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亡国时,东吴采取了怎样的军事行动以求自救

Posted 东线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汉亡国时,东吴采取了怎样的军事行动以求自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蜀汉亡国时,东吴采取了怎样的军事行动以求自救

东吴亡于公元280年,蜀汉亡于公元263年,较之蜀汉东吴多苟延残喘了17年之久,但命运往往在毁灭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炎兴元年冬天,魏军大将邓艾在绵竹大破诸葛瞻,随即兵临成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主刘禅出城投降,随即下令各处蜀军放弃抵抗,此时蜀军主力除了在剑阁阻挡钟会的姜维大军,还有在南中地区霍弋所部以及东线驻扎在永安的蜀军。北线姜维大军在同样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诈降,南中霍弋则持观望态度,一直等到后主东迁消息后才正式投降,唯有东线永安因临近东吴而形势复杂。 ​图1 东吴版图 「 ”东线无战事” 与一直战事频发的北线和不断开拓的南中不同,夷陵之战后吴蜀之间再无战事,蜀汉的东部防线也嫌少被关注,但对蜀汉政权来说,东线可谓是一道重要的生命线。古代入川道路无非只有两条,一条是自北通过金牛道翻过秦岭,过剑阁、葭萌,再经绵竹,古人云:「 ”蜀道难,难如上青天”就是指这条道路;其二便是沿长江逆流而上至重庆再入四川。虽然也不轻松,但终究比上一条路好走的多,刘备即从荆州出发通过这条道路入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是通过这条道路讨伐割据川蜀的公孙述。 据蜀之后,因荆州问题和孙权势力关系越发紧张,东线的防御愈发重要,刘备立刻着手加强东线的防御。首先是扩大了当地的防区,原有川蜀东部边界为巴东郡,刘备将原属荆州的巫、北并两县并入巴东郡,称为固陵郡,极力延长其战略纵深;其次提高当地守将的等级,恢复鱼复地区江关都尉的编制,统兵驻守。 ​图2 三国荆州版图 夷陵之战后刘备退至鱼复,为了安慰自己改地名为永安,此时荆州尽失孙权大军逼近川蜀,甚至一度想活捉刘备(《三国志·陆逊传》记载:「 ”「 ”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擒, 乞复攻之”),强撑身体的刘备一方面与孙权停战,安排后事;一方面继续加强永安地区的防御,先是增兵驻防,并命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留守永安,为永安都督,为蜀汉「 ”四大都督”之一,至蜀汉末期永安都督成为东线最高指挥官。 终蜀汉一世也在不停的加固永安地区的防御,除了旧有的白帝城、赤甲城堡垒之外,刘备修建永安宫城,《水经注》记载称「 ”城周十余里,背山面江”规模远超原来所建的堡垒,李严时期以此为核心修筑大量的「 ”围戍”(小型堡垒),构成了坚固的工事体系。兵力上,诸葛亮去世后以及蜀汉延熙二十年蜀汉又两度增兵永安,每次规模皆在万人之上,永安地区的防御力大大的增强。 ​图3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吴蜀交战 成都陷落之后,消息很快传至永安,顿时树倒猢狲散,《晋书·罗宪传》记载永安城内:「 ”寻闻成都败,城中扰动,江边长吏皆弃城走”,镇守永安城的罗宪(关于罗宪现在是否为永安都督存在争议)果断杀鸡儆猴,「 ”立斩称成都乱者一人”,这才安定城内形势。但内乱方安,外祸又来,意识到唇亡齿寒但又明白蜀汉无药可救的东吴开始尝试自救,和自己的命运抗争。 了解情况后,东吴立刻假借救援之名派出大将盛宪领兵袭击永安,但这层遮羞布明显不管用,罗宪一眼就看出其中猫腻,很明确的表示「 ”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檄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东吴蜀汉本是一根弦上的蚂蚱,蜀汉忘了东吴也活不了多久了,何况还不讲义气,我才不投降!于是「 ”保城善修,告誓将士”,虽然永安城内大部分军队在之前被都督阎宇带走支援成都,此时只有两千余人,但蜀汉将士知道东吴背信弃义各个气愤,莫不用命,把亡国之气一口气撒到东吴军队身上,凭借蜀汉几十年来经营的堡垒,竟然一口气击败吴军。 ​图4 孙休(235年—264年),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 东吴虽然暂时失败但恰好钟会叛乱,趁一片混乱之际,东吴再次派大将步协领兵进攻永安,打通通往川蜀腹地的通道,这次罗宪率领士兵在江边阻击吴军,但吴军规模比上次大得多,罗宪不能抵挡,一面退城固守,一面派参军杨宗往安东将军陈骞处求救。取得初步胜利的吴军加紧进攻,直抵永安城下,可惜吴军陆战素来战五渣,罗宪出城与围城吴军死战,再次击败吴军。这下东吴脸上挂不住了,两次大败,快赶上当年合肥之战了,消息传至健康孙休大怒,为了把拔掉永安城这颗钉子,孙休派出东吴最强大将—陆抗率领三万大军直接攻打永安。 永安城里本来兵就不多,经历两次大战,面对东吴大军进攻这次罗宪怎么也不敢出战只能退回城内固守,陆抗则将永安团团围住,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六个月,长时间的围困使永安城内「 ”疾病大半”,形势十分危急,有人劝罗宪弃城逃命,但被严辞拒绝,就在这危急存亡之时。此前突围求援的杨宗见到了陈骞 ,陈骞又告急于司马昭,为了防止东吴威胁川蜀内地,也是被永安将士所感动,司马昭派荆州刺史胡烈率兵两万攻打西陵以支援罗宪,这一围魏救赵之计果然奏效,陆抗军队顿时腹背受敌不得不撤退。 ​图5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 至此东吴再未能染指永安,更不要说川蜀内地,也不得不接受魏国控制长江上游的现实。控制川蜀等于控制长江上游,这让东吴一直以来所倚重的水军优势荡然无存,无论是地理形势、人口兵力,魏对吴均是压倒性的优势,东吴所能做也只有等待顺流而下的「 ”楼船”了,无论之后的统治者是不是像孙皓一样残暴不招待见,统一已成定局。也难怪面对势如破竹的晋军,东吴丞相张悌悲观说出「 ”吴之将亡,贤愚所知”的丧气话。 文:大福 参考文献: [1] 宋杰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 2018 [2] 陈寿 《三国志》 [3]刘华 胡剑 蜀汉永安都督考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7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曹操采取冒险军事行动差点全军覆没 怎么回事?

