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李学福人物传,李学福生平事迹,李学福评价

Posted

篇首语: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李学福人物传,李学福生平事迹,李学福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李学福人物传,李学福生平事迹,李学福评价

李学福是东北抗日斗争时期著名的朝鲜族抗日将领,是饶河反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创始人之一。一九三八年八月殉国。

李学福,原名李学万,别名李葆满,朝鲜族,一九○二年一月二十日(农历辛丑年腊月十一日)生于吉林省延吉县老虎山屯,一九一五年全家迁居到饶河县三义屯。他家境贫寒,少年时代读过几年书,父母病故后辍学在家种地。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乐于助人,赢得了屯里人的信任,被推举为三义屯屯长。

一九三○年,中共满洲省委先后派崔石泉 (即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委员长崔庸健) 、黄继兴、李沫太等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到宝清、饶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宣传教育群众。李学福的阶级觉悟逐步提高,利用当屯长的身分为开展饶河地区革命活动做了许多工作,受到党的称赞。一九三三年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饶河。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号召下,饶河地区建立了反日会组织,李学福担任总会长。不久,反日会会员发展到五百多人。同年秋,李学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①。

一九三三年八月,饶河县反日会遭到敌人破坏,李学福等二十余名共产党员和反日会员被捕入狱。他在狱中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敌人决意杀害他们。一天傍晚,李学福等被绑赴刑场。押送他们的伪军中,有一名同情革命的士兵是李学福的朋友,帮助李学福在途中逃跑①。当天夜里,李学福在反日群众帮助下,找到饶河反日游击队驻地——大叶子沟。中共饶河县委因他不便继续留在地方工作,便决定把他留在游击队担任军需长,负责全队的给养和军用物品的筹集工作。当时,饶河反日游击队处于初建阶段,武器很差,仅有几十条破旧枪枝,弹药也不足,粮食和服装经常发生困难。李学福带领队员挨门挨户地动员群众抗日救国,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有粮出粮。

李学福在游击队里非常注意民族团结。饶河反日游击队开始是一支以朝鲜族为主的抗日部队。他到游击队后,常常对朝鲜族与汉族队员说: 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必须紧密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②。在他的影响下,民族团结更为加强,汉族青年参加游击队的越来越多,队伍迅速扩大。

游击队初建时期,饶河地区各种反日武装之间存在着大股吞并小股的现象。当时,国民救国军高玉山部队是饶河一带最大的反日军队,新生的游击队要保存自己,坚持抗战,就必须与高玉山部联合,取得他的支持。于是,党派李学福担任游击队的外交工作,负责同高玉山部第一旅参谋长王惠卿的代表交涉有关联合事宜。在谈判中李学福反复说明我党的政策和民族团结、联合抗日的重大意义。他对抗日形势的透彻分析和顾全抗日大局、实行联合的诚恳态度,取得了对方代表的同情和支持,使王惠卿终于接受了我党的联合抗日主张。于是,饶河反日游击队编为国民救国军第一旅特务营,但仍保持独立活动的权力。

游击队编为特务营后,装备上得到了补充,队员增加到一百多人,同时加紧军事训练,很快成为饶河地区战斗力较强的一支抗日武装。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特务营参加了抗日部队联合攻打虎林县城的战斗。由于敌人火力较强,其他部队出于保存实力的目的,攻击开始不久便撤出了战斗,只有特务营猛打猛冲,攻进城里,占领了半个虎林城,打死打伤敌人百余名,自己也牺牲了四十余名队员①。从此,特务营作战勇敢的英名流传开来。

