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汉武帝削藩措施及意义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汉武帝削藩措施及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汉武帝削藩措施及意义

汉武帝分地削藩

汉武帝刘彻刚即位时,前朝吴楚七国之乱就在眼前,他不能不担心周边诸侯的强盛对中央朝廷的威胁。所以,朝中大臣鉴于吴楚七国作乱的教训,大都为屈死的晁错翻案,认为他提出的削藩之策是正确的,要求对连城数十、地大势强的诸侯国应予压制削弱。不少大臣还在行动中实践这一主张,积极揭发披露诸侯国王的过错、罪行,奏请武帝给以严惩。

然而,这些大臣的主张招致了诸侯的强烈反感。建元三年(前138),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入京朝拜武帝,武帝摆酒设宴招待他们。君臣边听音乐边饮酒,气氛比较融洽,然而中山王刘胜却忽然哭了起来。武帝摸不着边际,问他缘故,他便说道:“为臣听说社中即使有鼷鼠,也不用水灌它;屋里纵然有耗子,也不用烟熏它。怎么能这样呢?就是因为它们寄身的地点所使然。为臣虽然薄才,却得蒙封赏;虽然位卑,却得为东藩;在皇亲中又幸列为帝兄。但今天,群臣与宗室毫不沾亲带故,权位又都轻如鸿毛,但他们却呼朋引类,共倡谬说,使宗室受到排挤,骨肉遭致离散。这种情形同尹吉甫之子伯奇逃亡在外、殷纣王之叔比干横遭杀戮是一样的啊!《诗经》所谓‘我心中忧伤,似被捣筑一样;不眠长叹,使我变得衰老;心中的痛苦,好似患了头痛病一般’,就像在说为臣。”

原先,诸侯们都认为:自己是宗室的骨肉至亲,先帝之所以封给他们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城邑,使他们成犬牙交错之势,为的是使宗室坚如磐石;如今他们本无过失,却受到臣子的侵凌、侮辱,有司故意吹毛求疵,鞭笞他们的臣属,让这些臣属出面伪证他们有罪。中山王刘胜便有这种遭遇,所以才有了上述的一番哭诉。

汉武帝对藩国虽然不甚放心,只是想到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对执行苛责藩国削弱诸侯的政策并不怎么坚决,这次听了中山王的陈情,便决定对诸侯厚加礼遇,命令有司不要多过问诸侯之事,借此来表示自己亲其所亲的皇恩。

后来,当中大夫主父偃再次提出削弱诸侯时,武帝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处理策略。主父偃认为:“古时候诸侯的封地不过百里,他们的势力很容易控制。如今的诸侯有的占有数十个城邑,土地面积有一千平方里。他们觉得太平时,就骄奢放纵,很容易做出淫乱之事;他们感到危急时,就凭借险地强兵,狼狈为奸,反抗京师。如今要是按照法律分割削减他们的封地,就会酿成叛乱,前朝的晁错就是例子。现在的诸侯有的子弟以十来计数,除了嫡子继承王位外,别的虽然也是亲生子弟,却得不到一尺半寸的封地。这样的话,仁孝之道就难以全面贯彻。愿陛下命令诸侯,准许他们推广皇恩给自己的子弟,拿出土地封子弟为侯。这些子弟得地为侯,自然为欲望满足而高兴,并且感戴圣上的洪恩。这样,陛下既做到了施恩布德,而实际上分割的又是诸侯的国土。不必削减他们的封地,却同样收到了削弱他们势力的效果。”汉武帝琢磨了这个建议后,觉得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可以使“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于是,准备采用主父偃的计谋,命令诸侯按自己的意愿裂地分封子弟,但是要由中央朝廷定制封号,并且让这些新侯另属于汉郡。元朔二年(前127),“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等)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原创]为什么说汉武帝刘彻是汉朝最最愚蠢的皇帝

为什么说汉武帝刘彻是汉朝最最愚蠢的皇帝?汉景帝在晁错“诸侯威胁论”的鼓动下,在这些诸侯你削藩会反,你不削藩也会反的指导思想下,开始对诸侯大肆削藩。作者:郭知熠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代以来,这些人都被认

汉朝历史 西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有哪些

西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有哪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颁布推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

汉朝历史 西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有哪些

西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有哪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颁布推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

削藩之战的历史意义 解析唐宪宗削藩之战

削藩之战是公元805年公元820年期间,唐宪宗李纯为了削平割据势力,发起战争,对不法藩镇进行一系列讨伐。削藩之战的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形势自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国力衰落,在平叛过程中

中国历史汉朝的大一统有那些措施

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在政治方面

削藩之战的历史意义 解析唐宪宗削藩之战

削藩之战是公元805年公元820年期间,唐宪宗李纯为了削平割据势力,发起战争,对不法藩镇进行一系列讨伐。削藩之战的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形势自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国力衰落,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过...

汉朝历史 汉景帝冤杀晁错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政治权谋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王叛乱事件,晁错是事件的主人公之一,其因此事而被腰斩于市。当时贵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写一篇《削藩策》,向汉景帝具体阐释了削藩的意义。简单讲,就是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

汉朝 削藩与“七国”叛乱

削藩与“七国”叛乱汉文帝驾崩后,太子刘启继位。他就是开创“文景之治”的第二代皇帝汉景帝。景帝即位后,对文帝的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他认为,田租固然不能太重,但也不能完全不收,恢复了原来征收一半的规定。

汉武大帝张骞归来事件始末及历史意义

《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所发现的事情。在这部剧中张骞是由演员任重饰演。而关于张骞从西域归来的桥段也是看得观众尤为心酸。张骞在西域经历了十多年,被匈奴掌控了整整十年,最后历尽千辛万苦,

汉武大帝张骞归来事件始末及历史意义

《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所发现的事情。在这部剧中张骞是由演员任重饰演。而关于张骞从西域归来的桥段也是看得观众尤为心酸。张骞在西域经历了十多年,被匈奴掌控了整整十年,最后历尽千辛万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