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大火前长沙古迹 文夕大火天心阁
Posted 大火
篇首语:鸟贵有翼,人贵有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夕大火前长沙古迹 文夕大火天心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夕大火前长沙古迹 文夕大火天心阁
文夕大火对湖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另外,这场大火烧毁了长沙古城,许多文物古迹毁于一旦,长沙的文明传承就此中断,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以至于今天的人们只能通过照片去一窥长沙过去的古迹,其中就包括闻名中外的天心阁,这实在令人唏嘘。 上世纪20年代长沙老城全貌。 1937年的湘雅医院。陈先枢等供图 1938年“文夕大火”前的红牌楼,大概位置在现在步行街的坡子街附近。陈先枢供图 上世纪30年代天心阁中阁。陈先枢等供图 上世纪20年代的基督圣公会礼拜堂。陈先枢等供图 上世纪20年代的裕湘纱厂。陈先枢等供图 上世纪30年代的国货陈列馆。陈先枢等供图 上世纪20年代的中山纪念堂。 上世纪30年代的湖南第一师范。陈先枢等供图 1904年改为湖南图书馆时的定王台。 上世纪30年代的火宫殿。 上世纪30年代的开福寺后门。 清朝末年的湘春门。 长沙大火前司徒礼教堂。陈先枢等供图 上世纪30年代的长沙银星电影院。 长沙大火前的中山亭。相关参考
抗战期间发生的长沙大火案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焦土抗战”政策的一大败笔,非但没有伤及日军丝毫,给日军以任何打击,反而使两万多民众因来不及脱身而葬身火海。数十万老百姓因家园被毁流离失所。一座繁华的文明古城惨...
文夕大火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的一场人为毁灭性火灾。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
长沙大火之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文夕大火原因就在于这场大火发生于1938年11月21日(该日电报代日韵目是“文”)的夜里(即夕)。关于这场大火的真相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究竟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长沙大火之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文夕大火原因就在于这场大火发生于1938年11月21日(该日电报代日韵目是“文”)的夜里(即夕)。关于这场大火的真相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究竟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画。但在计画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
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画。但在计画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
说到长沙抗战,文夕大火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历史。在诸多面世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却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军统局副局长、“特工王”戴笠。近日,戴笠发给蒋介石的一份电报原件以及各方资料浮出水面,诸多真相得以解
说到长沙抗战,文夕大火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历史。在诸多面世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却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军统局副局长、“特工王”戴笠。近日,戴笠发给蒋介石的一份电报原件以及各方资料浮出水面,诸多真相得以解
1948年8月,“文夕大火”近十年后,香港《华商报》副刊开始连载郭沫若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抗战回忆录》。“回忆录”中郭写到长沙大火,在香港引起舆论关注。又过了十年,《人民文学》再次发表《抗战回忆录》并更
1948年8月,“文夕大火”近十年后,香港《华商报》副刊开始连载郭沫若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抗战回忆录》。“回忆录”中郭写到长沙大火,在香港引起舆论关注。又过了十年,《人民文学》再次发表《抗战回忆录》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