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吴宗达生平简介?吴宗达历史评价?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吴宗达生平简介?吴宗达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吴宗达生平简介?吴宗达历史评价?

吴宗达

明思宗朱由检于天启七年(1627)八月嗣皇帝位,定翌年为崇祯元年。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统帅的农民起义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北京城,这位自称“不是亡国之君”的明末代皇帝走投无路,被迫在煤山(今北京故宫景山)自缢而死。明朝亡。思宗在位共17年(1628—1644), 这17年间共有内阁阁臣50人,历史上也称之为50宰相。阁臣更迭频繁,难以久任,表明皇帝的急功近利和举棋不定,反映出当时政局已经极不稳定。这50阁臣中,真正执掌朝政的仅三五人而已,余者皆陪衬或附庸之臣,有的虽有报国兴邦之志,只可惜生不逢时,只能随波逐流。吴宗达就是其中一位没有多大作为,有名无实的内阁阁臣。。

吴宗达,字去闻,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1604)殿试308名进士中,吴宗达是第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按照惯例,授编修,主要是掌修国史、实录、会要等,隶属于翰林院。吴宗达的祖父吴性,曾中进士,获尚宝丞之职。这尚宝丞是明代掌管宝玺、符牌、印章的尚宝司中的官员。他的处事之道是不急不躁、与世无争,所以就没有继续参加考试,官职仅此而已。吴宗达的父亲吴可行,也是进士,授为检讨,在史料中记载的极少。吴宗达的叔父是吴中行,于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庶吉士也叫庶常,明永乐以后专属翰林院,翰林院设庶常馆,选新进士中擅长文学书法的入馆学习,称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吴中行就被授为编修。万历五年(1577),大学士张居正的父亲亡故,按照礼节,张居正需回家服丧守阙,但许多大臣上疏皇帝,奏请张居正留任,张居正本人也有此意。张居正是吴中行的座主,吴中行却上疏皇帝恳请准许张居正回家服丧。因为此事,张居正就很不高兴,吴中行却再上一疏,希望皇帝推行孝道,张居正更为恼火,将吴中行廷杖后驱出都城。后曾复官,及死,赠礼部右侍郎。。

万历四十三年(1615)七月,吴宗达晋为右中允。取掌侍从礼仪、驳正启奏、并监药及通判坊局事,属右春坊,实际上,左右中允仅备翰林院编修、检讨之升转。八月与工科给事中刘文炳主持浙江会试。四十七年十二月为右谕德兼侍讲。泰昌元年(1620)十二月,进右庶子管理文诰敕。崇祯元年(1628)七月以吏部右侍郎仍回吏部理事。

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底,礼部尚书温体仁等设计否定了十一月初廷臣会推阁臣的结果,为吴宗达入阁开了一条捷径。

温体仁何许人也,竟能设计否定廷推结果?温体仁,字长卿,号圆峤,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二十八年八月馆选授编修,四十年进南京国子监司业,四十一年进左谕德,四十三年进左庶子管理诰敕,四十四年三月进南京少詹事掌理翰林院,天启二年(1622)提升为礼部右侍郎,四年转左侍郎,佐理礼部事务。后辞官回家,天启七年十二月起任南京礼部尚书,崇祯元年改北京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温体仁诡计多端,特别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意,用迎合皇帝的意图来表示自己的忠诚,表面上比较谨慎,待人接物也很有礼貌,而崇祯帝又是刚愎自用,喜迎恶咈瞬之人,只要是顺耳之言,不辨是非,皆认为是忠臣的表现,温体仁凭着他那套善于察言观色的本领,逐渐得到皇帝的信任。在这次的廷推阁臣中,既没有温体仁,也没有皇帝所喜爱的周延儒,温体仁揣测皇帝心里也不一定完全赞同,于是他从廷推人选的钱谦益身上好歹找出了点错误,花言巧语的欺骗皇上,说这次廷推人选中的人并不是那么廉洁勤政。崇祯帝被他的表面忠诚所迷惑,况皇帝本人所喜爱的人没有进入会推结果,当然也不高兴,真的将会推结果否定了。第二年,周延儒被特别提用为内阁阁臣,在他的帮助下,温体仁与吴宗达也于崇祯三年入阁了。

入阁之后的吴宗达,事事依靠温体仁,自己没有什么主见。温体仁说好的,他一定赞成,别人反对的他也反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好人。温体仁春风得意之时,也是吴宗达碌碌无为之际。然而,吴宗达又多与温体仁联系在一起,欲进都进,崇祯三年六月入阁,到十二月,吴宗达就与温体仁同时晋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崇祯五年二月,德陵建成,吴宗达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吴宗达为人比较谦恭,在同朝阁臣中很少与人争执,也比较同情别人。张玮与他是同乡,早年孤贫,曾同师于孙慎行。张玮少年有志,宁食糠粃之物,也不轻易受人一饭。后来做了福建、山东副使,吴宗达对吏部讲,该人难得,应予以重用。吏部接受了他的建议,将张玮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

