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夕大火
Posted 大火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沙文夕大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沙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的一场人为毁灭性火灾。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为平息民愤,1938年11月16日蒋介石赶到长沙,下令速捕首事有关人员,依法严惩,并限两天内结案。曾参与长沙大火案审理的第九战区司令部调查室主任张振国回忆,11月18日的审判结果,原本是酆悌处有期徒刑10年,徐昆、文重孚二人各判7年,但专案组报呈最高当局后,蒋介石的批示为:“渎职殃民,一律枪决,张治中撤职查办。”1938年11月20日,三人在南门口外侯家塘刑场枪决。 文夕大火事后处理: 一、长沙警备司令鄷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以辱职殃民,玩忽职守罪被执行枪决;湖南省会警察局长文重孚,以未奉命令,放弃职守罪,被执行枪决。 二、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用人失察、防范疏忽,革职留任,责成善后,以观后效。 三、 湖南省保安处长徐权,惊慌失措,动摇人心,革职查办。 四、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石国基、参谋处长许权在逃,予以革职,通缉查办。 五、 长沙市市长席楚霖弃职潜逃,革职留任。 事后汪精卫在重庆发表了一篇反对焦土抗战的报道,报道说:“如果‘焦土抗战’就像长沙那样毁灭自己,那还不如不抗战的好!”相关参考
抗战期间发生的长沙大火案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焦土抗战”政策的一大败笔,非但没有伤及日军丝毫,给日军以任何打击,反而使两万多民众因来不及脱身而葬身火海。数十万老百姓因家园被毁流离失所。一座繁华的文明古城惨...
说到长沙抗战,文夕大火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历史。在诸多面世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却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军统局副局长、“特工王”戴笠。近日,戴笠发给蒋介石的一份电报原件以及各方资料浮出水面,诸多真相得以解
说到长沙抗战,文夕大火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历史。在诸多面世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却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军统局副局长、“特工王”戴笠。近日,戴笠发给蒋介石的一份电报原件以及各方资料浮出水面,诸多真相得以解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画。但在计画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画。但在计画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
长沙大火之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文夕大火原因就在于这场大火发生于1938年11月21日(该日电报代日韵目是“文”)的夜里(即夕)。关于这场大火的真相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究竟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长沙大火之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文夕大火原因就在于这场大火发生于1938年11月21日(该日电报代日韵目是“文”)的夜里(即夕)。关于这场大火的真相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究竟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抗战期间发生的长沙大火案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焦土抗战”政策的一大败笔,非但没有伤及日军丝毫,给日军以任何打击,反而使两万多民众因来不及脱身而葬身火海。数十万老百姓因家园被毁流离失所。一座繁华的文明古城惨
1948年8月,“文夕大火”近十年后,香港《华商报》副刊开始连载郭沫若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抗战回忆录》。“回忆录”中郭写到长沙大火,在香港引起舆论关注。又过了十年,《人民文学》再次发表《抗战回忆录》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