵。荣禄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从承袭骑都尉开始,而后便是工部员外郎、神机营翼长、副都统、左翼总兵、正蓝旗护军统领等

清朝 文庆生平简介?文庆历史评价?

文庆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因其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权力重大,故成为清代的中枢机构。文庆在3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三任军机大臣,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