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东汉郑弘是怎样的人?郑弘人物历史评价?

Posted 太守

篇首语:旋转木马是这世上最残酷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东汉郑弘是怎样的人?郑弘人物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东汉郑弘是怎样的人?郑弘人物历史评价?

郑弘

郑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相传其祖籍并不在会稽。郑弘的曾祖父本是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官僚出身,官至蜀国属县都尉。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防止大户积聚力量,谋反抗上,决定迁散大族,郑弘曾祖父带着三个儿子迁到山阴,并在此地成家立业。长子郑吉,即郑弘从祖,宣帝时做过西域都护,次子做过兖州刺史,小儿子曾被举荐为孝廉,做过县吏。

东汉时乡设啬夫一人,主理民间纷扰杂事: 劝善惩恶、维护劳役秩序、了解民情疾苦、赋税多少及人品第等。郑弘年少时曾作过乡啬夫,深察民间冷暖,爱民如子。传说会稽郡射的山南面有一座白鹤山,此山为替仙人取箭的白鹤所化而成。一天,郑弘在山中砍伐柴薪,拾得一只箭,不久有人前来寻找,郑弘于是将箭还给来人,来人深表感谢,问郑弘需要什么?郑弘认得是神仙,就请求说: “老百姓经常因为用若邪溪运载柴草而犯难,希望老天能够清晨吹吹南风,傍晚刮北风,以符合老百姓心愿。”以后果然如此。若邪溪地区风向至今依然如故。民间称誉为“郑公风”。当然,这仅是个传说而已,并不足信。有一次会稽太守第五伦访问民间,调查农民耕作情况,正好遇到郑弘,为郑弘的治民有方深感惊讶,于是就把他任命为督邮,后来又将他推举为孝廉。

楚王刘英年少时任性好侠,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晚年则特别喜爱老庄玄学和佛教,经常举行浮屠斋戒祭祀之类的仪式,并且聚集天下云游方士,制作金龟玉鹤并在上面篆文刻字以求瑞祥吉利。永平十三年(71),有人告发刘英与渔阳王刘平、颜忠等人私制碑书,蓄意谋反,于是案子被揭发了。郑弘曾师从河东太守焦贶,刘英谋反的案件涉及到几千人,焦贶也是其中一员,焦贶于是也被收捕,可是因为有病死在押向京都洛阳的路上,焦贶的妻子、子女也都被收捕入狱,逼问拷打长达几年。焦贶门下的许多学生及新朋旧友都害怕牵扯到自己,于是改名换姓,逃到其它州县,唯独郑弘赤膊髡首背着刑具到洛阳上书,为老师焦贶辩明清白。明帝有所觉悟,于是赦免了焦贶家属,郑弘亲自为老师扶灵送葬,并照顾焦贶妻子儿女安全回家。此事成为美谈,郑弘因此名扬一时。

永平十四年(72),郑弘被任命为邹县(今山东兖州一带)县令,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减免税赋,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民风淳朴。据记载,当时一个名叫王逢的人在路上拾到一件宝物,就马上悬挂在街道路口以求失主认领。还有一件事情: 当时鲁国早春大旱,五谷寸草不生,唯独邹地求雨成功, 五谷丰登。永平十五年(73),天下蝗灾突起,北起泰山,覆盖各国州县,并且大有蔓延之势,四处飞荡,唯独经过邹县地界时不作停留聚集,郡守上书明帝极力渲染当时情状,明帝认为此事根本不可能,于是派官吏前去调查,果然如郡守所言。

不久,郑弘被提升为淮阳太守。到任后,他减租减息,减免赋税。农忙季节,微服私访调查民间疾苦,救济贫困农户,如果遇到天下大旱,就亲自随车求雨。有一次,郑弘私访民情,遇到成群白鹿挟车而过,他特别惊奇,就问主簿黄国:“白鹿出现是吉是凶?”,黄国垂拜祝贺说: “从前三公大臣的车幡,都装饰着鹿形的图案,将来您必将成为朝廷重臣。”郑弘笑而不语,不以为然。

