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谢祥军人物传,谢祥军生平事迹,谢祥军评价
Posted 指挥部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谢祥军人物传,谢祥军生平事迹,谢祥军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谢祥军人物传,谢祥军生平事迹,谢祥军评价
谢祥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战将,抗日战争中曾任抗大五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一九四六年十月牺牲于江苏涟水。
谢祥军,湖北省大悟县田铺垇人。一九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出生在一个穷苦农民的家里。父亲谢平阶,为让孩子有个出头之日,勒紧裤带送谢祥军上私塾读书。后来,又添了三男二女,靠原有的一点田,再也难维持生计。父亲不得不叫他丢掉书本,下河捞鱼摸虾,或帮助种菜卖点钱,籴粮糊口。
谢祥军在儿时,很喜欢看乡间演唱的“皮影子”戏,也喜欢看《封神演义》、《七侠五义》、《水浒》之类的书籍。他崇拜那些仗义疏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好汉,仰慕那些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梁山英雄,也喜欢那些惩恶扬善的神人异兽。他还模仿着做了一个“独角龙”的怪兽皮影,挂在自己的床头边,盼望着有这种“狠人” 出世,惩处人间邪恶。
在他刚刚成年的时候,谢祥军凭着自己的力气,当了一名“挑脚伕”。他走南闯北,耳闻目睹了一些红军和游击队打土豪、斗劣绅、开仓放粮,扶困济贫的事迹,认定这就是自己心里崇拜的英雄。他主动接近红军,红军也乐于同他做些小生意。从此,谢祥军依旧是挑扁担东奔西走,但他再也不只是贩卖油、盐、酱菜,而是增加了油光纸、擦枪油、手电池等红军部队短缺的物资。
一九三○年春,夏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组织了赤卫军。谢祥军搁下扁担,邀集谢家金、谢祥胜等八人参加了赤卫军。
在赤卫军里,他立场坚定,敢于斗争。塆间的谢家廷是个屠夫,红军来了以后,他跑到白区,投靠国民党反动派干了很多坏事。一天夜里,他偷偷地从白区跑回来探听红军消息。谢祥军发现后,当即报告了赤卫军指挥部。赤卫军连夜包围了谢家廷的家,将他镇压。谢祥军办事认真,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赤卫军指挥部表扬,是赤卫军里一名年轻的积极分子。
一九三一年夏,建立了陂孝北县①苏维埃政府。县苏维埃政府设了一个军事指挥部,下辖八个游击队。谢祥军所在的赤卫军编入了第八游击队。五月,陂孝北县少共书记谢廷畅介绍谢祥军加入了共青团。以后,游击队合编,组成陂孝北县独立团。谢祥军在独立团第三营第八连当班长。
一九三二年夏,鄂豫皖中央分局负责人张国焘被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力量。认为国民党反动军队已频于坍台,只不过是“偏师” ,红军的主要任务是与帝国主义直接进行武装斗争,提出了“打到武汉过中秋”的错误口号。陂孝北县独立团被拉去攻打花园。部队走到土地岭,天刚蒙蒙亮,突遭敌人埋伏。团政委临阵叛逃,部队损失严重。此后,独立团编进了红四军第十二师。谢祥军担任了三十六团团部通讯排排长。
一九三二年十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谢祥军来不及同亲人告别,随军离开了家乡,经陕西、翻巴山、进四川,经历了建立与扩大川陕根据地的多次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四川军阀的数次围攻。他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一九三五年,红四方面军又撤离川陕根据地,经历了千难万险,六月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毛儿盖会议后,部队进行了混编。原一方面军的红九军团编进红四方面军,改称三十二军。谢祥军调任三十二军一个小师的师长。一次战斗中,他的腿部负重伤。由于缺乏医药,伤口感染溃烂,生命受到威胁。军长罗炳辉看到他那红肿的大腿,心里十分难受。为了保全他的生命,罗炳辉曾下令要医生锯掉那支伤腿。谢祥军知道后找到罗炳辉说:“我是一个战士,没有腿就不能上战场。我宁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战场。锯腿,我不干。”他还苦苦地哀求医生,无论如何也不能锯腿。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深深地感动了罗炳辉和为他治伤的医生。医生们千方百计寻找草药,为他洗伤口,敷肿腿,终于使那支腿保留下来。
