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Posted 联盟

篇首语:其实最美好的日子就是,我对你闹,你对我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2、三国历史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怕关羽什么?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证据不足。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据此认为他卖国通敌,恐怕不妥。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夺旗?也不是。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军国大任?还不是。不能谋而后动,并不是他的主要缺点。

到底怕他什么?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怕他终究会变成一块暗礁,撞沉联吴抗曹的联合舰队。而联吴抗曹,则是诸葛亮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诸葛孔明的殷殷心血将付诸东流。说到底,是怕他搞不好与东吴的关系。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作为这个地方的守臣,最难处理的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策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长借荆州不还。这正是诸葛亮处理这个难题的一贯方针。但诸葛亮害怕关羽不能贯彻这个方针。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奋大勇。

关羽浓厚桃园之义,却淡泊天下大义。否则,他不会再三阻挠刘备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诸葛亮初行军令。他只知道诸葛避见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见不到诸葛,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在瓜分国土的军事竞赛中被淘汰出局,连最后一勺残山剩水也得不到。关羽降曹,曹操善待于他,此“义”(其实是计)不忘,故有华容放曹,遗祸国家之举。联吴抗曹,对关羽来说,似乎是联疏(吴)抗亲(曹),此“义”(国家大义)不记,故有拒亲辱吴、丧盟失地之举。这正是诸葛亮最怕的。怕关公守荆州,荆州与孙刘联盟不可兼得,却可能俱失。既如此,换个人守荆州行不行?不行。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非文武双全之臣不能守。刘备至亲之人唯关张,关张之中,文武兼备是关公。

诸葛亮怎能不怕?在刘备看来,非关公不能守荆州;而在诸葛亮看来,关公最不能守荆州。但疏不间亲,此话怎好对刘备直说?尽管诸葛费尽心机,但关公有他自己的行为逻辑。逻辑的结果是腹背受敌:腹受国家之敌曹军,背受自己制造的敌人吴军。结局是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军没身死。这就造成了刘备的大不幸,逼着他面对自己一生最困难的选择:要顾孙刘联盟的大局,就不能为关羽报仇。不报仇,结义誓言(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便不能遵守,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人和;要报仇,就要伤害自己的立国之本――孙刘联盟。也许比较好的选择是做做样子的报仇。

刘备痛哭了几场,便决定为义弟报仇。也许开始是演戏,但开场的精彩误了他。连胜过几战之后,真的进入了角色,以为甩掉军师这根拐杖,也能顺水推舟地灭了吴国。结果自然是自误误国。有了诸葛,才有联吴抗曹;有了孙刘联盟,才有赤壁之胜,才有吴国转危为安蜀国从无到有,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因为关公,才有荆州之失;有荆州之失义弟之死,才有蜀国伤筋动骨大流血,从此一蹶不振,卒为司马氏所灭。有诸葛,才有三国,所以说三国成于诸葛;因关公,盟友相攻,蜀国败亡,所以说三国毁于关羽。

三国历史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成于诸葛亮却毁于关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关羽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怕关羽什么?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证据不足。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据此认为他卖国通敌,恐怕不妥。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夺旗?也不是。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军国大任?还不是。不能谋而后动,并不是他的主要缺点。

到底怕他什么?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怕他终究会变成一块暗礁,撞沉联吴抗曹的联合舰队。而联吴抗曹,则是诸葛亮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诸葛孔明的殷殷心血将付诸东流。说到底,是怕他搞不好与东吴的关系。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作为这个地方的守臣,最难处理的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策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长借荆州不还。这正是诸葛亮处理这个难题的一贯方针。但诸葛亮害怕关羽不能贯彻这个方针。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奋大勇。

关羽浓厚桃园之义,却淡泊天下大义。否则,他不会再三阻挠刘备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诸葛亮初行军令。他只知道诸葛避见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见不到诸葛,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在瓜分国土的军事竞赛中被淘汰出局,连最后一勺残山剩水也得不到。关羽降曹,曹操善待于他,此“义”(其实是计)不忘,故有华容放曹,遗祸国家之举。联吴抗曹,对关羽来说,似乎是联疏(吴)抗亲(曹),此“义”(国家大义)不记,故有拒亲辱吴、丧盟失地之举。这正是诸葛亮最怕的。怕关公守荆州,荆州与孙刘联盟不可兼得,却可能俱失。既如此,换个人守荆州行不行?不行。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非文武双全之臣不能守。刘备至亲之人唯关张,关张之中,文武兼备是关公。