郑弘官运亨通,接连四次升官,建初元年(76),被任命为尚书令。按照东汉以前的官制,尚书郎任职期满才可出任三百石至四百石的县长。郑弘认为尚书台职权虽重,但俸禄太少,以至于每每选择尚书郎,无人问津,遂奏请皇上恩准尚书郎任职期满可出任千石的县令。当朝天子汉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郑弘前后多次提出若干有益于王政的建议。他的各项建议都被著录于竹简、丝帛上,收藏在皇帝居住的南宫中。

不久郑弘又被任命为平原(今山东平原南)相,依旧为官清廉。建初六年(81),章帝打算恢复盐铁官营制度,大司农郑众极力反对,言词颇为激烈,以至于被别人上疏弹劾,直至罢免。建初八年(83),郑弘取而代之,升任为大司农。当时,南方六郡: 日南郡、九真郡、交趾郡、合浦郡、郁林郡、南海郡向洛阳进贡运送的粮食等物产,都要先运到东泊(今福建福州),然后再用船从海路北上,风暴雨急,波高涛险,船沉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郑弘奏请朝廷,开凿了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县)之间的山路,从这里直运洛阳,既安全,又节省了不少人力。郑弘在职二年,为国家节省三亿万资财,时逢天下大旱,边疆又有警报,人民粮食不足,可是国库充实。郑弘又奏请免除若干地方政府进贡物产,减少人民差役,缓解民间饥馑,章帝采纳。

元和元年(84),太尉邓彪称病请求辞官,郑弘取而代之,同时郑弘又举荐大将、原会稽太守第五伦为司空,但职位在他之下。第五伦曾有恩于他,故此每每早朝之时,郑弘都向第五伦行礼,第五伦心中也不安。章帝问明原因,特令设屏风一面,把两人分隔开来,免得二人为难。

元和二年(85)冬季,南匈奴进攻北匈奴并大获全胜,斩杀及俘虏北匈奴人民牲畜后,撤回。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孟云上奏道: “北匈奴既已同中国和解,南匈奴又去抢掠,北匈奴会认为我朝故意作弄他们,因此可能会侵犯边塞,最好让南匈奴单于把抢掠的东西全部归还,以消解其敌意态度。”章帝召集百官商议,公卿重臣都说北匈奴狡猾奸诈,贪欲无厌,如果归还其所虏人口,它必狂妄自大,这是姑息养奸,万万不能同意此事。但太仆袁安说: “北匈奴派遣使者与我们立下和约,如果在边疆虏得人口,即归还我大汉,这证明他们害怕大汉。他们一直没有违背和约。孟云以朝廷重臣身份守卫边疆,不应该失信于他们,归还足以显示我朝宽宏大量的气度,并且使边疆人民相安以乐,这是明智之举。”大司徒桓虞也极力支持袁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都反对这项主张。郑弘疾颜厉色、义愤填膺地向桓虞喊道: “凡是主张应该归还的,全是不忠不孝之徒!”桓虞等人也还以颜色。宫廷大会不欢而散。司隶校尉上书弹劾郑弘等人有失礼仪,郑弘等都上缴印绶、请求处分。章帝下诏说: “一件事情,反复讨论,仍迟迟不能决定,只不过是因为每个人的意见不相同而已; 然而重大问题,需要积思广益,忠正温和应为大臣本色,但如果都不说话,决非是国家之福,你们有什么罪?请各人带好衣冠,共图大计。”

元和三年(86),郑弘见外戚窦宪专权,势力日渐强大,最终要危及国家社稷,因此经常上书章帝请求处置,言辞极为真诚,章帝因碍于窦皇后的面子,只是温颜听受未加制裁,窦氏集团骄横跋扈依然如故。章和元年(87),郑弘上疏章帝言称尚书张林依附窦宪,平时行为多有不检,恶迹昭彰,同时弹劾洛阳令杨光在任期间贪赃枉法,无所不为,不宜再官任洛阳令。杨光是窦宪的门客,书奏呈上以后,郑弘的手下有个人与杨光是好朋友,于是先把此事秘密告诉了杨光,杨光闻言大惊,立即到窦宪那儿求救。窦宪得知此事大为恼火,慌忙进入禁宫弹劾郑弘,言称郑弘泄露国家机密,失去作为太尉大臣的身份。章帝忙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窦宪就把郑弘所呈奏章内容简略陈述了一遍。等到奏章呈上以后,内容果如窦宪所言。郑弘虽然深得章帝信赖,但对此章帝却不能不生疑心,便命令侍从传诏责罚郑弘,并收缴了太尉印绶,由大司农宋由取而代之。这个时候郑弘才知道被自己手下出卖,于是径直到廷尉等待处置。不久章帝下令赦免郑弘,郑弘请求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但没有得到允许。被诬陷的愤怒及不被信任的耻辱令郑弘积愤成疾,卧床不起,奄奄一息。临终前郑弘还耿直上书,陈述窦氏集团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欺压百官的恶迹。他写道: “窦宪的奸恶,上达于天,下通于地。四海之内,无论是贤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憎恨他。”章帝刘炟看了奏章,有所醒悟,立即派御医为郑弘治疗疾病,可是等到达郑弘府上,郑弘已经溘然而逝。郑弘的妻子、儿女遵照他的遗嘱,全部归还朝廷所赐之物,布衣入殓,素木为棺,轻车简从,扶棺还乡。

