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洪深生平故事简介,洪深历史评价,洪深怎么死的?

Posted 戏剧

篇首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洪深生平故事简介,洪深历史评价,洪深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洪深生平故事简介,洪深历史评价,洪深怎么死的?

洪深,字伯骏,号浅哉,我国著名的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一个官僚世家。1900年入塾读书。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中院读书。1912年下半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实科。他从小酷爱戏剧,进清华后曾多次参加“新戏”的演出,并从事文艺创作。
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上流行的话剧大都是即兴演出,并无固定台词。1915年,洪深年二十一岁,开始创作剧本,写了《卖梨人》和《贫民惨剧》,以后长期从事话剧活动,成为我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夏天,洪深于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陶瓷工程,想当个实业家来拯救中国,但同时,爱好仍驱使他学了一些文学与戏剧课程。当时,美国正在上演熊适逸所译的京剧《王宝钏》,但译本有损原著,而且就是原著故事的本身,也足以启外人对华的轻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洪深,看后很苦闷,极想改变美国舆论对中国人民的观感。是年底,他组织了话剧《花木兰》的演出,受到华侨和美国人民的欢迎。《王宝钏》事件使洪深从反面领悟到戏剧能唤起民族觉醒,他决心改学戏剧。
1919年秋,洪深转入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文学与戏剧,同时在波士顿声音表现学校学习,又在考柏莱剧院附设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导演、舞台技术、剧场管理等课程,获硕士学位。是年,他以中国题材用英文创作了话剧《牛郎织女》、《虹》,并积极组织同学到美国各地作巡回演出。他的老师、美国著名戏剧学家贝克教授十分欣赏他的组织才能和创作。
1920年至1921年,洪深参加职业剧团,在纽约附近各城市巡回演出。这时,为了筹款救济中国华北的水灾,他与张彭春合写英文剧《木兰从军》,在纽约多次演出,自任导演和演员。
1922年春,洪深回国,任职商界,先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公司材料总管理处任理事,兼任总经理简照南的私人英文秘书。嗣后,任上海复旦大学、暨南大学英文教授。是年冬,他采用了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皇帝》的剧本形式,写成反封建反内战的舞台剧《赵阎王》。把20年代中国形形色色的社会黑暗集中在赵阎王身上,塑造了一个旧社会逼人为恶的典型。这时,洪深还曾为中国影片制造股份公司代拟征求影片、剧本的广告,文中规定诲淫、诲盗、神怪、表情迂腐等几条不予录取,反映了他急于改进社会风气的思想。
1923年,经欧阳予倩、汪仲贤介绍,洪深加入“上海戏剧协社”,并和欧阳予倩、应云卫等主持该社工作。是年9月,他在“戏剧协社”第一次导演《泼妇》(欧阳予倩编剧)和《终身大事》(胡适编剧)。当时,“戏剧协社”仅有两名女演员,有些女角由男角扮演。洪深力排众议,极力主张男演男,女演女。他把《泼妇》和《终身大事》两剧同台先后演出。前者男扮女装,后者男女合演,让观众去鉴别。观众看了男女合演的《终身大事》,觉得自然得体,拍手叫好,对男扮女装的《泼妇》则感到可笑。通过这次演出,话剧舞台上男扮女装的积习结束了。
1924年初,洪深将英国王尔德著《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为《少奶奶的扇子》,并自任导演。王尔德原著对于英国资产阶级的伪善作了强烈的讽刺,洪改编时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并使之更适合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4月,“戏剧协社”在上海公演《少奶奶的扇子》。这次演出建立了严肃认真的话剧舞台作风(包括导演以及舞台艺术各个方面),树立了话剧舞台演出的楷模,表演也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许多剧团争相学习,洪深因此成名。同年,他进入电影界,担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并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自1924年至1937年,洪深共编导了《早生贵子》、《冯大少爷》、《爱情与黄金》、《风雨同舟》、《夜长梦多》等十余部电影,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6年,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排演《苏州夜话》和《名优之死》。这两出戏都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洪深观后思想受到启发,曾对马彦祥说:“我演出《少奶奶的扇子》,观众都是上层社会的人,田汉演出的戏,观众主要是知识青年,我觉得他这条路走对了。”不久他就参加了“南国社”。从此,洪深和田汉在戏剧上一直是很密切的合作者。
1928年,洪深在明星电影公司编导《女书记》、《一脚踢出去》等无声片,并积极致力于电影事业的革新工作。他曾赴美买回第一部有声电影机,为我国首次引进了好莱坞有声电影技术,并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剧本《歌女红牡丹》。
1929年,洪深结识了夏衍,同中共地下组织发生了联系,思想开始靠拢共产党。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由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脱离革命,而洪深则在党的影响下从事进步的戏剧和电影活动。是年,美国侮华影片《不怕死》(又名《上海快车》)在上海大光明影院上演,洪深看后,非常气愤,决心制止这部影片演出。他与田汉商议后,找好了辩护律师,带领三名南国社的社员到了大光明影院。他在那里上台演讲,激发了观众的民族义愤,观众纷纷退票,剧场秩序大乱。大光明洋经理高水清扭住洪深进行殴辱,他毫不屈服。后来,在上海舆论界的一致支持下,法院不得不开庭公审高水清。“洪深大闹大光明戏院”的新闻,一时传遍上海。他这种无畏的爱国行动,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0年3月,洪深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任英文秘书,从事进步文艺运动。4月,洪深和马彦祥合译和改编德国雷马克著名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由艺术剧社在上海租界公演,遭到帝国主义租界当局和国民党上海市当局的刁难和镇压。4月29日深夜,上海市公安局派出百余名武装警察包围了艺术剧社,捕去社员多人,其中四人惨遭杀害。
