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为什么结局凄惨?孙可望为什么与李定国分道扬镳?

Posted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可望为什么结局凄惨?孙可望为什么与李定国分道扬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可望为什么结局凄惨?孙可望为什么与李定国分道扬镳?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为义王。

  孙可望事三主,张献忠、永历帝、顺治帝,但是最终结局却并不好。若是猜测一二的话,个人认为可能还比不上李定国呢!

  孙可望最开始投降清朝的时候,的确得到清朝的重用。顺治帝亲自在太和殿接见他,十天之内,皇帝赐宴就达三次,赐银两次共——万二千两,另外赐给府第、解袍、朝衣、缎匹等,孙可望成了清廷红极一时的人物,后来又封他为义王。然而最后,他却得到了个死因不明的下场。

  若说孙可望为什么结局凄惨,其实和当初被清廷清缴的三藩一样。要说当初三藩叛乱是没有根由的吗?当然是有!那就在于清朝准备削藩了,这在触及自己根本利益的情况下,吴三桂自然会出手。

  清朝早些年借助吴三桂等人之手,统一中国,所以许以高官厚禄。但是等到时局稳下来之后,势力强大的三藩就成为清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巩固皇权,自然就将屠刀指向了诸位异姓藩王。孙可望的结局,只不过比吴三桂等人来的早一点而已。

  但是随着南明势力的覆灭,孙可望对清朝的作用,自然也随之减少。所以后来孙可望经常受到弹劾,各种被责问。顺治十六年,被人揭发放债取利等事。这事儿在当时朝中大臣中十分常见,其他人顺治帝根本不予理会。但是到孙可望这儿,顺治帝巴不得能多问些罪,自然不会放过。

  顺治十七年六月,孙可望被迫上疏请求辞去义王封爵和册印。十一月,孙可望就去世了。清朝史书记载,孙可望是病死的。但是野史和现代学者则认为,孙可望应当是随从狩猎之时,被箭射死的。“封为义王,寻被酖”。

  康熙七年,朝廷下令将义王孙征淳的年俸由五千两减为三千两。十一年,孙征淳病死,其弟孙征灏请求袭封,降封为慕义公。孙征灏死后,其子孙宏相再降袭一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六年,就直接不给于袭爵了。“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

  狡兔死走狗烹,孙可望实际上就是清廷用来对付南明和李定国的一把刀。敌人消失之后,这把刀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而清朝又不想闲养着,自然会想法设法收回当初给予的东西了!

  李定国和孙可望二人都是张献忠的大将,本来应该亲密无间,但是最后两人却背道而驰,甚至于举刀相向,这是为什么呢?

  孙可望和李定国两人之间的仇隙,源于孙可望的自私自利和小人之心。两人矛盾的根源,在于李定国的联明抗清政策。孙可望想自己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而李定国则主子与南明共同抗击清军。孙可望虽然表示反对,但是大部分将领都站在李定国这边,所以事成定居。因为这样,孙可望对李定国有嫉妒有间隙。

  而后来李定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在军中的威望、战功的增加,让孙可望对李定国十分忌惮。孙可望原本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永历帝,自己称王称霸,但是却被李定国阻止,如何不恨上李定国?

  后来李定国对上清军,在桂林迫使清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焚,在衡州杀死清军悍将敬谨亲王尼堪。接连拿下清廷两王,天下震动,民间全都是对李定国的钦佩和赞扬。孙可望又不平了,最终与李定国反叛。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孙可望的结局是什么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为义

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孙可望为什么会投降清朝?

  孙可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将领,早些年跟随张献忠起义,带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去世之后,又与李定国一起联合南明,成为永历帝时期权臣。后来在与李定国争锋之时失败,投降清朝,被清朝封为“

历史人物 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

  孙可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将领,早些年跟随张献忠起义,带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去世之后,又与李定国一起联合南明,成为永历帝时期权臣。后来在与李定国争锋之时失败,投降清朝,被清朝封为“义王”。  

历史人物 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

  孙可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将领,早些年跟随张献忠起义,带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去世之后,又与李定国一起联合南明,成为永历帝时期权臣。后来在与李定国争锋之时失败,投降清朝,被清朝封为“义王”。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张献忠部下孙可望

  孙可望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1660年,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部下,后来与李定国一道联明抗清,成为南明永历政权的权臣。  孙可望原本是陕西延长县人氏,后来跟随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因为作战勇猛,人

历史人物 孙可望投清的背景是在什么时候

孙可望,从小习文弄武,长大后以经商为生,走南闯北,阅历丰富。他身材矮小,相貌不扬,但是剽悍异常,胆略过人。后参加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并与李定国等一起被收为义子。在战场上孙可望攻则机智勇猛,守则坚韧顽强

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

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明朝后期抗击清朝军队的将领,但是两个人的气节和结局都是不一样的。孙可望被批抗击清军,一心想自己称帝,最终在内斗中失败,投降清军后被杀。而李定国则坚持反清复明,最后兵败病死。孙可望和李

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

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明朝后期抗击清朝军队的将领,但是两个人的气节和结局都是不一样的。孙可望被批抗击清军,一心想自己称帝,最终在内斗中失败,投降清军后被杀。而李定国则坚持反清复明,最后兵败病死。孙可望和李

历史人物 李定国如果不和孙可望闹翻南明会不会更久

李定国和孙可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大义来讲,前者是坚定抗击英雄,而后者最后投降并出卖南明;从大义和道德等方面讲,两者没有可比性,也许有网友会非常不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完全以大义和气节来评价一个人

大西政权将领孙可望简介 孙可望是怎么死的?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中的主要将领,同时也是南明永历政权中的权臣,与李定国共举。  孙可望,原名孙可旺,生年不详,普通白身出身。崇祯三年,跟随张献忠发动起义,因为骁勇善战,表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