一九三四年二月,在日军的残酷讨伐下,饶河地区抗日部队大部溃散,特务营脱离了救国军的建制,又改称饶河反日游击大队,上级党派张文偕担任大队长,李学福负责大队训练工作②。同年七月,大队长张文偕在虎林三人班战斗中壮烈牺牲,中共饶河中心县委指定李学福接任大队长③。部队在他的带领下,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十分爱护群众,所以群众亲切地称这支队伍为“葆满队”。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下,游击大队活跃在饶河、虎林、宝清、富锦、同江等县的抗日游击区,并且很快在堡马顶子、大旗杆、十八垧地、大叶子沟等地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一九三四年八月,李学福带领队伍攻打五林洞的伪军据点,毙敌十余人,缴获十三支步枪。部队从九月初开始分头深入群众之中,了解敌情,帮助反日会开展活动; 同时着手建立侦察敌情、传送信件的交通联络网; 为了粉碎敌人的冬季“讨伐”,他们积极准备过冬服装和粮食; 并把游击大队分成若干战斗队,把守关卡,保卫游击根据地。进入冬季后,又挑选六十名年轻力壮的队员进行滑雪训练,以适应冬季山区多雪的作战环境。在这年冬季的反“讨伐”斗争中,李学福采取“敌军集中,我军分散,扰乱敌人。敌军分散,我军集中,歼灭小股敌人”①的战术,率领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在堡马顶子、大叶子沟、大佳河、十八垧地、关门嘴子等地,与敌人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斗争,取得了不少的胜利。

一九三五年一月,敌人从佳木斯调动大批军队再次向饶河游击区进犯。李学福用少数队伍诱敌进入大旺砬子山峦中,滑雪队员出其不意地冲到敌人面前猛烈射击,消灭一批敌人之后,飞速地撤出阵地。滑雪队员一夜能奔驰二百里山路,经常袭击敌人据点,散发传单,还深入前沿喊话,做瓦解伪军的工作。一次,李学福获悉敌人要偷袭根据地,决定主动出击,不让敌人窜进游击根据地进行破坏。二月十日,他率领八十名队员,夜袭了“讨伐队”驻地,激战三个小时,毙伪军连长以下十余人、俘虏四十人、缴枪五十余支。接着又率二百多队员,攻打了马鞍山“讨伐队”驻地,缴获伪军枪械三十余支。在返回游击根据地途中,又缴了小佳河自卫团十八支枪。这次主动出击,不但粉碎了敌人的偷袭,保卫了根据地,还消灭了大批敌人。战斗中部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基本队员增加到二百五十余人。

一九三五年八月二十日,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讨论游击大队扩编和军事活动计划。九月初,游击大队在饶河县大叶子沟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取得了联系。根据中共吉东特委的指示,决定游击大队受四军领导,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任命李学福为团长①。

四团成立时,日寇又发动了一九三五年的秋季“讨伐”。为了粉碎敌人的“讨伐”,四团于九月十八日召开东北沦陷四周年的国耻日大会。会上,全体指战员一致表示要抗战到底,坚决击溃日伪军。九月二十日李学福率四团一百五十余名队员向小南河、小西山伪自卫团发起进攻,缴获步枪四十支。九月二十六日部队活动到新兴洞,发现有五、六十名日军向四团驻地移动,决定进行伏击。激战两个小时,击毙敌高木司令以下三十余人。正在战斗即将获得全胜之际,三百多伪军从背后包围上来。日军看到来了援兵,又疯狂的反扑过来,展开了第二次激战。这次战役中,李斗文、朴振宇、吴福林等二十四名同志壮烈牺牲,我军从优势变为劣势,随时都有被歼的危险。李学福镇定自若地指挥部队分散突围,回到了堡马顶子。这次战斗四团虽然遭到了损失,但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战后十余天,又补充了五十多名新战士,恢复了战斗力,重新活动在饶河地区。

为了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李学福等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七日在大别拉坑召集了五、六个反日山林队的首领会议。会上各反日山林队都表示愿意接受四团的领导,订立了联合作战协定,收编了“九省”、“庄稼人”两个山林队为四团独立营。这时,团结在四团周围的部队已有七百多人。

