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汤芗铭生平故事简介,汤芗铭历史评价,汤芗铭怎么死的?
Posted 海军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汤芗铭生平故事简介,汤芗铭历史评价,汤芗铭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汤芗铭生平故事简介,汤芗铭历史评价,汤芗铭怎么死的?
汤芗铭,字住心、铸新,湖北蕲水(今浠水)人,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生。其父本为诸生,为恢复祖上商业,弃儒营商,常年在长江沿岸九江、安庆等地奔走,后为北洋军阀段系要员。汤化龙是汤芗铭的兄长。汤芗铭少时入塾攻读,1903年中癸卯科举人。后肄业于武昌文普通中学堂。1904年2月,被署湖广总督端方选派前往法国留学。
1905年,孙中山由英抵法,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一次演讲后,孙中山以听者均无异议,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他们写上“某某当天盟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有渝此誓,人天共殛”。当时汤芗铭、向国华等十余人立誓加盟。事后,汤害怕清政府追究,对自己前途不利,就与向及在柏林加盟的王发科、王相楚一起去孙中山下榻的旅馆谒孙。乘孙不备,王发科、王相楚潜入孙的卧室,割破皮包,取出德、法两国留学生的誓词及法国政府致安南总督的介绍函等物品,跑到清驻法使馆向公使孙宝琦举报,以求将功赎罪;但孙宝琦并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只将名册掷于壁炉中焚毁,而把法文书函抄录一份,原件遣人送还孙中山。留学生闻悉,皆不齿汤等所为,汤无地自容,遂离法转往英国学习海军。
1909年,汤芗铭学成归国,先后任“镜清舰”机关长、“南琛舰”副舰长。1911年初,再调任海军统制萨镇冰的参谋,在萨身边办事。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北京海军部急令萨镇冰率军舰前往武汉,水陆夹攻起义军。当时停泊在上海黄浦江的军舰不多,有一些正在船坞修理,只有“楚有舰”能够立即出发。萨镇冰命汤芗铭一面拟电命令在胶东海面作夏季演习的“海容”、“海琛”两舰火速开赴武汉;一面通知“楚有舰”准备开船。10月12日,汤芗铭随同萨镇冰登“楚有舰”自上海出发,溯江西上,所有参谋、副官、秘书的事务皆由汤一人担任[1]。10月17日,到达汉口刘家庙江面,先期抵汉的长江舰队统制沈寿堃向萨镇冰报告了军官郑礼庆、朱孝先投向革命的情况。几天后,黎元洪派朱孝先假扮洋人送信给萨,请萨共举义旗,萨默然不语。又逾数日,黎托中国红十字会总医生瑞典人轲斯送信,重申前请,萨还是没有表示。见萨举棋不定,汤芗铭乃派员入武昌城给其胞兄汤化龙送信,时任武昌军政府政事部长的汤化龙回信叫他“早日反正,以立殊勋”[2]。汤遂与“江贞舰”舰长杜锡珪分途活动,并劝萨率海军起义。大势所趋,但萨镇冰推辞自己年纪已大,愿自行引退,乃乔装商人,乘太古轮船公司客轮返回上海。汤芗铭即召开会议决定起义,被众人推为临时海军司令。汤即派人向九江军政府取得联系。黎元洪派李作栋持致汤化龙亲笔函和慰劳金驰赴九江慰问;并任汤芗铭为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官,请其即日开到武汉江面助战[3]。汤率领的海军舰只在刘家庙至汉阳的江面游弋,与清军作战。后因“海容舰”船头中弹数十处,其余各舰亦有损伤,乃率舰返回上海修理。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钟瑛任海军总长,汤芗铭任次长兼北伐海军总司令。当时有许多留欧的革命党人因汤芗铭曾参与盗取誓约,提出异议。孙中山认为,汤率海军起义,对革命有功,吾党可以不念旧恶,反对者始息议。汤率领“海容”、“海琛”等舰至烟台,帮助革命军收复登州及沿海各地。后他又应关东都督蓝天蔚之请,派“海容”等舰到秦皇岛、营口等地示威,以壮声势。
随着南北议和的成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汤芗铭从烟台入京觐见,袁对他礼遇有加,倍加拉拢,汤感激不已。4月6日,汤芗铭被袁任命为唐绍仪内阁海军次长,继后又任陆徵祥、赵秉钧内阁的海军次长。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汤芗铭加入,但在9月1日即宣布退出。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汤芗铭奉袁世凯命率“飞鹰舰”赴九江镇压,与江西招抚使段芝贵、师长李纯等协同攻占湖口;又率第二舰队转战赣、皖,攻击长江下游讨袁军,后回驻岳州。袁世凯以汤镇压讨袁军有功,授以勋二位、上将衔海军中将。同年10月又任为署湖南都督兼查办使,并暂兼理民政长。二十九岁的汤芗铭志得意满,效忠袁氏不贰。1914年6月,汤芗铭被任命为靖武将军,督理湖南军务兼巡按使。
汤芗铭深知袁世凯对革命党人之仇恨,又得其兄汤化龙之特别嘱咐,在湖南的几年里,实行残暴统治,对革命党人肆意杀戮;湘民不断发动反袁反汤斗争,汤更是血腥镇压,被湘人称为“汤屠户”[4]。
1915年,袁世凯加紧筹谋帝制,杨度等人成立“筹安会”积极鼓吹,汤芗铭亦在湖南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捏造民意,以堂皇之表册,典雅之辞藻,把袁世凯说成天愿人归的圣明天子,敦请“早正大位,以慰民望”。汤还在湖南演出一场“民选”的丑剧,让选民按指定的席位入座,采用记名投票法,在印着“兹推戴袁大总统为中华帝国大皇帝”的选票上填写“赞成”和自己的姓名。汤芗铭在湖南如此卖力地制造舆论,深得袁的欢心,于1915年12月21日袁称帝前夕,被特封为“一等侯”[5]。
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但全国反袁斗争继续高涨,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直到5月28日,汤芗铭亦被迫宣布湖南独立,并称与袁世凯脱离关系。6月3日,汤芗铭又致电袁世凯,不承认其为总统。袁世凯于6月6日病亡后,好事者挽以一联曰:“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以两服中药名,喻指筹安会“六君子”和最后通电反袁的四川将军陈宧、陕北镇守使陈树藩和湖南都督汤芗铭。7月,汤芗铭被逐出湖南。
