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如何让青春期孩子听你的

Posted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知识 如何让青春期孩子听你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知识 如何让青春期孩子听你的

青少年得意的穿了一件垮裤,爸妈一说,“哇!你这裤子好酷喔!”孩子马上换另一套。虽然是个笑话,却暗喻了青少年,明明他是要的,可是一旦父母认同,他就偏不要了。

接受孩子在长大

许多父母慨叹青春期的孩子,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其实,这是孩子迈向独立的象征。这段时期的孩子强烈追寻自我认同、渴望同侪接纳,因此要逐渐拉开和父母亲的距离,即使在大事上认同父母,也一定要在小事上和父母有所不同。

换言之,青春期的孩子即使还爱恋父母、享受亲子关系,但他仍渴望在心理上跟父母分立,拉出一定的距离。你是你,我是我,我不再只是你的小孩,跟前跟后,这很自然。根据许多研究,只要亲子关系基础稳固,亲密感还在,孩子在重要价值观上,还是比较认同父母。但,即便如此,也绝对不要指望青春期的孩子会说,“妈,你讲得好有道理喔!”、“爸,我真希望能像你一样。”这根本不可能。

对青春期的孩子要观其行,不要一直听其言,因为父母的情绪容易被孩子的态度和言语挑起。父母要去观察,即使孩子当场态度欠佳,只要后面的行动修正了,就表示他有听进去。父母亲也要体认青少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于父母的年代,某些价值观的变化是必然,也必要。如:他们现在用iphone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已经是普遍现象,有时还一边MSN。要用父母那个年代的标准去跟他们谈,根本没说服力。

区分大事与小事


当孩子不想再跟你一模一样,想要做自己时,家长要先学会区分大事跟小事,以利因应。如果小事都放手,你就会发现孩子“要他往东,他偏往西”的行为也会日渐减少。因为小事,你尊重他的决定,碰到大事,他知道你不会为反对而反对,就会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也比较好商量。那么如何区分大小事呢?

和生涯规划、课业学习,以及道德品格、价值观相关的是大事;该独立负责、会伤害或损及他人权益的也是大事。至于小事,大约就是外表的打理、穿着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日常琐事。

针对小事:原则上能不管就不管,尽量尊重,但仍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譬如孩子染发,父母可以表达,“你可能觉得染头发很好看,但那么年轻就染头发,头皮会受伤,发质也会坏掉。”

针对大事:首先,要想清楚底线,然后依据具体客观的资讯争取孩子的共识。以染发为例,父母会认为这已经牵涉到身体,是大事,但你必须了解孩子的主观感受。像毒品有害健康,大家都能明白,而染发对身体不好,对孩子太遥远了。更何况,他周遭有许多人,包括朋友,甚至师长都在染,你哪能说服他呢?当你清楚底线是健康和社会规范,那么重点就不在染不染,而在于不可违反校规、次数不要太多,染剂要好等。

其次,提供选择。尽量先询问“你要往东,还是往西”;而非先主导“你必须(或应该)往东(或西)”。先问有个好处,孩子会觉得受到尊重,明白你不是在反对他,他也就不需要为争权而反抗。再以染发为例,你不要急着告诉他染发有多不好,而是问他对染发的想法。如果他说就挑染一下,一年顶多染一次,这其实跟你的底线不谋而合,你就可以不费唇舌,甚至因此发现孩子挺不错的。父母亲若愿意多听,会发现孩子有时候已经想过了,而且不见得会超过你的底线。

如果你事先询问,发现他的回应本来就在你的底线内,你要大方的表示赞同,就做吧!而且还要告诉他,“孩子,你很会克制自己,真的不简单。”这些是一般父母比较难做到,却最能赢得孩子合作的做法。父母若想全盘掌控,结果往往节节败退、全盘皆输。如果你坚守底线,适度放心放手,你就会发现亲子可以双赢。而且,孩子在讲的过程中,就是在检视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你的鼓励有助于他以后做出更理性的判断和决策。他每次想要争取自主,就会先行找出理性的基础。基本上,父母只要戒急用忍,往往可以得到意外的美好结果。

学会运用“我讯息”


不过,每个孩子的特质和成熟度不同,还是有可能超过底线、判断失误。这时,父母就必须用比较客观的方式去表达立场。换言之,就是用“我讯息”来取代像“你太自私了”、“你到底有没有责任感”这样充满指责意味的“你讯息”。“我讯息”是最有帮助、最不伤害、最容易促进合作的技巧。这个技巧有三步骤:

■ 具体描述行为。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粗心?”多数的孩子会马上回应,“那个×××比我错更多呐!”,要不就是“我哪有粗心?我都检查五遍了”。如果你说,你“6”写太快,看起来就像“0”,这就叫具体描述。他无法否认、不能狡辩,而且你语气不带责备,他也比较能够平心静气的接受。像“你本来会的,因为写太快就错了”,这样的具体描述,才是正宗的对事不对人。

■ 明确指出后果。“明明会的,因为写太快无法辨识,分数就不见了。”指出后果,让孩子有机会想想这是不是他要的。

■ 说出你的感受。“你一定很懊恼,我也觉得好可惜喔!”、“我担忧,万一你碰到大考试也这样,影响真的好大。”这样讲话说明父母亲因关爱所产生的担忧,通常孩子就比较能接受。

亲子互相了解后,告诉孩子为什么自己会坚持某个底线,试着寻求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因为彼此情感都互相接纳,火药味不重,才不会情绪化的面对问题。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同意,“好吧,只要下次考试粗心大意的状况超过○次,我就多做点练习。”、“如果是这样,我接受一年染发不超过○次”。(文/杨俐容)

心灵咖啡观点:

青春期父母亲最重要的是,把主导权先放给孩子,但坚守底线,用好的方式去表达。最后跟孩子说,我很愿意跟你一起解决问题,试着找到中间路线,找到彼此的最大公约数;孩子慢慢就会体认,他跟父母亲是可以协商,是可以合作的,这正是他以后跟人相处很重要的态度。

相关参考

心理学知识 想要孩子听话

(文/JeffreyBernsteinPh.D.,译/LegionC)家长们想要使得他们的孩子更加听话的方法。一件最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对你的孩子大吼大叫。如果在你的孩子面前耍大人脾气那么面对你的情

心理学知识 他也许根本没在听你说话

有多少次我们都说:「我说过这些,但你根本就不理睬我!现在他/她/他们/脱口秀主持人说完全相同的事情,你就信了吗?」为什么身边的人跟我们讲诉重要的事情时,我们总会不经意的忽略呢?□?因为熟悉所以轻视:我

心理学知识 别总夸你的孩子漂亮

小楚自小长得漂亮可爱,长辈们见了总忍不住夸几句。上了幼儿园,她对穿着打扮越来越在意,每天都吵着要穿花裙子、戴漂亮蝴蝶结;有时,还对着镜子摆半天姿势。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么小就爱打扮了,将来可

心理学知识 暑假来了,当心你的孩子变宅童哟

进入7月,各地学校开始陆续放暑假了,漫长的假期,孩子们最喜欢做什么呢?《中国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听音乐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

心理学知识 别让同事偷走你的时间

很多公司特别重视资本管理,但对时间浪费却无动于衷。时间就是金钱,贝恩公司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公司通过制定更严格的时间管理规章,至少有机会节约20%集体共有时间。现在,一些有前瞻思维的公司采用截然不同的时

心理学知识 构建孩子强大内心的六个话题

每个孩子出生之后,他们的思想都是纯净完美的。之所以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因为与后天接受到的思想有关。后天教育的思想占据了原有完美无一物的思想,如果想让你的孩子对生活充满

心理学知识 一定要让孩子懂得的人生十问

一定要让孩子懂得的人生十问!中国人一直把孩子比作花朵,比作树苗。他们的栽培者、呵护者就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是毋庸置疑的,好父母成就好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他们懂得有助于他们成长的人生

心理学知识 让孩子的内在安全感长大

  自信的形成与儿时拥有的安全感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深厚根基的生命体?两位法国专家一起,为这条需要父母陪同孩子走过的道路,设置了航标。  0~12个月“接触”问题  对于一个婴

心理学知识 与你的心灵面对面

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用?当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真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心灵安慰、心理平衡吗?这些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想了解心理咨询、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所有人的疑惑。让我们先听一个很古老的神话

心理学知识 别让孩子的睡眠时间在无形中被剥夺

(译/张利琼)?睡眠,或缺乏睡眠,当涉及到学龄的孩子时,科技与之息息相关。根据国家睡眠基金会的调查,将近72%的年龄在6-17岁之间的孩子在他们睡觉时,卧室至少有一个电子设备。根据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