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骨干份子“首义三武”张振武是怎么死的

Posted 首义

篇首语:人总要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才知道生活不易,才明白平时的忧伤都是矫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骨干份子“首义三武”张振武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骨干份子“首义三武”张振武是怎么死的

1912年8月15日晚,张振武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宴请姜桂题、段芝贵等北洋将领,以消除南北军界隔阂,融洽感情。席间张振武与众人开怀畅饮,谈得十分投机。10时左右,酒阑人散后,张振武才驱车回寓所。道经前门棋盘街时,潜伏的军警蜂拥而上,将张振武捆绑押解到西单牌楼玉皇阁京畿军政执法处。随后军法处总长陆建章出示了黎元洪的密电,以及袁世凯下令处决的军令。16日凌晨1点,张振武被绑在军法处的木桩上,身中6弹而亡。同时遇害的有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 >张振武被杀,是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违法杀人的政治血案,全国舆论一片哗然,群情激愤,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张振武,湖北罗田人。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法律政治。期间由刘彦介绍加入同盟会,随后回湖北进行革命活动。后加入共进会,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骨干分子,与孙武、蒋翊武一起被誉为“首义三武”,任武昌军务部副部长。在汉口、汉阳保卫战中,多次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发挥了重要的领导指挥作用。>张振武与黎元洪的旧恨新仇,是其被杀的根源。>武昌起义时,起义诸人拥时任湖北新军协统的黎元洪为都督,张振武极力反对,曾对吴兆麟说:“如今黎元洪既然不肯赞成革命,又不受同志抬举,正好现在尚未公开,不如将黎斩首示众,以扬革命军声威,使一班忠于异族的清臣为之胆落,岂不是好?” 此言为黎元洪所知,黎由此对张振武深怀戒心,彼此间嫌怨日深。>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后,表面上与世无争,实际上千方百计寻找时机,安插亲信,以图独掌湖北大权。张振武掌握着将校团这一重要武装力量,而且他从心底里轻视黎元洪,往往自作主张,越权行动,这无疑让黎元洪感到如芒在背。>1912年5月,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用调虎离山之计,邀武昌“首义三武”入京,授予政府高等顾问这一闲差。张振武对此深为不满,袁世凯只好又给他一个蒙古屯垦使的名义加以敷衍。当他要求设立专门机构时,袁却不予理会。张一怒之下回了武昌,并公开设立屯垦事务所,欲招兵买马前往蒙古。黎元洪对张的去而复返,既恨又怕;袁世凯对张也起忌恨之心。>1912年7月,由于裁军及欠饷事不断,湖北政局混乱。曾参加武昌首义的祝制六、江光国、滕亚纲等军官,以改革政治为号召,试图以武力改组都督府,7月17日被黎元洪捕杀。事后,孙武散布说,祝等3人谋乱由张振武指使。黎元洪已视张振武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7月底,袁世凯派湖北籍参议员刘成禺、郑万瞻等回武汉,以调解孙武、张振武的矛盾。刘成禺等回鄂后,于8月2日宴请孙武、张振武,杯酒言欢,孙、张重归于好。袁世凯再三邀请张振武北上议事,刘成禺等人也力劝张振武离汉赴京;黎元洪自然极力赞成,并赞助4000元作为旅费。1912年8月11日,张振武偕方维等武昌首义将校13人,并随从30余人乘火车北上。未料这一去陷入了政敌布置的圈套,北京之行竟成不归路。>张振武抵京后,8月13日晚,黎元洪即向袁凯发出密电,历数张振武“罪状”,请其杀掉张振武:“张振武以小学教员赞同革命,起义以后,充当军务司副长,虽为有功,乃怙权结党,桀骜自恣。……元洪爱既不能,忍又不敢,迴肠荡气,仁智俱穷。伏乞将张振武立予正法”。并要求将张之亲信方维一并剪除,以绝后患:“其随行方维,系属同恶相济,并乞一并处决,以昭炯戒”。 袁世凯收到密电,亲自校译电文后,立即通知赵秉钧、冯国璋、段祺瑞、段芝贵4人来总统府密商,均认为事情重大,不敢轻易下手。乃复电黎元洪核对电文真伪。得到确系无误的答复之后,袁世凯于15日发出密令,令陆军执法处立即捕杀张振武、方维。>袁世凯此举,既可以借机除掉革命阵营中的一员猛将;又可以拉拢黎元洪。若有问题发生,还可把责任推到黎元洪身上。>黎元洪与袁世凯之间密电往来,杀机毕露,张振武还浑然不觉。到北京后,当时社会一片调和之声,袁世凯对他也优礼有加,张振武毫无警觉戒备。他兴致勃勃地到处会客赴宴,联络感情。8月14日晚上,张振武在德昌饭店宴请同盟会与共和党要人,以联络感情,化解矛盾。张振武席间发表演说,痛心疾首于两党之争,慨然以调和党见为己任,希望两党能捐弃私见,共维大局。>8月15日晚,张振武连赶了两场宴会。晚6时出席王天纵举办的宴请北方和湖北来京将校的宴会。晚8时,张振武自做东道主,宴请北方将领。中间段芝贵有事提早退席,还有一些人借故退席,气氛有些异常。但张振武仍无警觉。在回寓所路上,即被袁世凯派军警逮捕,未经任何审讯,即被枪杀。临刑前,张振武致黎元洪一封信,愤斥其用心险恶,最后仰天长叹:“想不到共和国也如此黑暗!”>张振武、方维被杀后,中外震惊。在共和之国,仅凭一纸电文,不经任何法律程序,就可以将首义元勋处死,实在荒谬。南方国民党人也极为愤慨。8月18日、20日,黄兴连电袁世凯严词质问,并取消了原定的南下计划,以示不信任。20日,王芝祥、蔡元培等1024人在上海发起法律维持会,抨击袁世凯、黎元洪违背法律。>反应最为激烈的还是共和党民社派湖北议员刘成禺、郑万瞻等人,他们背着卖友的嫌疑,心中无限悲愤,一夜不眠。8月16日晨8时,他们前往总统府质问,袁世凯出面会见,但言语不得要领,众人无果而返。>8月19日参议院开会伊始,刘成禺提起紧急动议,情绪激昂地要求首先讨论政府违法擅杀张振武一事。张伯烈随即提出由自己拟定、共和党及国民党共20人连署的质问书,对黎元洪对张振武罗织的罪状一一驳斥。参议员对于谴责政府非法杀人这一点表现出高度一致。会议成为声讨政府的大会。8月20日,总理陆征祥、陆军总长段祺瑞都没有出席回答质问。张伯烈、刘成禺等人怒不可遏。次日,政府派法制局长施愚出席,参议员将其轰出参议院。22日,各党集会,议决弹劾陆征祥、段祺瑞。>围绕张振武、方维案掀起的政治风潮,使袁世凯一时极为被动。恰在此时,孙中山北上入京,并明确表示反对因张、方案弹劾政府,给袁世凯极大的支持。而黎元洪在备受各界攻击之余,8月22日虚情假意致电袁世凯,自请取消参谋总长及鄂军都督职,并向参议院辞副总统职;同时利用权势,鼓动湖北各界遍发通电,为自己开脱。>由于袁世凯、黎元洪各施权谋,参议院中各派力量在弹劾政府问题上产生分化,最后质问和弹劾案均因不足法定人数而不了了之。>为安抚感情受到伤害的人,袁世凯又命令将张振武、方维二人尸首好生收殓,并用上好的棺木,送到长椿寺停灵。随后宣布以大将的礼节厚葬张振武,并拿出3000元为赙仪。>8月27日张振武遗体由火车运抵汉口大智门车站,恭迎灵柩渡江2000多人。28日黎元洪至抱冰堂致祭,并亲写挽联“为国家缔造艰难,功首罪魁,后世自有定论;幸天地鉴临上下,私情公谊,此心不负故人。”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方振武生平故事简介,方振武历史评价,方振武怎么死的?