一九三七年秋,谢祥军被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六队学习。半年里,既学习了政治,也学习了军事。抗大毕业后,谢祥军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奔赴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一九三九年秋,谢祥军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任副大队长。大队长由指挥部参谋长赖传珠兼任。教导大队随指挥部活动在京浦铁路沿线安徽的定远、东汤池、大马池一带。其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开展反顽斗争和剿匪。每临战斗,谢祥军都是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果断、利索。指挥部多次表扬他作战勇敢。
一九四○年初,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与五大队教导队合并,成立军政干部学校。谢祥军任教育长,并兼任茶硷镇警备司令。这一年,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以十万之众企图一举歼灭新四军苏中部队,环境险恶、条件艰苦,办校十分困难。谢祥军既要负责学员的训练,还要对付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围攻,工作担子很重。谢祥军率领军政干校的学员队在淮南的天长、六合一带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的围攻,使日伪军闻风丧胆。谢祥军还很注意茶硷的地方工作,同地方党政干部、群众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他关心群众疾苦,帮助地方党政机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深得茶硷的地方干部、群众的拥护。
一九四○年十一月,陈毅率新四军江南部队北渡,苏南、江北两个指挥部合并。皖北、苏北的两个干部学校的一部分合并,在淮南组建成立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陈毅兼任校长。副校长是赖传珠和冯定。谢祥军任教育长。抗大五分校学员有九个大队,共两千多人。五分校除培训干部的任务外,还担负着监视海港敌人军舰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七月,敌伪开始对盐城进行大“扫荡”,我军主力被迫撤出盐城。敌寇的进攻更加紧张与疯狂。“清乡”与“扫荡”普遍于整个华中敌后,平均每半个月各个地区有一次“扫荡”,最频繁的时候一星期一次。为适应斗争环境,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部队进行了整编、精简。抗大五分校也一分为二,一部分为抗大九分校,一部分为抗大五分校。谢祥军仍任抗大五分校教育长。其间,主力部队到了淮南,抗大五分校留在盐浦。参谋长赖传珠很器重谢祥军,把他带到了淮南,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
一九四四年秋,谢祥军又调到新四军第三师,任抗大五分校校长,直至抗战胜利。其间,第三师的主力部队到东台以北去了,后方只有五分校的四个学员队,其中还有一个女学员队。一天,日伪来“扫荡”,情况异常紧急。谢祥军临危不乱,组织学员队乘夜里突围。不料,女生队在突围中走错了方向,被伪军截击抢走了。谢祥军听后急了,当即命令警卫连不惜任何代价要抢回女生队,并由他带着警卫连迅猛向伪军追击。结果,击毙伪军数名,俘虏数名,抢回了女生队。经查点,女生队一人未少,只一人腿部受伤。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谢祥军被分配到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任司令员。一九四六年六月华中野战军扩充,以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的武装及投诚的赵云祥部组成第十纵队。谢祥军任纵队司令员,兼任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一九四六年七月,第十纵队刚编成不久,就碰上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大举进攻。根据华中野战军总部的部署,谢祥军司令员率领第十纵队主力,在第二军分区武装的配合下,历时一个半月,成功地粉碎了敌人在苏中地区的进攻。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一日,华中野战军主力在淤黄河两岸组织了涟水保卫战。涟水保卫战开始时,第十纵队刚刚结束苏中地区的战斗不久。野战军总部没有交给十纵队担任什么主要任务,只要了两个团参加战斗,并归兄弟纵队指挥。谢祥军未能参加战斗,总觉得心里不安。
十月下旬的一天,谢祥军听到涟水保卫战的第一次阻击任务胜利结束,怀着同参战者一样的喜悦心情,前往阵地看望参战的干部和战士。当他来到前沿阵地指挥所时,指挥所内正在开会研究下次阻击战的方案和部署。为了不影响会议,他站在指挥所外面,拿起望远镜察看黄河对岸的敌情。此时,第十纵队作战处副处长钟玉祥看到司令员站在门前。他赶忙跑出来,大声喊道: “司令员,这里不能站,很……”,当“危险”二字还未喊出来,敌人的一颗冷弹射来了。谢祥军倒在指挥所门口……。
谢祥军牺牲后,遗体由地下党安埋在涟水附近的板桥,后迁往芦浦。全国解放后,南京军区要将他的棺椁迁往南京烈士陵园。但是,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永远纪念他,要求不要迁葬,并在阜宁城西南修建了谢祥军烈士墓。谢祥军烈士的英名,永远留在芦浦人民和全中国人民的心里!
