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东汉张皓是怎样的人?张皓人物历史评价?
Posted 汉朝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东汉张皓是怎样的人?张皓人物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东汉张皓是怎样的人?张皓人物历史评价?
张皓
人们历来敬重那些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言上谏的忠臣志士。他们虽然生前并不显赫,但却以勇敢、正直的言行名留史册。东汉的张皓、张纲父子正是这样。
张皓字叔明,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张皓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里。他的六世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西汉王朝的缔造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深受汉高祖刘邦的宠信,官拜太子少傅,爵封留侯。张皓年青的时候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地到京师洛阳,在太学读书。
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5),已届不惑之年的张皓才告别了京城,回到家乡,任职于犍为郡。不久,大将军邓骘慕名征辟张皓到大将军府任职。在邓骘的荐举下,张皓的才干受到了临朝主政的邓太后的赏识,他的官职一连五次升迁,官拜尚书仆射。张皓执掌尚书台八年之后,调任彭城王刘恭的国相。
永宁元年(120),汉安帝又把张皓调回中央,擢升他为廷尉。张皓虽然不是法家出身,但是他执法严谨,每当碰上疑难案件的时候,总是仔细推敲,不在自己手里制造冤狱。有的时候,他为一件疑难案例,宁肯和尚书争得面红耳赤,也不肯妄下断语,冤屈好人。
当朝天子汉安帝终日沉缅于酒色之中,对外戚、宦官结党营私,胡作非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而听信谗言,打击迫害忠良直臣,因而使朝纲更加混乱,贪赃枉法公行。延光三年(124),安帝的乳母王圣、宦官江京、樊丰等人,向安帝进谗,合伙陷害皇太子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等人。安帝偏听偏信,遂将王男、邴吉幽禁而死,家属流放比景(今越南境内)。年方10岁的皇太子刘保十分想念乳母王男,经常在房中独自悲伤垂泪,长嘘短叹。江京、樊丰等人得悉太子的这些举动,怕太子忌恨在心,将来继承皇位后对他们进行报复,便同皇后阎姬勾结起来,捏造罪证,诋毁太子和太子宫官员,要安帝将太子废黜。安帝未经查实,又听信谗言,就召集文武百官,宣布要罢黜刘保的皇太子之位。外戚大将军耿宝早与江京等人串通一气,首先表示赞同废掉太子。
在公卿百官之中,尚有许多正义直言之士都表示反对废黜太子,其中廷尉张皓和太仆来历、太常桓焉最为坚决。他们说: “经典上明白规定, 年龄不满15岁, 有错误的行为,责任不在自己。而且,王男、邴吉的奸谋,皇太子未必知道。现在要做的应该是遴选忠良的保姆师傅,教导礼义。罢黜太子这件事,非同小可。”安帝却一意孤行,对他们的建议不加理睬。
退朝以后,张皓回到家中,再次上疏说: “以前,奸贼江充捏造证据,陷害皇太子刘据,孝武皇帝很久以后终于觉悟。虽然竭力谋求补偿,后悔却来不及了。现在,皇太子才10岁,还没有受到教育,怎么能随便责备?”奏章递上去以后,没有回音。
不久,汉安帝下诏罢黜皇太子刘保,改封济阴王。
第二年,安帝在南巡途中,突然病死于乘舆之中,年仅32岁。皇后阎姬和江京、樊丰等人合谋,迎立年幼的北乡侯刘懿即位。作为安帝嫡子的济阴王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朝廷内外正直之士莫不切齿痛恨。也是天遂人愿,阎皇后一伙没有得意多久,即位才二百多天的北乡侯就一命呜呼了。中常侍孙程等19位宦官合谋发动宫庭政变,拥立济阴王刘保即位,是为汉顺帝。
顺帝即位后重用当年的有功之臣。永建元年(126)十月,廷尉张皓被擢升为司空。
张皓就任司空以后,为朝廷举荐了不少称职能干的官吏,受到朝野舆论的赞扬。
当时,清河(郡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人赵腾上书汉顺帝,借着谈论灾异的幌子,指斥朝廷的腐败。汉顺帝勃然大怒,下诏把赵腾打入死牢,严刑拷打,又把与这件事有牵连的80多人都加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要一律处斩。皇帝盛怒之下,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为赵腾等人鸣冤,唯恐把自己也牵扯进此案。张皓却毅然上疏劝谏皇帝,说: “臣听说尧舜立敢谏之鼓,三王树诽谤之木,鼓励臣民直言上谏。现在,赵腾等人虽然犯下了诽谤朝廷的重罪,但是他们上书的本意却是要为国尽忠,才直言无忌的。若是因此而诛杀他们,天下就没有敢说话的人了。这种做法是堵住直谏的源头,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汉顺帝览奏之后,幡然醒悟,下诏免去了赵腾的死罪,其他人只处以二年徒刑。
永建四年(129),五个州连降大雨,水灾严重。八月二十五日,司空张皓因为阴阳不和被免职。
阳嘉元年(132),83岁的张皓又被重新起用为廷尉。这一年,张皓死在任上。汉顺帝专门派遣使者祭奠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并赐葬于洛阳。
张皓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张纲。
