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姜桂题生平故事简介,姜桂题历史评价,姜桂题怎么死的?
Posted 旅顺
篇首语: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姜桂题生平故事简介,姜桂题历史评价,姜桂题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姜桂题生平故事简介,姜桂题历史评价,姜桂题怎么死的?
姜桂题,字翰卿,安徽亳县人,生于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父早丧。姜自小体格魁梧,乡里儿童望之生畏。他的家乡是太平军、捻军起义活动的地区,姜投清军将领僧格林沁军营请“杀贼自效”[1],充当僧格林沁的卫队官。1863年因镇压捻军立功,提升管带。
1865年,清毅军将领宋庆因姜桂题魁梧勇敢,招致麾下。姜“自此入毅军由偏裨而登统帅”[2]。他先从毅军追击捻军张宗禹部,转战皖、豫、直、鲁镇压起义军。1867年平息捻军后,又跟随宋庆西征秦陇,因功得总兵衔,加“长勇巴图鲁”勇号。不久,随毅军从左宗棠奔甘肃镇压回民起义,攻肃州时身受重伤。是役得授总兵,换清字“巴图鲁”勇号。
1875年,姜桂题回皖省亲,料理母亲的丧事。不久,被河南巡抚李鹤年请去南阳练兵。1883年,姜仍回毅军,随宋庆驻防旅顺。清廷为防备帝国主义进犯,派姜守卫旅顺持续十余年。中日甲午之战时,姜桂题、卫汝成、徐邦道等六支队伍驻守旅顺,由龚照玙统率,但各部互不协调,各行其是。日军进攻旅顺时,守军不战而退,姜桂题弃甲而逃,被清政府革职。
袁世凯1895年受命编练新军,1896年姜桂题应袁世凯之召入新建陆军,任右翼翼长。1898年新建陆军改武卫右军,次年12月,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姜桂题奉命屯兵山东泰安、青州(今益都)、潍县等地。
1900年春,山东义和团主力转移,与直隶义和团会合,迅速向北京、天津推进。6月,八国联军入侵、占领北京后,西太后授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准备乞和。李召姜桂题入京“拱卫京师”。姜秉承李的旨意,参与镇压义和团,又迎护慈禧和光绪回京,因“功”加太子少保衔,授紫禁城及西苑门骑马,赏穿黄马褂。1902年宋庆死后,原毅军即归姜桂题统率。1905年姜办理长江防务,驻浦口编练江防军。1908年,继马玉昆任武卫左军总统官,1910年任直隶提督兼统武卫左军。
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期间,袁世凯借用革命声势威吓清廷,指使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46人通电清廷,要求“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迫使清帝退位。姜桂题参与通电。民国成立后,姜桂题在军界尚有相当大的势力,所部毅军号称10万。1912年7月,袁世凯提名陆徵祥组织内阁,陆所提阁员名单被临时参议院否决后,袁世凯怒不可遏,指使其党徒散发传单和信件,恐吓议员,威胁将以炸弹从事。姜桂题为袁世凯奔走效劳,大宴参议员和各党派领袖,进行疏通,迫其就范。8月,黎元洪假手袁世凯杀害辛亥武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振武时,张受骗到北京后,姜桂题受袁命配合行动,出面召集军界袍泽大会,假意对张表示热烈欢迎,诱张坠入彀中。
1913年8月1日,袁世凯任命姜桂题署热河都统。次年6月,姜正式受任为热河都统。1915年袁世凯进行帝制的活动公开后,姜领衔上劝进表。9月,他又伙同段芝贵、倪嗣冲等人以安徽“公民”的名义呈具请愿书,谓“今日之政体,非君主立宪,不足以定国是,安人心”[3],劝袁世凯早正帝位。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8月1日,国会在北京开会,张勋竭力排斥国民党议员,提出将“二次革命”中反袁党人概予罢免,姜桂题随声附和。9月,姜桂题参与张勋、倪嗣冲等联名通电,要挟解散国会,公然声称“不辞武人干政之嫌”。21日,张勋、倪嗣冲召开第二次督军团徐州会议,正式组织所谓“十三省区联合会”,制定章程,以巩固北洋团体、反对南方国民党势力为主旨,张勋为盟主,姜列名参加。10月,姜桂题和张勋、倪嗣冲等十三省区督军、省长致电黎元洪,请定孔教为国教,谓“提议于国会,照旧定孔教为国教”,“编入宪法,永不得再议”[4]。
