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孙可望为什么会投降清朝?

Posted

篇首语: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孙可望为什么会投降清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孙可望为什么会投降清朝?


  孙可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将领,早些年跟随张献忠起义,带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去世之后,又与李定国一起联合南明,成为永历帝时期权臣。后来在与李定国争锋之时失败,投降清朝,被清朝封为“义王”。

  十八先生之狱,是发生在孙可望为永历帝时期权臣之时。发生的原因,就在于孙可望迅速增长的野心。

  联明抗清的政策,最开始是李定国提出来的。虽然孙可望后来同意了这个政策,但是却是迫于无奈。当时起义军中的诸位将领,大多数都赞同李定国的想法,而孙可望寡不敌众,最终只能同意。

  孙可望在张献忠死了之后,想的是偏安一隅,守住自己本来的领土。所以尽管后来只能接受联明抗清的策略,却并不安于现状。他在过了很久之后才派人与南明朝廷谈判,而在接受南明册封之后,想的却是如何篡权夺位。

  孙可望后来接受幕僚的建议,准备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他派人将永历帝朱由榔迎接入贵州安隆所,改名安龙府,作为南明的行在。后来他还下令在贵阳设立了内阁六部,建立太庙和社稷,制订朝仪。

  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建立南明永历朝的秩序,而是为将来能顺利篡位做准备。永历帝不傻,很快就明白了孙可望的野心和企图。他召来臣子,商量办法。最后在大学士吴贞毓等人的 支持下,给李定国写信,请求李定国护驾。

  这封求助信,被宦官马吉祥报告给了孙可望。孙可望十分生气,于是下令将诸大臣逮捕,并严刑拷打。后来更是直接威迫永历帝下诏处死吴贞毓等十八位大臣。这整件事情,就是当时著名的十八先生之狱。从这件事情的发生可以看出,孙可望作为流寇,驱逐利益,残忍狠辣的本性。

  孙可望后来投降清王朝,接受清王朝册封,成为清王朝的“义王”。他出卖西南军情消息,最终使得永历帝和李定国走向了彻底的毁灭。许多人想不通,为什么孙可望会投降清朝?因为他最后的结局实在不好,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典范。

  首先孙可望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结局。

  其次,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还是在于与李定国争权夺势上面的失败。孙可望作为张献忠四养子的长子,早些年的威望高于李定国,手下的兵权也更多。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李定国以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忠君爱国的品质,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赞同,而这些都让孙可望十分嫉妒。

  当初联明抗清政策,大多数将领都支持李定国,就可以看出在起义军中,当时李定国的威望已经超过孙可望了。

  后来与南明联盟,为南明效力,共同抗击清军的时候。孙可望一心争权夺利,而李定国则率兵奋力击杀外敌,收复失地,建立了很多的功勋。这使得李定国的军功和在百姓间的声望,都远超孙可望,孙可望心中越发不满。

  后来孙可望直接与李定国对上,想将李定国杀害,自己成为最超然的那个。但是在与李定国交锋之时,却屡屡失败。到了后来,与李定国双方交战,己方的将领却带领自己的士兵,直接投靠李定国,这让孙可望对李定国越发仇恨。

  在发生部下反叛的事情之后,就当即投效清朝,希望借兵击败李定国。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孙可望对权势和名利的渴望。不管是投靠永历帝还是投靠清王朝,孙可望想的都是能得到更大的权利,更多的钱财。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

  孙可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将领,早些年跟随张献忠起义,带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去世之后,又与李定国一起联合南明,成为永历帝时期权臣。后来在与李定国争锋之时失败,投降清朝,被清朝封为“义王”。  

孙可望大杀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

  清十一年(1654年,南明永历八年)三月初六,南明将领孙可望杀害了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史称“十八先生之狱”。>>  孙可望是一个充满了政治野心和帝王欲望的人物。他早年参加义军,投入明末农民大起

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

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明朝后期抗击清朝军队的将领,但是两个人的气节和结局都是不一样的。孙可望被批抗击清军,一心想自己称帝,最终在内斗中失败,投降清军后被杀。而李定国则坚持反清复明,最后兵败病死。孙可望和李

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

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明朝后期抗击清朝军队的将领,但是两个人的气节和结局都是不一样的。孙可望被批抗击清军,一心想自己称帝,最终在内斗中失败,投降清军后被杀。而李定国则坚持反清复明,最后兵败病死。孙可望和李

南明权臣孙可望在投降满清后的待遇变化是怎样的

孙可望投降满清后的待遇可以说是先非常优越,后来南明大势已去之后,尤其是李定国死后,孙可望的待遇可谓急剧下降。可以说孙可望投降初期受到满清特殊的恩遇,靠的是出卖云贵川抗清事业。他刚刚逃到湖南宝庆就给清廷

历史人物 李定国如果不和孙可望闹翻南明会不会更久

李定国和孙可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大义来讲,前者是坚定抗击英雄,而后者最后投降并出卖南明;从大义和道德等方面讲,两者没有可比性,也许有网友会非常不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完全以大义和气节来评价一个人

历史人物 孙可望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最终因骄纵不得善终

提起孙可望,估计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他到底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孙可望原来的名字是叫做孙可旺的,后来在老家实在是太过于清贫,再加上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活不下去的他只能是选择参加了起义军,慢慢的因为人比

孙可望为什么结局凄惨?孙可望为什么与李定国分道扬镳?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

历史人物 孙可望的结局是什么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为义

大西政权将领孙可望简介 孙可望是怎么死的?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中的主要将领,同时也是南明永历政权中的权臣,与李定国共举。  孙可望,原名孙可旺,生年不详,普通白身出身。崇祯三年,跟随张献忠发动起义,因为骁勇善战,表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