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孙可望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最终因骄纵不得善终

Posted 军队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孙可望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最终因骄纵不得善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孙可望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最终因骄纵不得善终

提起孙可望,估计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他到底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孙可望原来的名字是叫做孙可旺的,后来在老家实在是太过于清贫,再加上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活不下去的他只能是选择参加了起义军,慢慢的因为人比较机灵,而且还识字,所以便被张献忠给收养了,是他手下四个养子里面的老大。这样一来,也就跟着张献忠改姓张了。>在张献忠可以的培养之下,孙可望是逐渐地成长起来了,每次上了战场,都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沉着应对,所以打的胜战也就比较多。而他的部下也都非常的认可自己的这位起义军首领,跟在孙可望的后面也是帮助一起建立了不少的功勋。在公元1644年的时候,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孙可望的功劳排在了所有的文臣武将的最前面,所以张献忠也是很不吝啬的封自己的养长子作为平东将军,另外还让他监军,管理所有的文武大臣,换个说法就是除了张献忠之外,他就是老大。>>跟随在张献忠后面南征北战了不少的岁月,随着张献忠在川北的一次战役当中牺牲之后,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是率领着大西军队剩下的人马攻占了云南贵州一带,并且是坚持与大清政权作对。后来,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粮可以支持这支部队了,只能是带领着部队一起投靠了永历政权,并且是用自己强横的实力挟持了永历朝廷,让其为自己服务,其实也就是说孙可望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太上皇。>随着野心的膨胀,一开始孙可望也只是谋取一个秦王的封号,为了能够得到南明朝堂的支持,他硬是不顾李定国的意见,将那些不支持他的三十名南明大学士全部都给斩杀了。自此之后,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就再也回不到当初了。即使孙可望最后成为国主,但是朝堂之上却是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拨人支持孙可望,希望可以让其封赐做大官,一部分人支持李定国,希望可以继续抗击清朝。>>虽然孙可望是有继续派出将士抵抗清朝的数次围剿,但是随着李定国外出夺取地盘的时候,孙可望却是在背后不再使劲了。大西军队联合了南明的势力之后,一开始是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并且是收复了很多的州县。但是孙可望跟李定国在联合南明抗击清朝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即使是大家聚集到一起开会,准备是来一个举手投票解决的。可是所有的将领基本上都是站在了李定国那一边,导致孙可望一时之间无人支持他。>因为孙可望知道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建立了,再继续联明抗清的话,最终也是无法收复中原地区的。面对如今日益强大的大清军队,能够保住目前的地盘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但是李定国看到他这样的无动于衷之后,便是要自杀,其他人便是趁机阻拦住了他。孙可望看到目前众多大将的心里都开始朝向李定国了,再不同意也是枉然了,只能是同意了李定国的计划,但是孙可望开始怀疑李定国的心思了。>随着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加深了,李定国很快就迎走了南明的皇帝去了昆明。没有了李定国的军队,孙可望很快就开始自食其果了。清朝派了几十万大军前来围剿孙可望,这一战真的是将孙可望直接给打蒙了,损失相当的大。无奈之下,不仅是手中再也没有多少兵马的孙可望是直接选择投降了清朝,并且是准备从清朝借兵帮助他自己来复仇。>>等到孙可望投降了清朝之后,首先便是在湖南长沙册封了他,之后便是召他去京城面见皇帝。孙可望到达京城之后很是受到了隆重的欢迎,顺治也是亲自接见了他。除此之外,更是赏赐了很多的金银财宝以及其他的宝物给孙可望,一时之间使得孙可望就成为了大清朝廷非常红的人物。>由于孙可望投降了清朝,便是彻底将李定国和西南地区的军情全部都出卖了,使得李定国和西南地区的抗清武装最终是失败了。大清朝廷因为收复失地,便是很大方的赏赐他做了一个义王。但是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孙可望的家人也逐渐开始嚣张跋扈起来了。顺治帝便是很快就接到了史官的弹劾,也是给了孙可望下达了一份在措辞上面非常有讲究的圣旨,最终孙可望是没有能获得一个善终,具体到底是怎么死的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相关参考

抗清将领孙可望使用剥皮的酷刑是真的吗

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明朝后期抗击清朝军队的将领,但是两个人的气节和结局都是不一样的。孙可望被批抗击清军,一心想自己称帝,最终在内斗中失败,投降清军后被杀。而李定国则坚持反清复明,最后兵败病死。孙可望和李

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孙可望为什么会投降清朝?

  孙可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将领,早些年跟随张献忠起义,带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去世之后,又与李定国一起联合南明,成为永历帝时期权臣。后来在与李定国争锋之时失败,投降清朝,被清朝封为“

南明权臣孙可望在投降满清后的待遇变化是怎样的

孙可望投降满清后的待遇可以说是先非常优越,后来南明大势已去之后,尤其是李定国死后,孙可望的待遇可谓急剧下降。可以说孙可望投降初期受到满清特殊的恩遇,靠的是出卖云贵川抗清事业。他刚刚逃到湖南宝庆就给清廷

历史人物 李定国如果不和孙可望闹翻南明会不会更久

李定国和孙可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大义来讲,前者是坚定抗击英雄,而后者最后投降并出卖南明;从大义和道德等方面讲,两者没有可比性,也许有网友会非常不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完全以大义和气节来评价一个人

历史人物 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

  孙可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将领,早些年跟随张献忠起义,带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去世之后,又与李定国一起联合南明,成为永历帝时期权臣。后来在与李定国争锋之时失败,投降清朝,被清朝封为“义王”。  

历史人物 孙可望的十八先生之狱是怎么回事儿

  孙可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将领,早些年跟随张献忠起义,带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去世之后,又与李定国一起联合南明,成为永历帝时期权臣。后来在与李定国争锋之时失败,投降清朝,被清朝封为“义王”。  

死因究竟是什么? 孙可望之死为何颇受争议

孙可望传在明朝末期,在统治者残暴不仁的政治举措下,各种矛盾日益如初,在加上天灾的影响,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人民纷纷举起反抗的大旗,向腐朽没落的明王朝宣战,一时之间,各地先后爆发了农民...

古代打仗后怎么对待俘虏?选择前者都不得善终

古往今来,人类的不断战争,必然会有胜负,有胜负必然就会涉及到俘虏,那么,古代战争打完后,一般会怎么对待俘虏呢?选择第一种的都不得善终,第四种能取天下!第一,直接坑杀。这种处理方式是最残忍,无法让人接受

古代打仗后怎么对待俘虏?选择前者都不得善终

古往今来,人类的不断战争,必然会有胜负,有胜负必然就会涉及到俘虏,那么,古代战争打完后,一般会怎么对待俘虏呢?选择第一种的都不得善终,第四种能取天下!第一,直接坑杀。这种处理方式是最残忍,无法让人接受

历史人物 吴三桂为什么要投降清军?只是因为陈圆圆吗?

了解明清历史的人都知道,吴三桂这个名字,而与吴三桂有所关联的,一定少不了陈圆圆,甚至有说,吴三桂之所以最终选择了投降清军,就是因为陈圆圆。不过,当时的情况一定是比较复杂的,如果说真的只是为了一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