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真的。当自我辩护成为习惯

Posted 自我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知识 真的。当自我辩护成为习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知识 真的。当自我辩护成为习惯

“糟了,项目出问题了!”当你看到同事一脸惊慌地跟你小声耳语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错不在我……”是不是猜中了你的心思?这太正常啦,人类的本能反应就是遇到问题时,推卸责任,尽力为自我辩护。因为自我辩护能够维持我们的自尊,让我们白天有自信,晚上睡得安稳。否则,我们整天会为自己的不当选择或做法纠结不安、苦恼万分,比如是否选对了职业?是否选对了另一半?房子买得是否合适?

但,当我们遇到问题总是不假思索地为自己辩护时,就像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斯和艾略特·阿伦森在新书《错不在我》中所说的那样:“会阻碍我们看见自己的错误,更别说改正错误;会使爱人、朋友间的嫌隙加深,使自己陷入人际关系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会让我们无法摆脱坏习惯,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认知失调的结果


一向低调节俭的韵梅自从卖掉了自己的捷达,在别人的鼓动下倾囊而出买了辆奔驰后,行为就变得古怪起来。她开始批评朋友的车:“瞧瞧,你那车太不安全了。怎么还不换车呢?万一遇到事故怎么办?我这奔驰就放心多了。”在韵梅看来,虽然目前有房贷要还,孩子上学也要花不小的一笔费用,买奔驰的确有点冲动,“但我辛苦了这么多年,也该开一辆好车了,而且它十分安全。”

总是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在卡罗尔和艾略特看来,自我辩护的原动力源于认知失调。“只要一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等),就会出现紧张矛盾的状态。认知失调是导致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的力量。”就像抽烟的人都有“吸烟不利于身体健康,会致癌”的常识,当一个人习惯了一天抽2包烟,假设这个人戒烟失败了,那么他/她就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减少失调:让自己相信吸烟的危害并没那么大,或者让自己相信承担吸烟的风险是值得的,比如吸烟可以帮助自己放松或防止肥胖。“认知失调会令人焦虑不安,因为当人们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看法时,其中难免会充斥着荒谬。”这也跟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阿尔贝·加缪的观察不谋而合——人类是用尽一生来证明自身不是一种荒谬的生物。

韵梅之所以会劝朋友换一辆好车,正是因为自己认知上的不一致:之前认为车只不过是代步工具,现在却倾其所有买奔驰。如果能劝那些“小气”的朋友也买一辆,就会感到更加心安理得。合理化自己的认知失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像Linda 明知客户请自己打高尔夫会影响到最终招标的公正性,但她会自我辩护:“只是打了一场球而已,算不上是工作中的违规行为。”通过自我辩护来尽力消除那些动摇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失调,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做着这样的事情。

自利性记忆的偏差


有时候我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除了认知上的不一致,我们的大脑也会虚构出免责的种种理由,不断强化自己是聪明、有德行、不会犯错的。

美国曾经有一个关於夫妻做家务的著名研究,当研究者询问丈夫和妻子分别承担了多大比重的家务时,妻子们会说:“你在开玩笑吗?我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至少是90%。”丈夫们则会说:“实际上,我做得更多,大约40%。”尽管不同的夫妻说出的具体数字不同,但其总和都会较大幅度地超过100%。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夫妻中至少有一人在撒谎。

卡罗尔和艾略特认为:“在有意识地撒谎去欺骗他人和无意识地自我辩护以欺骗自己之间,存在着一个令人着迷的灰色地带,这个地带是由记忆这个不可靠的、自利的历史记录者来掌控的。记忆往往会受到自我助长偏见的粉饰和影响,这种偏见会使得过往事件的边缘变得模糊,让罪过变轻,令真实的一切出现自利性扭曲。”而且“我们通常对自己的认知都要比别人好,比如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人善良,比其他员工更努力。”积极心理学家汪冰说。

事实的确如此,想想看,当我们跟别人诉说自己的委屈时,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都是别人的不是,我们记住的都是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就像在外企做公关的安妮被告知工作出现差错时,她的理由永远是:“我确信自己签字的时候是对的!肯定是后面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从来没犯过这样的低级错误,肯定是对方听错了!”

