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祈雨节是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彝族节日
Posted 彝族
篇首语:粉丝对我来说都是浮云,所以我很喜欢多云的天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楚雄彝族祈雨节是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彝族节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楚雄彝族祈雨节是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彝族节日
彝族节日——祈雨节
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是楚雄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祈雨节,彝语称为“门捏底”。
季春三月是一年中夭干少雨时节,彝族群众担心四月间小秧栽不下去,就以村落或家族为单位,相约成群,在毕摩的主持下,选择寨子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到山顶祭天求雨。彝族认为祭天求雨的山越高离行雨的天龙越近,求雨就更加灵验。祭夭求雨仪式是在村寨附近最高的山顶,选一棵大树作为“龙树”,在龙树下摆设祭坛,在祭坛上铺垫青松毛,摆上酒、茶、米、肉等祭品,点起清香,杀鸡宰羊,敬奉“天龙”。
祭祀仪式开始,毕摩要在参祭人员中选出一个强壮的小伙子,让他抹成大黑脸装,扮“龙王爷”的模样。龙王爷腰间挎着一个盛满水的大葫芦攀上龙树,在毕摩念“求雨经”时向下泼洒“雨水”。其它参祭人员跪在祭坛前默念祈雨。毕摩手摇冲夭铃,身披法衣,头戴法帽,施展法事,边跳边念“求雨经”。
念完一段经,龙王爷就向地面洒些“雨水”。
问树上求雨人,雨下得如何?求雨众人答:“雨水太少,庄稼长不起来,请龙王爷多行点雨”。
毕摩又念一段“求雨经”龙王爷又从树上多洒些“雨水”,再问如何?求雨众人答:“雨下得太多,庄稼受涝,难有好收成”。毕摩最后再念一段“求雨经”,龙王爷才均匀地洒下雨水。祈雨祭祀完毕,大家开始吃祭餐,吃完祭餐,众人就启程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毕摩手持法器在前边引路,年轻小伙子们则临时扎一乘轿子,把黑脸“龙王”抬回家。一路上毕摩吟唱“鲁更恰”,认为这样做了,就能把“真龙”接回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彝族古老的祈雨节,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表达了彝族人民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朴实心愿。
相关参考
跳公节,为期三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跳公节是彝族对击败外族侵略取得胜利的一种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历史至少有上千年,后人一直沿袭下来以示纪念。跳公节即跳弓节,彝语称为“嘈契”,意为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而在彝族中有一个惊人的文化,那就是“鬼节”,又称“摸奶节”,在这天,在街上遇上喜欢的姑娘,都可以摸一摸她们的胸部,小伙子以摸到为吉祥,姑娘则以被摸为吉利,距今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白族彝族与鸟共舞“祭鸟节”云南鹤庆西山区白族和彝族聚居地,自古以来人与鸟类和睦相处,人与鸟结成了生存的伙伴和亲密的朋友,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这里的人们平时就养成了饲鸟的习惯,而且每年的清明节和
白族彝族与鸟共舞“祭鸟节”云南鹤庆西山区白族和彝族聚居地,自古以来人与鸟类和睦相处,人与鸟结成了生存的伙伴和亲密的朋友,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这里的人们平时就养成了饲鸟的习惯,而且每年的清明节和
彝族不同地区的服饰特点楚雄型彝族服饰这种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县及邻近地区。这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徙之地,现时属东、南、西、北、中彝语六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其服饰尤显纷繁多彩。总体上看,上
彝族不同地区的服饰特点楚雄型彝族服饰这种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县及邻近地区。这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徙之地,现时属东、南、西、北、中彝语六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其服饰尤显纷繁多彩。总体上看,上
“哑巴节”是彝族独有的一种民俗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在云南大理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委会七宣举办。“哑巴节”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09年,七宣彝族“哑巴节”被云南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节日当天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又叫马缨花节。此时,正是大小凉山满山遍野的山花怒放之际。马樱花,这种彝族人民最喜爱的花卉,在万绿丛中开得如火如荼、云蒸霞蔚;那一簇簇的杜鹃花,似一团团的火焰,燃遍山岗;还
凝聚着古老悠久历史和浓郁古朴民族文化风情的彝族“赛装节”,起源于古老的祭祀和“伙头”交接庆典活动,伴随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已经走过了六百多年的岁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传统习俗,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赛装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从古至今,彝族的人民对于过年十分重视,其内容很丰富,十分热闹,充满了浓厚的色彩,更是一个民族特色的体现。彝族年是几时呢?彝族年来历彝族年,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彝语叫“枯识