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负责完成焚城计划 抗战时长沙“文夕大火”

Posted 戴笠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戴笠负责完成焚城计划 抗战时长沙“文夕大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戴笠负责完成焚城计划 抗战时长沙“文夕大火”

说到长沙抗战,文夕大火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历史。在诸多面世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却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军统局副局长、“特工王”戴笠。近日,戴笠发给蒋介石的一份电报原件以及各方资料浮出水面,诸多真相得以解密。原来,文夕大火前,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竟然在长沙,严密监控焚城计划……

一份电报,最终使蒋介石痛下决心毁城

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大批城市沦陷。焦土政策开始被国民政府重视,李宗仁还将此策略汇编成册。其时,汪精卫等人对此策略提出反对意见。

1938年10月13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祖、军统局副局长戴笠联名电呈蒋介石,汇报江西九江失陷前未能贯彻焦土作战,被日军获大量物质的情形。原电文为:“九江自沦陷后,暴敌除奸淫烧杀外,并将有历史性及珍贵之物品悉数搬运回国。近将各商店居户搜出之日用品及我军遗弃之大米万余包,分发汉奸与难民以示小惠,或贱价售于苦工以收人心。现市民颇感敌军之来反获利益,宁肯冒险亦不远离。查此实因由我党政军警,对政府坚壁清野、焦土抗战之政策,未能贯彻实行,以致资敌利用也。”

同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政府严令实施焦土政策,并责成戴笠与军统人员在武汉督促方案的执行。然而,国民党内部意见不统一,武汉警备司令郭悔擅自先行撤退,焦土计划未能全部完成,最终机场为敌所用。

戴笠的这份支持焦土政策的电报,以及武汉等地的失地资源被敌利用,最终使蒋介石排除他议,痛下决心烧毁长沙古城。

严密监控张治中布置计划,以免焚城不力

自武汉失守后,军统总部临时迁到长沙小吴门外东庄米家花园。遵照蒋介石命令,戴笠在长沙坐镇指挥,严密监控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布置焚城计划,以免焚城不力。

11月10日,日军逼近汨罗江一带,戴笠所领导的军统局开始加紧负责撤离人员,分两批,一批从沅陵转重庆、一批从衡阳转重庆。11日下午,蒋介石查看情况后离开长沙时,戴笠前往火车站送行,在车站遇见酆悌,问及焚城准备情况。酆悌告诉戴笠:已经布置好了,由警备司令部负责,保安处协助。同时问戴笠,是否军统局也来参与?戴笠要求酆悌拿出具体行动计划再决定。当晚,戴笠指派军统长沙站的负责人李人士去了解情况,回复却是还没安排好计划。

1938年11月12日上午9点左右,张治中接到蒋介石来电(文侍参电):“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中正文侍参。”(因蒋介石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后称此次大火为“文夕大火”。)

张治中接到电报后,立即召集在长沙的省警备司令酆悌、省保安处长徐权会商,亲自指派警备第二团团长徐崑为总指挥,将所属士兵3人编为一组,共100组,负责焚城。同时通知部属如闻警报声,或看到一处起火,即可行动。

电告蒋介石当时起火与混乱状况,任务“圆满完成”

11月12日下午,岳阳失陷。军统此时留在长沙大约有200多人,因无车可派,戴笠要求他的秘书曾坚等领队,乘最后一班火车到衡阳,然后步行从广西、贵州到重庆。随后,戴笠亲自在长沙市内视察,看见秩序混乱,也无警察出面维持,打电话给警察局长文重孚厉声质问,并要求文重孚前来面谈。文重孚见到戴笠后告知,接到酆悌的命令,要求警察集结在各自警局待命,待火起即刻撤出城外。于是,戴笠马上给酆悌打电话询问,得到答复:煤油、炸药已经准备好,但仍无具体行动计划。戴笠鉴于此情况,与酆悌约好,决定晚上10点亲赴警备司令部面商。

11月12日晚9点,文重孚来电话,称酆悌晚上有事外出,届时不必前来。戴笠预感有什么事会发生,马上电话联系酆悌,但对方无人应答。这时戴笠的部下、交通科长胡子萍前来报告,说军统负责运载疏散人员的汽车被警备司令部人员扣留在新军路,用于运送爆破人员与焚城材料。

晚12点,城内外火起,军统本部附近的航空委员会、汽车兵团车厂亦相继起火。戴笠因惦记尚有军统人员在东车站候车,急乘车前往看望,途中见到警戒兵朝天乱放枪。从车站回来后,戴笠将当时起火与混乱状况电告在韶关的蒋介石,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11月13日上午8点半戴笠离开长沙市内,9点在猴子石码头看见张治中的副官在码头找保安处长徐权。下午5点,戴笠改由湘潭渡江,在湘潭西遇见酆悌部属与其行李车,不久该车接到命令返回长沙,调查焚城事件。

文夕大火到底是谁放的?

至此,戴笠结束了在长沙的日子,而他的任务也“圆满完成”。这场大火却一直延烧了五天五夜,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

文夕大火到底是谁放的?这一直是史学界探究的谜团。时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认为是军统放的火。但从戴笠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军统只负责监督,并未参与。还曾有谣传共产党放火,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在回忆录曾明确说:吾深不以为然。目前的公论是,由于南门外伤兵营医院不慎失火,结果被误认为焚城信号,全城一起放起火来,造成震惊中外的“文夕大火”。

相关参考

谁该为文夕大火负责? 长沙文夕大火的经过

抗战期间发生的长沙大火案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焦土抗战”政策的一大败笔,非但没有伤及日军丝毫,给日军以任何打击,反而使两万多民众因来不及脱身而葬身火海。数十万老百姓因家园被毁流离失所。一座繁华的文明古城惨...

长沙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的一场人为毁灭性火灾。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

历史军事 谁该为文夕大火负责

抗战期间发生的长沙大火案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焦土抗战”政策的一大败笔,非但没有伤及日军丝毫,给日军以任何打击,反而使两万多民众因来不及脱身而葬身火海。数十万老百姓因家园被毁流离失所。一座繁华的文明古城惨

文夕大火前长沙古迹 文夕大火天心阁

文夕大火对湖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另外,这场大火烧毁了长沙古城,许多文物古迹毁于一旦,长沙的文明传承就此中断,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以至于今天的人们只能通过照片去一窥长沙过去的古迹,其中就包括闻名

穿越时空看“文夕大火”前后的长沙

长沙大火八十年祭发生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长沙大火,距今整整八十周年了。由于12日电报代码为“文”,而大火发生在晚上,又称“文夕大火”。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来看“文夕大火”前后的长沙。>当时的

历史军事 文夕大火是怎么回事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画。但在计画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

历史军事 文夕大火是怎么回事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画。但在计画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

文夕大火为什么叫文夕 文夕大火真相

 长沙大火之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文夕大火原因就在于这场大火发生于1938年11月21日(该日电报代日韵目是“文”)的夜里(即夕)。关于这场大火的真相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究竟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秘闻 文夕大火为什么叫文夕 文夕大火真相

 长沙大火之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文夕大火原因就在于这场大火发生于1938年11月21日(该日电报代日韵目是“文”)的夜里(即夕)。关于这场大火的真相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究竟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他们想建立一次奇功 郭沫若回忆“文夕大火”

1948年8月,“文夕大火”近十年后,香港《华商报》副刊开始连载郭沫若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抗战回忆录》。“回忆录”中郭写到长沙大火,在香港引起舆论关注。又过了十年,《人民文学》再次发表《抗战回忆录》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