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坑了多少人

Posted 汝南

篇首语:知识投资收益最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國演義坑了多少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國演義坑了多少人

這是一部經典的連環畫,這套連環畫所確立的三國人物形象,影響至今,光榮三國、央視三國都沒少借鑒。《三國演義》是根據史書三國志改編的,原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有很多虛構成分,但歷史主線是真的。很多人都把《三國演義》當成了史書,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1.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齡:關羽>劉備>張飛)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演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關公斬顏良,誅文醜,溫酒斬華雄: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醜的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華雄為孫堅所殺,而且被梟首。

5.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因督郵拒見劉備,劉備大怒下鞭打督郵。

6.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應為自願(在三演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後,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夫人應該隨劉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夫人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7.過五關斬六將:此五關相距甚遠也無聯繫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沒有經過五關,而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見史書記載,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8.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以落死及流矢射死。

9.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10.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鬥。

12.諸葛三氣周瑜:周瑜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吊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13.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 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而三演本末倒置,「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編者後記: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覆亡之後,被征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

《三國演義》固然不可作為史料看待,然《三國志》也可能有偏頗之處,未必可以全信。以上小文,僅供讀者玩笑娛樂。是非曲直判斷,還需我們自己作出。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本文來源:歷史講壇

相关参考

他倆才是三國第一武將和謀士,你被三國演義騙了多久

他倆才是三國第一武將和謀士,你被三國演義騙了多久?導語:因爲三國演義普及面比較廣的原因,很多人都喜歡把演義當正史來讀,殊不知演義其實是一本小說,裏面內容三分真七分假。特別是羅貫中尊劉抑曹的初衷,給劉備

你對周瑜的了解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嗎

說到周瑜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起的一定是三國演義中那個因嫉妒諸葛亮才華而被諸葛亮氣死的東吳將領。很多人都覺得周瑜就是這樣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但真正的歷史上周瑜到底是什麽樣的一個形象呢?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襯托

《三國演義》十大猛將。(上)

《三國演義》是中國著名的唱片小說之一,其劇情跌宕曲折,其人物可歌可泣。而其中的斗將又構成其精彩劇情中的重要一環,同類型的《說唐》之所以各方面遠不如《三國演義》,就是因為其沒有處理好武將的水平和差距。那

《三國演義》中,馬岱為什麽那麽低調

《三國演義》中,馬岱為什麽那麽低調?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別以為馬岱不顯山不露水,那麽低調,其實他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在《三國演義》中猛將如雲,有的恣肆狂妄如呂布,有的暴烈悍猛如張飛,

能否在《三國演義》裡找一個智謀、武功都超過薑維的人

能否在《三國演義》裡找一個智謀、武功都超過薑維的人?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在《三國演義》中,薑維是個全才,他兼備一個武將全部的優點:勇氣、武藝、將才、政略、威望、堅韌、忠誠、廉潔、剛

《三國演義》中,文鴦比五虎將哪個更厲害

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都能夠發現一個現象:以蜀漢五虎全部謝世為標準(或者以魏蜀吳全部稱帝,三國正式形成為標準),將三分時代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三分時代,英雄輩出,猛將如雲;而後三國時代的戰將們的武力

扒一扒那些《三國演義》中的虛構故事

一桃園三結義(假的):《三國志》裡面,說過:"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雖然在史料裡面,也沒有十分明確的提出三人之間結義的故事,而這裡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故事,也無從考證,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三

曹魏最厲害的武將,計謀超過司馬懿,可惜被三國演義寫成菜鳥

東漢末年,三國之間發生了許多紛爭,其中有許多歷史名人和故事典故,至今仍為我們所津津樂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圍繞這一歷史時期展開,生動描繪了一批歷史人物的形象。書中有許多英勇善戰的將軍和足智多謀

曹魏最厲害的武將,計謀超過司馬懿,可惜被三國演義寫成菜鳥

東漢末年,三國之間發生了許多紛爭,其中有許多歷史名人和故事典故,至今仍為我們所津津樂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圍繞這一歷史時期展開,生動描繪了一批歷史人物的形象。書中有許多英勇善戰的將軍和足智多謀

三國隱藏最深的奸臣,被《三國演義》吹成一朵花,至今被當成英雄

西湖岳飛廟前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意思是正義和邪惡自古就像冰塊和火炭一樣界限分明,難以混淆。但在真實歷史中,情況卻要復雜許多。君子與小人,英雄與奸賊,往往並不像戲劇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