崇祯六年十月,吴宗达晋为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七年正月,刑科给事中李世祺私下谈论吴宗达及温体仁的作为。此时温体仁及吴宗达都极为崇祯皇帝所器重,有人却敢背地里说三道四,皇帝知道了非常气愤,把李世祺斥责一顿,并谪于京外。二月,吴宗达主持礼部对进士的考试,礼部郎中袁继咸上书弹劾,又被皇帝斥责一番,并将吴宗达晋为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吴宗达的步步高升,与温体仁是有密切联系的。温体仁为人处世不像吴宗达那样,他野心勃勃,他的入阁原经周延儒引进,在他深得朱由检的信任后,却总想取得首辅的地位,表面上对周延儒阳为曲谨恭顺,可是阴伺其隙。崇祯六年,有人疏劾周延儒,温体仁暗中支持,而对助周延儒的都加以诎压,周延儒被罢,温体仁接任首辅。温体仁既然能排斥保荐自己的周延儒,那么也就不会放过同受崇祯皇帝信任和倚重的吴宗达。他是不允许别人与他争雄秉政、横霸天下的。吴宗达被迫于崇祯八年(1635)五月致仕。

因为郑鄤一事,世人对吴宗达的评论各不相同。郑鄤,常州横林人,曾中进士,选为庶常。郑鄤的继母是吴宗达的叔父吴中行的女儿,郑鄤是吴宗达的外甥。因吴宗达的儿子看中了某一地方,要买入,结果被郑鄤抢夺占有,吴宗达认为郑鄤是轻视自己,心里对郑鄤有看法。郑鄤也因与继母的关系不好而不亲近吴宗达。郑鄤见继母虐待奴婢,就请巫婆来降伏她。借巫婆之语,执杖击母20。后来,吴宗达把郑鄤杖母之事揭露出来,温体仁又告到皇帝那里,于是郑鄤被逮捕入狱。当时有人为郑鄤鸣不平,指责吴宗达,也有为吴宗达辩解的。一时议论纷纷,而吴宗达却不为此事论辩。崇祯九年,吴宗达病死。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杨树达生平故事简介,杨树达历史评价,杨树达怎么死的?

杨树达,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生于1885年6月1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十九日)。其父杨孝秩为人好学,喜读史籍,于科举不甚在意,屡试不中,后为塾师。杨树达六岁从父学。稍长,其父授以《尔雅》、《资治

知名人物 陈达生平故事简介,对陈达的评价

陈达,字通夫,1892年4月30日(清光绪十八年四月初四)出生在浙江余杭县的一普通农民家中,父母都不识字。陈达七岁时,在村里私塾就读,十四岁进余杭县立高级小学,学习勤奋,三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

历史人物 徐达简介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大将军中山王徐达生平

  (1332~1385年),中国开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攻城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

历史人物 段达生平简介及历史典故

 段达(公元?-公元621),武威姑臧人士(今甘肃武威市)。隋朝时期大臣。讨平叛乱>段达三岁时袭封父亲段严的襄垣县公爵位。段达年长后,身高八尺,美须髯,善于骑射。隋文帝杨坚在担任北周丞相时,

历史人物 隋朝皇族大臣杨达生平简介,杨达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杨达(551年-612年),字士达,隋朝宗室,隋观德王杨雄之弟,弘农华阴人。隋朝门下省纳言(宰相),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外祖父(武则天的生母杨氏是其女儿),唐肃宗李亨的外高祖父(李亨的生母亲元献皇后杨氏是

欧弟的历史

一、欧弟星路历程次看见欧弟,是在《周六乐翻天》,看着他在吴宗宪身边当小弟,经常表演一些好笑的镜头,好像一个小丑,可是那时就觉得他好有才,模仿超好的,经常把嘉宾的风头抢了,但他也只是宪哥身边的小弟,随后

明朝 刘健生平简介?刘健历史评价?

刘健刘健出生在六朝古都洛阳,其家庭既是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之家。父亲刘亮饱读经书,满腹经纶,曾任三原县(今陕西三原龙桥镇)教谕,即掌管文庙祭祀、负责教育县学所属生员的官。刘健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受到

明朝 席书生平简介?席书历史评价?

席书一席书,字文同,四川遂宁人。弘治三年(1490)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为郯城知县,为一县之长。后进入京师任工部主事,又移户部进为员外郎。弘治十六年(1503),云南地区白天忽如黑夜并发生地震,皇帝孝

明朝 周延儒生平简介?周延儒历史评价?

周延儒一古时候的中国人,在家讲孝,事君讲忠。什么是“忠”呢?“忠”的内涵在于忠诚于封建伦理道德,而非皇帝本人,所谓“从道不从君”。皇上有过失,须直言极谏,匡失救弊,即使身亡家破,也在所不辞。若置封建伦

明朝 孙承宗生平简介?孙承宗历史评价?

孙承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春天,腐败的万历朝的宫廷中与往年没有什么两样,照旧歌舞升平,庸懒倦怠的万历皇帝昏昏然不知大祸将至。当时,处于明朝东北部的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以后,在长白山脉东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