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意失荆州前诸葛亮推动吴魏联盟秘密

Posted 战略

篇首语: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羽大意失荆州前诸葛亮推动吴魏联盟秘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关羽大意失荆州前诸葛亮推动吴魏联盟秘密

2、刘备按兵不救是为这个 关羽败走麦城的秘密

关羽大意失荆州前诸葛亮推动吴魏联盟秘密

孙权的战略一直很清晰。那就是“和”的前提,必须是保证东吴不受蜀国的威胁和制约。不论孙权是否野心勃勃想一统天下,还是无心进取希望偏安江东。荆州都是必须要得到的军事要地。在战略上,东吴的目标只能是荆州。然而荆州是蜀国战略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将来争霸天下不可缺少的位置,更是吴蜀联盟时候压制、威胁东吴,从而取得联盟主导地位的有力棋子。蜀军怎么可能以荆州来求“和”?诸葛亮不做战略调整,对于“还荆州”的态度一直以拖、赖为主。东吴为了荆州问题不和蜀汉大动兵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蜀汉方始终没有表现出诚意来。

诸葛亮先是以荆州故主刘琦尚在推托。刘琦死后,又写文书“借荆州”敷衍鲁肃,以一纸空文换得信任。然后通过三气周瑜打击东吴强硬派的势力,使得坚持同盟第一的鲁肃占据东吴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刘备取得西川后继续玩弄手段,又是装哭,又是叫穷,勉强答应交还,私下却知会关羽,关羽心领意会,恶狠狠地威胁诸葛瑾,到头来还是没还荆州。曹操取了汉中,听刘备取得西川时候,意图大举进攻,蜀汉这才以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土地换取孙权进军合淝,以吸引曹操的主力,争取巩固西川的时间,并对孙权许诺取了汉中后交还荆州全境。取得汉中后当然是不再提起这件事情。

固然蜀汉这样用心良苦的耍雕虫小技,玩无赖手段是为了保持吴蜀联盟不受到破坏。可是这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表面上是行之有效,东吴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孙权、周瑜、鲁肃、诸葛瑾,都上当受骗,却没想到因此而留下隐患。孙权终于失去了对蜀汉的耐性,放弃同盟,任用吕蒙,开始武力夺回荆州的计划。荆州之失,与其说是关羽对东吴的防备不足,不如说是诸葛亮的战略失误。诸葛亮没有注意到东吴对于荆州的势在必得,没有注意无赖态度会激怒东吴,更没有在意到激怒东吴的后果。

整个蜀汉正沾沾自喜于东吴的无可奈何,陶醉于顺利得到益州、汉中的成功。又是进位汉中王,又是加封五虎上将,一派喜气。以为“隆中对”战略完全实现,无需进行任何战略调整,一厢情愿的认为可以凭借蜀汉从未有过的最强大实力威慑东吴,认为东吴可以这样来“和”。蜀汉这种轻敌和大意,终于得到了惨重的教训。战略失误,未必注定了战术失败。事实上,关羽的荆州军还是可以依靠战术上的积累来改变形势。虽然在三国战略中,整个大方针、大战略十分重要,但是主要依靠的还是战役的成败。

关羽如果打下襄阳、樊城,一样能够安身立命,北可威胁许昌,南可威胁东吴。东吴的偷袭不能消灭关羽军,麻烦就大了。那个时候,刘备大军挥师东进,两面夹攻,东吴局面很艰难。刘备进位汉中王,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魏国和吴国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司马懿洞悉到了蜀吴联盟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建议魏吴联盟,让孙权放心进攻荆州,迫使刘备尽两川之兵营救荆州,然后兴兵汉中,使刘备首尾难顾。这个时候,诸葛亮的战略失误已经被魏国识别并且利用,荆州之失早已在魏国的算计之中。孙权悄悄接受了曹操的同盟,并且开始了夺取荆州计划。而此时,诸葛亮和关羽犹在梦中,不知自己已经落入了魏吴的合谋之中。

孙权取荆州的计划是暗取。约定让曹操从旱路出兵,正面吸引关羽军,等到荆州兵力分散,吴军再相机而动。曹操大喜,派满宠助曹仁兴兵。在这个吴蜀关系微妙的时候,孙权向关羽提出了联姻的请求,被关羽一句“虎女安肯嫁犬女”回绝了。这个举动颇令人困惑,难道关羽答应结亲,就能够“两家和好,并力破曹”吗?孙权会这么头脑简单吗?之前孙权嫁妹,是用了周瑜的计策。现在的结亲,很明显的也是计策。道理很明白,结亲之后,整个荆州形势虽然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孙权方却多了一个人质。关羽当然能够洞悉到这种计谋,所以理所当然的拒绝了。