诸葛亮怎能不怕?在刘备看来,非关公不能守荆州;而在诸葛亮看来,关公最不能守荆州。但疏不间亲,此话怎好对刘备直说?尽管诸葛费尽心机,但关公有他自己的行为逻辑。逻辑的结果是腹背受敌:腹受国家之敌曹军,背受自己制造的敌人吴军。结局是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军没身死。这就造成了刘备的大不幸,逼着他面对自己一生最困难的选择:要顾孙刘联盟的大局,就不能为关羽报仇。不报仇,结义誓言(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便不能遵守,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人和;要报仇,就要伤害自己的立国之本――孙刘联盟。也许比较好的选择是做做样子的报仇。

刘备痛哭了几场,便决定为义弟报仇。也许开始是演戏,但开场的精彩误了他。连胜过几战之后,真的进入了角色,以为甩掉军师这根拐杖,也能顺水推舟地灭了吴国。结果自然是自误误国。有了诸葛,才有联吴抗曹;有了孙刘联盟,才有赤壁之胜,才有吴国转危为安蜀国从无到有,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因为关公,才有荆州之失;有荆州之失义弟之死,才有蜀国伤筋动骨大流血,从此一蹶不振,卒为司马氏所灭。有诸葛,才有三国,所以说三国成于诸葛;因关公,盟友相攻,蜀国败亡,所以说三国毁于关羽。

相关参考

他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王赓,却毁在了一个女人身上

在民国时期,陆小曼跟徐志摩的感情纠葛历来都是热门话题,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其实,徐志摩只是陆小曼的第二任丈夫,在他之前,陆小曼还有一个丈夫,同样是一位传奇人物。这个人是谁呢?就是王赓。大家都知道,徐志摩

关羽和张飞谁武力更强

五虎将,最早记载于元朝,民间平话小说《三国志平话》,写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的五员将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原文称为“五虎将军”。历史上三国志并没有五虎之说,只是五人分在一个传里描述。五虎上将原本顺

窦婴毁于腹诽,于谦亡于意欲

民族英雄岳飞因为一心抗金,而被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秦桧构陷罪名入狱处死,同为将军的韩世忠不服,就去找秦桧问:岳飞何罪之有?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

历史上开国就是盛世的王朝 但盛世却毁在第二个皇帝之手

还不知道:开国就是盛世的王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到哪一个朝代开国便是盛世,那一定是隋朝了,要知道,隋朝刚刚建立没多久就开创了“开皇之治”。唐朝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实力

诸葛亮哄周瑜跟曹操抢老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对中国网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却毁了曹操的一世英名。少有人知的是它的幕后黑手是罗贯中,而不是诸葛亮。《铜雀台赋》中有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一句,被演义作者

植援笔立成可观,植援笔立成 可观 太祖甚异之 翻译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翻译曹植执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写得非常可观,魏太祖对他感到特别的差异文言文《曹植聪慧》翻译译文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诗词歌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

成全了百姓 却毁了自己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因为死的突然,被归入了“暴亡”行列。关于他的死因,各种说法都有,民间小说野史更是以此为题材描绘出了种种生动逼真的故事。故事本身其实没有确切的证据,关键

令刘备、诸葛亮畏惧,最终却死于自己人之手

关于名将关羽之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关羽之死是因为太过自视甚高,可谓咎由自取;有人认为,关羽之列是因为吕蒙和陆逊太过奸诈,非君子所为;还有人认为,关羽之死,是刘备和诸葛亮,忌惮关羽功高盖

诸葛亮为何亲张飞而远关羽

诸葛亮亲张飞而远关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三国志》评价张飞、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

诸葛亮为何重用张飞疏远关羽?

本文潍坊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为:为什么诸葛亮重用张飞疏远关羽《三国志》评价张飞、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