同年8月1日,洪深与田汉、郑君里等发起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1931年改组为“左翼剧作者联盟”),洪任总书记。
1931年,洪深到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33年,宋庆龄在上海主持召开“反帝大同盟”大会,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洪积极参加筹备工作,对于这次大会的成功起了一定的作用。1934年,洪深到青岛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在这里写了十几个宣传抗日的优秀独幕剧,如《走私》、《女奴》、《劫后桃花》、《黑旋风》等,对宣传抗日起了很大的作用。洪深因不断做抗日宣传,引起了青岛日本人的注意,不得已仍回上海,与夏衍等合办《光明》半月刊,洪任发行人及主编。这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戏剧的论文,后收入《洪深戏剧论文集》,他又写成《电影戏剧表演术》、《现代戏剧导演》、《电影术语词典》、《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等著作。
1935年,田汉等在南京成立“中国舞台协会”,洪深应邀从上海专程到南京导演了《械斗》(田汉、马彦祥合编)、《卢沟桥》(田汉编剧)两出戏。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洪深参加了《保卫卢沟桥》活报剧的创作。剧本歌颂了英勇抗战的士兵和人民,洋溢着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战斗激情,8月7日在上海正式演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不久,“上海文化救亡协会”、“戏剧界救亡协会”成立,夏衍等人提议成立上海救亡演剧队,洪深积极响应,立即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任队长,金山任副队长,队员有冼星海等十余人。他们从南京到徐州,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在徐州的西乡与北乡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五个剧,用以激发观众的抗日热情。一周后,洪深率队赴开封、洛阳演出,观众逾数万人。后经郑州抵汉口,一路上,没有活动经费,衣食住行全靠自理。11月12日,《飞将军》(洪深编剧)与《塞上风云》(阳翰笙编剧)在汉口上演,《飞将军》批判了对抗战胜利信心不足的失败主义情绪,在国民党空军中引起了轰动,不少空军飞行员观剧后紧握洪深的手说:“洪导演,你注意看报吧!要是有这么一条消息:‘空军中尉×××击落日寇飞机一架……’那就是你们这出戏给我的力量。”[1]
由于国共合作抗日,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首的第三厅,洪深被任为第三厅第六处(处长田汉)第一科科长,负责戏剧、音乐方面的宣传工作。当时洪深正在湖北随县一带农村演出,得讯后便奔赴武汉就职。
洪深在武汉与田汉一起,将各地“救亡演剧队”召回武汉,正式列入第三厅编制,改编为十个“抗敌演剧队”,分配到十个战区的前线进行抗日宣传。他们在部队和民间进行演出,唤醒了成千上万的民众,激励了无数战士的抗日斗争情绪,也为后方戏剧运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骨干力量。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第三厅撤退至长沙。11月10日,岳阳失守,长沙震动,周恩来指示洪深负责安排第三厅工作人员的撤退工作。11月13日凌晨,长沙大火,周恩来派洪深为善后委员会总指挥,负责灾民救济金的发放工作。洪深指挥队员们掩埋尸体,抚慰灾民,安插伤员,恢复交通,发放灾款,历时三昼夜,办得井井有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受到周恩来的赞许。
1939年12月,洪深随第三厅经衡阳、桂林疏散至重庆。1942年寒假,赴桂林“新中国剧社”导演抗日话剧《再会吧!香港》(夏衍、田汉、洪深合编),遭到桂林反动当局的强行禁演。
1943年洪深担任“中央青年剧社”编导委员,为该社编导了《鸡鸣早看天》,并导演了《黄花岗》(集体创作)。是年底至1946年,洪深在重庆复旦大学任教,兼任军委会政治部文化研究班戏剧系教官,创办了教导团,自任团长,到各地巡回演出四川方言戏《包得行》等。这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在文化战线上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专制,于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在重庆有计划地组织了大规模雾季公演高潮。洪深积极参与,先后导演了《法西斯细菌》(夏衍编剧)、《祖国在召唤》、《春寒》、《草莽英雄》(阳翰笙编剧)、《黄金时代》(田汉编剧)、《黄白丹青》(洪深编剧)等剧。
1946年3月2日,重庆复旦大学《谷风》壁报主持人因刊登学生游行文章,横遭反动学生围攻殴打,洪深仗义前往劝阻,亦遭殴击。不久洪深住所四周出现武装宪警,对洪作精神上的迫害,几及一月,洪乃愤然辞职。全校职工激起公愤,五十余名教授集会,声言罢教;学生会也紧急集会,决议罢课,这才迫使校方同意留任洪深。同年8月,洪深回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
1947年5月6日,洪深积极参加上海学生反饥饿、反迫害大游行,并组织复旦教授罢教,遭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旋被释放。复旦当局趁机将他解聘。洪深被解聘后,生活较困难,他心爱的三岁小儿子不幸此时得了脑膜炎,因无钱医治而死亡。不久,洪深至厦门大学外文系任教。
1948年12月,洪深离厦门经香港到达东北解放区。1949年2月到北平,受到周恩来的接见。3月,洪深代表我国参加世界第一届和平代表大会。6月,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代表。9月,出席全国政协代表大会。这年,洪深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兼文化部对外文化事务联络局副局长。
1953年,洪深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4年,洪深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兼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是年冬,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先后签订了中德、中匈、中波《文化合作协定1955年执行计划》。
1955年2月,洪深患肺癌,临危,周恩来总理曾亲到医院探望。8月29日,洪深在北京病逝。其平生著作汇集为《洪深文集》(共四册)及《洪深选集》。