结亲失败了,但是孙权的目的达到了。因为孙权的结亲计划中,最主要的目的是骄敌。让关羽失去警惕,以为东吴还是像以前一样软弱可欺。当时刘备实力微弱的时候,对东吴是骗,不敢撕破脸皮,得罪东吴。刘备取了益州后,在荆州问题上开始态度强硬。得到汉中,蜀国力量到达了鼎盛时期,刘备、关羽已经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了。可是蜀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东吴之所以低声下气,一味忍让,是因为畏惧魏国的强大力量,是因为只有吴蜀合力才能够生存。而今吴国和魏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势必会把矛头指向蜀国,全力以赴的夺取荆州。

不放弃荆州而想“和”东吴,实力弱的时候可以靠“骗”,实力强的时候就可以靠“威胁”。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关羽见到自己如此挑衅的侮辱行为,东吴并没有作出激烈的反应,相反陆逊还卑恭谦辞的讨好他,十分满意。认为东和“孙权”已经成功,从此没有了江东之忧,于是尽撤荆州之兵,调往樊城全力对付魏国。之后曹仁、满宠固守樊城,关羽无法攻克,后来徐晃计败关羽,吕蒙暗袭荆州,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投降,刘封、孟达停兵不救,关羽败走麦城,被擒请死。荆州终归东吴。

刘备按兵不救是为这个 关羽败走麦城的秘密

对于三国中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它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因此一蹶不振。

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救兵的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大多数人认为是来不及救。然而到了近代,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方针,诸葛亮决定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所以许多人在总结关羽襄樊一役失败的原因时,认为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刘备没有给关羽派援兵,甚至有所谓的教授哗众取宠地提出“刘备借刀杀关羽”这种可笑以极的观点。

那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在写出我的观点之前,先给大家列一份建安24年的大事表。正月,夏侯渊被黄忠斩于定军山3月,曹操亲征,刘备因险拒守,5月,曹操退兵,7月,于禁出兵,8月,于禁军被大洪水所淹,所部3万人降羽,11月,关羽军被徐晃所率新军击败,12月,孙权生擒关羽并斩其首

从这张时间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的蜀军与曹军在汉中地区鏖战了5个月,最终取得全胜。一个月后关羽从荆州发兵,占领襄阳,直指樊城。刘备此时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从两个方向交替出兵,令曹军疲于奔命,然后伺机给曹操以致命一击。(参考孙武、伍子胥伐楚)

从关羽6月出兵到12月兵败被杀,时间跨度半年有余,我们把它分为几个时间段,来具体分析刘备到底应不应该出兵增援关羽。6、7月出兵增援,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士兵不是机器,就是机器也需要保养、定期大修。在与曹操大战了5个月后,蜀军已经人困马乏,如果再长途跋涉赶往荆州,效果可想而知。此时刘备所能做的只能是对部队进行整修,准备粮草。

8月,于禁军被洪水所淹,关羽几乎无损的就俘虏了3万曹军。在这种的情况,曹军在短时间内根本集结不起能够和关羽军抗衡的部队。所以此时刘备就更不可能派兵去荆州,那样的做法完全是舍近求远,劳民伤财。

如果关羽在击败于禁军后,能够较快的拿下樊城,则一直到许都曹军都再无险可守,曹操必然要从各地抽调部队来对付关羽,这样的话其整体的防守态势必然发生混乱,出现漏洞,加之由于连续失败而引发的军心不稳、士气低落,这些都大大不利于曹军。于是刘备就可以借机以长安为战略目的地,从汉中出兵,夹击曹操,如此则曹操危矣。

所以从于禁军被击败的那一刻起,刘备就在等待,等待关羽攻下樊城。只可惜曹仁以少量兵力,拖住了关羽军三月有余。正是由于曹仁在樊城面对关羽的英勇表现,才使得曹军可以从连续大败中镇定下来,稳住了阵脚,没有陷入更大的慌乱之中。这样也就令刘备始终无可乘之机。

虽然直到11月,关羽仍然对樊城无可奈何,但由于之前曹军损失太大,一时间仍无法恢复元气,所以关羽军仍然有优势,处于战略进攻的态势。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关羽军的实力即使攻不足,但绝对守有余,最差的情况也就是樊城久攻不下,关羽退守荆州。

所以9-11月间,若刘备向荆州派兵,如果是要帮助用关羽进攻樊城,则派少了无用,派多了蜀军则无力再在汉中方向用兵。曹军没有了汉中方向的防守压力,则可以全力支援樊城。