曹操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先后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和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征战天下,戎马一生,然而有一次,他采取了非常冒险的军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蜀汉这么大损失,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吞并蜀汉?

说到夷陵之战很多网友也都知道这个战役也还是真的很可怕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战役让蜀汉机会损失了所有的主要兵力了,所以对蜀汉来说真的是太可怕了,其实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时候如果东吴乘胜追击的话,那么东

历史军事 蜀汉与东吴的同盟关系反目

东汉末年的樊城之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下关羽率军进攻荆州南郡(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战役。此战令蜀汉的实力受损,损兵折将,丢了荆州,是三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战此外还导致蜀

军事谋略 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先纵后取

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先纵后取三国初期,刘备手下大将关羽镇守着荆州南部,他对北方的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几乎迫使曹操迁都。然而正当关羽春风得意之时,东吴大将吕蒙偷袭了荆州后方,俘获关羽。荆州

历史军事 为什么蜀汉东吴绑一起没打过曹魏 竟是因为陆逊

三国时代魏蜀吴,蜀国和吴国联合对付曹魏,结果打了几十年,最后还是让魏(以及继承魏的晋)给灭了。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东吴灭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间半个多世纪,除了关羽北伐造成了北

历史人物 东吴重臣潘濬能力出众,为何在蜀汉时刘备没发现

东吴重臣潘濬能力出众,为何在蜀汉时刘备没发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潘濬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曾大破五溪蛮夷,掌管荆州。潘濬是蒋琬表弟,早年拜宋忠为师,后来被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开启了自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后孙权为什么不趁势消灭蜀国?东吴拿下蜀汉能打赢曹魏么?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前期最大的转折点,蜀汉步入到了寒冬期,而东吴和曹魏的国力依旧强盛。主要是刘备伐吴实在太过冲动,虽然整备了几年,但似乎太急于求胜,每一步都在陆逊的算计当中,最后陆逊一把火将蜀军烧的节节

蜀汉被灭亡时,东吴在干什么呢

就在这时,东吴在干什么呢,因为孔雀而爆发着叛乱。吴国辖扬州、交州全郡及荆州数郡。交州共七郡,孙权平定交州后,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以北部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为广州,以南部的交阯、九真、日南三郡为

历史军事 巴格拉季昂行动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1944年5月31日大本营下达了关于巴格拉季昂行动的基本指示。与此前几次攻势不同的是,该计划把各方面军限制在可实现的目标上,最初的目标是明斯克以西,据出发地域不超过150公里。而在实际进攻中,巴格拉季

他背叛蜀汉两次,竟然还背叛过东吴,三国时的这个将领让人称奇

本文系作者买燕忆历史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他背叛蜀汉两次,竟然还背叛过东吴,三国时的这个将领让人称奇在三国那样的一个时期当中,社会的局势一直都比较的动荡和混乱,而且由于三方势力之间的相互较量,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