有时候,虽然我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一些事情,但渐渐地我们会认为那并非全是自己的错误,毕竟当时的情况是复杂的,我们开始低估并推脱自己的责任,直到原本巨大的责任变得渺小。不久我们便可以说服自己,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正如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所言:“‘我已经那样做了’,我的记忆说;‘我不可能那样做’,我的自尊犹豫不定地说。最终,记忆屈服了。”

当自我辩护成为惯性


无论是认知失调还是记忆出现自利性偏差,我们之所以会为自己辩护,在心理咨询师张沛超博士看来,都源自对未知惩罚的恐惧。“一旦人承认自己有错,接下来就要接受惩罚,而且可能惩罚很严重。如果就我一个人承认错误,其他人都不承认,那所有的错不就全成我一个人的?我又要负起多大的责任呢?”

当一个人总是推卸责任时,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领导总是为自我辩护,推卸责任,就会丧失威信。当下属发现自己做得越多错得越多,长期得不到认可,也就失去了做事的动力和积极性。“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一个人习惯了自我辩护,在人群中总想占据有利位置,总想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输赢关系,而不是双赢关系,就会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汪冰说。

在婚姻关系中也一样,自我辩护既能令婚姻美满,也能够拆散婚姻。在卡罗尔和艾略特看来,误解、冲突、人格差异甚至吵架都不是爱情的杀手,自我辩护才是真正的爱情杀手。当然,一些夫妻离婚是由于一方暴露了自己的不忠行为,或者一方再也无法容忍或者忽略对方的暴力行为,但绝大多数夫妻离婚,都是长期的累积所致。这样的夫妻都以滚雪球的方式责备对方并为自己辩护,总是盯着对方的差错,对自己的优点、态度和行为方式极力辩护。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合理的。自我辩护最终会导致其中一方面对另一方的哀求无动于衷。如果其中一方不只是为了自我辩护而去责备对方,而是首先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会更有利于关系的改善以及自我的完善。

相关参考

心理学知识 5分钟自我介绍法

当你决心找工作和踏入职场的那一刻,你就要准备进行一番自我陈述性的介绍,这是不管应聘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进行的一个环节,而且还是很重要的环节。自我介绍的好不好,巧不巧,妙不妙,都会给面试官不同的印象。所以,

心理学知识 改变自我,从改变心智模式开始

心智模式的束缚是组织变革中领导者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无法改变人们既有的心智模式,就无法实现深层次的学习、创新和持续的系统性变革。那么,什么是心智模式呢?它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改善心智模式的诀窍又有哪些呢

心理学知识 暴露自己隐秘的自我或许不是坏事

周末与朋友一起体验沙龙,因大家之前都熟识又加之有了互相信任,尊重,保密的约定,所以大家很快就敞开心扉进入了正题。我们中的一位男同学首先道出了心声。他说,他总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些对形象不

心理学知识 20岁把自己当30岁看

以十年一轮来看,假设你现在二十岁,如果照自己这样的过法,想一想自己三十岁会是什么样子?你希望是这个样子吗?如果不是,你该做怎样的及时改变?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希望自己的三十岁是什么样子?如果你要完成你

心理学知识 总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怎么办

最近,11岁的诺飞和妈妈闹了别扭。原因是老师将一个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同学安排和诺飞同桌,要求当学习委员的诺飞搞好传帮带,帮助这位后进生争上游。诺飞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可诺飞的妈妈听说了这事,

心理学知识 别让你的爱情等待太久了

你喜欢的人不一定会留在你身边,只有爱你的人才会一生一世陪伴你。没有人是要故意变心的,一个人,当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可是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他在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同样

心理学知识 原来在认真工作的时候也能体验到幸福

人们常讲「认真工作的男人(女人)最美丽」,不少人以为这话是工作狂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话语,也有人认为这是领导给员工打鸡血的理论依据。真实的情况是,认真工作的员工幸福感最强,而实际中绝大多数领导会认为幸

心理学知识 性格影响成功

每一个人的社交风格、思考和反应别人的方式都不一样,这往往是产生差异、误解和意见分歧的主因。而我们习惯按照自己的社交风格去看别人,导致我们无法理解他人,并容易失去耐心和信任。个人成败与性格习惯形成性格,

心理学知识 他其实没那么爱你

格雷格指出,如果他真的喜欢你,就算是冒险当逃兵,就算是十辆大卡车都拉他不住。他说要开会、要照顾父母、要喂狗、要养病、要疗过去情伤,所以无法来看你、所以忘了打电话、所以没空见你父母、所以先不要亲热、所以

心理学知识 与你的心灵面对面

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用?当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真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心灵安慰、心理平衡吗?这些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想了解心理咨询、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所有人的疑惑。让我们先听一个很古老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