张纲字文纪,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攻读经书。张皓对儿子管教很严,因此张纲虽然出身于官宦之家,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恶习。张纲才华出众,又出身名门,在辞孝廉不就之后,被司徒府征辟为高第,官拜侍御史。
汉安元年(142)八月,东汉朝廷派遣八位大臣为使分头到各州郡视察,褒扬贤能,荐举忠良。对于贪赃枉法之辈,二千石大官,准予用驿马送弹劾奏章到中央,县长以下的官员准予直接逮捕法办。在这八位大臣中,侍御史张纲年纪最轻,官位也最低,而其他人都是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儒,又曾担任过要职。别人都受命出行了,张纲却做了一件震世骇俗的举动。他在洛阳都亭就停车不前,把车毁了,把车轮埋在地下,慷慨地说: “豺狼当道,何必要问罪狐狸(指违犯乱纪的小官)?”接着,他就上书弹劾大将军梁冀和河南尹梁不疑。
张纲弹劾梁冀的消息一传出去,好像捅了马蜂窝,整个洛阳城全部骚动起来。汉顺帝正宠着梁皇后,梁家的子弟和亲戚布满了朝廷。他们说: “张纲这小子,看他有几个脑袋!”汉顺帝倒也明白人心所向,知道另外有许多人向着张纲那样的大臣。只好把他的奏章搁在一边,没有治罪于他。可是梁冀因此而恨透了张纲,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刚巧广陵(今江苏扬州)那边有公文到来,说广陵大盗张婴扰乱扬州、徐州十余年,杀害刺史,奏请朝廷发兵去围剿。梁冀趁着这个机会,派张纲为广陵太守,让他到张婴那儿去送死。
张纲单车赴任,到了广陵,带着十几个随从亲自去见张婴,说他是来惩办贪官污吏的,并非来跟老百姓为难。张婴是条好汉,很佩服张纲的胆识,被他说服了,于是张婴解散了自己的部众,让他们回家种地。地方官这样也不敢再欺压百姓,广陵一带就这么安定下来了。
张纲治理广陵,立了大功,汉顺帝打算封他为侯,可是梁冀又从中作梗。张纲当了一年广陵太守就病死了。死时年仅46岁。老百姓们拥到太守府,哭个不停。张婴他们500多人都穿着孝,把张纲的灵柩护送回武阳老家,安葬后,500人又分别运送泥土,堆成坟冢。
相关参考
杨震东汉永建元年(126)春,在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自陕县(今河南陕县)向西缓缓行驶。沿途有不少百姓观看,他们听说死者是个冤屈而亡的朝中大臣,人已死了两年,现在才回乡安葬。
张禹“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这诗句出自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咏史》。这里的“佞臣”,指的是西汉成帝时的大奸相——安昌侯张禹。时隔一百多年以后,东汉政治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位同名同姓
杜林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林的父亲杜鄴,汉成帝、哀帝年间曾做过凉州刺史。杜林从少年时代就好学深思,家中又多藏书,博学多闻,被当代人称为通儒。杜林青年时代出仕,先做郡吏。王莽失败后,天
周章周章字次叔,南阳随县(今湖北随州)人。他开始步入仕途的时候,在南阳郡担任功曹。汉和帝永元四年(92),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周章的一生。汉和帝刘肇即位的时候,年仅10岁。窦太后临朝听政,她的哥哥窦宪
邓彪邓彪,字智伯,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出身豪门,与东汉初年的太傅邓禹是同一宗族。邓禹在王莽末年,追随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屡建奇功,深为光武帝器重。东汉初,因刘秀着意防范功臣、宗室等人篡权,大多数功臣
邓禹王莽统治末年,天下大乱,英雄四起,豪杰倍出。许多人跟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东击西讨,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平定天下以后,为褒奖这些人的佐定元功,将他们分封为侯。刘秀的儿子刘庄继位后,为了
庞参东汉永初元年(107)初冬的一天,京师洛阳。突然,由宫中奔出一骑,骑者纵马扬鞭,向郊外疾驰而去。十分钟后,在座落于洛阳郊外的监狱——若庐的一间大厅里,宫中使者手捧圣旨,朗声读道:“免去庞参的刑罚,
宋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宰相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在皇帝面前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千古名言,婉言谢绝了公主的求婚。这位富贵不能淫的人物就是东汉初年的大
任隗任隗是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父亲是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任光。而任隗并没有坐享先辈的功劳。他自幼喜爱黄老学说,清心寡欲,所得的俸禄,经常用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汉明帝得知后很是赞赏,
第五伦一次,有人问司空第五伦:“您有私心杂念吗?”第五伦道:“从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当三公选举人才时,心里总忘不了那个送马人,虽然最后也没有用他。我哥哥的孩子生病,一夜去看望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