由于路程的关系,当蜀军长途跋涉到达樊城的时候,会发现曹军来增援的部队更多更快。这样的派兵不旦达不到疲惫对手的目的,反而疲惫了自己。所以说如果关羽军无法迅速攻占樊城的话,即使刘备派兵增援,同样难以达到目的。

如果刘备是要派兵去帮助关羽防守,则更没有这个必要。如前所说,从实力来看,关羽的部队即使攻不足,但守绝对有余。从最后结果来看,是因为关羽的多个错误决定,才导致部队未战而溃,从而丢掉了荆州,和兵力的多少完全没有关系。从战役过程来看,即使关羽的军队再多个一两万人,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备没有派更多的部队去帮助防守荆州,是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刘备在8-11月这段时间,最好的选择仍就是继续修整部队、准备粮草,对曹操在长安方向的防御保持压力,并随时寻找机会进攻。

至于说11、12月发生的事情,是刘备不可能想得到的,关羽军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被徐晃的几千新兵所击败。刘备更不可能想到的是,荆州、南郡、公安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几乎是一夜之间被吕蒙拿下。接下来,关羽所亲自率领的北伐部队也几乎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瞬间土崩瓦解。

那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多无法想像、翻天覆地的变故,在当时的通讯、交通情况下,刘备能够做些什么?除非把101空降师调拔给他,再配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荆州才可能有得救。

这篇文章主要是帮大家分析,为什么刘备在长达半年之久的襄樊战役中没有向荆州派兵,关羽兵败的原因并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关于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只简单概括几个最重要的点。

1,用人不当,加之其人格魅力无法令部下对其心服,为其卖命。故在困境中,上至潘濬、糜芳、士仁,下至百姓、士兵,全部背叛了他。

2,因战役初期取得了巨大战果,而狂妄自大,继而不知进退。“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在樊城久攻不下,士卒人困马乏的情况下,关羽应该在十月份前后主动撤兵,修整部队,伺机再战。而不是一定要被人打败才不得已退兵。(参考同年五月曹操从汉中退兵,那才是军事家,懂得有舍才有得。)

3,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得罪孙权,一方面又无限的轻视东吴将领陆逊,他本人骄傲自满的情绪也传染给了下级士兵,使部队丧失了对吴军最起码的警惕,最终导致吕蒙偷袭得手。以上三点是最重要的,其它相对的小失误及细节方面可以见本人的其它分析文章。

相关参考

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

刘备和关羽两次羞辱孙权,破坏孙刘联盟,诸葛亮为什么不制止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小说,都说孙权是孙刘联盟的破坏者,正是因为他利令智昏,为了谋取荆州而杀害了关羽。我们分析三国史料却会发现,真正破坏孙刘联盟的,可能不是孙权而是刘备。受到刘备羞辱的孙权忍气吞声,为维护

关羽大意失荆州背后隐藏的三大秘密

“大意失荆州”这句成语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而这句成语背后的故事,相信国人也都知道一些,但是好多历史也许并不是大家理解的表面那么简单,关羽大意失荆州背后还隐藏了一些罕为人知的秘密。关羽指挥不当,终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

关羽竟是蜀国灭亡的大罪人? 揭秘三国新论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

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 蜀国败亡的最大罪人是关羽

导读: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

关羽失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没有责任吗

作者:乘风破浪一、关羽的失荆州的经过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在汉中击退曹操亲自率领的部队,夺取了汉中。随即,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并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七月,孙权进攻合肥,曹

揭秘关羽痛失荆州的背后真相

 揭秘关羽痛失荆州的背后真相  笔者日前拜读了蒋星煜先生在《新民晚报》上所撰的《刘备联孙拒曹有始无终》一文,颇受启发。但又感到关羽失荆州不仅仅是孙刘联盟有始无终的问题,蜀失荆州之事颇为复杂,

总说关羽大意失荆州 那换成诸葛亮结果会怎样

总说关羽“大意失荆州”,看来落脚点在一个“大意”上,言下之意如果关羽不“大意”荆州是可以确保的,或者说如果派一个不“大意”的人比如诸葛亮守荆州,荆州也不会丢。历史无法如果但可以合理的地去分析,关于这些

关羽大意失荆州 如果诸葛亮和他一起守的话,能守住吗

关羽失荆州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后人有过许多假设,有人说让赵云留守能否守住?也有人说诸葛亮留守能不能守住?其实个人认为,且不说赵云,如果是诸葛亮留守,应该是可以守住的,尚且还加上关羽,守住荆州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