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魏征却这么说

Posted 皇后

篇首语:志高品高,志下品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魏征却这么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魏征却这么说

  唐太宗长孙皇后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感情深厚,长孙皇后敢于规谏唐太宗,深受唐太宗的宠爱,长孙皇后逝世后,太宗伤心不已。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崩于立政殿。宫中女官把皇后编撰的《女则》一书呈给唐太宗。说:皇后生前把历代妇人参政得失的历史编成此书,自觉文字尚不精练,不敢呈献。不想皇后还没有来得及修完就……太宗打开书卷,不禁失声痛哭。史书记载说“上览之悲恸”,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内心悲伤,大声痛哭。   想一想,整日高深莫测的皇帝;想一想唐太宗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的马上英雄;想一想玄武门下,唐太宗一箭封喉,让他哥哥眨眼间死于马下……总之,如今唐太宗失声痛哭的样子,这让人感到落差实在太大。不过,这正应了那句老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皇后的去世,让唐太宗确实感到了悲伤,忽然之间丧失了依靠心中空空如也。史书上记载,唐太宗说:以后入后宫,再也听不到她的规谏了。

  皇后六月去世,十一月埋葬于昭陵。太宗经常想念皇后,不能自已,于是在宫苑之内修建一个多层楼,为的是便于自己经常登临,了望昭陵。有一次,太宗引领魏征同登,让魏征看昭陵。魏征说:在哪里啊,我眼睛不好,看不到啊。太宗就用手指示,那不就是昭陵吗?啊!魏征故意打马虎眼说:啊,是昭陵啊,我还以为要看献陵呢,要看昭陵,我早就看到了。   魏征这话,含义很隐晦。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皇后先死,所以先葬,后来太宗死与皇后合葬于昭陵。献陵是唐高祖李渊的陵墓,他在贞观九年去世,埋葬于献陵。魏征的意思是:作为儿子,你不想念父亲单单想念妻子,这让天下人知道了,可不是一个好榜样啊。毕竟,我们是以孝治天下啊。魏征的意思,唐太宗何尝不懂?但是他太想念皇后了。在魏征面前,太宗大概也用不着掩饰,他再一次哭了起来。这次长哭之后,太宗下令拆毁这座层楼。   那座思念楼虽然拆了,但在太宗的心中,思念始终未断。长孙皇后生前对唐太宗有影响,死后依然有影响。皇后生前对太宗的事业有帮助,死后依然有帮助。

  一年以前的五月,李渊去世。十月,唐太宗安葬了父亲。唐太宗认真地履行了作为儿子的一切手续,恭恭敬敬地把父亲埋葬。他哭过,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很多地方对不起父亲。为这痛哭的时候,他是真心的。有的时候,父亲的去世让他感到有些轻松。这个时候,他的哭完全是履行仪式,并不真的伤心。如今,皇后紧跟着去世了。比起父亲的去世,皇后的去世才是对唐太宗的真正打击,对于皇后的离去,唐太宗的痛哭是发自内心的。   身边女人众多,但是真正获得李世民真心的只有一个,就是。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世民为什么要说魏征是奸臣

你真的了解李世民为何要怒砸魏征的墓碑,说魏征是奸臣?原因很简单吗?全榜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朝时期有一对君臣的关系一直被传为佳话,他就是李世民和魏征,当初李世民听见魏征说话这么直白,其实

历史人物 李世民恨魏征吗?李世民为何要拆掉魏征墓碑?

唐朝时期的名臣魏征,一项是以直言进谏而闻名,在李世民面前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看起来是一点也不给皇帝面子。李世民对于魏征的谏言也都接受,由此可见李世民的确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不过,在魏征死后,李世民却

唐太宗为何没有杀掉魏征?魏征是太宗哥哥李建成的党羽吗?

  有这么个臣子,他不是太宗李世民的心腹,而是太宗大哥李建成的亲信,但是这个人向太宗顶嘴,最后太宗竟然笑着给他加官进爵了。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那个在《西游记》开篇就斩掉龙王脑袋的耿直boy。

历史人物 唐太宗为何没有杀掉魏征

  有这么个臣子,他不是太宗李世民的心腹,而是太宗大哥李建成的亲信,但是这个人向太宗顶嘴,最后太宗竟然笑着给他加官进爵了。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那个在《西游记》开篇就斩掉龙王脑袋的耿直boy。

历史人物 解读铮臣魏征说了什么

  李德裕的「名言」: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何者?自小便习举业,自熟朝廷间事,台阁仪范,班行准则,不教而自成。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纪》>  

爱因斯坦曾夸赞日本人,却贬低中国人,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爱因斯坦曾夸赞日本人,却贬低中国人,他为什么要这么说?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很多经典名句被很多人相信着,很多人都认为他说的话都没有错,的确在科学方面,他的确有着权威性,但是他也在很多方面发表

险些杀李世民却被重用 忠臣魏征曾六次跳槽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

险些杀李世民却被重用 忠臣魏征曾六次跳槽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

唐朝 魏征生平简介?魏征历史评价?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时为什么不杀魏征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