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大西军联明抗清
Posted 清朝
篇首语: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大西军联明抗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大西军联明抗清
大西军联明抗清
大西军建立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西南抗清根据地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一同称王,以孙可望为首领,设六卿,以干支纪年,以 “兴朝” 为年号,大力整顿地方,建立政权机构,严保甲、定丁赋、榷盐税、铸钱币、造兵器,对农民军家属进行妥善安排,给以照顾。军队纪律严明,兵马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凡发兵出剿,所到之处,鸡犬不惊。大西军还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展 “打粮运动”,强制粮商富户缴出囤积的粮食以充军粮和救济粮,出现了 “百姓乐业” 足兵足食、“若不知有交兵” 的大好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大西军经过慎重酝酿,于顺治六年 (1649年) 提出与永历小朝廷实行“联合抗清” 的策略。这一策略的转变反映了农民军的高瞻远瞩。
永历小朝廷对大西军的态度则分成两派。一派反对,一派同意。谈判拖延了一年多。最后,大西军派武装进入南宁,把反对派主要分子抓起来处死。这时,清军进攻加紧,没有大西军的保护,永历政权便无法生存下去,因而被迫与大西军“联合抗清”“合师北拒”。
大西军与永历朝廷联合后,放开手脚进行北伐。把吴三桂几乎捉住,把孔有德逼进桂林,走投无路,自焚而死。清朝派敬谨亲王尼堪率10万余人直扑长沙,大西军有计划撤离长沙,在衡州设伏,阵斩尼堪。桂林、衡州两次战役,使天下大震,清统治者甚至要放弃川、滇、黔、粤、桂、赣、湘七省了。
相关参考
大西军的失败大西军连获大捷,收复大片土地,出现了很好的抗清形势。但永历朝廷内的官僚,本来与大西军联合就三心二意,害怕大西军威望的提高,因而开始破坏大西军内部的团结。孙可望这时也极力想称帝,害怕李定国军
夔东十三家军大西军失败后,从中南战场撤到荆襄和川东的大顺军余部,在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的率领下,与当地原明朝的军官联合起来抗清,称“夔东十三家军”,公推刘体纯为首领。刘体纯驻军于巴东,袁宗第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为义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
綦江文告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军仍然有强大的战斗力。不过,所面临的敌人也更强大,一方面,清肃亲王豪格分兵四出追击;另一方面,明在西南的残余势力继续与农民军为敌,总兵官曾英屯驻重庆有20万人,杨展纠合几十万
河西回民抗清顺治五年(1648年),河西回民不堪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乘清军入川之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抗清起义。其领袖人物是回民米喇印、丁国栋。起义伊始就把矛头指向清朝在甘肃的衙门,镇压了甘肃巡抚,迅速
四明山抗清战场在江南抗清斗争中,浙江东部四明山大岚山寨的起义,影响较大,领导者是两位穷秀才王翊和王江。顺治四年(1647年),他们在宁波沿海一带抗清失败后,带领余部来到四明山,结寨扎营。当时,黄宗羲等
简介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部将,曾任大顺军右营右标果毅将军。李自成称帝后封光山伯。联明抗清李自成死后,其部下分成两大部分抗清,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1646年九月,两部先后在湖南
日本战国时代 石田三成的大疑问 西元1600年在日本的关原之战,是决定日本东军西军两大阵营决定天下的一场大战,西军实际上的统帅石田三成对上当时全国第一大名的德川家康﹝拥有当时250万石﹞,石田
河北农民抗清清军入关后,首先在河北、京郊地区圈占土地,抢掠良民充当清贵族的家奴。人民不堪忍受,首先在三河县,接着在昌平、在霸州、西山和天津一带自动起事,抵抗清军的野蛮蹂躏,以至北京郊区西山的煤炭,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