其后,汤芗铭寄寓北京,以研究佛经自遣。他声言不问政事,其实只是一种韬晦之计。1917年1月,黎元洪任其为信威将军;8月,汤为国务院“战时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1923年初,汤经过一番活动,被任命为湖北省长。他带着秘书从北京出发,先到保定谒见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又至洛阳拜见吴佩孚。吴以鄂人反汤为辞,劝汤“好自为之”。汤无奈,默然回到北京。经过一番疏解,汤再次南下前往武汉。汤虽然先布置了“迎汤团”到汉口车站迎接,但因不敌以湖北督军萧耀南为背景的“拒汤团”,汤被迫改乘军舰抵达武昌。汤芗铭原是想以“鄂人治鄂”为名出任湖北省长,但终究拗不过直系军阀的势力。萧耀南发布公告说:“省长一职经士民环请,辞不获准,勉兼省篆。”曹锟贿选总统上台后,正式发布命令:“特任萧耀南暂行兼署湖北省长”,“湖北省长汤芗铭呈请辞职,汤芗铭准免本职。”[6]汤芗铭难以立足,不得不黯然离开湖北。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汤芗铭被直系任为会办军事执法司。直系失败后,汤芗铭没有活动余地,只好蛰居上海研究佛教。1928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通缉劣迹昭著之王揖唐、吴光新、汤芗铭等人,汤隐匿不出。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和汪精卫等在北平召开“扩大会议”反蒋,任汤为湖北安抚使,但不久阎、冯兵败下野,汤之任职乃成一画饼。1933年4月,张君劢等在北平成立国家社会党,汤因与张有旧谊而出任该党常务理事兼组织部长,嗣后主持北平党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7月底北平沦于敌手,汤芗铭一度充当敌伪的维持会长,后赴重庆。
抗战胜利后,“国社党”与“中国民主宪政党”于1946年合并改组成立“中国民主社会党”,汤芗铭任中央组织委员,积极从事民社党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汤芗铭在北京两次被捕又获释,后一次给予免予起诉的处分。汤懂得多种文字,于1958年拟了一个“汉、藏、梵、英、法佛教名词辞典编译计划”,首述理由,次为收集佛教术语注意之点、体例以及工作人数、时间等,未能付之实行。1975年初,汤芗铭于北京病死。
注释
[1]汤芗铭:《辛亥海军起义的前前后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六),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88页。
[2]汤芗铭:《辛亥海军起义的前前后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六),第89页。
[3]李春萱:《辛亥首义纪事本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编《辛亥首义回忆录》(二),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7、208页。
[4]贺觉非:《汤芗铭》,贺觉非编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下),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36—639页。
[5]贺觉非:《汤芗铭》,贺觉非编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下),第636—639页。
[6]贺觉非:《汤芗铭》,贺觉非编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下),第636—639页。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有关于汤芗铭的轶事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评价>对其在湖南的评价>毛泽东对汤在湖南的评价是:“汤在此三年,以之严刑峻法治,一洗以前鸱张暴戾之气,而镇静辑睦之。秩序整肃几复承平之旧。其治军也,严而有纪,虽袁氏厄之,而能暗计扩张,及于独立数在万五
历史人物 汤芗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蒋介石都不敢动他,袁世凯都拿他没办法
有时候小编不得不佩服,这个世间真的有高人。比如这位,汤芗铭,湖北浠水人,和闻一多先生是老乡。浠水属于黄冈,这个地方学风很好,容易出学霸。>汤芗铭当然也是一个学霸,天赋惊人。20岁中举,1904年,科举
文朝籍字芗铭,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1897年生。1919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二期。1921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广东警卫军第一中队中队长。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七师营长、团
史良,字存初,1900年3月2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史刚,读得不少经书,但对封建纲常名教具有一种叛逆性格,生平不慕功名利禄,澹泊以明志,颇有名士气度。为了维持家计,他把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莹、张光人,笔名胡风、古因、谷音、谷非、张果、谷风、顾风、胡丰、孟林、秋明、陈乔、马荒、高荒、顾纷等,别名古斐、张因,化名中川。1902年11月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二)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J.EdgarSnow),母亲安娜·埃德曼·斯诺(AnnaEdelmannSn
端纳(WilliamHenryDonald),祖籍苏格兰。1875年6月22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部的利斯莫城。父亲是铁路工人[1],对子女管教严格。端纳自幼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端纳少年时不慎
洪深,字伯骏,号浅哉,我国著名的戏剧家。1894年12月31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的一个官僚世家。1900年入塾读书。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
黄维,字悟我、培我,江西贵溪县人,1904年2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生于一个农家。父亲早逝,由母亲抚育成人。清贫的童年生活,使他形成坚毅、勤朴的品质和内向的性格。少时在本乡读小学,1918
梁希,字叔五,1883年11月(清光绪九年十月)出生在浙江吴兴一商人家庭。幼年就读私塾,少年时科举考试中试,成为清末秀才。鉴于外患频繁,国势危急,他抱着为国效力的志愿,投笔从戎。1906年毕业于浙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