注释

[1]《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第3辑,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4月版,第184页。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史良生平故事简介,史良历史评价,史良怎么死的?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知名人物 胡风生平故事简介,胡风历史评价,胡风怎么死的?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

知名人物 斯诺生平故事简介,斯诺历史评价,斯诺怎么死的?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J.EdgarSnow),母亲安娜·埃德曼·斯诺(AnnaEdelmannSn

知名人物 端纳生平故事简介,端纳历史评价,端纳怎么死的?

端纳(WilliamHenryDonald),祖籍苏格兰。1875年6月22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利斯莫城。父亲是铁路工人[1],对子女管教严格。端纳自幼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端纳少年时不慎

知名人物 黄维生平故事简介,黄维历史评价,黄维怎么死的?

黄维,字悟我、培我,江西贵溪县人,1904年2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生于一个农家。父亲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清贫的童年生活,使他形成坚毅、勤朴的品质和内向的性格。少时在本乡读小学,1918

知名人物 梁希生平故事简介,梁希历史评价,梁希怎么死的?

梁希,字叔五,1883年11月(清光绪九年十月)出生在浙江吴兴一商人家庭。幼年就读私塾,少年时科举考试中试,成为清末秀才。鉴于外患频繁,国势危急,他抱着为国效力的志愿,投笔从戎。1906年毕业于浙江武

知名人物 严重生平故事简介,严重历史评价,严重怎么死的?

严重,又名立三,号劬园。湖北麻城人。1892年10月2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二)生。父亲严宜焕,曾在安徽颍州府任职,为官清廉,清介自持,处事公道,政声颇佳。严重六岁启蒙,少时喜爱读书,广涉博览。时值

知名人物 李铭生平故事简介,李铭历史评价,李铭怎么死的?

李铭,字馥荪,浙江绍兴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一个经营银钱业的商人家庭。李铭幼时入私塾学习,1902年到杭州入美国浸礼会所办学校中读书,毕业后于1905年赴日本,入山口高等商业学校习银行学

知名人物 鲁迅生平故事简介,鲁迅历史评价,鲁迅怎么死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一个败落的家庭。鲁迅七岁进本宅私塾就读[1]

知名人物 胡瑛生平故事简介,胡瑛历史评价,胡瑛怎么死的?

胡瑛,原名宗琬,字经武,1884年(清光绪十年)生。原籍浙江绍兴,其父以知县候补湖南,胡瑛随父兄至湘。幼年时,父兄先后去世,家境贫寒,靠母亲雷氏女红、浣洗为生;并依其兄之友鲁竹岩居桃源,故多称其为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