相关参考

汉朝 公孙弘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公孙弘这个人?

公孙弘一汉文帝君临天下的第十七年(前164)四月,分齐郡(郡治临淄,今属山东)东部置菑川国(都治剧县,今山东寿光南),封齐王刘肥的后代刘贤为王。菑川后来出了位名人,叫公孙弘。公孙一姓,来源于王公的子孙

汉朝 东汉王梁是怎样的人?王梁人物历史评价?

王梁建武元年(25)六月二十二日,晴空万里,刘秀在高县(今河北柏乡)南郊祭祀天地,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七月十一日,任命王梁为东汉的第一任大司空。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今北京)人。王莽末年,王梁在

汉朝 东汉杨震是怎样的人?杨震人物历史评价?

杨震东汉永建元年(126)春,在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自陕县(今河南陕县)向西缓缓行驶。沿途有不少百姓观看,他们听说死者是个冤屈而亡的朝中大臣,人已死了两年,现在才回乡安葬。

汉朝 东汉张禹是怎样的人?张禹人物历史评价?

张禹“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这诗句出自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咏史》。这里的“佞臣”,指的是西汉成帝时的大奸相——安昌侯张禹。时隔一百多年以后,东汉政治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位同名同姓

汉朝 东汉杜林是怎样的人?杜林人物历史评价?

杜林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林的父亲杜鄴,汉成帝、哀帝年间曾做过凉州刺史。杜林从少年时代就好学深思,家中又多藏书,博学多闻,被当代人称为通儒。杜林青年时代出仕,先做郡吏。王莽失败后,天

汉朝 东汉周章是怎样的人?周章人物历史评价?

周章周章字次叔,南阳随县(今湖北随州)人。他开始步入仕途的时候,在南阳郡担任功曹。汉和帝永元四年(92),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周章的一生。汉和帝刘肇即位的时候,年仅10岁。窦太后临朝听政,她的哥哥窦宪

汉朝 东汉邓彪是怎样的人?邓彪人物历史评价?

邓彪邓彪,字智伯,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出身豪门,与东汉初年的太傅邓禹是同一宗族。邓禹在王莽末年,追随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屡建奇功,深为光武帝器重。东汉初,因刘秀着意防范功臣、宗室等人篡权,大多数功臣

汉朝 东汉邓禹是怎样的人?邓禹人物历史评价?

邓禹王莽统治末年,天下大乱,英雄四起,豪杰倍出。许多人跟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东击西讨,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平定天下以后,为褒奖这些人的佐定元功,将他们分封为侯。刘秀的儿子刘庄继位后,为了

汉朝 东汉庞参是怎样的人?庞参人物历史评价?

庞参东汉永初元年(107)初冬的一天,京师洛阳。突然,由宫中奔出一骑,骑者纵马扬鞭,向郊外疾驰而去。十分钟后,在座落于洛阳郊外的监狱——若庐的一间大厅里,宫中使者手捧圣旨,朗声读道:“免去庞参的刑罚,

汉朝 东汉张皓是怎样的人?张皓人物历史评价?

张皓人们历来敬重那些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言上谏的忠臣志士。他们虽然生前并不显赫,但却以勇敢、正直的言行名留史册。东汉的张皓、张纲父子正是这样。张皓字叔明,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