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为何蜀汉亡
Posted 三国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徒劳无功,权当做磨练你的意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为何蜀汉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为何蜀汉亡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当初四处寻访人才时,曾探访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询问他何处可以觅得良才。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指引了刘备一盏明灯;而刘备后来也如愿找来了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来辅佐他,但为何蜀汉最后还是灭亡了!为什么?其实,「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话水镜先生没有说,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刘备三顾茅庐得一奇才诸葛亮,奠定了他开国稳定的基础,诸葛亮辅佐刘备,仅凭着几万兵马便闯出一片江山,帮刘备取荆州,定益州,与曹魏、孙吴成鼎足之势三分天下,堪称当时最厉害的军师;而庞统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在刘备建立蜀国之前,内务大小事宜都是由庞统帮忙处理,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可惜刘备与刘璋决裂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命丧落凤坡,令人惋惜!
后来刘备四处征战时,又寻觅了两位良才,分别是刘巴与法正。而在水镜先生没有说的后半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指的是刘巴,字子初;而孝直指的是法正。按照这句话的意思,这两个人如果有一个人过早去世的话,汉室依然是难以复兴。然而在三国演义中,这两位名臣都算英年早逝,也印证了水镜先生的后半句。
法正字孝直,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难怪他的死对蜀国影响深远。
而在法正、刘巴去世后,所有重担都落在诸葛亮身上,所有军务还是政务大小事都由他一手包办,再厉害的神人也无法这么操劳,最终在北伐时油尽灯枯,病逝五丈原军中,令人感伤,而蜀汉最后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当初四处寻访人才时,曾探访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询问他何处可以觅得良才。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指引了刘备一盏明灯;而刘
三国蜀汉亡在牛人太多? 后世人谈论蜀国的败亡,主要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诸葛亮之后蜀国政坛后继无人;二是后主刘禅昏庸;三是大将军姜维大意,没有在阴平天险屯驻足够的守军,致使被魏国的邓艾抄了后
三国蜀汉亡在牛人太多? 后世人谈论蜀国的败亡,主要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诸葛亮之后蜀国政坛后继无人;二是后主刘禅昏庸;三是大将军姜维大意,没有在阴平天险屯驻足够的守军,致使被魏国的邓艾抄了后
诸葛亮最后的接班人,是姜维。不过跟蒋琬、费祎这两位根正苗红的蜀汉人相比,姜维的出身比较特殊,他是一名魏国降将。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战争时,姜维本是凉州天水冀县的一个中郎官,正跟随太守在外视察工
诸葛亮最后的接班人,是姜维。不过跟蒋琬、费祎这两位根正苗红的蜀汉人相比,姜维的出身比较特殊,他是一名魏国降将。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战争时,姜维本是凉州天水冀县的一个中郎官,正跟随太守在外视察工
三国蜀汉为何最短命?原因竟是川人爱倾轧自取其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兴亡追根究底也是有一定缘故的,蜀汉是在不应亡国的时期灭亡的,实在是不亡于邓艾进攻,反倒是亡于益州地方政治势力出卖
东吴亡于公元280年,蜀汉亡于公元263年,较之蜀汉东吴多苟延残喘了17年之久,但命运往往在毁灭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炎兴元年冬天,魏军大将邓艾在绵竹大破诸葛瞻,随即兵临成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主刘禅
东吴亡于公元280年,蜀汉亡于公元263年,较之蜀汉东吴多苟延残喘了17年之久,但命运往往在毁灭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炎兴元年冬天,魏军大将邓艾在绵竹大破诸葛瞻,随即兵临成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主刘禅
一谈到关于清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到慈禧太后,她自从咸丰帝去世后,一直把持着朝廷大权,直至她死去的那一刻才算结束。慈禧虽然死了,但她却留下了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就算康熙再生也不能力挽狂澜,仅过了三年
后主刘禅的儿子都有谁? 刘禅有几个儿子? 刘璿,刘禅长子,延熙元年(238)立为太子,蜀汉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刘瑶,刘禅二子,延熙元年(238)封安定王,蜀汉亡后投降。 刘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