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古应芬生平故事简介,古应芬历史评价,古应芬怎么死的?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早晨要撒你种,晚上也不要歇你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古应芬生平故事简介,古应芬历史评价,古应芬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古应芬生平故事简介,古应芬历史评价,古应芬怎么死的?
古应芬,字勷勤,别字湘勤,广东番禺(今广州)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生于殷实的商人家庭。受其父喜读书尤好交接士大夫影响,从小爱好读书。1902年以“经古”第一名考中秀才。1904年经两广总督岑春煊考选,派古应芬与胡汉民、汪精卫等四十余人去日本留学,古入东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1905年秋,与胡汉民等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他们反对中国留日学生为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罢学回国的做法,坚持学习至1906年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毕业,并升入专门部肄业。1907年毕业回国,执教广东法政学堂,任广东谘议局秘书等职,开展秘密反清活动。
1911年到香港协助黄兴、胡汉民策划广州起义。辛亥武昌首义后,广东都督府成立,胡汉民任都督,古应芬历任都督府秘书长、核计院院长、琼崖绥靖署总办等职。1913年奔走广州、香港等地,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4年至1917年协助朱执信回广东开展反袁和护法活动,曾三次赴南洋与邓泽如联络华侨筹募善款,接济反袁讨龙(济光)各路义军。
1918年11月至1920年10月协助陈炯明进军福建,回师广州讨伐桂系,1920年任广东省政务厅长。1922年3月邓铿被刺,古应芬推荐李济深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协调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关系,陈不听,古乃辞职前往上海。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孙中山总统府,古应芬到香港组织接应孙中山,任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策动滇、粤、桂等省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主任,组织梁鸿楷、陈可钰、李济深、邓演达等各方力量讨伐企图谋害胡汉民的桂军沈鸿英,从此博得孙中山和胡汉民的器重。3月任广州大本营法制局局长,后任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孙中山东征陈炯明,逐日记载孙中山活动情况,后来出版了《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继廖仲恺之后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并兼军需总监,努力统一广东财政。1925年7月,大本营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廖仲恺任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古任政府常务委员兼广东省政务厅长,8月廖仲恺被刺身亡,古兼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及广东省财政厅长。
这时,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即将开始,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加强,工农运动不断高涨,古应芬深感不安,企图组织力量加以阻止。他利用在警官学校讲课和其他宣传阵地,竭力宣传反共言论,得到蒋介石等人赏识。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北伐战争开始后,随着北伐军胜利进军,他奉命代表国民党政府前往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慰劳军队,目睹风起云涌的工农革命运动更为不满。1927年亲赴江西、上海密谋反共清党,接受蒋介石旨意,4月5日与邓泽如、张静江、吴稚晖等中央执监委员在上海策划进行清党,回广州又参与策动“四一五”政变杀害大批共产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
1927年4月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胡汉民任国民政府主席,古应芬任政府常务委员兼代财政部长,为筹措“二次北伐”军需,发行二五库券三千万元,并逐步对国民政府财政进行了整顿,在民国史上第一次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标准,改革中央与地方收支性质不分、权责混淆的流弊。同时明令各省不得截留税款,宣布1927年9月1日起实现关税自主,取消国内通过税,取一物一税原则,改铸纪念币,这对统一财政起了一定作用,但也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1927年8月蒋介石宣布下野,古应芬卸本兼各职,短期赴日本考察后回国,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2月16日,古奉命查办汪精卫涉嫌广州事变案。1928年10月,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古任文官长。1929年3月继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等职。1930年冬,因内部权力斗争加剧,古应芬心灰意冷,即以割治背部瘤患为由,不顾友人劝阻,毅然返回广州。1931年2月,胡汉民因与蒋介石“约法”问题矛盾激化,在南京汤山被蒋软禁。古应芬即与国民党中央监委邓泽如、萧佛成等通电支持胡汉民,弹劾蒋介石。5月28日,古与汪精卫、孙科、唐绍仪等在广州举行“非常会议”,另立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古是这个政府五名常委之一,且得到陈济棠支持,故权势甚大。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与广州政府试图合作,古应芬提出胡汉民应立即出京,李宗仁也请释放李济深,从而促成胡汉民获得自由,并到上海参加蒋汪合作会议。古应芬则因患牙床肿胀转为牙瘫重症,于10月28日在广州病逝。
相关参考
近代人物中文名:古应芬别名:字勷勤,亦作湘芹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越秀区)出生日期:1873年逝世日期:1931年职业:辛亥革命志士(早期)毕业院校:日本法政大学主要成就:中
汪精卫原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1883年5月4日生于广东三水。童年时代进私塾读书。1901年应番禺县试,中秀才,名列榜首。1902年,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与古应芬、朱执信、胡毅生等人在广州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J.EdgarSnow),母亲安娜·埃德曼·斯诺(AnnaEdelmannSn
端纳(WilliamHenryDonald),祖籍苏格兰。1875年6月22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利斯莫城。父亲是铁路工人[1],对子女管教严格。端纳自幼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端纳少年时不慎
洪深,字伯骏,号浅哉,我国著名的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一个官僚世家。1900年入塾读书。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
黄维,字悟我、培我,江西贵溪县人,1904年2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生于一个农家。父亲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清贫的童年生活,使他形成坚毅、勤朴的品质和内向的性格。少时在本乡读小学,1918
梁希,字叔五,1883年11月(清光绪九年十月)出生在浙江吴兴一商人家庭。幼年就读私塾,少年时科举考试中试,成为清末秀才。鉴于外患频繁,国势危急,他抱着为国效力的志愿,投笔从戎。1906年毕业于浙江武
严重,又名立三,号劬园。湖北麻城人。1892年10月2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二)生。父亲严宜焕,曾在安徽颍州府任职,为官清廉,清介自持,处事公道,政声颇佳。严重六岁启蒙,少时喜爱读书,广涉博览。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