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编纂《赋役全书》
Posted 清朝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编纂《赋役全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编纂《赋役全书》
编纂《赋役全书》
明万历时,实行 “一条鞭法”,丁役土贡等悉并于田赋,计亩征收。但明末在正额以外,又加派辽饷、剿饷、练饷,地方官吏又任意加征,使百姓不堪负担,成为促使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清入关之初,百姓逃亡,土地荒芜严重。清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保证国家的收入,明令减免田赋,废除三饷,实行“轻徭薄赋” 的政策。顺治三年 (1646年) 下令重修 《赋役全书》,就是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顺治十一年 (1654年),又加以订正,编勒成书,颁示天下,以为征赋准则。康熙时,又删除田赋尾数,编成 《简明赋役全书》。
《赋役全书》的制定是根据以下的几条原则:恢复万历年间三饷加派之前的原额;凡赋粮以土地肥瘠与人丁贫富为差;赋皆以银,粮则米豆麦草,根据所产的不同而定;全书总载地亩人丁赋税定额及荒亡开垦招徕之数,作为征收的依据;16岁以上成丁者登记,60岁以上除名,赋随丁增加。从《赋役全书》的规定来看,对农民的剥削较之万历以后有所减轻。又为了使纳税者知道自己应交钱粮的数目,避免官吏从中舞弊,巧取暗派,清廷于顺治六年(1649年)九月,颁刻了“易知由单”,单内开列各州县应征本折款项,共计起运若干、存留若干,每亩应征银米数目等,将“易知由单”当众发给,收取本人亲笔领状,如有“单”外多征,准许告发。顺治十年(1653年),又将应解漕粮改为“官收官解,不得仍派小民”,这样就免除了部分解户的赔累之苦。
顺、康时期,清政府面临统一和镇压抗清斗争的形势,“轻徭薄赋” 政策大都停留在纸面上,农民负担不可能真正减轻,所以 《赋役全书》 的规定,执行起来是有限的。
相关参考
《四库全书》编纂之意何在清高宗自号“十全老人”,其意气之盛,可谓跨越千载之君主。纵观唐代,则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则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则有《永乐大典》,康熙朝则有《古今图书
招流亡垦荒田清初,清廷为巩固统治,不能再增赋税,从而制定了《赋役全书》。但是,前方战火连天,又需庞大军费,这样便使财政出现赤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清政府着力寻求的方案。顺治四年(1647年)、顺治
1775年到1786年这段时间为清朝乾隆统治期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编纂《四库全书》,历时九年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历为多尔衮昭雪,复其王爵。乾
1710年4月8日(清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十日),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撰《字典》。点击查看:全书依据明朝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两书增订而成,收字47035个,每字详其声音、训诂。分12集,每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部《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明成祖即位后,即令解缙等人修书,首成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不甚满意。于次年再命姚广孝、郑赐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
说起清朝的文字狱,那是三年也说不完,因为即使是“康雍乾盛世”,文字狱也从来没断过,其中以乾隆朝为最甚,抄家灭族者不可胜数,一部四库全书的编纂,比秦始皇焚书坑术士烧掉的书要多上千百倍,秦始皇只杀了四百六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部《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明成祖即位后,即令解缙等人修书,首成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不甚满意。于次年再命姚广孝、郑赐
公元1773年《四库全书》开馆清政府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曾进行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和编纂工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
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部《永乐大典》的正本、副本玢以手工写,装帧考究,是古籍中罕见的珍品《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明成祖即位后,即令解缙等人修书,首成于永乐二年(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