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我不想再比了
Posted 知
篇首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知识 我不想再比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知识 我不想再比了
一直以来,双胞胎之间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意无意的对比。哪怕不是双胞胎,一般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会有一个跟自己孩子对比的对象,更何况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双胞胎呢。
网络案例
一个姑娘说自己和妹妹是双胞胎,从小就有人拿俩人做比较。妹妹从小比姐姐懂事,做什么都比姐姐认真,但是妹妹总是觉得姐姐什么都比自己好,其实姐姐什么做的都没妹妹好,有时候妹妹一上来脾气,就说爸爸妈妈觉得姐姐什么都好,姐姐在家妹妹就什么都不好了。
初中毕业考试,妹妹考的比姐姐低,一生气妹妹就去外地上中专了,而姐姐上了高中。后来妹妹中专毕业就工作了,姐姐就上了大学,等姐姐大学毕业了,妹妹又回家帮姐姐爸做家里的生意了,妹妹一直都觉得没姐姐顺利。妹妹做出的选择对于她自己来说,都是出于家庭情况迫于无奈,可是家里都给妹妹足够的空间让妹妹自由发展。
妹妹自尊心强,还比较倔强,妹妹决定的事别人怎么劝都不好使。现在姐妹俩要是同时在家,妹妹就会因为一些和姐妹俩没关系的话题而发火,就觉得所有的人都觉得姐姐好,姐姐在家妹妹就什么都不好了。姐妹们一起去唱歌,姐姐唱的比妹妹好点,妹妹都会自己生气,别人一劝,妹妹就会发火说一些伤害自己和别人的狠话,有时候冷静了又会后悔。
总之就是很小的话题都会让妹妹觉得不平衡。姐姐和家人不知道怎么劝妹妹,妹妹才能想通。妹妹总觉得活在姐姐的阴影下,妹妹自己冷静的时候说自己做什么事都想和姐姐比,都要想想姐姐是怎么做的。无论姐姐做的对不对,妹妹都会去比较。
妹妹平时就是一个爱总结的人,可是事情一触及到和姐姐之间的话题说什么就都没用了。妹妹和朋友之间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朋友都很信任妹妹、依赖妹妹。妹妹总是给自己压力。
心理分析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妹妹的性格特征非常明显:嫉妒,自卑,缺乏自信与安全感。
嫉妒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妹妹的嫉妒心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标准。妹妹的表现是自卑,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主要和如下9各方面的因素有关:
1成长经历 2家庭教养模式3挫败事件的经历4父母的和谐情况
5教育背景 6职业经历 7心理创伤 8家庭观念性格 9人格
而对于双胞胎而言,这九个方面的因素主要聚集成两个字就是:对比。今天父亲无意将两姐妹学业对比了一下,明天母亲又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对比了一下,来了个亲戚又说了两个人的行为方式等等,点点滴滴的小事件,到最后会形成很大的心理问题。
无论是否是双胞胎孩子的父母,家长们都一定要注意这九个方面的因素,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一般如上述案例的这种情况,就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家里人的作用会是很小的。妹妹的嫉妒心的背后是安全感的缺乏,自卑,缺乏自信,人际关系不良等。妹妹在童年或者幼年事情一定有过心理创伤或者情结。如果,家里人想帮助的话,就是应该多给妹妹安全感,温暖,多和妹妹沟通,多陪伴妹妹。
从妹妹自身角度,建议她应该多读一些书,在生活中要学会独舞,要学会总结,学会思考。
心理咖啡观点:
生双胞胎的几率是1.12%,但是双胞胎之间会被拿来比较的几率,几乎是100%的。就算是独生子女,也总会被拿来和亲戚家的孩子比,这样的攀比现象,当今社会数不胜数。但是,作为家长,父母们请切记,适当的比较是可以的,可以促进竞争;但是对比的过度了,就会造成心理问题。如上述案例的妹妹,嫉妒心太强,安全感的缺乏,不自信等等。(文章来源:525心理网)
相关参考
只要你是独生子女26岁以上单身,我相信父母都催你结婚,逼你相亲;如果你临近30或者是30岁以上女人,父母都劝你减价大甩卖,是个男人就可以了;父母声泪俱下,血压升高。。。。你不想跟父母一样凑合,不想委屈
春节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在消费社会被“物化”,淡薄的年味之外,亲情的功利让人失望,连团圆的意义都在淡化。辛苦一年之后,“恐归族”的心声是:不想过年。20年前那些逗乐我们的相声段子已经不再好笑;除了在微博
走出北京西客站,玥玥不禁深深地做了个深呼吸。这个城市的空气虽然质量很差,却有种自由的气息。当天晚上,她在电话中向我倒苦水:「8天的春假实在太漫长了!我一回老家就被父母约谈,串门也被连番逼问,参加同学聚
很多人理想的工作状态是在自己公寓里办公和休息,自由的支配着自己的时间,工作累了就去休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觉,没有上下班打卡,没有领导训话,没有上司天天盯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套适合soho一族的
9岁,她确立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12岁,她立志当一名医生;21岁,她进入大学学习医学;24岁,她结婚并接连生了3个女儿;28岁,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41岁,她离婚;47岁,
郑州。一个女孩,仅仅因为在公交车上没有给一个老头让座,就遭其拽住头发暴打。就这件事,脑残的时评写手和网民一拥而上,废话般地重复“不让座不对,打人更不对”、“不让座是道德问题,打人是法律问题”。我终于吐
“你为什么手机都没接啊?不是说好今天一起去图书馆的吗?”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我不禁想起头上长角的叶大雄妈妈。“喔……几点了啊?”我揉揉眼睛,像插网线一样,让意识与现实世界接轨。“你每次都这样,我这么
“早上真不想起床,白天在办公室心里边也空荡荡的,工作起来特别没精神,老是走神。”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张小姐初六从老家回到广州,春节后第一个星期的工作让她疲惫不堪,“和平常相比,工作也不多,但就是累”
在我们的生活中,事情往往是在尝试过后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事情竟是这么容易就可以解决”。类似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催眠秀上的“钢板人桥”。刚开始大家可能会想:“我真的能行吗?”当成功一次之后,便会觉著特
你在开车过程中,遇上交通拥堵、乱变车道、恶意超车、强行转弯,是否会产生心烦、焦躁、愤怒的情绪,如果是,当心,也许你已患病了——“路怒症”的五大症状症状一:情绪偏执激动,寸土不让市民张灵峰3年前购买了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