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溺爱孩子的后果,你懂的

Posted

篇首语: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知识 溺爱孩子的后果,你懂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知识 溺爱孩子的后果,你懂的

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谁又能真的狠下心来打骂批评,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一、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二、孩子性格骄横乖张。

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三、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

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四、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

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五、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六、孩子人际关系障碍。

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七、孩子健康状况不良。

孩子被宠溺过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许就是对孩子身体的损害,要么过于挑食,营养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饮暴食,过于肥胖,两者都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懒惰,更不会去锻炼身体,于是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从小就落下病根子,对今后一辈子的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

编辑推荐:

让孩子远离“金钱优越感”

住房的高低会左右孩子的性格

相关参考

心理学知识 想要孩子听话

(文/JeffreyBernsteinPh.D.,译/LegionC)家长们想要使得他们的孩子更加听话的方法。一件最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对你的孩子大吼大叫。如果在你的孩子面前耍大人脾气那么面对你的情

心理学知识 孩子是父母的良药

很多人认为,青少年出问题都是父母的错,提出“孩子有‘病’,父母吃药”,需要改变的究竟是谁呢?父母亲是否又是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忽视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呢?孩子有时候甚至是解决我们家庭关系的良药,家长们是否意

心理学知识 是孩子的问题

1、让孩子站在玩具柜台,他就赖那里撒泼打滚要买玩具。2、不看着孩子完成作业,他就一直不知道完成作业。3、允许他打游戏,他就会一直游戏下去,毁掉学业,甚至一事无成。4、“你总吃糖,牙齿会坏到”5、“你总

心理学知识 打孩子是门艺术

孩子调皮该不该打?母亲左右为难:不写吧,孩子不上幼儿园;写吧,娃儿太调皮,难保不打她打孩子是门艺术!打时不能带有怒气,要让孩子懂得规矩至上,懂得做错事要担责几天前一怒之下打了女儿,没想到女儿坚持让妈妈

心理学知识 一定要让孩子懂得的人生十问

一定要让孩子懂得的人生十问!中国人一直把孩子比作花朵,比作树苗。他们的栽培者、呵护者就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是毋庸置疑的,好父母成就好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他们懂得有助于他们成长的人生

心理学知识 也许你正将孩子培养成特务

孩子开学了,在学校当上了班干部,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这说明孩子一定有在某方面突出的才能,也意味着获得一些锻炼机会。然而有时候,这并不是一件真令人放心的事。老师为了便于管理,会让孩子监督孩子,获取信息之后

心理学知识 让孩子的内在安全感长大

  自信的形成与儿时拥有的安全感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深厚根基的生命体?两位法国专家一起,为这条需要父母陪同孩子走过的道路,设置了航标。  0~12个月“接触”问题  对于一个婴

心理学知识 )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树立做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简单方便,容易操作,适合于每一位孩子家长。在孩子

心理学知识 不要粗暴对待孩子的情绪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

心理学知识 如何让青春期孩子听你的

青少年得意的穿了一件垮裤,爸妈一说,“哇!你这裤子好酷喔!”孩子马上换另一套。虽然是个笑话,却暗喻了青少年,明明他是要的,可是一旦父母认同,他就偏不要了。接受孩子在长大许多父母慨叹青春期的孩子,要他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