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东汉侯霸是怎样的人?侯霸人物历史评价?
Posted 司徒
篇首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东汉侯霸是怎样的人?侯霸人物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东汉侯霸是怎样的人?侯霸人物历史评价?
侯霸
侯霸字君房,河南密县(今属河南)人。他家财万贯,从小就用不着为生计发愁。可他并没有成为一名只会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而是发愤读书,拜九江太守房元为师,研究《谷梁春秋》,成为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
汉成帝时,侯霸被请出来做官,官拜太子舍人。王莽代汉以后,他因为德才兼备,被提拔为随县(今属河南)县令。随县地方很大,而且很空旷,又离云梦泽和长江很近,所以不少亡命之徒在此落草为寇,为祸一方。侯霸到任以后,雷厉风行,毫不手软,他首先把县里的奸猾之徒逮捕归案,又派兵一举剿灭了山贼。在他的治理下,随县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由于他政绩突出,被王莽任命为执法刺奸。执法刺奸相当于西汉的刺史,每年秋天出巡考察诸郡国,岁尽回京城汇报,实际上是皇帝的耳目。侯霸在任期间,执法严明,弹劾权高位重的大臣无所顾忌,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后来,他被任命为淮平(今安徽盱眙)大尹(官名,即汉朝的郡守)。侯霸治理淮平郡政绩卓著,造福百姓,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而侯霸独能保全一郡平安。
更始元年(23),更始帝刘玄派使者征召侯霸到中央任职。临淮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哭流涕,他们扶老携幼,一起拦住了使者,苦苦哀求使者将侯霸留在临淮。有的人甚至还卧在道路上,用身体阻拦使者的车子前进。老百姓们还互相告诫,让孕妇们不要养孩子了,说侯郡守一走,天下这么乱,临淮说不定哪天就难保,孩子就是生下来也难以保全。更始帝的使者耳闻目睹了这一切,知道侯霸在此地深得民心,若是强行将侯霸调走,定会导致临淮大乱,因而没有向侯霸宣读诏书,而是把这里的情况原原本本地上奏了朝廷,请求更始帝改变主意,正好碰上更始帝被赤眉军打败并做了俘虏,联络中断,侯霸也就借机留在了临淮。
建武四年(28),汉光武帝刘秀御驾亲征割据一方的舒成“皇帝”李宪。侯霸是《谷梁春秋》的著名学者,重视文治的刘秀对他慕名已久,于是下令征召侯霸到寿春相见。经过交谈,刘秀相见恨晚,当即拜侯霸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尚书台的长官。汉光武帝时期的尚书台,已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侯霸被任命为尚书令,是刘秀对他的高度信任。当时,东汉政府还没有组织章程,又缺少西汉政府时代的元老。而侯霸熟知前朝的典章制度,到职之后,收集遗失或散落的文件档案,列举从前对人民有益的一些法令制度和措施,上奏光武帝,由政府执行。建武五年(29)十一月,侯霸被任命为大司徒,封关内侯。侯霸的品德和才能一样出色,他为官清正明察,不取俸禄以外的任何所得,深受皇帝的信任和赞赏,并得到了百官的拥戴。
侯霸在任九年,荐贤举能,为东汉王朝网罗了一大批人才。“强项令”董宣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在司徒侯霸的荐引下出来做官。他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不畏豪门。他在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相任内,毅然捕杀了横行不法的大姓公孙丹及其党羽,为当地百姓除去一害,有力地打击了横行乡里的豪强势力。在任洛阳令期间,他敢于触犯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淫威,当面杀死了她犯了死罪的家奴。在皇宫中,董宣经受了一次生死考验,在皇帝的盛怒之下,他慷慨陈辞,据理力争,不惜以身殉法。最后刘秀也为董宣刚正不阿的正气所慑服,同时为他尽忠尽职的品质所感动,称赞董宣为“强项令”,赐钱30万。
侯霸荐举过董宣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为官,有功于社稷,可有时却因为言语不周,和一些人品高洁的贤才失之交臂。有一次,侯霸听说太原(今属山西)人闵仲叔是著名的学者,就特地聘请他到中央做官。闵仲叔到了洛阳,侯霸接见他,谈话中从不涉及国家大事和行政措施,只是寒暄一阵,慰劳他的辛苦跋涉。闵仲叔很不高兴,对侯霸说: “最初,接到你征召的命令时,既兴奋,又恐惧。今日得以见到阁下,兴奋和恐惧全都消失了。如果认为我没有资格接受你的询问,就不应该征召我。既然征召我,却把我摆在一旁,是没有看对人。”于是,闵仲叔不顾侯霸的挽留,告辞而去。他上奏章自我弹劾,回到家乡,终身不再出仕。
不过,侯霸有时难免也官气十足,这从他对待严光一事上便可看出。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他是汉光武帝刘秀当年在长安游学时的同窗,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刘秀一直没有忘记这位老同学,做皇帝后,就命人画出了严光的画像,到处找他。严光改名换姓,隐居乡间,不愿出仕。有一次,有人向朝廷报告: “有一个男子,披着羊皮袄垂钓于大江之畔。”刘秀怀疑是严光,马上派使者备安车,专程去礼聘。