同年十一月,日伪军又以三千多兵力向饶河、虎林地区发动了冬季大“讨伐”。李学福把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避开敌人主力,抓住有利战机,消灭小股敌人。在内线则以小分队进行游击活动,时而声东击西,时而集中兵力消灭敌人。敌人疲于奔命劳师无绩,最后不得不撤出。一九三六年三月,李学福率百余名队员,夜袭了大别拉坑伪军驻地,缴了二十七名伪军的枪械。

一九三六年四月初,东北各地抗日部队先后统一军队名称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扩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二师,任命李学福为副师长兼四团团长①。不久,又收编邹其昌部为第五团。至此,二师共有两个团,五百余人。二师组建后,制订了游击活动计划。在李学福、崔石泉、崔荣华的领导下,四团三百五十名战士,于四月八日分别攻打了小佳河、关门嘴子、大别拉坑等地伪军据点,缴枪五十支。不久,二师又收编了王凤林、贾瑞福、“君子人”等领导的队伍,扩编为六、七、八团,成立了新编第二师。

一九三六年冬,抗联四军二师在饶河、虎林、宝清、富锦、同江各地活动的部队回到了饶河根据地。十一月间,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在堡马顶子召开党和军队领导干部会议,根据党中央“八一宣言”和统一东北抗日部队建制宣言的精神,将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二师扩编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上级党派来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归来的陈荣久担任军长兼一师师长,李学福任第二师师长。一九三七年三月五日,军长陈荣久在饶河县天津班战斗中牺牲。不久,七军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崔石泉代理军长,一师与二师合并为新编一师,李学福任师长。

一九三七年四月,为扩大游击区域和建立新的游击根据地,李学福率领六百余人,远征到富锦、同江境内,并与当地山林队成立了联合反日指挥部。一师部队在大旗杆、同水林子、卧虎里山、对青山、前六排、二龙山、小九家等地开展抗日活动。在当地反日山林队的配合下,除掉了伪军讨伐队队长张大胡子和二龙山土豪左殿生。这期间,一师又袭击了二道岗警察署,击毙五名警察,俘虏六名,缴枪二十四支。李学福在开辟富锦游击区时,曾在河汊、漂伐甸子岛子上建立十余处易于隐蔽、又能进攻敌人的临时游击营地。敌人“讨伐队”不敢进入这种河汊和沼泽地,只能用飞机轰炸袭扰。在河汊沼泽地带建立营地是李学福的首创,它在反“围剿”斗争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五月十五日为迎接二龙山伪军哗变参加抗日,李学福率三百名队员与伪军激战了一天,毙伤五十多人,接出一个连的哗变伪军,加入了七军一师。六月,李学福率七军一师与八百多名敌人在二道林子激战了一天,毙伤百余名敌人。

一九三八年一月,中共下江特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中共吉东省委常委、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主持,选举李学福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七军党委执委委员①。

李学福从参加创建抗日游击队以来,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的前线,参加并领导了近百次战斗,为开辟饶河、虎林、宝清、富锦、同江等地的抗日游击营地作出了很大贡献,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领导的部队纪律严明,从不侵害群众利益,深受群众的爱戴。一次部队宿营在一个山村,群众自愿杀了一头大肥猪,慰劳抗联战士,队员坚持不收,引起了群众的误会,以为抗联同志不信任他们。李学福知道后,向群众解释说: “我们是抗联队伍,有严格的纪律,不准随便吃群众家的东西,违犯者要受处分的。现在我们没钱,所以不能吃你们杀的猪。”②群众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劝说军长写个欠条,下次来再给钱。这样,七军的同志才把群众送来的猪肉收下了。