作者附记:
本文依据、录引或参考的主要资料有:
1. 先后访问烈士的亲属钟苏安、谢祥国、谢祥连及谢祥让、谢廷畅、李进、洪学智、张明秀、杨光池等谈话记录。
2. 钟苏安(烈士之子)所藏的资料 《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3.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 ,(人民出版社版)。
4.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概况》(人民出版社版)。
5. 《三野战史》 (初稿)。
注释
①“陂孝北”系指黄陂县,孝感县北部交界地区,因其位于京汉铁路东侧、濒临根据地中心,战略地位重要,鄂豫皖中央分局于1931年夏单独设立于陂孝北县。1934年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以后,陂孝北县也就不复存在了。
相关参考
谢子长,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一八九七年一月十九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父亲谢标朋,以务农为业,兼开柴草店。子长从小随大哥谢德惠、二哥谢占
谢台臣谢台臣,原名丕阁,字台臣(苔岑、苔尘),1884年出生于直隶省濮阳县(现属河南省)鹿斗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谢陵崇,一生务农。全家连同台臣兄妹六人近十五口,靠六七十亩田地生活,尚能勉强度日。因谢陵
(一)张际春,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笆篱堡罗轸洞谢家村。他出身贫苦,家中虽有一点薄田,但年年入不敷出,主要依靠父亲租种地主和公堂的土地养家。张际春六岁时,父亲送他去读私塾,十五岁入初级
谢景初(1020—1084),字师厚,号今是翁,宋富阳县人。谢绛子。初以父荫为太庙斋郎。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授大理评事。旋任余姚知县,任内政绩卓著:发动民工,修筑堤坝,缓解海潮冲决之患;制订
知名人物 谢晋元生平故事简介,谢晋元历史评价,谢晋元怎么死的?
谢晋元,字中民,广东镇平(今蕉岭)人。生于1905年4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世居镇平同福乡尖坑村。父亲谢发香是个小贩,母亲李氏是渔民的女儿。谢晋元兄弟姐妹共十一人,一个哥哥,九个姐妹
知名人物 谢无量生平故事简介,谢无量历史评价,谢无量怎么死的?
谢无量,原名蒙,号希范,字无量。1884年6月28日(清光绪十年闰五月初六)出生于四川乐至县。他的父亲谢维喈系拔贡出身,先后在安徽当涂、桐城、芜湖等县任知县。谢无量四岁时随父母去安徽,由父亲教他读唐诗
简介:谢惠连是谢安幼弟谢铁之曾孙,谢灵运之族弟,父谢方明历任竟陵太守、丹阳尹、会稽太守等职。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即能属文”,“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谢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
人物生平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祖籍陈郡阳夏。原名谢公义,字灵运。父谢瑍,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谢灵运小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
人物生平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祖籍陈郡阳夏。原名谢公义,字灵运。父谢瑍,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谢灵运小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
导读:谢道韫,字令姜,生卒年不详,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