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招流亡垦荒田
Posted 赋税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招流亡垦荒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招流亡垦荒田
招流亡垦荒田
清初,清廷为巩固统治,不能再增赋税,从而制定了 《赋役全书》。但是,前方战火连天,又需庞大军费,这样便使财政出现赤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清政府着力寻求的方案。顺治四年 (1647年)、顺治六年 (1649年) 曾两次把解决财政问题作为殿试的试题。
最早提出招集流亡开垦荒田的是山东巡抚方大猷。他在顺治元年 (1644年) 便提出,把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官民屯种,有主无牛、种者,官给耕牛、种子,三年内免征赋税。同年,河南巡抚罗绣锦,又提出军垦。
到顺治六年 (1649年),清政府决定: 凡逃亡各处的百姓,不论是原籍还是外籍的,广加招徕,编入保甲,由州县官发放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六年以后再征赋税。
后来,清政府又对州县官吏实行奖励政策,垦地到一定的顷数可加官一级。调动了地方官的积极性,许多地方官想方设法招募流亡开荒种地。不少官吏因此而得到升迁。河南、山西、湖广、广西、顺天招民开荒都有不少的成绩。
由于劳动人民艰苦的开垦,农业生产开始复苏,耕地增加,人口增殖。就耕地面积而言,顺治八年 (1651年) 为290万顷,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增为526万顷,增长76%。就人丁户口而言,顺治八年 (1651年) 1063万余,顺治十八年 (1661年)1913万余,增长80%。
当然,由于战争连年,开垦荒田仍然有限,许多可垦荒田仍然未加开垦。不过,毕竟人丁、田地有了较大增长,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清初招募流民垦荒的举措是应予以肯定的。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向衰弱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一时期的清朝,在经济上,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以及改革赋役等,
12岁就被宦官拥立做了皇帝的唐僖宗,轻松坐上了那把尊贵的龙椅,负责打理朝政的都是些有权有势的宦官,再后来唐僖宗又把朝廷交给了陪伴自己成长的宦官田令孜,任朝廷有什么事情,田令孜都负责处理,唐僖宗自然不用
12岁就被宦官拥立做了皇帝的唐僖宗,轻松坐上了那把尊贵的龙椅,负责打理朝政的都是些有权有势的宦官,再后来唐僖宗又把朝廷交给了陪伴自己成长的宦官田令孜,任朝廷有什么事情,田令孜都负责处理,唐僖宗自然不用操...
本文摘自《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张鸣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一打开电视,换台不过三,就会出现梳着大辫子的清朝男人的形象,占据主角位置的多半是爱新觉罗氏的孙男孙女们,以及他们身边被割
本文摘自《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张鸣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一打开电视,换台不过三,就会出现梳着大辫子的清朝男人的形象,占据主角位置的多半是爱新觉罗氏的孙男孙女们,以及他们身边被割
确切地说,清朝本身不招人恨,但由于“满清”的存在,特招人恨。你不会恨小燕子吧?你不会恨康雍乾三帝吧?你可能恨的是“满清”贵族在清朝垮台前丢尽了脸,你可能恨的是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十大酷刑,你可能觉得,
公元1368——1395年奖励垦荒明政府除承认农民战争中已被农民耕垦或即将开垦的土地都归农民所有外,还号召流民返乡,并奖励开垦荒田。从公元1368年到1395年(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八年)近三十年间,明
1954年3月苏联开展垦荒运动1954年3月,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为解决苏联粮食紧张问题,决定开垦荒地1.300万公顷。在此之前,在赫鲁晓夫的倡议下,哈萨克斯坦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大规
枪打出头鸟,一个人的光芒太过耀眼是很容易招人妒忌的。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战功显赫的齐国名将,在朝廷上却受到不少人的排挤,最有名的莫过于齐国丞相邹忌。两人本无冤无仇,为什么邹忌会污蔑田忌造反,导致最后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开始改造上海,进行“游民改造运动”,并将游民遣送出上海。其中,12043人被遣送到苏北农场垦荒。这群人,苏北上海两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