李学福任师长、军长以后,还是同大家吃一锅饭,睡一个铺,穿一样衣服,群众看不出他是部队的领导。部队到宿营地,住在群众家时,李学福经常帮助群众铲地、推磨、拔草。虎饶地区群众说: 七军真是人民的子弟兵,处处想到人民,时时惦念人民,人民有困难就来帮助,敌人“讨伐”就打击敌人。一次队伍进屯休息吃饭,百家长看李学福戴的棉帽已经破旧,从柜里拿出一顶新做的狐狸皮帽子送给他戴。李学福说:“你们的生活都很苦,我这顶帽子还不错嘛,能过冬。可是我们队伍里有的同志还没有棉帽子,就把这顶帽子卖给我吧! ”买下帽子后,让通讯员送到连队,给没有帽子的队员戴上了。一次行军中李学福看到一个队员鞋破了,脚趾头露在外边,他心疼地说: “同志,我们的脚是个宝贝,要好好爱护,打仗、行军都要靠脚呀! 脚坏了怎么能行?”说完后,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一双半新不旧的布鞋送给这位队员,看着他穿上,才放心走开。

李学福因长期的艰苦斗争生活积劳成疾,患了半身不遂症,无法随军活动。一九三八年夏,党组织送他到苏联治疗,但终因病情严重,医治无效,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八日逝世。时年三十七岁。

注释

①《东北抗日救国捐躯烈士调查表》,存中央组织部。

①访问金明淑、赵炳启、黄风梧、元文学、金承范记录,存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

②《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简要历史》 及抗联七军副师长刘雁来的回忆,存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

①《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简要历史》,存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

②③《东北抗联七军斗争片断》及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的回忆,存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

①刘雁来、赵炳启回忆录,存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

①刘雁来、赵炳启回忆录,存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

①周保中: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联军》 (1947年),第16页,存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

①《中共吉东省委下江临时工委扩大会议的报告》 (1938年1月5日),存黑龙江省档案馆。

②刘雁来、李忠义、杨洪义、邴升臣、李福珍等回忆,存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学勤简介 李学勤先生逝世

李学勤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考上清华大学哲学系,曾在清华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他精通甲骨金文,钟情简帛玺印,60余载矢志追寻文明根脉。李学勤>李学勤简介>李学勤(1933年3月-2019年2月24

历史人物 李学勤的作品 李学勤的争议之处

李学勤著有《走出疑古时代》《夏商周年代学札记》《重写学术史》等作品,曾提出甲骨学“非王卜辞说”与“两系说”、开创战国文字研究,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等方面都有研究。李学勤>李学勤的作品>《殷墟文字

知名人物 李学清人物简介

·李学清李学清,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之一,开拓了我国沉积岩研究的先驱。是我国宝玉石矿物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中年以后,专心致志于地质教育事业和中央大学地质系的发

中国历史 颜李学派

颜李学派颜李学派,创始人为清初北方著名学者颜元与李塨,故得名。颜元,字浑然,号习斋。清直隶博野(今属河北)人。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清蠡县(今属河北)人。师事颜元,又曾从王五公学兵法,从毛奇龄学乐律。

历史人物 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简介 颜元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颜元  原名:朱邦良  字:易直、浑然  号:习斋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初  出生地:直隶博野县北杨村  出生时间:1635年4月27日  去世时间:公元1

国民党史 李学英

李学英1940年10月15日生。旅居美国华侨。美国金门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1996年3月当选为台湾“第三届侨选国大代表”,并任国民党中央侨务、党务顾问。

国民党史 李学炎

李学炎又名亚炳,广东梅县人。生于1910年。空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曾任飞行员、分队长、中队长。1937年在空军军官学校任教官。1939年在重庆任空军作战科科长。1942年任中美混合大队大队长。抗日战

历史百科 颜李学派大概如何

颜李学派大概如何颜元三十岁以前,好陆王书,又从事程朱学。既而均觉其非,乃思唐虞之教学,重在六府、三事(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周礼》教士,则以三物(一、六德:知、仁、

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简介 颜元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颜元  原名:朱邦良  字:易直、浑然  号:习斋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初  出生地:直隶博野县北杨村  出生时间:1635年4月27日  去世时间:公元1

李学敏历史

一、深圳国财李力军介绍厦门大学国际工商管理硕士,武汉大学工学学士,高级经济师,企业管理咨询师,投融资专家,现任深圳市国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金港投资(King-Top)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