方振武,原名运策,字叔平,安徽寿县人,1885年2月26日(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二日)生。祖辈世代务农,父亲方椿良在本镇兼授私塾,继开小油坊,但贫困难以度日,方振武少年时要靠挑水到镇上去挣点小钱。方振武

知名人物 张振勋生平故事简介,张振勋历史评价,张振勋怎么死的?

张振勋,字弼士,号肇燮。1841年12月21日(清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生,广东大埔县黄堂乡人。其父张兰轩为乡村塾师兼业医。他幼年随父读书三年,之后进了一家竹器店学徒。1858年只身漂流海外,赴南洋

历史人物 夏曦是怎么死的

  夏曦(1901——1936),字蔓伯,又作蔓白,化名劳侠,湖南益阳桃花江镇(今属桃江县)人。毛泽东同学,曾和毛泽东一起参加湖南革命运动,是湖南群众运动的重要骨干,湖南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之一。19

历史人物 关书范简介 关书范叛变投敌 关书范是什么时候死的

中文名:关书范国籍:中国出生地:吉林宁安出生日期:1912年  关书范,吉林宁安人,1912年出生,17岁参加共青团,成为宁安青年学生中最活跃的革命份子。1934年被捕,在狱中,他面对日本宪兵的严刑拷

同治怎么死的历史梅毒,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吗

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吗?“不能完全排除同治帝在得天花之前已经染上性病的可能性。因为同治帝微服私行逛窑子,并非民间传说。”沈渭滨教授说。事实上,这在《翁同龢日记》有所记载,两宫太后曾提及这个君臣之间极为敏

历史人物 北宋名将狄青真的是死的很冤吗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宋第一名将狄青,死的比岳飞还要冤?其实狄青死的并不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的狄青,其实死的一点都不冤。他的悲剧,实际上是他没搞懂北宋正常的政治生态规则。没有搞

汉末曾经最强也是死的最憋屈的诸侯

董卓乱政,关东诸侯起兵。这些诸侯中,大部分都是一郡太守,或者是一州刺史,但有一路诸侯截然不同,可以说是会盟中最强的诸侯——冀州牧韩馥。但一年后,这位冀州牧就以一种憋屈的方式死去(厕所自杀),令人徒叹。

宋哲宗是怎么死的?宋哲宗是死于纵欲过度吗

宋哲宗只活了23岁,也不是长命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是宋哲宗赵煦的异母弟,哲宗生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二月,徽宗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五月,兄弟二人年龄相差不到6岁。在正常情况下,徽宗断无继

宋哲宗是怎么死的?宋哲宗是死于纵欲过度吗

宋哲宗只活了23岁,也不是长命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是宋哲宗赵煦的异母弟,哲宗生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二月,徽宗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五月,兄弟二人年龄相差不到6岁。在正常情况下,徽宗断无继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文学社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文学社清末湖北革命团体。日知会停止活动后,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相继建立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1911年1月30日,原振武学社的各标代表在黄鹤楼的风度楼举行会议,建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