使者三番五次恳请,来往三次,严光才答应去洛阳看看老同学。汉光武帝见故友自远方来,十分高兴,待以贵宾之礼。让御厨早晚进奉美食佳肴。此时,侯霸正做着大司徒。他跟严光一向关系很好。听说严子陵到了,就写了一封问侯的信,派助手侯子道送去。严光对侯子道说: “我多年没见君房了,君房素来傻里傻气的,现在做了大官,这个毛病可好点没有?”侯子道说: “他做了大司徒,怎么还能傻里傻气的呢?”严光说: “他叫你来有什么话?”侯子道耐着性子,说: “大司徒听说先生到了,本来要亲自来的,因为公事忙,脱不了身,到晚上他一定亲自来请教。”严光捋着胡子,说: “你还说他不傻。你看,天子征我三次我才来。我连天子都不愿意相见,难道还希罕他的臣下来见我吗?”侯子道请严光写封回信,严子陵推脱不掉,就口授了一封回信: “君房先生: 你做了司徒,很好。帮助君王多做点好事,天下都高兴; 要是只知道奉承,那就要不得。”
侯子道回去向侯霸一说,侯霸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不愿意再见严光了。他把严光的话告诉刘秀。刘秀笑了笑,说:“他就是这个样儿,不必介意。”
当天,刘秀就亲自去看望严光。又把严光请入宫中,与他谈学问,叙旧情。整整谈了一天,当晚就留严光在宫中同榻而眠。然而,不管刘秀怎么劝说,严光都不肯留在洛阳为官,告辞回乡了。至今,富春江边还有个严子陵钓鱼台,据说就是当年严光钓鱼的地方。
大司徒侯霸不仅比不上严光的清高,也不如汉光武帝刘秀的谦恭下士的胸怀。不过,在辅佐刘秀治国上,侯霸还不愧为一代能臣。
建武十三年(37),大司徒侯霸去世。刘秀失去了一位治世良臣,非常悲痛,亲自吊唁。他追谥侯霸则乡哀侯,食邑2600户,爵位由其子侯昱继承。临淮的老百姓追忆侯霸的政绩,为他立了祠堂,四时祭奠。
相关参考
王梁建武元年(25)六月二十二日,晴空万里,刘秀在高县(今河北柏乡)南郊祭祀天地,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七月十一日,任命王梁为东汉的第一任大司空。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今北京)人。王莽末年,王梁在
杨震东汉永建元年(126)春,在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自陕县(今河南陕县)向西缓缓行驶。沿途有不少百姓观看,他们听说死者是个冤屈而亡的朝中大臣,人已死了两年,现在才回乡安葬。
张禹“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这诗句出自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咏史》。这里的“佞臣”,指的是西汉成帝时的大奸相——安昌侯张禹。时隔一百多年以后,东汉政治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位同名同姓
杜林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林的父亲杜鄴,汉成帝、哀帝年间曾做过凉州刺史。杜林从少年时代就好学深思,家中又多藏书,博学多闻,被当代人称为通儒。杜林青年时代出仕,先做郡吏。王莽失败后,天
周章周章字次叔,南阳随县(今湖北随州)人。他开始步入仕途的时候,在南阳郡担任功曹。汉和帝永元四年(92),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周章的一生。汉和帝刘肇即位的时候,年仅10岁。窦太后临朝听政,她的哥哥窦宪
邓彪邓彪,字智伯,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出身豪门,与东汉初年的太傅邓禹是同一宗族。邓禹在王莽末年,追随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屡建奇功,深为光武帝器重。东汉初,因刘秀着意防范功臣、宗室等人篡权,大多数功臣
邓禹王莽统治末年,天下大乱,英雄四起,豪杰倍出。许多人跟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东击西讨,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平定天下以后,为褒奖这些人的佐定元功,将他们分封为侯。刘秀的儿子刘庄继位后,为了
庞参东汉永初元年(107)初冬的一天,京师洛阳。突然,由宫中奔出一骑,骑者纵马扬鞭,向郊外疾驰而去。十分钟后,在座落于洛阳郊外的监狱——若庐的一间大厅里,宫中使者手捧圣旨,朗声读道:“免去庞参的刑罚,
张皓人们历来敬重那些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言上谏的忠臣志士。他们虽然生前并不显赫,但却以勇敢、正直的言行名留史册。东汉的张皓、张纲父子正是这样。张皓字叔明,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
宋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宰相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在皇帝面前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千古名言,婉言谢绝了公主的求婚。这位富贵不能淫的人物就是东汉初年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