1917年3月间,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上发生矛盾。5月22日,张勋召开第四次徐州会议,提出解散国会的要求。姜桂题附和张勋,6月4日致电黎元洪要求解散国会,并宣称要赴京进行“调停”。12日黎元洪在张勋胁迫下下令解散国会。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不久组织护法军政府,形成南北对峙局面。12月31日,姜与督军团曹锟、张怀芝、张作霖、倪嗣冲等16人发表通电,坚决反对恢复旧国会,并请大总统冯国璋敦促参议院,迅将政府提出的组织法与选举法立即施行,作为新国会的张本。姜还积极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主张讨伐南方。他致电北京政府,催促曹锟迅赴前方,“以期早收统一之效,勿令坐失时机”[5]。
1918年8月,大总统冯国璋因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尖锐,通电辞职,9月段祺瑞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姜桂题立即随声附和,请大总统徐世昌“早日就职”。
1920年直皖战争即将爆发之际,姜桂题“接近皖派,而亦爱戴东海。直皖祸作,声言派兵入京,保护总统”[6]。他奉徐世昌之命与张怀芝调停直皖之争,前往天津、保定,向曹锟、吴佩孚疏通。但曹、吴拒绝调和。姜、张奔走数次,毫无结果。后决定找曹锟的弟弟曹锐接洽,曹锐拒而不见,姜、张扫兴而归。徐世昌又召开紧急会议,专门研究调停直皖之争的问题。姜桂题列席会议,他向徐世昌声称“嗣后决不再作调人”[7]。
1920年7月29日,姜桂题被徐世昌派兼管将军府事务,此系闲职,徒具空名没有实权。在北洋派系纷争中,他“意态消极,不近任何党派,盖亦军界中之超然派”[8]。1921年,姜以年老多病,迭次呈请辞职,未获准。9月,姜被徐世昌特派为陆军检阅使。1922年1月16日,姜桂题病死北京。
注释
[1]《昭武上将军勋一位姜公墓志铭》,姜瑞鑫等辑《荣哀录》。
[2]《昭武上将军勋一位姜公墓志铭》,姜瑞鑫等辑《荣哀录》。
[3]全国请愿联合会事务所编:《君宪纪实》第1册,1915年版,第37页。
[4]柯璜编:《孔教十年大事记》第8卷,宗圣会1922年版,第104页。
[5]《公言报》1918年7月12日。
[6]张一麐:《直皖秘史》,上海世界书局1920年版,第17页。
[7]信史编辑社:《段祺瑞秘史》,神州书局1921年版,第52页。
[8]《新社会日报》1922年1月18日。
相关参考
说起北洋时期的陆军上将,你能想到哪几位?有人可能说了,建威上将军-段祺瑞,定武上将军-张勋,宣武上将军-冯国璋,虎威上将军-曹锟,孚威上将军-吴佩孚等。这些将领,在北洋时期也都是叱咤风云,威风一方,可
1912年8月15日晚,张振武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宴请姜桂题、段芝贵等北洋将领,以消除南北军界隔阂,融洽感情。席间张振武与众人开怀畅饮,谈得十分投机。10时左右,酒阑人散后,张振武才驱车回寓所。道
长江三鲜是指在中国长江下游水域中出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河豚、鲥鱼和刀鱼。1、刀鱼因上市最早,且鲜美无比,故列三鲜之首。宋朝刘宰曾设刀鱼宴饯别友人,并赋诗“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赞刀鱼味美。刀
颜真卿七十多岁了还是姜桂之性,宰相卢杞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卢杞就一方面把颜真卿架空,一方面没事老问他,喜欢到什么地方当地方大员,想把颜真卿赶出中央,省得瞅着碍眼。>颜真卿还是那个直性子,找到卢杞说:当
颜真卿七十多岁了还是姜桂之性,宰相卢杞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卢杞就一方面把颜真卿架空,一方面没事老问他,喜欢到什么地方当地方大员,想把颜真卿赶出中央,省得瞅着碍眼。>颜真卿还是那个直性子,找到卢杞说:当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J.EdgarSnow),母亲安娜·埃德曼·斯诺(AnnaEdelmannSn
端纳(WilliamHenryDonald),祖籍苏格兰。1875年6月22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利斯莫城。父亲是铁路工人[1],对子女管教严格。端纳自幼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端纳少年时不慎
洪深,字伯骏,号浅哉,我国著名的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一个官僚世家。1900年入塾读书。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