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高陽《楊門忠烈傳》等四部經典歷史小說上市
Posted 人物
篇首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高陽《楊門忠烈傳》等四部經典歷史小說上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高陽《楊門忠烈傳》等四部經典歷史小說上市
張大春在特別撰寫的導讀《平生幽憤汗青知》中提到,高陽曾經對他說:「值得入小說的歷史人物,大抵不外聖君、賢相、良將、高僧、名士、美人六者。真要是個一流作家,幹嗎又要伺候那些個三流人物呢?」這是高陽的歷史小說創作觀,他也始終貫徹了這一理念。眾所周知的「胡雪岩」系列、《慈禧全傳》,以及由閱文集團·華文天下引進、近期重磅上市的《風塵三俠》《紫玉釵》《鐵面御史》《楊門忠烈傳》,書中主要刻畫的人物均不出上述六類人物。
用高陽自己的話說,一流的人物,因其「有可愛之處」,所以可寫。風塵中自有俠義豪情,患難中當見肝膽相照。《風塵三俠》中,李靖、紅拂、虯髯客三人在亂世中一見如故,他們三人彼此動力相助,施展才華,彼此成就一番霸業,後世敬稱其為「風塵三俠」。《鐵面御史》中,南直隸巡按御史劉天鳴代天子巡狩,攜尚方寶劍,先斬後奏,所到之處,青天之聲不絕於耳,然而後來尚方寶劍被盜,他才知道這場鬥爭已經成了他與京中宦官的角力。《楊門忠烈傳》中,全景再現了宋太宗統一中原以及兩度伐遼之舉,歌頌了楊家將立下汗馬功勞,令遼軍聞風喪膽,留得滿門忠烈的美名。《紫玉釵》中,則記錄了四個感人至深又惱人至極的愛情故事,四對人人歆羨的才子佳人:霍小玉與李益;李香君與侯方域;柳青青與韓翃;王一姐與鄭板橋。可奈何佳人情深,才子薄倖。雖然這本書的故事改編自唐人傳奇《霍小玉傳》《章台柳傳》以及明清傳奇《桃花扇》。比起前人舊作,此書情節更豐富,人物更飽滿。
要寫出這些一流人物的可愛、可敬、可恨、可惜,非一流文筆無法描摹。高陽歷史小說人物之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往往於此。
可以毫不諱言地說,高陽是最後一批中國傳統文人中的一員。他的家世煊赫,出身於錢塘望族許家。在清朝,許家出過軍機大臣、尚書、巡撫,也有「七子登科」「五鳳齊飛入翰林」的時譽。到了高陽這代,雖迭經戰禍,但是家中藏書頗豐,家學幼習亦不曾缺失。如此紮實的文學底子,加之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高陽在四十歲時改編經典唐傳奇,寫下處女作兼成名作的《李娃》,自是水到渠成的事。這以後,才思不竭,筆耕不輟,寫下等身的著作,涉及小說、詩詞、雜文等多個領域。他的小說語言半文半白,但簡練流暢、不失典雅,與金庸相仿,「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這兩位大家的作品受歡迎範圍如此之廣,由此可見一斑。
高陽的歷史小說究竟有多受歡迎?張愛玲曾說:「高陽的小說我一直看。」倪匡談到:「高陽的每一本歷史小說都極極極極好看。歷史小說很難寫,因為結局是放在那裡、不能改變的。看高陽的《荊軻》,明知結局,幾十萬字仍看了個通宵,太好看了。」陳丹青在一次關於木心的訪談中提到:「他(木心)頂喜歡的台灣作家是高陽,借給我看,楊乃武小白菜之類。我讀了說好,他很開心。」這樣的名家推薦不勝枚舉,更不要說幾十年來讀者的評論。不過作品究竟何如?還得請讀者朋友們親自去讀一讀!
本次上市的《風塵三俠》《鐵面御史》《楊門忠烈傳》《紫玉釵》四部小說,都是高陽的經典作品。華語小說家張大春老師特為此撰寫導讀,鸚鵡史航傾情推薦並寫下薦語:「在高陽筆下,河山大好,人心難測,萬事古難全。」如果說你想了解高陽其人其文,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相关参考
古代唯一按將軍規格下葬的女人,丈夫是開國功臣,父親是開國皇帝
古代中國講究的是男尊女卑,上陣打仗往往都是男性,雖說也有楊門女將的故事,但是小說演義畢竟只是小說演繹,真正的歷史上並非如此,不過在歷史上,還確實有這麼一個女性,她能夠上陣打仗,建立了極大的功勛,死後按
古代唯一按將軍規格下葬的女人,丈夫是開國功臣,父親是開國皇帝
古代中國講究的是男尊女卑,上陣打仗往往都是男性,雖說也有楊門女將的故事,但是小說演義畢竟只是小說演繹,真正的歷史上並非如此,不過在歷史上,還確實有這麼一個女性,她能夠上陣打仗,建立了極大的功勛,死後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詞隨著《三國演義》小說的流行,可謂是老少皆知。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歷史小說,今天開始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歷史上真實的三國,真實的
李白覽古2首(本文約2300字)越中覽古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隻今惟有鷓鴣飛。蘇台覽古李白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隻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詩歌不是歷史小說
這是一部經典的連環畫,這套連環畫所確立的三國人物形象,影響至今,光榮三國、央視三國都沒少借鑒。《三國演義》是根據史書三國志改編的,原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有很多虛構成分,但歷史主線是真的。很多人都把
《易經》這部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家喻戶曉。下面分享其中的十句名言,再次感受一下古人的大智慧。一、潛龍勿用。古人的經典,向來是言簡意賅,惜墨如金,
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這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話說赤壁之戰期間,諸葛亮領受周瑜的軍令,要在三日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在魯肅的幫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幾十隻草船「借來」十萬
還記得陳凱歌的電影《妖貓傳》不?故事取材於日本作家夢枕貘的歷史玄幻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那位日本僧人空海法師在電影故事之後,回國都做了些什麼呢?空海法師(公元774—835年)密號遍照金剛,是唐
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這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話說赤壁之戰期間,諸葛亮領受周瑜的軍令,要在三日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在魯肅的幫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幾十隻草船「借來」十萬
有一句話被我們從小說到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歷史上,無論哪個時期,都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才子,他們有的在史書上留下了璀璨的光華,但更多地還是如流星般一閃而過,雖然璀璨,但轉眼就消失不見。像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