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将成三国鼎立? 韩信若称帝

Posted 韩信 三国鼎立 楚汉之争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楚汉之争将成三国鼎立? 韩信若称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楚汉之争将成三国鼎立? 韩信若称帝

易中天在评历史人物时曾讲过韩信,说他为什么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还有一些别的人的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按当时情况看,没有出现“三国”,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之仁”之类愚蠢想法,而失去了良机;另一种可能则是韩信审时度势,认为脱离刘邦自成第三势力是不可能的,因而放弃了。窃以为第二种可能性要比第一种可能性大。

韩信脱离刘邦自成一系的时机应该在项羽和刘邦相持,谁也无法取胜,而他正好消灭了项羽派去攻他的龙且大军,兵力大增时。这时有两人劝说他:一是项羽派去的武涉,韩信拒绝了,这很正常,说客是为项羽的利益而来的,项羽终究是敌国。另一人则是蒯彻(即蒯通),没有其他背景,从其说辞中看也确是从韩信的利益出发的。

蒯彻劝说韩信脱离刘邦,鼎足天下。其说辞要点有四:一是楚汉相拒三年,谁也无力取胜,韩信的军力就成了决定性因素,“二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二是人生多欲,人心难测,不能信任刘邦,以原来是刎颈之交的张耳、陈余后成为死敌为例说明;三是“勇略振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以勾践、文仲、范蠡为例说明;四是时机难得易失,不能犹豫。其逻辑性极强,所举例子也很恰当。以韩信之智,绝不会不明白。

在蒯彻讲了前三点,韩信想了几天后,决定还是留在刘邦手下。这是韩信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吗?韩信是常胜将军,决不会有需要决断时犹豫不决的毛病。不能想象韩信用了几天时间,只是因为“妇人之仁”而不知该怎能么办。

这几天在干什么?很可能是在考虑分析蒯彻之计是否可行。韩信在初见刘邦时,曾为之分析项羽优点弱点,十分中肯,可见韩信绝非除了打仗不明白别事的呆子。能为常胜将军,必然能准确地分析了解敌方将领和我方人员,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会不了解刘邦吗?不可能。蒯彻所说确打动了他,他没有一口回绝,而是去考虑。韩信一生作战从没败过,这说明他是非常谨慎的人,不是冒失鬼,不可能成功的事他是不做的。

韩信仔细考虑后,认识到他由刘邦麾下独立出去的风险太大,不大可能成功,这样蒯彻再劝他不要失时机之类说法也就没有用了。至于韩信说刘邦对他有恩之类的话当然没错,但在那个战乱年代,相对于人们的利欲来说,恩情的作用只是一张遮羞的薄布。如果恩情能起那样重要作用,韩信就不会要刘邦承认他为假齐王,也不会在垓下之战前刘邦没正式封他为王他就不发兵。没有历史记载可以证明这样的判断,但是从情理上讲,这样说是最合理的。

问题在于当时韩信兵力那样强,似乎他想三分天下是没有什么人能挡住他的,为什么他会可能认为不成功呢?这就是刘邦的厉害之处:刘邦善于“将将”。

刘邦曾问过韩信关于带多少兵的问题,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人,而自己是多多益善。刘邦问他,为什么我能擒你。韩信回答说:“陛下不能将兵而能将将”,而且这种能力是“天授非人力也”。什么是“将将”,不能简单地解释为能指挥将军们打仗,也不能只归结于知人善用和胡萝卜加大棒,至少还包含着控制将领的能力。成功的君主都应该有“将将”的能力的:能识人、用人、控制人。这可不像易中天说的是很简单的事,从古到今能做好这些的人并不多,刘邦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楚汉鸿门宴上刘邦若死皇帝将由韩信当

  导读:即使项羽杀了,他接下来的历史改怎么书写,这个很一锤定音。他当时就已经得不到广大民众,许多地方武装的支持了!如果日后做大,刚愎自用的项羽能否斗过他都是个问题。>  项羽因为在上放过了,导致日后

三国鼎立的原因不只是妇人之仁 韩信不称帝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来个三国鼎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韩信不称帝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三国鼎立的原因不只是妇人之仁 韩信不称帝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韩信不称帝 来个三国鼎立的原因不只是妇人之仁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韩信不称帝来个三国鼎立的原因不只是妇人之仁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韩信不称帝来个三国鼎立的原因不只是妇人之仁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来个三国鼎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韩信不称帝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为什么韩信不独立 楚汉之争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相国萧何诈称皇帝刘邦已平定叛乱,传韩信入朝朝贺。韩信入朝后等待他的却是死亡。临死前,韩信却大呼,“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蒯彻曾是韩信帐下一个谋士,力主韩信

为什么韩信不独立 楚汉之争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相国萧何诈称皇帝刘邦已平定叛乱,传韩信入朝朝贺。韩信入朝后等待他的却是死亡。临死前,韩信却大呼,“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蒯彻曾是韩信帐下一个谋士,力主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