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东汉朱伥是怎样的人?朱伥人物历史评价?
Posted 司徒
篇首语: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东汉朱伥是怎样的人?朱伥人物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东汉朱伥是怎样的人?朱伥人物历史评价?
朱伥
朱伥字孙卿,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他年轻的时候拜大儒丁鸿为师,学习《欧阳尚书》。丁鸿是汉和帝时的司徒,门生故吏很多,朱伥作为他的得意门生,很顺利地就登上了仕途。不过,他为人胆小怕事,为官明哲保身。
安帝延光三年(124),皇后阎姬和宦官江丰等人合谋,捏造证据,陷害年仅10岁的皇太子刘保。汉安帝刘祜不辨是非,听信谗言,召集大臣商议,要罢黜刘保的太子职位。文武百官之中有许多正义直言之士都表示反对废黜太子。其中,太仆来历、太常桓焉、廷尉张皓等人竭力为太子辩解,要求皇帝明察。然而,汉安帝不顾大局,一意孤行,下诏罢黜了皇太子刘保,改封为济阴王,移居德阳殿西钟楼下。太仆来历深为太子不平,他锲而不舍,联合当时任太中大夫的朱伥,还有将作大匠薛皓、侍中陈光、施延等十几个大臣,同时到鸿都门(皇宫宫门)作证,证明皇太子并没有过失。
来历、朱伥等人的行动声势不小。汉安帝和他的左右亲信们面对这种场面,烦躁不安,想用威胁的手段把他们唬住,免得事情不好收拾。就派中常侍向朱伥等宣读诏命,说: “皇上废黜太子,并非没有父子之情,而是为国家社稷着想。来历等人身为朝廷命官,不识大体,竟然跟一群小人物喧哗胡闹,蛊惑人心。表面上看忠心耿耿,其实内心不过是为了谋取以后的福泽。现在朝廷广开言路,宽宏大量,所以对你们不予追究,如果你们执迷不悟,一错再错,那就要进监狱,尝尝刑罚的味道。”参与诤谏的大臣们闻听此言,脸色大变。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刀光血影,害怕皇帝降罪,于是不顾来历的阻拦,纷纷起来离去。朱伥就是这些临阵退缩的人物之一。唯有来历一人,守在鸿都门下,一连几天不肯罢休。然而,既然别的大臣都胆小怕事,剩下来历一人孤掌难鸣,汉安帝就可以从容地对付他了。安帝下诏,把来历兄弟们的官职,全部免除,剥夺来历食邑的田赋捐税收入。来历杜门谢客,闲居在家,还是不肯向皇帝屈服。
延光四年(125),汉安帝死在出巡的途中。阎皇后剥夺了安帝独生子济阴王刘保的合法继承权,迎北乡侯刘懿入继大统,即皇帝位,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好景不长,娃娃皇帝刘懿病死了。朝中有正义感的大臣们对阎太后的倒行逆施都很不满。中常侍孙程乘机联络了王国、张贤等十八个宦官,发动了政变,迎济阴王刘保即皇帝位,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即位以后,把拥立他的孙程等十九个宦官都封为列侯,并对以前劝阻安帝废黜太子、为太子请命的有功之臣大加封赏。朱伥因为曾经追随来历到鸿都门进行过诤谏,这时也以社稷功臣自居,受到了顺帝的重用。永建元年(126)二月,朱伥从长乐少府的位上被擢升为司徒。
汉顺帝还任命虞诩为司隶校尉。虞诩到任后不畏权势,敢于弹劾宦官和朝廷权贵。朝中大臣都因害怕而疏远他,一致攻击他苛刻。司徒朱伥和司空陶敦、太尉朱宠,一起联合弹劾虞诩: “盛夏之季还不断羁押无辜,伤害人民。”虞诩上书申辩,说三公是害怕举发贪赃枉法的事实而先行下手,对他进行诬陷。三公合奏,势不可免。然而,汉顺帝看了奏章,相信虞诩的正直清白,没有降罪于他。
后来,虞诩被宦官张防诬陷入狱。浮阳侯孙程和祝阿侯张贤,进见皇帝,竭力为虞诩辩白。后来孙程又上书陈述虞诩对国家的贡献,措辞直率恳切。汉顺帝被感动并且醒悟了,擢升虞诩为尚书仆射。
然而,浮阳侯孙程本人却因为联合几个宦官带着奏章到金銮宝殿上为虞诩请命,并在皇帝面前呵斥张防,激怒了汉顺帝,有司弹劾: “孙程行为荒唐,大逆不道。王国等都是孙程的同党,长期逗留京师,更使他们骄傲放肆。”汉顺帝于是下诏,把孙程等人全部免职,改封偏远地区,命十九位侯爵各自前往他们的封国,再命洛阳令督促他们在限期内动身。
司徒掾周举向朱伥进言: “当初,当今皇帝在西钟楼时,如果不是孙程,岂能登上宝座。而今忘记大恩大德,却仅记微小过失,如果十九位侯爵有一人半途死亡,皇上可能被抨击屠杀大臣。趁他们还没有出发,请立即劝阻。”朱伥胆小怕事,不愿为此冒险,说: “皇上正在气头上,我如果单独冒犯,恐怕会受到责备。”周举说: “阁下年龄已八十有余,位居宰相的高位,不在此时竭尽忠心,却明哲保身,请问,您还想得到什么?即使有钱有权,恐怕也难免被人认为是奸佞之徒。因诤谏而被责备,至少还可以留下忠贞美名。如果我的话你认为没有价值,我就辞职。”朱伥被说服了,他上书劝阻,汉顺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恢复了孙程等人原来的爵位,后来又把他们全部召回了洛阳。
永建二年(127)七月九日,朱伥因年老被免去了司徒的职务,后老死于家中。
相关参考
杨震东汉永建元年(126)春,在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自陕县(今河南陕县)向西缓缓行驶。沿途有不少百姓观看,他们听说死者是个冤屈而亡的朝中大臣,人已死了两年,现在才回乡安葬。
张禹“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这诗句出自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咏史》。这里的“佞臣”,指的是西汉成帝时的大奸相——安昌侯张禹。时隔一百多年以后,东汉政治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位同名同姓
杜林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林的父亲杜鄴,汉成帝、哀帝年间曾做过凉州刺史。杜林从少年时代就好学深思,家中又多藏书,博学多闻,被当代人称为通儒。杜林青年时代出仕,先做郡吏。王莽失败后,天
周章周章字次叔,南阳随县(今湖北随州)人。他开始步入仕途的时候,在南阳郡担任功曹。汉和帝永元四年(92),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周章的一生。汉和帝刘肇即位的时候,年仅10岁。窦太后临朝听政,她的哥哥窦宪
邓彪邓彪,字智伯,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出身豪门,与东汉初年的太傅邓禹是同一宗族。邓禹在王莽末年,追随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屡建奇功,深为光武帝器重。东汉初,因刘秀着意防范功臣、宗室等人篡权,大多数功臣
邓禹王莽统治末年,天下大乱,英雄四起,豪杰倍出。许多人跟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东击西讨,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平定天下以后,为褒奖这些人的佐定元功,将他们分封为侯。刘秀的儿子刘庄继位后,为了
庞参东汉永初元年(107)初冬的一天,京师洛阳。突然,由宫中奔出一骑,骑者纵马扬鞭,向郊外疾驰而去。十分钟后,在座落于洛阳郊外的监狱——若庐的一间大厅里,宫中使者手捧圣旨,朗声读道:“免去庞参的刑罚,
张皓人们历来敬重那些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言上谏的忠臣志士。他们虽然生前并不显赫,但却以勇敢、正直的言行名留史册。东汉的张皓、张纲父子正是这样。张皓字叔明,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
宋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宰相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在皇帝面前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千古名言,婉言谢绝了公主的求婚。这位富贵不能淫的人物就是东汉初年的大
任隗任隗是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父亲是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任光。而任隗并没有坐享先辈的功劳。他自幼喜爱黄老学说,清心寡欲,所得的俸禄,经常用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汉明帝得知后很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